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滑坡稳定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及治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给定的滑坡(即滑坡坡率、坡高等已确定), 稳定系数的影响因素有滑带土粘聚力、内摩擦角、滑体容重和孔隙水压力等。由于各因素对稳定系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即敏感性大小不同), 因此, 需要以定量的标准来找出其中影响较大的因子, 作为滑坡治理重点研究的对象, 有效提高滑坡整治效果。本文以延安市宝塔区王良寺滑坡为例, 采用正交分析法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并计算出各种组合的滑坡稳定系数, 然后采用极差分析对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 以分析结果为基础, 提出滑坡的治理方案, 以期达到经济合理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敏感性系数方法分析三峡工程库区滑坡灾害与地质环境各因子不同区段(类型)的关系,以敏感性系数的灾点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因子的不同区段(类型)对滑坡灾害发育的敏感性大小和三峡工程库区斜坡地段滑坡灾害发生的优势地质环境因子组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贡献率权重法的区域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影响因子是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基础,而因子的敏感性直接反应评价过程中权重大小,因此因子敏感性的精度将影响着评价结果的精度。本文以平昌县滑坡灾害为例,选取坡度、地层、高差、高程、坡形五个因子作为滑坡灾害的敏感性分析因子,采用贡献率权重法对研究区滑坡灾害影响因子的内部敏感性及因子间敏感性进行分析,该评价方法结构简单,不受地域限制,能客观的反应出各评价因子间以及因子内对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选取的5个指标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坡形坡度地层高差高程;在各评价指标内部中,坡度10°~30°、侏罗系下统蓬莱镇组上段地层、高差4.94~12.36 m、高程300~800 m、凸形与直线形坡是滑坡发生的高敏感区间。  相似文献   

4.
西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气候条件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对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显著。其中,崩塌、滑坡是西藏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为了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影响因子的敏感性,文中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选取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形、高程、距地质构造距离、河网密度、工程地质岩组等8个因子开展了崩塌、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崩塌、滑坡影响因子高敏感性区间为:斜坡坡度大于30°,坡向为南东向、南向、南西向,地形起伏度在200~800 m/km^(2),坡形为凹形坡,高程在1500~4500 m,距地质构造距离0~3 km,河网密度>0.5 km/km^(2),代号为YJ2、TS1、TS2、BZ1的岩组,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2)影响因子间的敏感性大小:坡度>工程地质岩组>高程>坡形>河网密度>地形起伏度>坡向>距地质构造距离。研究结果对西藏地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恩施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为揭示恩施地区滑坡地质灾害成生规律,在综合研究恩施地区基础地质和滑坡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滑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从影响滑坡发生与否的典型因素出发,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高程、地形坡度、沟谷)、降雨、人类工程活动,通过统计分析,完成滑坡发育分布与各个单因素间的关系探究。基于以上研究,结合敏感性分析模型,针对连续变量影响因素、线状影响因素和离散变量影响因素,分别计算单因子不同状态的敏感性系数,并对敏感性系数相近的状态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状态的敏感性差异,完成恩施地区滑坡成生条件研究。本文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研究区滑坡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6.
郭乐  王家鼎  刘涛 《地下水》2009,31(3):102-103,106
以不平衡推力法为基础,同时考虑不同烈度、不同地震力作用方向条件下黄土滑坡的稳定性评价,以宁夏西吉回回川滑坡为例,进行了滑坡稳定系数 K 与地震系数 KS,与地震作用角度β的关系及滑坡稳定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倾向坡外,且随地震系数增大而增大.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中应该考虑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力学、几何参数对土质边坡稳定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FLAC2D有限差分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求解不同条件下的48个土质边坡的稳定系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边坡稳定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建立边坡的灰关联数据矩阵,并对数据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各影响因素变化与边坡稳定系数之间的灰关联系数和灰关联度,从而确定各因素对土质边坡稳定系数变化的敏感性大小.结果表明,土体的粘聚力、重度、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为敏感,剪胀角、坡角、坡高的影响次之,为实际边坡工程的合理有效设计及边坡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削方减载因其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和抗滑效果良好,已成为常用的滑坡治理措施之一,但削方位置的不同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为了直观说明这种影响,借鉴结构力学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概念,以削方减载位置的不同作为可变荷载,以每次削方减载情况下对应的稳定系数作为影响量,建立相应的滑坡削方减载影响线计算分析方法,并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最优的滑坡削方减载位置。最后以某滑坡为实例,对其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削方减载对应的稳定系数进行了统计,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坡体情况,直观地给出了最优的卸载位置,为合理和科学地进行坡体削方减载提供了依据。该方法计算原理简单,结果清晰直观,可对同类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云南小江流域滑坡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诱发滑坡失稳的关键因素是滑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采用不同影响因子图层进行危险性分区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这是由于第一因子对于滑坡变形失稳的贡献程度不同,即不同影响因子与滑坡的相关性不同。在进行滑坡灾害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影响滑坡的关键因子以建立准确的统计分析模型。采用滑坡确定性系数的合并检验方法,在GIS中对云南小江流域进行了滑坡影响因子分析,并确定了影响滑坡的关键性因子。据此建立的多元统计分析预测模型经检验具有较高精度,要以为小江流域的灾害防治、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基于CF方法的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娜  许冲  陈剑 《工程地质学报》2014,22(6):1176-1186
本文依据研究区现有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质因子(岩性、距深大活动断裂距离)和地震因子(PGA、距震中距离)等相关影响因子资料并结合地震区基本情况,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法,开展较为详细的芦山地震区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工作。首先,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将地震滑坡的8个影响因子据研究区特征进行分级,构建不同影响因子分级的栅格图层进行地震滑坡分布相关参数统计; 其次,采用确定性系数法计算8个地震滑坡影响因子分级区间对应的CF值,分别提取出地震滑坡最为敏感分级区间以进行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从而衡量不同影响因子分级区间对地震滑坡易发性敏感程度。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斜坡曲率因子与距震中距离因子对地震滑坡易发性不敏感外,其他6个影响因子对地震滑坡易发性均很敏感,分别是影响滑坡发生的主要地形、地质和地震因子。针对斜坡曲率因子和距震中距离因子对滑坡的易发性不是很敏感是否受内部其他影响因子限制所进行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SW向很可能限制了斜坡曲率对地震滑坡易发性的敏感程度,地层岩性对距震中距离因子限制作用更为明显,除奥陶系、志留系外的地层岩性对距震中距离因子敏感性程度都有限制。文章所得成果具有一定的方法理论意义,对于防震减灾工作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堆积层滑坡是滑坡的一种基本类型,其物质组成、结构等有别于其它类型滑坡。堆积层滑坡失稳绝大多数是由降雨或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引起的,在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必须考虑渗透力的作用。系统分析了堆积型滑坡发育环境及特征,推导了基于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的可考虑渗透力的传递系数法,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时,既要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又要考虑地下水流动时的渗透力作用;采用总应力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时,仅需考虑地下水流动时的渗透力作用。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深入剖析,验证了考虑渗透力的传递系数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南京猪头山滑坡属于典型的覆盖层滑坡,2003年5月边坡发生缓慢变形失稳,没有对周围造成很大的危害,故未引起足够重视,2016年6~7月间受强降雨的影响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滑动。研究发现,该滑体的地层具有特殊地质结构,在强降雨条件下会产生暂时性承压水,在其承压水的渗透力及浮托力作用下,其稳定性将会大大下降,因此该滑坡的再滑动与降雨密切相关。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滑坡变形过程与降雨时长及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猪头山山前缓坡的稳定性随降雨时长和降雨强度增大逐渐降低,且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其滑坡面的位置位于坡体填土层的下部,较好地揭示了猪头山降雨型滑坡形成的机理以及滑坡再滑动机制。这一研究为所在地区的降雨性滑坡预报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家岭1~#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杨家岭滑坡区地质条件复杂 ,且严重影响了 2 0 9国道的正常使用 ,本文研究了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各类因素及滑坡稳态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问题。研究表明 ,滑坡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包括滑坡岩土体容重、滑带的c、值、滑体的c、值、滑坡内地下水的动态和地震作用等等 ,其中滑带的抗剪强度指标c、值、地下水作用和地震作用是滑坡稳态的最敏感因素 ,甚至成为诱发因素。文中还通过研究滑坡坡面加固力的大小、方位与稳定系数的关系 ,确立了滑坡整治方案的最佳加固角 ,为滑坡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西南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中,由于人工平整场地开挖而形成临空面,引起污染控制中心西部的滑坡发生。为确保污染控制中心的安全和工程治理提供设计依据,文章通过对滑坡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的分析,以及基于滑坡体、滑面(带)、滑床及变形等特征的阐述,对其稳定性和形成机制做出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形成是在以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为主控因素与以人工开挖坡脚、地下水及大气降水作用为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该滑坡目前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另外,采用分段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处于暂时稳定状态。但在滑坡前缘的次级地带仍处于缓慢活动状态。这与滑坡的现状基本相符,也使定性评价得到了验证。饱水状态下,稳定性系数大幅度下降,滑坡的稳定性差,表明在持续饱水或降雨的条件下发生斜坡整体失稳。同时,两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相差较大,说明滑带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对稳定性系数影响较大,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万塘滑坡是湖北省秭归县香溪河右岸受库水位变动影响的土质滑坡,拟采用抗滑桩进行治理,迫切需要对治理效果进行预测评价。以万塘滑坡地质结构特征、形成机制为基础,采用极限平衡法、FLAC3D显式有限差分法、ABAQUS有限元法相结合,分别从滑坡治理前后稳定性系数变化、剩余推力大小、应力应变分布特征、塑性区变化、抗滑桩桩身结构受力条件5个方面对滑坡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滑坡经治理后不但局部稳定性得到改善,整体稳定性也能满足规范要求。计算结果不但为自然条件下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还为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并对施工后布置监测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庆忠县泔井滑坡物性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泔井滑坡的工程(以钻探方法为主)地质勘察评价,对滑坡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①滑坡体的物质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加碎、块石;②潜在滑移带均由粉质粘土组成;③对滑坡体和滑移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用表格形式进行阐述;④对滑坡体发生滑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⑤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分多种工况条件进行了稳定性系数和推力计算;⑥结论:在天然状态下,滑坡的稳定系数为1.35,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加之库区水位达175m时稳定系数为1.01~1.05,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而在175m回落至145m的过程中加暴雨及地震作用下,稳定系数为0.97~0.98,这时的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充气截排水在实际滑坡中能有效控制坡体地下水位和坡体稳定性,本文以小旦滑坡为例,在滑坡变形破坏发展特征分析和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充气截排水技术应用在此类滑坡治理中应用的有效性。通过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充气压力下坡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滑坡后缘适当位置进行充气能够形成稳定的非饱和截水帷幕,达到降低潜在滑坡区地下水位的目的;小旦滑坡的最佳充气压力值为125 kPa,在最佳充气压力作用下,小旦滑坡坡脚未开挖状态下稳定性系数由1.144增大到1.209,开挖状态下的稳定性系数由1.106增大到1.139;雨季边坡后缘入渗量增大的情况下,充气截排水对滑坡稳定性的提高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垃圾填埋场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神经网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帆  崔广强  林从谋  肖朝昀 《岩土力学》2010,31(4):1168-1172
垃圾填埋场稳定影响因素的选取和研究是稳定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确定主次要因素的方法就是进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填埋场沿衬里滑移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该方法与传统法有着相同的因素敏感性排序,但决定排序的极差值有所不同。由于该法能考虑多因素同时变化,故其极差值的大小更能反映因素敏感程度的差异。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法与传统法相比能节省计算工作量。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填埋场滑移稳定性的最主要参数为复合衬垫层间最小摩擦角和垃圾的堆填坡角。因素敏感性排序的确定为填埋场的优化设计、施工、试验、运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吾尔塔米斯沟发生了一起浅层推移式滑坡,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现场勘察总结了滑坡结构特征,并通过实验测试确定了滑坡的物理力学指标,建立起与滑坡主勘探线剖面对应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运用传递系数法计算该滑坡不同工况的稳定系数,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稳定系数为1.147,处于较稳定状态,但在发生强烈地震、短时强降雨或有较大规模坡顶、坡脚扰动时,稳定系数均小于1,处于欠稳定状态,进一步发生较大规模滑动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