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遥感技术为围填海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依据“908”专项的海域使用分类体系,以及相关围填海类型在HJ-1 CCD卫星影像上的可分性,建立了围填海遥感分类系统;根据港口用海、城镇用海、围垦用海、盐田用海、围海养殖等各种围填海工程在HJ-1 CCD标准假彩色影像上的色调、纹理、空间组合等特征,建立了相应围填海类型的解疑标志;提出了围填海遥感信息提取的详细技术流程;对2000-2012年河北省曹妃甸新区和滦河口的围填海做了遥感提取。  相似文献   

2.
以厦门市为研究区,对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3S"技术,依托厦门市2015—2018年度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全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开发建设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和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对策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遥感图像的多时相特性为城镇扩展动态监测提供了可供定性及定量分析的丰富来源。本文应用2009~2014年的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对兰州市城镇扩展进行了年度动态遥感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兰州市近几年城镇扩展年际变化明显,与人口、经济和政策的驱动作用紧密相关。基于多源高分辨卫星影像进行城镇扩展年度动态监测的方法具有实用性,并且监测频次高、精度高,更具现势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因具有地物纹理信息丰富、光谱波段多、重访时间短等特征,在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等对地观测应用方面已突显出越来越大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多源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区域网平差方法,对比影像精度,以提高卫星遥感影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分类与决策级分类融合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探讨了基于像素的多源遥感影像高频调制融合法,根据成像系统特性和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设计的高斯滤波器对高分辨率影像滤波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在研究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采用动量法和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的策略,提高了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收敛速度,并增强了算法的可靠性。提出并实现了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分类与决策级分类融合两种分类方法,并进行了比较。采用Landsat TM3,4,5和航空SAR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分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均适用于多源遥感影像分类。  相似文献   

6.
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总结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层次、模型、结构及其特点.归纳总结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方法,目的是提高多光谱影像分辨率的同时保持色调不变,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在已知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和高分辨率全色影像的基础上,模拟生成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本文介绍了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系统阐述了几种常见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北省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对大规模遥感智能解译的需求,对已有遥感智能解译样本数据集进行了总结,从提升地类细分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型效果出发,研究了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的典型应用场景和解译对象,构建了湖北省自然资源要素遥感智能解译样本分类体系,并以优于2 m的多源异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开展遥感智能解译样本采集。通过具体业务应用场景实验证明,建立的智能解译样本分类体系及其样本库,能够较好地反映湖北省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的区域特征,取得较之前的样本库更为有效的解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初步分析了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的3种特殊方法,即基于光谱信息及相关监测模型综合分类技术、利用高程信息辅助分类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特征相关属性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比较了它们在进行遥感影像分类的特点和优势,探讨总结了它们在农作物监测、城市建筑物分类、土地利用调查等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清卫星遥感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管理发展提供了海量多源数据。为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管理各个方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高自动化判读和特征地物信息提取已成为需迫切解决的应用瓶颈。本文将道路的分类、光谱、主辅线、拓扑关系、场景等信息结合,建立对应的对象特征规则集,通过运用ENVI软件对湖南省长沙市某试验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图进行了道路判读处理。经与遥感影像对照分析可知,所获得的道路判读结果,具有很好的可靠性,表明基于对象特征的规则集分类方法是一种适应性强、效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多特征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相对于基于像元的和单纯依靠光谱特征的传统处理方式所具有的优势,总结了该方法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关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于多特征对象的分类技术能产生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智能遥感卫星与遥感影像实时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密  杨芳 《测绘学报》2019,48(12):1586-1594
传统的卫星遥感系统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模式无法满足卫星遥感影像大众化和实时化的应用需求,亟须发展智能遥感卫星系统,以解决遥感影像在轨处理和智能服务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遥感卫星的发展;然后对智能遥感卫星在轨处理架构、服务模式和在轨处理所涉及的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结合珞珈三号01星的设计和研制,探讨了珞珈三号01星的服务场景和服务模式,并对5G、6G和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智能遥感卫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Downscaling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remote sensing. It allows prediction at a finer spatial resolution than that of the input imagery, based on either (i) assumptions or prior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 of the target spatial variation coupled with spatial optimisation, (ii) spatial prediction through interpolation or (iii) direct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patial resolutions in the form of a regression model. Two classes of goal can b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whether continua are predicted (through downscaling or area-to-point prediction) or categories are predicted (super-resolution mapping), in both cases from continuous input data. This paper reviews a range of techniques for both goals, focusing on area-to-point kriging and downscaling cokriging in the former case and spatial optimisation techniques and multiple point geostatistics in the latter case. Several issu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raining data, including training images, the need for model-based uncertainty information to accompany downscaling predictions, and the fundamental limits on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downscaling predictions. The paper ends with a look towards the grand challenge of downscaling in the context of time-series image stacks. The challenge here is to use all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to produce a downscaled series of images that is coherent between images and, thus, which helps to distinguish real changes (signal) from nois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成立于1986年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资源卫星地面站网的重要成员。历经30余年的建设和运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形成了以北京总部为中心,拥有密云、喀什、三亚、昆明、北极5个卫星接收站的体系,实时数据接收覆盖中国全部领土和亚洲70%陆地区域,并初步具备了全球数据的快速获取能力。2020年,地面站实现了32颗国内外陆地观测卫星和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的全自动化业务运行,是中国兼容和扩展能力最强的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系统,总体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地面站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Ka频段数据接收、VCM模式数据接收、面向快速应用的卫星数据记录与快视平台、超远距离数据网络传输、数据接收任务自动规划等。同时,以国际先进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产品、对地观测数据共享计划、虚拟地面站、RTU等新型数据产品为代表,为中国空间对地观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航空航天高分辨率观测手段的逐步成熟,定量遥感在有效解决了光学地表多尺度效应后,更高分辨率的光学偏振效应在地表、大气、仪器3大要素方面逐步全面凸显出来,并直接决定或影响高分辨率观测系统的定量遥感效能实现和质量保障。例如,植被冠层极其微弱的多次散射反射偏振效应,如果不加扣除其模型误差达到136%;大气衰减本质是大气偏振效应,是遥感反演的最大误差源,误差达到5%—30%,偏振手段扣除大气误差目前已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误差;观测仪器扣除多次散射透射偏振光后,可以实现5 nm分辨率下0.1—0.3 nm高光谱定标能力,并借助偏振强化光噪声分离出中心波长偏移和带宽退化的误差根源。借助偏振"强光弱化,弱光强化",能够实现稳定度达10~(-8)月球辐亮度基准观测,为遥感辐亮度定标不确定度由7%到1%—2%跨越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0.
遥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现代地球信息学科,在总结分析遥感学科理论发展与遥感应用新特征基础上,进行遥感学科发展与应用理论探索,是推动遥感学科与应用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现有遥感学科组成及分类体系的分析,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方法论的遥感学科分类新方法,在分析遥感应用中普遍存在的跨时空特征基础上,从遥感应用新视野提出了跨时空遥感的理论,最后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跨时空遥感的应用。跨时空遥感理论的建立顺应遥感学科发展的需要,遥感应用时空观的提出对今后遥感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