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首次应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对煤矿矿区采煤地面塌陷进行遥感调查研究。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随着时间日趋严重,面积不断扩大,兼有渐变和突变的特点,用常规方法定点观测难以适应其发展,确定其边界分布非常困难。文章应用中巴资源卫星HR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以六道湾—铁厂沟煤矿矿区为例,通过已知塌陷区的基本特点,建立塌陷区的遥感影像地物解译标志体系,通过人机交互遥感影像解译,圈定地面塌陷的边界并获得塌陷区的有关数据,为该地区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遥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应用Quick Bird遥感数据对山西晋城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塌陷坑、地面沉陷、地 裂缝)的遥感影像特征,对矿区地质灾害现状、成因、分布规律特点和调查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的遥感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技术查明吉林省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及土地沼泽化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分布状况及形成机制,探讨了防治与减灾对策。表明遥感方法在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通讯》2005,(9):41-4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治理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切实维护因人为地质灾害受损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受损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为地质灾害,是指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第三条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谁引发谁治理,谁…  相似文献   

5.
南方丘陵区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区域,麻阳则是其典型代表,地质灾害遍布全县23个乡(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本文利用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开展麻阳县地质灾害隐患的遥感解译,再辅以人工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手段,确定地质灾害点213处,其中不稳定斜坡35处,滑坡162处,崩塌15处,地面塌陷1处。基于区域地质、地形地貌等孕灾背景数据,分析了其基本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从地理位置看,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海拔100~250 m的丘陵地区,超过80%分布于坡度20°~50°之间的斜坡,坡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北西、南东分布为主。滑坡与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以软质红色碎屑岩岩组与红层碎屑岩类风化残坡积粘土、粉质粘土发育最多。另外,麻阳地质灾害多沿构造带分布,规律较明显,在麻阳向斜、锦和压性断层及麻阳压扭性断层附近发育程度较高。区内水系对地质灾害的发育也发挥了很大影响,麻阳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锦江等河流沿线。本文研究结果为麻阳地质灾害防治与预警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策勒县地处低-中山区,地质灾害频发.本文首先以RapidEye和ASTER GDEM数据为数据源,在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工判读相结合,遥感解译结果与野外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策勒县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共解译出各类地质灾害点108处,其中崩塌60处、滑坡27处、泥石流21处.其次,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解译地灾点与坡度、高程、地层、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归纳了灾害点发育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最终得出地形地貌为发生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地层、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为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以可见光黑白航空像片为主要信息源,对陕西神府煤田新民烧变区进行了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圈定了该区烧变岩分布范围及煤层自燃边界线。文中着重介绍了遥感调查煤层烧变区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成果。调查区为煤层自燃死火区。调查首先从烧变岩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划分了烧变岩的宏观类型,确定了烧变岩的主要形成时代,探讨了烧变岩的形成机理;第二,根据掌握资料选取已知区,研究烧变岩及煤层自燃边界线的影像特征,建立初步解译标志;第三,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煤层自燃边界线的遥感调查,并对解译标志进行补充、修改与完善。在调查中,解译与调绘相结合,遥感与地面调查方法相结合,最终圈定了区内各煤层的自燃边界线,并经钻孔验证,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8.
来宾市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是广西重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害极大。本文借助于GIS技术分析研究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分析了来宾市塌陷区的形成条件因素,塌陷形态特征;其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做断层、塌陷坑缓冲区,分析断层、地裂缝与岩溶塌陷坑的分布规律特征,并就这些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受断层影响分布的塌陷坑发生条件、塌陷坑和地裂缝的关系;最后,分析塌陷坑、地裂缝变量随降雨量控制的时间延续性特征,实现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可视化表达。实验证明,该方法是GIS技术在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中的有益尝试,为后续塌陷灾情评估提供了辅助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8%,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卫星空间定位技术因其全天候、自动化、精度高等特点日益成为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重庆经济增长和交通建设的日益发展,隧道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塌陷灾害已经成为中梁山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之一,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以2017年高分二号卫星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提取源,在建立塌陷灾害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对中梁山地区的塌陷灾害进行遥感调查和野外验证,共解译岩溶塌陷点120处。研究表明,中梁山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隧道两侧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大冶组地层,人为因素(修建隧道)是塌陷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