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详细论述了地图数据及其空间关系、地图数据的几何与属性的关系以及地图要素空间关系的建立与地图要素完整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解决由于地图要素分层管理所带来空间关系分割问题和多图幅之间空间关系连接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基于地图数据空间关系的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2.
《地图》2005,(3):8-9
在收到这些地图的那一刻,我就被它们在纯粹形式上的美感所深深吸引。我用读“画”的逻辑在读它们,而不是在地理上对“地图”进行判读。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极其精彩地论述了在文学审美中“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如果放到这里感受一下,不用串通五官,只是从视觉到视觉,从主观创作出的视觉美感,变成工程技术偶然制作出的视觉美感,这里,怕也是另一种“通感”呢!  相似文献   

3.
王磊 《地图》2004,(4):85-85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人在宿舍,面观地图”,同学们说这是我大学课余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同学开玩笑说我和地图“谈上恋爱了”。地图以斑斓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抽象的符号、丰富的层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真是百看不  相似文献   

4.
“一村一镇一地图”是全国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计划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基础高清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数据的矫正、叠加,利用Arcmap软件给这些点、线、面数据赋予属性,结合专题信息,选择性地将有社会经济价值的内容呈现到一张图上,为今后村镇地图的制作和应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地图市场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高新技术对地图市场的影响,以及给地图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互联网+”时代地图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预测,探讨了传统地图市场的发展出路和新媒体地图市场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图”两个字很有意思.“地”是一个场所,可意指场地与气场,有着“空间”和“精神”的概念,包括了地理与文化的关系.地图是一种信息载体形式,以图画表明内涵. 过去文化贫瘠的时候,人们看到白纸黑字就有幸福感,而今天,纯文本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信息视觉化的时代到了.信息视觉化源于三方面:一是事实概念,就地图而言,它是科学性、客观性极强的证物;二是审美概念,对图形、视觉的美感需求越来越被关注;三是可读性概念,当今社会效率高,人们需要快捷地获取信息,图恰恰比文字快捷,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地图数据的空间关系与数据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论述了地图数据及其空间关系,地图数据的几何与属性的关系以及地图地素空间关系的建立与地图要素完整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解决由于地图要素分层管理所带来空间关系分割问题和多图幅之空关系连接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基于地图数据空间关系的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8.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11,(1):5-5
随着文化传播的迅速发展,地图的内涵和外延被不断地扩展,原来"按照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表示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载体"的概念已经突破,许多其他的生活要素不断地“被地图”,时间或者空间分布的要素,哪怕是生活中的许多行为,也都被冠以“MAP”,如财富地图、学习地图、美女地图等等,姜育恒发行了歌曲专辑《地图》,音乐人袁惟仁创作了歌曲《地图》,卫斯理还创作了以《地图》命名的小说。  相似文献   

9.
地图随想     
温师建 《地图》2002,(4):36-36
地图除了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艺术性外,好象还有一种独特的“装饰性”,比如说大厅、会议室、会客室,一旦挂上一幅大型的地图,顿时就会给人一种雄视四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瀚 《地图》2001,(2):32-34
在现代社会 ,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日益密切 ,区时换算成为很有实用性的知识 ,是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但是由于中学课本时区知识的抽象性以及所配时区图的不直观、不实用 ,使时区教学一直成为中学地理“教”与“学”的难点。如果针对中学生设计一幅既直观又实用的时区图 ,使学生在地图上能方便地获得时区分布的空间概念 ,并学会区时换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现有教材插图分析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二册课本和地图册中与时区知识相对应的有两幅插图 :一幅是课本第 2 0章第 2幅图“时…  相似文献   

11.
王成  崔希民  蔡量力  刘欢  张建 《测绘通报》2021,(1):13-17,23
室内障碍地图在呈现给用户端浏览的同时,也是自主运动视觉机器人路径规划和障碍规避的依据.由于自主运动视觉机器人的起始位姿选择具有随机性,当机器人沿随机方向行走时,往往导致所建室内障碍地图产生偏斜.本文利用单张已标定像片检测视觉正交灭点,结合相机几何透视原理和灭点几何特性,提出了一种室内机器人偏航角的简单快速检测方法,并成...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力矩平衡原理的视觉平衡模型,该模型将定性的评估转化为定量的评估方法.基于C#+ArcGIS Engine平台,利用3幅代表性的地图作为实验用图,证明视觉平衡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用户的视觉感受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地图大众化时代悄然而至,缺少地图常识和制作不规范的“垃圾地图”误导人们,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时尚、规范的地图册成为时代的需要,本文阐述了设计和编制地图册的一些科学方法和步骤,愿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两幅地图“地形图”和“驻军图”。这两幅地图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内容丰富,表示了水系、地貌、居民地、道路四大要素。地图有一定比例尺,采用了三种颜色而为世界地图学界所震惊。两幅绘在帛上的地图是西汉初期我国南方两个诸侯国长沙国和南粤国发生军事冲突而产生的。两汉的数学、天文学已达到很高水平,勾股弦定理已在实际测量中得到应用。测角器“司南”、测距仪“矩”等测量工具已经出现并广泛用于测量海岛的高远、方邑大小、河宽、山高、谷深等方面。对两幅汉代地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技术条件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高俊  曹雪峰 《测绘学报》2021,50(6):711-725
地图与空间认知的不解之缘,连续而深化.地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空间认知的历史,空间认知的理论与方法为地图学打开了另一扇门.空间认知的研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地图是大脑空间思维功能的物化.技术进步提高了地图空间认知的效能和价值.依据人的空间认知的进步来定义地图史的阶段,可以划分为远古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面对近年来科技浪潮与社会发展对传统学科结构提出的挑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即地图学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以更丰富的基础知识,更有针对性的先进技术和更广阔的服务面,来培养新型的地图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通常采用标准分幅的方式进行统一编号和管理。对于我国7种基本比例尺分幅下的庞大图幅量而言,如何解决大数据量情况下图名和图幅号的高效存储,是制图和地图管理中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思想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空间数据库框架结构,为地图的存储、检索、管理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并探讨了该方案的优越性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燕  黄余明  唐曦 《测绘科学》2011,36(5):125-127
本文立足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在Flash平台下实现“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布局战略空间调整”规划的地图可视化,探讨多媒体技术与空间信息可视化融合在旅游概念规划视觉表达中的可行性、关键技术及具体实现等,并根据用户体验效果进行总结,从而为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娄维思 《北京测绘》2021,35(9):1146-1150
手绘地图作为一种视觉图像的呈现,注重地图的文化和审美,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近年来,有关旅游手绘地图的产品中仍缺少相关的技术流程和工艺技巧.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手绘导览地图制图的技术流程,制作一张融入独特文化主题、历史文化信息、专题元素的手绘地图,从思考地图的意义开始,到制定总体技术路线、前期准备、地图设计、编绘排版、校正修正、出图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历史文化街区大栅栏为研究对象,绘制出手绘导览地图,探究大数据应用与手绘地图的新表达形式,创新地理信息应用新模式,为探究地图的文化内涵做了尝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百科全书和一些专业词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对“地图学”这一词汇的释义“地图学”是关于地图制作的科学、艺术和技术,而地图是描绘地球表面的作品;“地图学”是大地测量科学的一部分。属于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和地理学学科范畴:“地图学”是对地表景观各要素的图形表示,给观图者一个地表的视觉景观……  相似文献   

20.
《地图》1991,(1)
当我们评价一幅地图时,总把地图是否美观当作一个参评因素,如线条的光滑程度、设色的效果等。地图应当是功能(用来传递空间信息)与审美观相结合的产物。它虽然不是艺术品,但必须给人以美的感受。一张地图如果在美学上不完美,其原因有可能是制图工作者技术处理不恰当,或者内容过于简单(或繁杂)等。地图的审美过程包含在读图过程中。地图是一个符号的集合,它的美主要通过视觉感受。笔者认为,地图的审美特征主要是地图对于读者的适应性。审美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地图的审美同读者的心理、知识水平、读图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读者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