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书架     
《气象》2006,32(11):128-128
21世纪初大气科学回顾与展望———第三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论文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本书收集了中国大气科学界八位院士和几十位著名大气科学家,对于20世纪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研究进展的回顾以及对21世纪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展望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总结了大气科学各个领域在20世纪的重大研究成就,而且还根据国际大气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对大气科学研究的需求以及我国大气科学研究的优势,提出了新世纪初我国大气科学研究的优先领域与前沿课题。16开定价:35.00元天气预警系统技术基础及设计王玉彬等编著本书根据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1928年创立以来,通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气科学研究事业做出过许多重大贡献,已跻身为世界著名的大气科学研究机构。从竺可桢先生开创中国的大气科学研究起,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本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的精  相似文献   

3.
陈善敏 《气象》1986,12(12):15-16
南极大气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是南极综合性多学科考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工作的逐步开展,1981年起先后派出了一批中青年的气象工作者,参加友好国家的南极考察队进行大气科学考察。1984年底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四名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乔治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长城气象站。目前WMO已将该站纳入世界天气监视网,并作为南极地区的基本气象站。该站1985年开始了南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大气样品的采集工作,为开展我国的南极大气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近两年来,我国的南极气象科研人员,利用自己在南极收集的宝贵气象资料以及国外的南极气象资料,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批南极大气科学研究的初步成果。1986年9月23—25日,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大气与空间科学组,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南极气象研究学术讨论会,较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南极大气科学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周秀骥 《大气科学》1979,3(3):203-209
大气遥感是六十年代全面兴起的新型大气探测方法。它的发展将为掌握大气运动和变化规律提供更丰富、更深刻的观测资料,是推动近代大气科学研究进步的重要工具。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如何把空间、激光、红外和微波等近代技术迅速应用到我国大气科学研究,建立新的大气探测系统,适应气象为我国国防与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实际需要,促进我国大气科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就引起了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和气象学家顾震潮的密切注意,并且着手组织力量,制定发展大气遥感的研究规划。从1965年到现在,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努力排除并克服了各种干扰和困难,全面开展了激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共同编辑的《世纪初大气科学回顾与展望──第三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论文集》,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该书收集了中国大气科学界8位院士和几十位学者对于20世纪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研究进展的回顾以及对21世纪初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展望的文章,范围涉及全球变化,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大气环流和大气动力学,中小尺度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以及高新技术在大气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气科学》2004,28(3):i001-i001
一、作为大气科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大气科学》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努力反映大气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读者对象是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刊登的稿件主要有:反映大气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7.
《大气科学》2004,28(2):i001-i001
一、作为大气科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大气科学》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努力反映大气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读者对象是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刊登的稿件主要有:反映大气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气科学委员会在1977年对美国大气科学研究初步进行了一次调查。目的是评议大气科学研究现状,提出下一个十年的研究任务。在这个基础上,于1978年6月,由60位科学家以及负责全美政策性问题的有关官员参加,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会议,对七十年代大气科学的进展进行了一次评论,并指出今后十年的工作方向。在这个专业会议之后,又召开了许多座谈会和工作会议,来检查现有的研究成果及今后的研究计划。特别着重在气候、大气化学和中尺度强低压的研究。这些问题是近十年来公众注意的中心向题。在上述一系列会议的基础上,由大气科学委员会负责,写了一个工作报告。下面是这个报告:《大气科学方面在八十年代的国家任务》的第二章译文,有关天气预报部分。  相似文献   

9.
极地气象考察与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6年底,中国自主组织了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站考察;建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并在南极冰盖设置了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继续监测包括近地面温度在内的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进一步量化和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完善极地大气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极地大气科学研究水平,仍是中国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1《大气科学》创刊于1976年,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气科学》主要刊登:反映大气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短论和研究简报,有关国内外大气科学领域新动向、新问题的综合评述,有关学术会议的报道,书刊评介等。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2对来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85,9(2):186-194
一、引言,数值模拟研究在大气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大气科学的对象是地球上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大气圈,大气科学研究就是认识自然界(大气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规律,达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利用自然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准确的天气和气候预报,二是提供合理利用气象  相似文献   

12.
大气科学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八个专门委员会之一,它的任务是讨论大气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协调”各国有关科研的规划。1973年11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的第六届会议上,对大气科学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象学报》2015,(6):1154-1154
1.办刊宗旨《气象学报》创刊于1925年,是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气象、海洋、航空、地理、水文、环境等领域有关大气科学研究的具有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活动报道;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等。  相似文献   

14.
一、大气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大气科学的资助方向是:1.积极组织关于气候系统内涉及大气、海洋、陆面和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鼓励有关跨学科跨部门的科研活动,以更深入地揭露气候异常、环境变迁的各种因子。2.鼓励参与国际性的大气科学试验计划如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全球对流层化学计划(GTCP)以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3.要与有关大气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气象学报》2013,(2):366
1.办刊宗旨《气象学报》创刊于1925年,是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气象、海洋、航空、地理、水文、环境等领域有关大气科学研究的具有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活动报道;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等。《气象学报》中文版为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作  相似文献   

16.
《气象学报》2018,76(2):322-322
正1.办刊宗旨《气象学报》创刊于1925年,是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气象、海洋、航空、地理、水文、环境等领域有关大气科学研究的具有创造性论文;中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活动报道;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等。《气象学报》中文版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7.
《气象学报》2011,69(5)
1.办刊宗旨《气象学报》创刊于1925年,是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气象、海洋、航空、地理、水文、环境等领域有关大气科学研究的具有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活动报道;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等。《气象学报》中文版为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作  相似文献   

18.
杨长新 《气象学报》1989,47(2):254-254
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查、批准的大气科学名词(第一批),于1988年底正式公布了。它标志着我国大气科学名词的命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包括大气、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学八大类,共1150条,是科技、教育、经济、文化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使用的规范名词。统一科技名词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长期艰巨的工作。我国前辈气象学家曾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科学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建立。从该年开始,基金委地学部开始资助大气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截至2021年,35年来,基金委以研究项目的遴选、资助和评估等过程为推动,不仅促成了我国大气科学研究的持续进步,更形成了一支核心研究机构和队伍。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类项目立项呈现持续增加态势立项数量的增加出现两个快速增加的台阶:一是2000年开始。  相似文献   

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缘气象而生、因气象而兴,是一所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高校。大气科学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科根基和学科之魂。回顾大气科学60年的发展历程,历经几代人的砥砺奋进,坚持改革创新、特色发展,铸就了大气科学的辉煌成就。20世纪60年代,大气学科为服务国家气象事业急需而创立,改革开放之后,对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需要,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并为中国和世界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着“中国气象人才培养摇篮”之美誉。21世纪以来,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快,2017年大气科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开启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征程。自此,南信大站在历史发展新方位,擘画大气科学发展新蓝图,打造大气学科新高地,推动大气学科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