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2009年6一l1月黑碳气溶胶(BC)质量浓度观测资料,结合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观测结果,给出了鸟鲁木齐市夏秋季节BC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夏秋季大气BC日平均浓度为3 843_+3 095 ng·m ,变化范围为688~15 181 ng·m ;BC浓度变化趋势与AH变化趋势接近,相关系数为0.55。(2)夏秋两季BC浓度的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峰值区和谷值区,峰值区主要出现在上午和夜间,谷值区出现在凌晨和下午;周BC平均浓度的变化特征为,周一至周四呈总体降低趋势,星期四达到一周的最低值,周五开始增加,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工作日和周末差别不大。(3)夏季BC瞬时低值浓度远高于秋季,秋季BC污染重于夏季;鸟鲁木齐城市BC浓度低于国内外部分城市,明显高于较为洁净的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大气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2009年11月—2010年2月(2009年冬季)黑碳气溶胶(BC)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同时结合该站观测的PM数据以及国内外其它地区的BC观测结果,分析了该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BC日平均浓度为12.442±5.407μg.m-3,其变化范围为2.685~26.691μg.m-3。BC质量浓度与API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660。(2)BC浓度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值特征,其峰值区主要出现在上午和夜间,谷值区出现在凌晨和下午。逐日分布具有2~3 d到数天不等的急剧上升的变化,与天气过程活动周期基本吻合。(3)周一至周四BC平均浓度呈总体降低趋势,周五开始逐渐增加,总体的变化幅度不大,工作日和周末差别较小。(4)BC小时平均浓度出现频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冬季本底浓度为6.146μg.m-3。(5)BC与PM10,PM2.5,PM1.0日平均浓度在0.001水平上均呈正相关,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26,0.538和0.548;BC在PM10,PM2.5,PM1.0中分别约占6.8%,8.2%和9.2%,表明BC是PM的重要组成部分。(6)乌鲁木齐城市冬季BC气溶胶浓度高于国内外部分城市,明显高于较为洁净的边远地区,远高于瓦里关本底站及南极观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年2月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黒碳仪观测数据,结合散射系数及常规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冬季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气流后向轨迹进行了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BC质量浓度日平均值为12707±4673 ng.m-3,浓度变化范围为4916~22997 ng.m-3,散射系数日均值为1086±561Mm-1,变化范围为350~2232 Mm-1。BC质量浓度和散射系数日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BC质量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峰值分别出现在9~11时和20~22时,谷值分别出现在4~6时和16~18时,散射系数与BC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其有一定的滞后。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污染物浓度上升有明显作用,显著影响BC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3)乌鲁木齐冬季大气层结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风速和降水对黑碳气溶胶浓度具有明显的稀释作用。在乌鲁木齐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下,本地源排放与来自周边城市群污染物输送的叠加使得污染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春季西北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西北地区兰州、敦煌和塔中3个观测站2006年3-5月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 aerosol;BC)的观测资料及相关台站PM10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2006年春季B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地区BC质量浓度均值最高,达2.22μg/m^3,敦煌地区为1.89μg/m^3,塔中地区为2.07μg/m^3,低于北京、上海和珠三角等地区,高于瓦里关本底站观测值。BC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峰谷特征,一般在12:00—14:00质量浓度低,08:00前后和20:00前后质量浓度较高,这主要取决于其源的日变化及其在近地层中的湍流交换以及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等。表明西北地区BC与PM10的相关性非常小,相关性最好的塔中地区总体小时观测值的相关性仅为0.24,BC主要来自当地的人类活动,PM10的主要成份是沙尘气溶胶;由于沙尘气溶胶对辐射也具有一定的吸收特性,当出现沙尘天气时,BC的测量值受其影响将增加50%以上:大量的沙尘中也携带了少量BC.但其所占比例有限。  相似文献   

5.
根据桂林基准站50a的观测资料,对桂林市灰霾天气的变化规律以及细粒子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年灰霾日数平均值为30d,80年代前年灰霾日数少且变化相对平稳,年平均值为8.6d,80年代后灰霾日数年平均值为49d,灰霾日数的月季变化表现为秋冬季多,春夏季少的分布特征,秋冬两个季节的灰霾日数占全年的76%;在桂林市的气溶胶污染中,主要是细粒子的污染,细粒子PM2.5占PMIO的比重非常高,达到77%~90.8%.  相似文献   

6.
城市近郊常受到城区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2010年7月21日至8月6日利用β射线颗粒物连续监测仪和黑碳仪对北京西北郊区PM2.5和黑碳气溶胶(BC)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北京西北郊区夏季PM2.5和BC的质量浓度分别是(133.16±81.64)、(2.89±1.62)μg/m3。受明显的山谷风的影响,来自观测点东南方的城区的气流使PM2.5和BC浓度升高,来自观测点西北方向的风则使PM2.5和BC浓度降低。受局地排放、区域输送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郊区的PM2.5和BC浓度表现出明显日变化特征,二者浓度在上午、傍晚和夜间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7.
《高原气象》2021,40(3):671-679
利用EA-12型黑碳仪对邢台市2019年1-12月的黑碳(BC)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邢台市BC污染特征、来源及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邢台市BC日平均浓度为0.85μg·m~(-3),全年占比79.80%的浓度频数集中分布在0.30~1.20μg·m~(-3);而1月份占比达到90.62%的浓度频数分布在1.05~5.05μg·m~(-3),1月份的严重BC污染对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起到了重要贡献;当风速8 m·s~(-1)和8 m·s~(-1)时,分别存在偏北方向和偏西与偏南方向的输送影响;湿沉降可以对BC起到了清除作用,而降水量和降水时长对BC的湿清除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本地、局地源对邢台市的BC污染影响明显,当大气逆温底高200 m时,由于扩散能力减弱和堆积效应的共同影响,BC浓度将出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10年2月-2012年12月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阐述了这一地区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龙凤山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每天18时左右达到日最高值,然后缓慢降低,早上4、5时左右达到日最低值。冬季、秋季颗粒物质量浓度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冬季取暖,秋季烧荒是导致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地区黑碳气溶胶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碳气溶胶(BC)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成分,在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具有强烈吸收作用,对局地和全球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环境观测站(SACOL)历时近一年的观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我国半干旱地区的BC浓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全年平均BC浓度为1797.3ng·m-3,低于我国城市地区;测站BC浓度日变化趋势呈双峰特征,日最高浓度多出现在第一个波峰,第二个波峰的浓度值较小且峰型不如前者明显;降水可以有效地清除大气中16%~40%的BC。  相似文献   

10.
北京郊区夏季PM2.5和黑碳气溶胶的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近郊常受到城区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2010年7月21日至8月6日利用β射线颗粒物连续监测仪和黑碳仪对北京西北郊区PM25和黑碳气溶胶(BC)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北京西北郊区夏季PM25和BC的质量浓度分别是(13316±8164)、(289±162) μg/m3。受明显的山谷风的影响,来自观测点东南方的城区的气流使PM25和BC浓度升高,来自观测点西北方向的风则使PM25和BC浓度降低。受局地排放、区域输送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郊区的PM25和BC浓度表现出明显日变化特征,二者浓度在上午、傍晚和夜间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利用桂林市探空资料和雷暴观测资料对桂林市雷电活动的气候特征、环境场参数与雷电活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桂林雷电概率潜势预报方程,为桂林市雷电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客观、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郑州生态与农业气象站2008年4月份梯度和涡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郑州春季冬小麦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地表辐射特征,结果表明: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浅层土壤温度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特别是日出后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小,下午17时左右达到最小,以后又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早上7时左右.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曲线是个单峰曲线;地表净辐射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其变化趋势都是一致的,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用桂林市13个气象观测站点5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以及近13年的雷电灾害记录,分析桂林市雷电变化特征及分布规律,利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雷电日数作为致灾因子,气候背景和地形地貌作为孕灾环境,人口及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承灾体,对桂林雷电灾害进行评估.结合GIS提供的地理信息,完成桂林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东北方雷电风险等级低,西南方风险等级高;近年来雷电日数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秋季西安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2003年9~11月在西安站点通过黑碳测量仪(Aethlometer)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 min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这些实时的BC浓度经过元素碳校对后,日平均浓度为10.2±5.8μg·m-3,其变化范围为1.8~27.5μg·m-3.BC浓度与污染指数(API)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64),表明BC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一个重要贡献.正常天气下,BC小时平均浓度呈三峰分布,这与机动车污染、居民活动和农村秸秆燃烧等来源相关联.通过降水天气下BC的浓度分布和BC浓度频次分布法,获得了西安大气中BC的本底浓度为4.5μg·m-3,以此估算了西安大气BC中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其中周边源对BC的贡献超过了1/3.这表明了该季节内城市周边农村秸秆燃烧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显著贡献,需要进一步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沈阳地区三个高度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颗粒物浓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数值明显高于春夏季.冬季,三个高度的PM2.5平均浓度为54.98±12.67μg·m-3、63.77±...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3月北京及周边地区雾、霾高发,气候特征异于常年。利用2013年1—3月北京及周边地区6个地面观测站观测资料,研究PM2.5和黑碳 (BC) 的质量浓度、区域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呈区域性高值、污染局地积累以及由南向北输送的特征。北京上甸子站在雾、霾与清洁期间BC与PM2.5质量浓度的比值分别为7.1%和10.3%,雾、霾期间低于清洁期间;而河北固城站在雾、霾与清洁期间BC与PM2.5质量浓度的比值分别为17.5%和11.9%,雾、霾期间明显高于清洁期间。二者相反的比值特征反映在清洁的下游地区雾、霾过程中二次生成的气溶胶所占比例较污染的上游地区偏高。  相似文献   

17.
复杂地形城市冬季边界层气溶胶扩散和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郑飞  张镭  朱江  王慧 《高原气象》2007,26(3):532-540
着眼于城市冬季气溶胶扩散特征问题,针对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开发了WRF模式,使之与包含了大气气溶胶辐射效应和气溶胶粒子扩散的综合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嵌套,以模拟城市冬季边界层气溶胶的扩散和分布规律。通过一个个例的模拟结果分析,揭示了兰州冬季气溶胶的扩散分布的如下特征;市区盆地内100 m以下存在东、西两个浓度高值中心,中心值为0.6~3.0 mg.m-3,往上浓度递减,1000 m高度处仅为0.02 mg.m-3。受排放源强、源高、气象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白天盆地内气溶胶浓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强烈,白天浓度随时间最大变化幅度为1.0 mg.m-3。气溶胶输送扩散高度可达到600~800 m,此高度以上浓度值很小。代表性测点上模拟的气溶胶浓度廓线表明,中午浓度达到最高,垂直扩散最强。这些结果与以往的烟雾层高度观测和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结果吻合。夜间,盆地内气溶胶浓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减弱,气溶胶输送扩散高度在400~500m,夜间浓度随时间变化平均幅度为0.05 mg.m-3。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公众对桂林市近期空气质量状况和近十年来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有所了解,以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作为表征空气质量的特性值,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桂林市2003~2012年空气质量特征及其变化状况.2003至2012年,桂林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首要空气污染物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而又以可吸入颗粒物居多.2003年和2005~2008年,桂林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其它年份为可吸入颗粒物.2009~2011年连续三年出现空气污染指数较大幅度的上升.2010年的年平均空气污染指数首次突破51,达到58,首次出现年平均空气质量为二级的年份,2011、2012年平均空气质量也维持在二级.研究分析的结论是桂林市2009年以来空气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且2010~2012年的年平均空气质量等级由以前的一级下降为二级,首要空气污染物由2008年以前的以二氧化硫为主变为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2010年杭州西溪湿地和馒头山空气负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杭州市空气负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离子与气象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湿地负离子浓度要好于市区;杭州市空气负离子浓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一日中早晨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15时左右最低;夜间高于白天.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日照时数和空气...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典型城市站太原站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大气CO2在线观测资料,利用筛分法(Meteorological filtering method, MET)和黑碳示踪法(Black Carbon tracer, BC)进行本底/非本底的筛分,得到了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大气CO2浓度季均值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不同季节呈“单峰型”日变化特征,日振幅均在26.0×10-6以上;4个季节CO2浓度与地面风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CO2浓度抬升区域主要受当地工业布局的影响,最大抬升幅度在秋季达17.4×10-6;使用气象筛分法(MET)得到年均本底浓度为(431.4±19.9)×10-6,人为排放等对其影响为23.5×10-6,年振幅比同纬度其它本底站大,为34.5×10-6;黑碳示踪法(BC)得到冬季季均本底浓度为(445.0±22.9)×10-6,比MET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