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已知DEM的二路差分的基本原理,并以西藏2004年7月12日仲巴地震为例,获取了仲巴地震的同震形变场。采用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得到了最佳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仲巴地震是以倾滑为主的右旋正断层型地震,断层面走向近乎南北方向(179°),倾角43,°深度13Km,三个方向的位移矢量分别为:-200mm、700mm和0mm。  相似文献   

2.
许小兰  李斐 《测绘科学》2008,33(3):19-21
本文简要介绍了InSAR及其差分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以仲巴地震为例,采用已知DEM的二路差分法获取了仲巴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仲巴地震为是一个以倾滑为主的浅源正断层型地震,断层面走向近乎南北方向。  相似文献   

3.
郑增记 《测绘学报》2022,51(9):1983-1983
地震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大地测量技术能观测地震形变和反演地震断层的错动情况,对于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GNSS技术已广泛用于震源参数的反演工作,但对于发生在海域的地震,由于GNSS站点往往位于陆地一侧,导致对断层的约束 能力有限。卫星重力技术因其全天候、全球覆盖、连续性,以及不受地域地形限制等诸多特点,可弥补海洋一侧常规观测不足。联合GNSS和GRACE两种观测手段反演震源机制,可进一步提高反演海域地震的震源参数。为此,论文基于GRACE和GNSS观测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联合反演了断层参数和地幔黏滞性系数等,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宏观区域场的角度出发,运用GPS资料计算的应变场、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和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的关系,以及强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变化三种资料,来分析汶川8.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震前扰动异常的震源区定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震区及周围数百km范围内青海、四川地区定点前兆观测获得的、类似前驱波特征的扰动异常,根据其异常分量、幅度、出现时间、空间位置与所处构造断裂展布等信息,构建"源兆信号"传播函数,借助拟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可能的"未来震源区"。所得模拟震源位于龙门山断裂北段,距实际震中约134km,传播起始时间为震前近13h。  相似文献   

6.
对剪切-粘贴方法(cut and paste,CAP)和地震软件包(computer programs in seismology,CPS)两个较常用的震源机制格点搜索反演方法的加权策略进行分析,发现二者权重分别仅单独考虑了波形数据信噪比或振幅差异,且权重数值大小随震中距的变化趋势相互冲突。为了解决此数值矛盾并保留二者权重的优势,将两种加权策略进行联合,综合考虑波形信噪比和振幅差异对反演的影响。此外,考虑到震中距定权的粗糙性,提出了针对各波形本身的数据信息精化计算权重方案。为了检验联合定权的优越性,以2013-04-20的芦山地震为例,利用CPS程序分别用联合及单独定权进行多次反演,比较发现联合加权方法反演结果最优。最终的震源机制解为(走向211°±3°,倾角41°±1°,滑动角94°±2°),震源深度17 km,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与震源区的应力及地质构造情况均相互吻合,表明所提出的权重方法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中部阿马特里切(Amatrice)地区发生Mw 6.2地震。采用ALOS-2条带模式和SENTINEL-1A宽幅模式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分别进行SAR差分干涉测量处理,获取了该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本次地震造成意大利中部地区发生明显的地壳形变,在雷达视线向最大沉降量达19.6 cm。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和GPS同震形变场数据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进行联合反演,通过改进倾角和平滑系数获取方法,得到了最优滑动分布模型。通过使用单断层模型和双断层模型进行反演可知,双断层模型反演结果优于单断层反演结果,两种模型下反演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9,发震断层走向分别为160°和158°,倾角分别为44°和46°,倾滑分布主要位于地下5~7 km,平均倾滑角为-80°,最大倾滑量0.9 m位于地壳深度5 km处,该发震断层是亚平宁冲断带的一部分,为NW-SE向延伸的正断层,断层长约20 km。综合使用地震同震形变场和GPS数据对震源机制进行反演、模拟和分析,获取了高精度的震源参数,可以为分析地震危险性和断层破裂参数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7.4级地震,地震对区域基准站造成了影响. 本文收集了距震中400 km以内的青海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高频观测数据,以国际GNSS服务 (IGS)站和陆态网为参考基准,分别采用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分析了震后地表三维形变. 结果表明:站点位移量级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呈现衰减趋势,其中距震中约35 km的江多站(JDUO)产生东偏南28.0 cm的永久性位移. 整体来讲,地震对100 km内的震源区的影响表现为走滑型运动,与震源机制相吻合,区域运动特征整体表现为拉张运动,北西-南东(NW-SE)向拉张和北东-南西(NE-SW)向挤压.   相似文献   

9.
大地测量和地震数据联合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大地测量和地震数据联合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特别是大地测量和地震数据联合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模型、算法及典型震例。展望了利用GPSI、nSAR和地震波数据联合反演震源破裂过程中顾及先验信息、附有不等式约束时反演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相对权比的确定、全局优化方法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址区域发现大面积天然气,采用地震方法探明该地区地层结构及油气分布状况是合理开发油气以及为保证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建设和运行安全的需要,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址水域宽20余km,条件十分困难,用常规定位测量方法作业困难是不可想象的。在实时导航定位中采用现代GPS-RTK技术,实现了水上远距离、大范围的地震勘测提供导航与实时精确定位。在该工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如GPS-RTK数据采集时间与地震勘测时间步调一致,为解决潮汐近10m高差影响采用了海边水准测量以检核GPS-RTK高程(因GPS-RTK高程测量误差较大)并采用事后差分技术来提供震源三维坐标等措施,为地震空间定位分析提供了保障。对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在文中均有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