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溯  余友  郑子东 《矿产与地质》2004,18(4):315-317,314
从生态地球化学的内涵和外延出发,结合哈尔滨市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特点,提出哈尔滨市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评价的系统,以指导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及相关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或农业地质调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五常市开展二年多的首次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工作方法及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针对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存在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的基准值确定方法、土壤污染检查与评价、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今后开展类似工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江苏省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是全国实施此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覆盖区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个代表。本文简介了江苏省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用具体实例说明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在示踪人类活动对自然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对土壤环境的制约作用、开展局部土壤生态环境安全预警、指导开发利用局部富Se土壤资源等方面的初步应用效果,对江苏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的应用前景及如何进一步利用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奚小环 《地质通报》2004,23(8):i005
为落实国土资源部与各有关省(区、市)农业地质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合作项目关于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任务,编写好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设计书,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于2004年7月18—2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农业地质调查区域评价方法研讨会。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对正在或即将开展的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PH值及CaCO3在我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中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旨在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农业、环境、矿产资源评价及基础研究服务,作者重点阐述了土壤PH值、CaCO3含量与土壤矿质元素活化之间的制约机理,论述深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要实现服务于农业、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就必要加强对土壤PH值及CaCO3的含量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22日在武汉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举办。会议旨在交流和研讨前一阶段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工作成果,介绍多目标地球化  相似文献   

7.
西安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在揭示隐伏断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西安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是西部开展此项工作较早的省份,也是黄土厚覆盖区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个代表。本文简介了陕西省西安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示踪隐伏断裂、追踪地裂缝带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生态地球化学危害效应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地球化学环境监测-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基本思路。根据当前中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现状,举例说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土壤环境变化、生态效应机理的若干研究方法,提出了预测预警成果体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异常查证及生态效应评价方法。异常查证阶段,首先应用相关关系法确定异常组分的地球化学基准值,而后进行异常分类,确定异常的成因和形成机理,为异常生态效应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在异常生态效应评价中,首先要弄清土壤中异常组分全量与其活性组分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土壤和农作物中异常组分的含量关系,最终依据相关标准,评估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农用地分等定级等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土地质量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地球化学成果如何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进行整合和对接,初步提出了评价单元、评价因子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土壤地球化学分类及基准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才浩 《第四纪研究》2005,25(3):347-354
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探讨了福建沿海土壤地球化学分类的方法,提出了分类命名方案和诊断标准,将研究区土壤按SiO2含量划分为铁铝土、硅铝土、铝硅土、硅土4个大类,其中硅铝土又分为一般硅铝土、铁质硅铝土、钾质硅铝土、硫铁质硅铝土4个亚类,铝硅土分为一般铝硅土和钾质铝硅土2个亚类;提出了在各种统计量中,中值比较客观地反映元素含量背景,适合作为基准值;给出了研究区各类土壤的分布图和52种元素及pH的基准值,分析了其成因和农业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刘顺民 《福建地质》2010,29(3):238-243
在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富集因子法对福建省沿海地区表层土壤中铅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约98.2%的土地面积表层土壤中铅属于自然来源,其余地区含有人为来源铅,且集中分布于个别市县城区;铅自然来源区呈现广域性分布特征,人为来源区则呈现零星的斑点状分布特点;铅自然来源区和人为来源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类型、森林植被分布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以评 《物探与化探》1987,11(6):456-461
本文以福建区域化探的实际资料为基础,讨论了1:5万化探区调的采样密度.对比了不同采样密度的化深异常和经济效益.认为在福建省1:5万区域化探以1—2点/km2最好,既能取得较好结果,又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4.
福安—南靖断裂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在全国统一的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框架下,以反映早古生代末构造格局为主,福建省大致以福安—南靖断裂构造带为省内一级构造单元为边界划分西部华夏地块、东部闽浙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带2个三级构造单元,讨论了福安—南靖构造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南部是全国地方病多发区之一,如何改变环境条件,抑制地方病的发生与蔓延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河南省南部地区(1:20万商城县、固始县幅)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本区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评价。提供了40种元素地球化学成果资料,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地球化学前提。  相似文献   

16.
海水入侵是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福建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背景复杂,可将其海水入侵现状,对区内海水入侵进行了分类,初步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形成条件及其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今后进一步勘察与防范海水入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薛水根  吴新民 《江苏地质》2003,27(4):199-202
覆盖区地球化学异常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元素有多种分布类型,它反映了元素在土壤中迁移、演化及人为干扰的分布特征;通过对自然和人为污染的地球化学异常源追踪和评价,为环境污染治理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地区多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北地区是一个裂谷盆地构造区,盆地内发育铅锌矿床,矿化受断裂和地层的联合控制。从区域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地层地球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块体等几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断裂两侧及断裂交汇处、岩体接触带、Pb-Zn组合异常区以及地球化学块体的浓集中心为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应注重多元素组合异常区内的研究。另外,该区具条带状的地球化学块体浓集带和高强度的Pb、Zn元素化探组合异常之特点,具有良好的Pb、Zn元素成矿背景;建议进行综合研究,尽早发现大型甚至超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内碳汇面积较碳源面积多7700km2。区内总体为碳汇区。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碳储量碳源区主要沿长江带分布,碳汇区主要沿江淮分水岭及沿淮、淮北地区分布。  相似文献   

20.
福建燕山期具有3个阶段岩浆活动,在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中独具特色。而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时空变化,亦反映出其火山活动具有3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研究认为,福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作用有密切相关。是处于板内靠近大陆边缘或大陆边缘靠近板内的特殊构造位置环境下的产物。可谓之“浙闽型火山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