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介绍     
<正> 赫尔默特·莫里茨教授于1933年11月1日出生在格拉茨。早在1959年,他便以《希耳伯特空间的误差理论》一文获得博士学位。一年以后,获得了在格拉茨大学授课的资格。当莫里茨教授在奥地利联邦计算与测量局任职期间,有机会在美国俄亥俄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这对他的职业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在俄亥俄大学,莫里茨教授与当时在该校任客籍教授的芬兰科学家海斯卡涅(HeisKanen)合写了《物理大地测量学》一书,于1969年出版,受到广泛重视。同年,他被授予俄亥俄州大学名誉教授职称。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斐教授及南极中心博士生张胜凯同学 ,应邀出席了在乌克兰利沃夫市召开的第 5次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 (AGS’0 3)。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是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 (SCAR)下属的地学常设工作组组织召开的年度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乌克兰利沃夫理工大学和乌克兰南极中心联合举办 ,会议主题是“南极大地测量基础设施的现状与未来研究的展望”。参加该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本次会议内容包括 2 0 0 2 /2 0 0 3年南极夏季大地测量活动、大气对南极GPS观测的…  相似文献   

3.
周江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和误差理论专家,八十有三的周老精神瞿铄,思维敏捷,充满着对我国大地测量事业和年轻同志成长的关心.他对我国大地测量的贡献更为学术界所赞赏.正如大地测量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院士所评价:"周江文教授是我国大地测量和测量误差理论研究领域中最有造诣的一位优秀科学家.60多年来,他为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自1958年到中科院测地所工作,为我所科技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作了很多贡献".他以严肃的态度治学育人,60年如一日,为我国大地测量学术界树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4.
外事简讯     
<正> ※应中国测绘学会的邀请,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主席、加拿大测量专家韦尔先生(C,H,WEIR)和秘书长杨斯先生(C.W.YOUNGS)4月下旬来我国访问。访问期间,二位专家在北京科学会堂做了“FIG学术活动情况介绍”和“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系统”的专题学术报告,并访问了我所,与我所有关方面的科术人员进行了技术座谈,参观了国土信息系统研究室、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室、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研究室。※应国家测绘局的邀请,以马来西亚测绘局局长、土地测量委员会主席马吉德先生(ABOUL·MAJID.MOHAMED)为团长的马来西亚测绘代表团一行5人,4月21日来我所访问,张筱荣所长向客人们介绍了我所的机构设置、科研成果、人员状况等。马来西亚客人介绍了他们的测绘工作状况、科研计划;双方都表示今后要加强在科学技术的方面合作。会谈之后,客人们参观了我所地图制图、航空摄影测量与遥  相似文献   

5.
宁津生教授简介宁津生,祖籍安徽桐城,1932年10月生于天津,1956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测量系。现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分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学会学术刊物《大地测量公报》和《大地测量手稿》编委,国...  相似文献   

6.
陶本藻,祖籍浙江绍兴,1935年2月生、195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随即留校任教。1956年随南京工学院测量专修科调整到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任教。历任该校讲师、副教授、大地测量系地震测量教研室主任、大地测量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科学与测量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地震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中国测绘学会第四、五、六届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1·59专题研究组成员及1·73专题研究组通讯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大地测量数学物理基础“统计学”专题研究组成员。  相似文献   

7.
<正> “局部重力场逼近法”国际暑期学校将于1984年8月21日至9月4口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有世界著名教授讲课和外国同行参加听课的国际性测绘学术活动。这期国际暑期学校是由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和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发起、中国国家测绘局赞助和中国测绘学会组织的。将在暑期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的有: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毛里茨  相似文献   

8.
197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17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全体大会期间,成立了空间技术应用于大地测量及地球动力学国际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或CSTG)。这是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的第八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正晁定波(贡人。大地测量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10——),江西进1961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前身)天文大地测量系,1982-08~1984-08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大地测量科学系进修高等物理大地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1994-05~  相似文献   

10.
走向21世纪的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绘通报》1999,(11):1
文章介绍了国际大地测量和物理联合会(IUGG)的宗旨、构成及第22届IUGG的讨论议题,并提供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的有关情况和本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宁津生,祖籍安徽桐城,1932年10月生于天津,1956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测量系。现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分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学会学术刊物《大地测量公报》和《大地测量手稿》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测绘教材委员会主任等职。他还是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的中国代表。  相似文献   

12.
卫星重力场探测及空间和地面大地测量联合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第廿四届大会于2007年7月上旬在意大利举行,本文结合这次大会对重力卫星CHAMP、GRACE和GOCE的目前概况作简要介绍,对它们在探测地球重力场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评述。对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提出的"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和"整合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作为全球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系统的基础GGOS-D"项目中"共点"测量的重要性进行了评述,并对这类共点测量成果解算应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最后将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主席和秘书长在第廿四届大会开幕式上的报告和答记者问摘编后作为本文附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23年7月11日至2023年7月20日,第28届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IUGG)大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按照IUGG传统,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中国委员会(CNC-IAG)组织国内十余家单位编写了“中国大地测量国家报告(2019—2023)”,分别总结了2019至2023年4年期间的中国大地测量各分支学科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归纳和总结了中国大地测量学科近几年的整体进展,侧重各领域代表性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基准框架、综合PNT与弹性PNT、重力场与垂直基准、GNSS精密产品、多源传感器组合导航和海洋大地测量6个研究方向。此外,结合国际大地测量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大地测量学科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82年8月30日至9月10日在奥地利阿德蒙特举办了第三届国际夏季讲座。它是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的赞助下由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理论大地测量研究所主办的,主持人是现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格拉茨工业大学H·莫里兹教授。本届讲座的主题是“大地测量学与全球地球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1 学院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全国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全面调整,1956年由全国6所主要院校(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青岛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和华南工学院)的测绘专业合并组建了武汉测绘学院,隶属于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学院集中了当时我国测绘学科的教育资金和人才优势,由我国老一辈著名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学家夏坚白教授(中国首批科学院学部委员)、陈永龄教授(中国首批科学院学部委员)、叶雪安教授和李庆海教授主持开创了大地测量学和工程测量两个学科点,成立了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两个系.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两学科分别于1981、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81、1994年成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由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进行内部学科调整, 大地测量系和工程测量系于1993年合并成为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两个学科已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1.3万名本科生,320名硕、博士生.  相似文献   

16.
国际著名大地测量和摄影测量学家、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空间卫星导航中心工程博士K·库比克教授和国际著名大地和工程测量学家、联邦德国慕尼黑国防军大学工程博士W·威尔施教授,最近对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於宗俦所撰写的两篇论文《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的统一理论》和《方差——协方差分量极大似然估计的通用公式》作了高度评价,现将他们的全文翻译于下。库比教授是这样评论的: 我想对於宗俦教授所写的论文《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的统一理论》、《方差——协方差分量极大似然估计的通用公式》作一些评论。 方差分量的各种各样估计方法,如极大似然估计(ML)、最优二次无偏估计(BQUE)以及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MINQUE)等等,是统计学家哈列(Hartley)和劳(Rao)所开创的(1967,1973)。从这以后,在这一领域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总的说来,统计学家是致力于误差向量的结构以及以一般模型为基础的估计量特性的研究上。而测量学家们则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于函数模型的结构上,这些模型是随着应用上的不同而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7.
孙中苗 《测绘工程》2001,10(2):63-64
石磐,男,1936年生,河南偃师人。1960年解放军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本科毕业,1965年该院研究生班地球重力场专业毕业。曾任总参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及名誉理事、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员。现为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CH20020257 GPS 应用的最新进展——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2001年科学大会综述/陈俊勇(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2001(4).—6~7论述了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2001年科学大会中关于 GPS 的最新应用情况,特别对改善地球重力场模型、天气预报和对中国地壳运动的监测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测绘科学与工程》2005,25(2):62-62
石磐,男,1936年生,河南偃师人。1965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研究生班。曾任西安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员。现为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20.
沈云中教授1962年11月生,江苏昆山人,汉族。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测量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专业工学硕士,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于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大地测量研究所进修。1986年起在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任教,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被评为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主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测量学报编委、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