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定量的评估技术是地震监测台网设计和布局优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已有的单目标优化和多目标优化方法,以及优化算法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为了做横向比较,还对环保污染物监测、农业灌溉布网、建筑工程物料规划、风电场布站等其他领域监测台网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此外,还对地震监测台网布局优化涉及的算法选择、布局评价方法等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上述总结,将对未来面向日趋复杂的地震监测台网功能需求,进行量化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观测数据快速传递和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回顾了在过去的近40年中,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经历了“初期建设、系统清理、政策调整和优化提高”4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目前与中国地震局北京地区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相当的规模;其次,简述了哈方流体监测台网的分布情况,并就其观测项目、使用仪器及台站布设密度等现状问题和中国新疆地震局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陕西地震监测台网震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台网布局和增加台网密度,新建GNSS连续观测系统,提高了地震监测能力;采用的通讯网络新架构以及OSPF路由协议,不仅提升了监测网络通讯系统的可靠性,而且取得降低通讯费用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祁国亮  袁川  余苗  唐淋 《地震学报》2022,44(3):476-488
为解决带约束条件的台站选址问题,本文借鉴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最优化理论,深入分析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的构成要素,并考虑地形坡度、环境噪声水平、台站布局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地震检测能力、记录能力和定位精度的台网布局最优化模型。之后以成都市测震台网为例,经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获得了分别满足重点监测区和非重点监测区地震监测能力需求的台网布局优化方案,明确给出了新增或新建监测台站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方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台站建设投资效益两方面的需求,基于Visual Basic 6.0平台,使用MatrixVB、Surfer和Grapher等工具,开发一套测震台网布局优化软件,可用于台址勘选和台站布局的优化调整,有利于提高台网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该软件应用于成都市测震台网,给出了多种监测能力需求下的台网布局优化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1年6月21日至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地震局科技培训中心召开了全国测震基本台网技术交流会。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的地震形势和地震工作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台站以及有关人员迫切需要了解上级精神与要求,特别是在1990年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制定了全国地震监测系统调整优化方案之后、对全国测震基本台站进行了布局的调整与优化,对台网观测系统的仪器装备也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又下发了新的《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这些情况,对台站的仪器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与交换以及在台站的观测资料质量的评比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作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为作好“八五”期间我国监测台网的调整优化工作,国家地震局科技司针对测震台网的技术装备现状,采取了仪器更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的措施,以优化台网的技术装备系统。为解决测震台网中短周期地震仪存在的如记录初动不清、小振幅失真致使某些地震漏报、错报等问题,1990年我们所接到将DD-1地震仪记录器技术改造的任务。经仪器研制人员的努力,已  相似文献   

10.
回顾西藏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发展历程,介绍西藏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地区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各类台网布局,提升西藏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近震震级公式,已知地震台站噪声水平和震中距,评估浙江地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结果表明,浙西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为M_L2.5,滩坑水库库区地震监测能力为M_L1.5。为进一步提高浙江地区整体地震监测能力,优化完善浙江地震监测台网布局,拟在浙江西部与江西交界地区、滩坑水库库区增设台站,浙江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份关于美国地震监测系统的现状、需求和相关价值的评估报告。依据美国《公共法10 5 4 7》 ,本报告提出了美国国家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战略以及美国国家地震监测台网、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和城市地震监测台网发展规划 ,在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地震监测系统要及时、准确地为国家提供由于地震、海啸、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是极其重要的。美国需要建设一个综合化、现代化、标准化、稳定化的国家地震监测系统。现代化的地震监测系统可以提供 :·在几秒钟内对即将来临的强地面运动预警 ;·对地面振动的强度分布进行快速评估 ;·对海岸地震所产生的海啸预警 ;·火山喷发预警 ;·给出地震危险性评估信息 ,以改进建筑物设防标准 ;·给出地震期间建筑物响应的精确资料 ,为地震多发区工程建设服务。今天 ,美国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地震监测工作 ,而他们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设备老化、缺乏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是最严重的问题。地震监测系统是基于一些分布不均匀的台网。台网的运行者考虑最多的是经费问题 ,而不是资料产出和资料服务 ,仪器设备的现代化进程缓慢。为了保证地震警报的发布 ,加快地震的快速响应和长期收集  相似文献   

13.
百色水利枢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百色水利枢纽遥测地震台网工程技术方案,主要仪器设备选型,并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方案,确保台网的实际监测能力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实际震例检验了台网的监测能力及定位误差。从台网的运行情况表明,台网技术系统先进,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对监测百色水利枢纽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LEMN)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进援外地震台网建设的又一重要工程,为了及时总结台网建设经验,从该台网的布局、组网、设备配备、台网链接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我国未来省域地震监测台网和新时代援外台网的建设积累详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LEMN)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进援外地震台网建设的又一重要工程,为了及时总结台网建设经验,从该台网的布局、组网、设备配备、台网链接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我国未来省域地震监测台网和新时代援外台网的建设积累详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影响台网监测能力的因素,通过对2000年6月~2003年1月甘肃省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目录进行分析,给出了甘肃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对台网监测能力弱区进行了划分,提出提高台网监测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述工作是国家地震局1989年组织的工作任务之一。文中对现状的分析、对地磁基本台站布局的科学依据、基本任务以及技术改造方案等主要内容,均已纳入全国地震监测系统调整优化方案(1989—1990),但布局方案与实施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与审议,这两节可在国家地震局1990年7月的全国监测工作会议材料“全国地震监测系统调整优化方案”附件中见到。故略去。  相似文献   

18.
40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历经初期建网、系统清理、政策调整和优化提高4个阶段,目前已形成与中国北京地区流体监测网相当的规模。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流体监测台网的地位、台站分布、观测项目、仪器配置及地震分析预测情况。最后,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特点,并就哈萨克斯坦流体交换资料的震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9.
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在汶川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及运行情况,总结分析该台网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速报、震型判定、余震预测和地震烈度划分、抗震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防震减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脉动噪声计算方法,以呼伦贝尔市地震台网8个台站连续波形资料为基础,对地震观测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开展台网优化和科学布局研究。通过累计的历史噪声数据,用来评估台站观测环境的变迁,及时掌握地震监测能力的变化。该成果将为地震速报、重点地震危险区震情跟踪、强震后现场应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