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船型海洋资料浮标浮标体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浮标可适用于远海、深海海域布放 ,定点实时获取布放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有关要素的现场参数  相似文献   

2.
袁新  王景田 《黄渤海海洋》2002,20(2):118-124
介绍了我国船型海洋资料浮标体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浮标可适用于远海、深海海域布放,定点实时获取布放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有关要素的现场参数。  相似文献   

3.
姜斌  厉运周  陈永华 《海洋科学》2021,45(7):95-102
为了获取海洋连续稳定的气象和水文数据,作者设计了基于Linux的气象水文浮标采集系统,多线程同时测量海面的气象参数(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和海下的水文参数(不同深度的水温和盐度),监控浮标的电压、漏水和开舱状态,测量和监控原始数据自动备份到系统的数据库,通过CDMA/GPRS或卫星与岸站接收系统通信,实现采集数据实时回传、自动备份和数据补发功能。目前已经在近海和远海各布放2套,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采集与接收正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解决了近海和远海的海洋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的同时采集与传输,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获取的海洋气象和水文数据连续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通过1986~1988年多次航空测温速报分析应用实例,强调航空遥感工作在渔场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指出水文资料的短时距服务、小尺度水文现象的反映对渔业生产现场指挥有重要作用,并建议为了进一步搞好东海渔场海况速报,必须从单一性的手段向综合性手段发展。  相似文献   

5.
系统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于水文测报;是水文数据采集、模块现场存储与无线电遥测相结合的,集水文资料采集、电讯整编和水文自动测报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高新技术 ,包括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遥感环境监测应用系统技术、系统集成和信息产品技术 ,并按照模块化、网络化的原则将以上技术成果在上海集成为一个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应用示范系统。该系统将对上海和浙江海区实现从空中、水面和水中的多平台实时监测 ,并利用现场获取的水文、气象、污染 /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 ,制作出预报、后报、统计分析和专项服务的信息产品 ,进而能有效地向示范区用户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该系统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7.
声速是影响多波束勘测精度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它决定着声线跟踪的精度,并最终影响到测深精度。由于停船投放CTD时间成本比较高,探索经济高效的远海走航式多波束水深测量,特别是航渡测量期间的声速剖面获取方法成为现场测量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HYCOM/WOA13数据与现场CTD数据进行了数据偏差分布、相关性等比对,验证HYCOM/WOA13数据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YCOM模式数据、WOA13同化数据及单点历史CTD数据与现场XCTD/XBT多源组合的远海走航式多波束水深测量声速剖面获取方法。对比表明,该多源组合的声速剖面能较好反映施测位置的声速剖面情况,该方法对提高远海水深测量的精度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CTD剖面仪是现场获取水文数据的主要仪器。准确的现场定标和误差分析对于保证水文测量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海洋工作者来说,这两个课题都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本文就当前国内外CTD剖面仪的现场定标技术和误差分析方法的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航MH370搜救为全球深海探测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探讨了海洋测量技术在深远海搜救中的应用,指出了我国开展深远海搜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对于加快远海区域海洋测绘资料收集,提高远海区域航海和水文气象保障水平,探索深远海探测搜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开创我国深远海探测搜救的新局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盐度是海洋水文监测中一个重要被测参量,高质量盐度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在远海调查和近海调查中被认知。大部分的盐度监测数据是通过现场多参数监测仪器(如CTD)获取的,而实验室盐度测量依然是获得高精度盐度数据的有效方法。AUTOSAL 8400B实验室盐度计是加拿大Guildline仪器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海水电导率比值的仪器,其测盐最大允许误差可达到±0.002 psu,经常被用于标准海水的定值和CTD仪器的校准。我国国内引进了不少该型仪器,为了把好其质量关,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研发了一套对该仪器进行科学的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文章以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2个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价2016年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和山东处于中级耦合协调状态,上海和福建分别由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科技创新的制约而处于初级耦合协调状态,天津等4个地区处于勉强耦合协调状态,河北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状态,海南和广西处于中度失调衰退状态;各沿海地区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要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守住海洋生态环境的底线,推动海洋经济系统、海洋科技创新系统和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资源及环境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举例说明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合称为3S)在海洋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海洋领域近期亟待应用3S技术的重大课题。指出,“数字海底”和“海岸带”研究是当前海洋研究的切入点,是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科学问题的重中之重,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海岛生态物联网是海岛生态环境监测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新技术, 对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集成共享、灾害预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文章结合庙湾岛珊瑚生态修复应用需求, 基于海岛生态人文环境特点, 对海岛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展开研究, 重点研究了珊瑚修复区海底生境参数感知技术、岸基供电控制及信息中继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技术及远程服务器终端遥控及信息接收和管理技术等生态物联网关键技术, 可望为海岛生态物联网建设提供参考, 为海岛生态修复及健康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渤海区域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郝玉  龙江平 《海岸工程》2006,25(1):86-92
根据目前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海洋环境的现状,结合渤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分析了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渤海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兴海的几点措施,为海洋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文章根据2008—2018年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和污染状况,分析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并针对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整体海水水质状况、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均有所改善,沉积物质量保持良好且总体变化不大,入海污染物仍是主要污染源;结合广西海洋环境的特点,应加强陆海统筹和联防联控,加大生态修复资金的扶持力度,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为广西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SAR卫星组网观测技术与海洋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凉海  刘善伟  周鹏  万勇 《海洋科学》2021,45(5):145-156
SAR卫星的组网观测,较之于单卫星工作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观测频率,还能挖掘SAR的多模式探测能力。本文介绍了SAR卫星组网的遥感观测技术发展现状,并总结了基于卫星组网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和海上目标监测研究进展。在海洋动力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多SAR卫星联合获得的同步数据能够互为补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探测精度;在海上目标遥感监测方面,多卫星联合能够实现从传统的单星目标检测到跟踪的跨越,提高海上动态目标的跟踪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是由多种海洋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海洋环境装备是获取、处理与应用各类海洋环境信息的工具与基础。介绍了海洋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建立了海洋环境装备体系架构,分析了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差距,针对装备建设从需求牵引、体系规划、技术驱动、夯实基础、突出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危及海洋经济发展,而且已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本文根据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质量现状,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工程海藻培育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期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原位观测是海洋环境观监测与安全保障的基础手段,对提升海洋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数值预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施基于原位观测的海洋环境保障措施存在覆盖范围有限、观测成本高昂,以及非常时期实施困难等问题。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国家海洋利益空间将不断拓展,海洋环境保障的立体性、复杂性、未知性将不断增强,这对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效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实施环境适应性保障对有限的原位观测资源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最大化海洋环境观测网建设效益。本文系统介绍了美国海军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成果与经验,通过海上试验展现了实施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随后梳理了高分辨率海洋水文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海洋水文环境适应性观测敏感区诊断技术、无人移动平台协同组网观测技术及无人移动平台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等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我国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将有助于颠覆传统海洋环境保障模式,牵引我国海洋环境保障装备发展,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理论和技术进步,对我国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若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开发的迅速发展和海洋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提上议程,人们对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这种客观需求的拉动下,90年代国外在海洋力学同步观测方面,在悬浮泥沙综合测量方面,在海洋污染连续监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同时介绍了我国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领域.海洋监测技术主题(818)”中相应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