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极硬水区分布于松花江漫滩和阿什河漫滩,漫滩包气带组合以黏性土和砂土为主。包气带厚一般4m左右,其中黏性土厚2m左右。地下水位埋深4m左右,极易遭受污染。  相似文献   

2.
利用便携式土壤盐分计测定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及裸地剖面土壤电导率,利用GS+软件确定其半方差函数,并进行序
贯高斯模拟来研究土壤剖面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干旱区剖面上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强,膜下滴灌棉田符合球形模
型,裸地区符合高斯模型,且棉田变程远小于裸地;棉田埋深50cm以浅土壤盐分变化剧烈,埋深50cm 以深变化平缓,在垂向上
呈现3个高值区(30,50和75cm深度附近)及3个低值区(埋深40,60和100cm附近);克里格法具有明显的平滑作用,降低了土
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而序贯高斯模拟数据更离散,更能反映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但多次模拟均值随次数增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奎屯河流域水土中氟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奎屯河流域包气带土壤和地下潜水取样分析,发现从山前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到冲洪积平原,氟质量浓度的迁移分布明显具有淋溶-径流、径流-淋溶蒸发、溶滤-强烈蒸发浓缩3个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氟质量浓度在细粒粘土粉土层中相对较高,而在砂层中相对较低,无论属于哪种岩性结构在地下潜水位附近氟含量都相对较高。该流域内3条河流氟质量浓度均为上游低下游高,且在流域上游增幅相对较小而在下游增幅相对较大。环河道由近河岸到远河岸水土中氟质量浓度也逐渐增加。初步分析认为,该内陆平原地区氟的富集是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运用热力学理论进行了验证,水土中氟的水平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并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4.
采集2个不同深度包气带土壤水2H、18O同位素剖面ZK1,ZK2,应用天然稳定同位素2H、18O示踪的方法,研究了华北
山前冲积平原石家庄地区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的历史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以0.05m 为取样间隔,δ2H、δ18O值可
以明显指示出大气降水及灌溉水入渗补给时间—剖面深度位置的年际对应关系。ZK2的δ2H、δ18O值随着埋深的增大出现周期
性的波动,具有分层现象的岩性差异并不明显,说明ZK2剖面以活塞流的入渗方式补给地下水。在0~3.90m深度,δ2H、δ18O值
显示降水和灌溉水的入渗补给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01年11月。18O峰值位移法计算补给量的结果显示,降水、灌溉水通过包
气带补给地下水的垂向运移速度为38.5~65.0cm/a,年均入渗补给量为131.3~185.3mm。同时,对比2003年及2005-2007
年降水量数据,说明少雨年份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大小对当地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4个浅层地温观测台站(宾川台、丽江台、腾冲台和五龙台)的地温日连续资料表明,太阳辐射的年周期影响随着地下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在地下14 m深度,太阳辐射年周期的影响已经基本消失,与理论计算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台站地下介质特性及川滇地区普遍发育的热泉有关。太阳辐射的波峰随深度呈指数衰减,波谷随深度呈对数增加,在14 m深度处,太阳辐射的波峰波谷影响基本消失。通过牛顿迭代法反演不同深度的热扩散系数,结果显示,宾川、丽江、腾冲3个台站热扩散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五龙台从4 m以下深度开始,其热扩散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虽然4个地温台站的热扩散系数随深度增加的变化幅度不同,但基本都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镉在包气带中迁移积累问题,提出了镉在包气带中的迁移和积累模式并用实验结果与之加以验证,指出了镉在各类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及在不同地球化学环境镉的危害性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主研发的成岩物理模拟系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斜坡带侏罗系细砂岩进行了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对前陆盆地特有的埋藏方式,即沉积早期长期浅埋,沉积晚期快速深埋影响下的储层物性特征、孔隙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压力和模拟埋深的逐渐增大以及压实作用的不断加强,细砂岩颗粒间接触关系由点-线-凹凸接触,粒内裂纹逐渐出现,裂纹呈不规则分布或呈共轭剪切关系;模拟埋深2 000~3 000 m时次生孔隙较为发育,孔径和喉径也表现出快速增大的趋势,埋深大于4 000 m后,次生孔隙与孔径、喉径均开始呈现递减趋势。因此,推测埋深2 000~3 000 m是准南斜坡带侏罗系有利储层发育的关键层位。   相似文献   

8.
复杂的孔隙结构导致粒度不同的砂岩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具有明显区别。选取石臼坨凸起陡坡带东三段不同粒级的砂岩样品进行铸体薄片图像扫描、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微米 CT测试,在分析不同实验的结果基础上实现对粒度差异较大的陡坡带扇三角洲砂岩微观孔喉结构空间展布的精细刻画和定量表征,并分析造成不同粒级砂岩孔隙结构差异的主控因素。结 果 表明:细砂岩原生孔隙数量多但其孔径相对较小,碳酸盐胶结喉道导致部分原生孔隙呈现无效孔状态。中砂岩孔隙分布最均匀,高孔隙度和高开放孔比率是其渗流能力最高的重要因素。含砾粗砂岩孔隙大小分布很不均匀,孔 径 分 布 较 广,总体呈现孔隙数目多、与喉道连通的有效孔隙数少的特点。粉砂岩和粒度较细的细砂岩粒间孔隙体积降低主要是由于胶结作用,随 粒 度 增 大,压 实导致原始孔隙度减小率逐渐增加,中粗砂岩压实减孔率接近80%。溶蚀粒间孔和溶蚀颗粒孔的含量随粒度增大而增加,渗流能力最好的中粗砂岩颗粒溶蚀和胶结物溶蚀增孔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6个氮水平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NO^-3-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则有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同一水平下,从土壤表层深层(100cm),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以开花期80-100cm土壤剖累积的NO^-3-N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
基于紧凑约束最小二乘优化反演算法,利用2014~2017年地表重力变化观测成果,反演得到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三维密度变化。结果表明:1)在震中及周边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重力变化,并沿张掖-西宁-九寨沟一带形成最大值达9 μGal的重力变化梯度带;2) 地壳密度变化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在45 km附近达到最大,为0.2 g/cm3;3) 震中及邻区范围内形成密度变化的正负四象限分布(2014-04~2017-04),其表现的物质运移方向呈左旋走滑式分布,与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据此推断,在震前产生了与地震孕育相关的深部构造运动,而强震易发生在物质运移汇聚地方。  相似文献   

11.
在群舞创作中,舞蹈构图就是舞蹈演员与整个舞台空间的静止画面,"静止"是舞蹈构图的表现形式,"流动"是舞蹈调度的表现形式,作为舞蹈构图与构图的必要连接,在营造舞蹈情境和增强形式美上起到了补充作用。舞蹈调度是变换舞蹈构图的一种过程,舞蹈构图是调度过程的某一个停顿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不断进行连接和变化,为表现舞蹈作品的主题,交代环境情节和塑造舞蹈形象而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素有突出的"尚水"传统,但以百川所宗的大海及其相关元素作为抒写对象的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却一方面作品数量繁富,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相对边缘地默守一隅,掩而未彰,从而呈现出在中华文明内陆文化精神主导下的独特性。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学全面系统的考察,需与内陆"河流文学"这一海洋文学的"亚形态"相关联,大力推进对基础文献的爬梳与整理,最终在对传统海洋文学的专题研究、综合研究等多维省察中打破现有的边缘化研究格局,并努力构建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型海洋美学。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品,同时也是作为一种商品存在,而电影片名就好比是电影的一件外衣,因此,确切地翻译电影片名非常重要。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有很多,同时影响电影片名的翻译的因素也有很多。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要从各方面因素考虑,从而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使得译名不仅能够从意义上忠实于源名,涵盖电影的内容,同时在形式上做到简练并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电影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品,同时也是作为一种商品存在,而电影片名就好比是电影的一件外衣,因此,确切地翻译电影片名非常重要。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有很多,同时影响电影片名的翻译的因素也有很多。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要从各方面因素考虑,从而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使得译名不仅能够从意义上忠实于源名。涵盖电影的内容,同时在形式上做到简练并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Investigations from August, 1985 to July , 1986 showed th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area of PO4-P , SiO3-Si and NO3-N gradually reduc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area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iluted water from summer, autumn to winter , and that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s and variations of the nutrients concentration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river flow and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phytoplankton . The conservation of SiO3-Si and NO3-N in the estuary in the flood season was poorer than that in the dry season .. The behaviour of PO4-P in the estuary shows that aside from -biological removal, buffering of PCU-P is possible in the estuary . The highest monthl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and annual average concentrations in the river mouth were respectively 0.88 and 0.57 umol/L for PO4-P,191.5 and 96.2 umol/L for SiO3-Si, and 81.6 and 58.6 umol/L for NOs-N . The Changjiang's annual transports of PO4-P , SiO3-Si and NO3-N to the sea were about 1.4×104tons , 204.4×104 tons and 63.6×104  相似文献   

16.
归纳总结了四川盆地珍珠冲组植物化石7类50属128种,须家河组植物化石10类71属267种,并将珍珠冲组植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通过分析两组植物群的发育特点及演化规律,结合区域有关资料,对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厘定.在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前缘地区,依据珍珠冲组(白田坝组)的岩性特征和所含植物化石特征,将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置于含Coniopteris植物化石的珍珠冲组(白田坝组)底部石英质砾岩或石英砂岩之下的假整合面或剥蚀面上;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云阳、奉节及长江以南万县地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在云阳南溪剖面上含Coniopteris murrayana植物化石8.3 m之下的珍珠冲组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地层之底.  相似文献   

17.
???????Poisson???????Molodensky-Poisson?????????????????????Ч??????????????????????????????ε??????????????Molodensky-Poisson?????????????????????????????????3 km???????????0.5°?????????????1 mGal??????|????????1°????????????10 μGal???????????????1 cm??????????????  相似文献   

18.
大陆架划界一直存在"等距离划界"与"公平划界"之争,"等距离划界"规定在《大陆架公约》中,"公平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大陆架划界的适用原则。基于国际法上条约效力的相对性,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只能以公平划界原则作为划界的法律依据。在划界过程中,要正确区分划界的法律原则与划界方法的性质,将大陆架划界中涉及的自然延伸、公平划界、等距离划界分别纳入定义、法律原则和技术方法三个层面予以定性考察,从而揭示日本意欲将"等距离划界"方法上升至国际法层面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必须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就共用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问题,应走出平均分割法的误区。本文提出分割登记应区别对待.尤其是商住综合用地应从土地资产的实际出发,具体工作有7个方法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20.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for years all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a patch of fine-grained mu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However, scientis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its material source, genesis, and sedimentation intensity. Some believe that the materials come from the Huanghe River, some think that the mud area represents the depocentre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and some consider it as “relict mud”. The authors' geochemical study reveals that the mud is multi-sourced, yet the material supply is not ample, and that a little amount of fine-grained suspended materials deposited slowly under the dynamic action of a cyclonic gyre formed the modern muddy sediment, which is named “multi-source modern mud”.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ontribution No. 1646 from th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cademia Sin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