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超球  黄定方 《广西气象》2007,28(A02):192-192,F0004
分析防城港市菌痢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本市菌痢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与降水、温度等气象要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甚为密切.为了了解气象因素对武汉地区某医院隔离门诊1983年-1989年肠炎、菌痢的发病资料与同期武汉地区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材料及方法1.以武汉地区某医院隔离门诊儿科、内  相似文献   

3.
《气象》1977,3(4):23-23
赤霉病是三麦生长后期流行的主要病害,严重流行年份不但影响三麦产量,并且病麦的毒素对人、畜健康有害。近年来我们分析研究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初步得出了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4.
“流脑”与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佳梁 《气象》1982,8(6):17-17
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预防或减少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我们初步分析研究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发现“流脑”的流行与前期气温的异常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6,(1):16-18
小麦锈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因素,即寄主、菌源、气象条件。在种植较大面积感病品种和存在一定数量菌源的情况下,气象条件是决定锈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气象条件与锈病流行之间的关系,利用气象参数预测锈病的流行,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下面我们试以北京地区的锈病(主要是条、叶锈)的预报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禽流感流行的风险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1971~2000年月平均气温、湿度等气候资料以及传播禽流感的迁徙候鸟经停浙江省的主要时段等资料和途径,并根据已有研究提出的适宜禽流感流行的温度等气象指标,对禽流感在浙江省流行的风险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11月到次年3月的气候条件适宜禽流感病毒存活与传播.其中2~3月为浙江省禽流感流行的高风险时段,12月和次年1月为中风险时段.  相似文献   

7.
三麦赤霉病“理论发病程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杭泉  孔志平 《气象》1990,16(10):54-55
赤霉病是我市三麦的主要病害,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大的流行,一般流行年份约占50%,基本不发生的年份仅占20%。在大流行年份中,穗发病率在40—80%,每年因赤霉病而造成的三麦减产幅度约为10—40%。因而,做好赤霉病的预报与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采用人工药物防治,使得赤霉病的流行程度大大减轻。因无法保持在不用药的情况下自然发病的原始面貌(姑且  相似文献   

8.
基于天气因素的我国登革热流行风险地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和不断增加的输入病例被认为是登革热在中国重新出现而且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通过对一些登革热流行地区的天气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天气因素与登革热之间的关系。广州、福州和宁波的天气因素被用于交叉相关分析,根据天气和登革热疫情的时间关系,构建了我国登革热流行的气象风险地图。结果显示天气因素对登革热疫情都存在8~10周的延迟影响。我国登革热的高风险地区主要在华南和华东的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经常暴发登革热,华东沿海地区的南部近年来也多次暴发登革热。虽然有些地区还没有登革热流行的记录,但应该加强对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出现本地流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预防或减少肝炎病的流行,我们初步分析了肝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认为其流行变化除与其它原因有关外,还与本地病源基数、夏季气温、四月份气压密切相关。用这种关系建立预报方程,可以提前得知该病未来趋势,作好防疫准备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武都县气象因素与流脑发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发病率较高、起病急骤的呼吸道传染病。它的初发及流行,除有病原学、易感人群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外,还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水平风速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气象诸要素入手,对流脑的流行做了探讨从而揭示其流行规律并作出发病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1.
“四号病”(一种马、骡、驴传染病的代号)是以吸血蚊虻为媒介,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疫病。经检疫检出的阳性“四号病”畜,要进行扑杀处理。近几年来,本溪地区“四号病”流行渐重。为确保国家财产免受损失,及早做好预防,以控制其疫病流行,开展预报工作很重要。“四号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决于宿主、病源、媒介和气象条件。下面仅就“四号病”的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做初步分析及预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熟制面积的扩大,大、小麦在全年粮食生产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但是大、小麦的产量往往不够稳定。影响大、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赤霉病的流行与危害。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菌沅、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感冒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感冒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条件必须具备三条: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这三条构成了流行的可能性,但是否流行、流行的规模、以及流行后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还取决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本文试对流感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4.
陇南山区小麦条锈病流行对气候偏暖的响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陇南山区 1957-2005 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条锈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与 1957-1995 年平均值比较,陇南各地1996-2005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5~0.9℃,逐月平均气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显著,为1.0℃/10a,在冬季尤以2月增幅最大,为1.3~1.6℃/10a.而陇南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与上年10月和当年1-3月平均气温正相关显著,所以,近10a冬季显著的增暖趋势与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逐年加重趋势相一致,由此与1990s以前相比,陇南山区冬小麦种植海拔高度及条锈病越冬越夏高界明显提高了100~300 m,致使小麦条锈病危害范围扩大,发生时间由3月提前到2月.本文结合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相应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苹  居为民 《气象》1998,24(6):55-57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主要由天气条件决定,而500hPa大气环流因子是较好地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的物理量。利用最优化相关分析方法,分区挑选了与小麦赤霉病显著、稳定相关的500hPa大气环流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长期预报环流模型。  相似文献   

16.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生理小种变异,丧失抗性而引发的一种病害.锈菌的越夏、越冬、传播侵染、流行与气象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四川麦区作为全国条锈病的重发区近年爆发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危害,潜在威胁很大.本文从农业气象角度探讨其发病规律并采取相应对策,以期解决这一生产问题,对粮食安全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江县位于桂北高寒山区,是柳州地区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地区。除位于南部、地势较平缓的丹洲公社外,其余十个公社都普遍发生。该地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都有,而以穗颈瘟影响产量尤重。研究三江县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稻瘟病的流行,牵涉到品种、气候、肥料等多个因子,虽然这些因子各有其特定的影响,但是,气候因子却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M·MQgk(1973)曾在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中,说明了气候因子在病害流行中的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调  相似文献   

18.
识别影响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有助于提高流感疫情预警、预测能力。基于2010—2018年上海市冬、春季周流感样病例数(ILI)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广义相加回归模型(GAM)系统分析了ILI与多种气象因子的关联,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识别调控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与ILI呈反向关系,低温和低湿效应的滞后持续时间较长,5℃和50%环境下滞后3周的累积风险分别为2.16(95%CI:1.18—3.95)和2.51(95%CI:1.96—3.23),且气温与相对湿度对ILI存在交互影响,干燥环境会显著加强冷效应。此外,与气温有关的不稳定天气要素也与ILI具有显著关联,其中气温日较差对ILI的影响在当周最大,每升高1℃,ILI风险增加1.8%(95%CI:0.2%—3.4%), ILI流行早期的冷空气活动频次与ILI呈单调递增线性关系,冷空气活动频次每增加1次,ILI风险增大6.8%(95%CI:2.1%—11.7%)。其中,流行早期阶段的频繁冷空气活动和流行期内的干燥环境为严重流感事件的爆发提供了合适的外界环...  相似文献   

19.
沈阳猩红热发病率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经  关雅文  郭贤照 《气象》1983,9(4):20-20
猩红热是沈阳市人民、尤其是少年儿童中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在各种传染病中约居第五位。我们发现,其流行变化除与其他原因有关外,还与本地每年7月的气候特征有很密切的关系。用这种关系建立预报方程,可提前求得该病流行年度(每年8月至翌年7月)和关键月(每年的11月)的发病趋势,以达防疫而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武功县位于关中川道平原的渭河一、二级阶地。历史上没有小麦赤霉病的记载。六十年代后,随着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变及复种指数的提高,全县已发生了三次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周期大致为十年一次。一九六四年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流行,造成减产两成以上;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连续两年流行,矮丰四号等品种因病严重减产。一九八五年发生第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损失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流行仍较重。目前,赤霉病已成为小麦增产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