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其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旅游信息产业的提升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必然选择。该文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科学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探讨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揭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对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时序上呈波动上升态势,在空间格局上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省际差异显著;其中,下游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2)长江经济带旅游业CO_2排放量由2001年的142×104t抬升到2015年的443×104t,下游地区旅游业CO_2排放占据长江经济带CO_2排放量的主导地位;(3)随着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逐渐增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出现"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信息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未来旅游信息产业与旅游新经济的发展与研究是一种必然趋势.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旅游专业核心期刊获得旅游信息化相关文献,对旅游信息化研究内容从旅游信息化理论研究、旅游网站研究、网络旅游信息搜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类和综述,并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选取2005年~2014年全国31省份的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使用DEA法测算旅游业效率、运用区位熵法衡量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其次基于面板数据对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业效率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如下:(1)中国旅游业效率、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旅游产业集聚对提升旅游业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全国旅游业效率的提升产生正向效应,而单一的旅行社、旅游饭店的数量增长对提升全国旅游业效率表现为负向效应;(3)从各区域看,旅游产业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旅游业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一;(4)进一步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对促进旅游业技术效率、旅游业规模效率的提升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对推动旅游业规模效率的发展效果明显优于对旅游业技术效率的作用,表明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业效率的提升主要是通过促进旅游业规模效率值的提高这一途径来实现。根据以上结论从旅游企业、政府两个角度提出提升旅游业效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条件与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系"两个识别旅游集群存在的标准,结合旅游业的特点,从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条件、旅游要素集中度和集聚效果3个方面构造区位熵指数,再根据投入产出表,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旅游产业联系,计算产业联系密度,最后结合区位熵指数和产业联系密度,得出旅游产业集群度,同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有利于制定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碳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分析旅游业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旅游地的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历程,分析和评述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区域旅游和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测度、旅游碳足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应对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的对策等5 个方面,综述旅游业碳排放主要的研究内容.最后对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04,59(Z1):139-144
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现状、潜力;认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优势与挑战并存;讨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的贡献以及中国的旅游教育;指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教育有弱化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旅游业应成为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贡献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舞台;旅游地理学要集中精力研究旅游产业地理;景观业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因而要集中力量研究景观业;重视旅游企业行为;探索旅游规划创新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初步估算及脱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先超  朱翔 《世界地理研究》2013,(1):166-175,129
旅游业碳排放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中部典型省份湖南省为例,采用"自下而上"法、文献研究以及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从旅游交通、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重点领域初步估算了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并运用脱钩模型对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0-2009年,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占湖南省碳排放的比重为1.11%,虽略大于全国旅游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0.86%的比重,但远低于全球旅游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量5.30%的比例;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中,旅游交通碳排放占73.34%;旅游住宿碳排放占24.19%;旅游活动碳排放占2.45%;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均以弱脱钩为主,但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旅游业碳排放增长速度,其脱钩弹性系数在处于0.196-0.777之间。旅游业既是湖南省低排放产业,也是湖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势产业,应进一步提高低碳旅游对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逐步由旅游景区散点式开发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过渡.少数县域通过对旅游产业系统性分析,进行了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和实施尝试,对县域旅游产业提升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目前,旅游发展规划大多还停留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运营层面,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相关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通过对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特征、规划内涵和实施进行分析,探索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途径,为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山市旅游与城市互动发展关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面梳理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历程以及城市发展的阶段,对黄山市旅游和城市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的关系模式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黄山市旅游业与城市的关系主要是旅游作为一种城市化机制促进城市的发展。同时,黄山市旅游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以后,旅游产业自身的促进机制发挥已经趋于饱和状态,需要依托城市的发展提供外来动力机制,黄山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入了"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新阶段,黄山市的城市发展应该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旅游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In 2009, nearly 900 million 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 were counted worldwide. A global activity of this scale can be assumed to have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contribution, five major aspects such as the change of LUCC and the use of energy and its associated impacts had been recognized. Recently,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 in pace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in tourism sector are becoming a hot spot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earch in recent five years. The use of energy for tourism can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transport-related purposes (travel to, from and at the destination) and destination-related purposes excluding transports (accommodation, food, tourist activities, etc.). In addition, the transports, accommodation and foods are related to many other industries which are dependent on energy. Thus, the estimati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in tourism sector have become a worldwide concern. Tourism in China grows rapidly, and the number of domestic tourists was 1902 million in 2009. Energy use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ncrease synchronously with China’s tourism.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use and CO2 emissions. In this article, a preliminary attempt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from China’s tourism sector in 2008. Bottom-up approac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echnology were also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s, Chinese tourism-related may have consumed approximately 428.30 PJ of energy in 2008, or about 0.51%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s in China. It is estimated that CO2 emissions from tourism sector amounted to 51.34 Mt, accounting for 0.86% of the total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urism is a low-carbon industry and also a pillar industry coping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energy-saving and CO2 emission reduction.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tourism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in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国外旅游水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现,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文章综揽了国外关于旅游水环境研究的大量相关文献,从研究方法与研究区域、旅游与水质、水量环境相互影响及旅游水环境管理与实施结果等方面对国外旅游水环境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并从中得出一些对学术界和实业界旅游水环境研究与保护的启示。我国旅游水环境问题与管理也提上日程,汲取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加强对旅游水环境的研究与保护,将是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与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冰雪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已经衍生为全球旅游业中的重要业态。冰雪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后逐渐扩展到全球,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阅读,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国际冰雪旅游研究的研究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主要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1) 1988年以来国际冰雪旅游相关文献数量持续攀升,研究者和机构主要集中在欧美冰雪产业发达的国家,但中国正在快速崛起。(2)国际冰雪旅游研究热点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初始阶段侧重于探讨“滑雪伤害”,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使得“气候变化”相关主题成为关注热点且延续至今,近些年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冰雪赛事等一批视角创新、尺度微观的研究涌现。(3)国际冰雪旅游研究主要围绕“自然影响”“游客体验”和“产业发展”3个话题展开。最后,本研究分析了国际冰雪旅游研究对中国的启示,从研究尺度、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等方面指出中国冰雪旅游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交通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对旅游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高铁作为一种新兴交通工具,由于具有突出的客运能力,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作用正在凸显,国内外学者对高铁旅游的关注程度亦在快速升温。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运用文献计量法、文本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高铁旅游研究相关文献标题词和关键词的分析,梳理出“高铁对旅游目的地可达性影响研究”、“高铁对旅游业影响研究”、“高铁对旅游空间结构影响研究”和“高铁对旅游者影响研究”四个研究热点。通过对四个研究热点进行综述,总结了国内外高铁旅游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中外研究的差别,提出了对我国高铁旅游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根年  薛刚 《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
将旅游地的成长看成是有生命的自组织过程,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着眼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客源结构、人均消费及旅游收入的变化过程分析,从新角度探讨了旅游地的成长与结构变化的关系,丰富了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认识。结果发现,秦俑馆入境旅游呈“扇贝型”增长,国内旅游为“主循环-再循环型”周期波动,入境游客在总游客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人均旅游消费额不断提升,致使旅游经济收入摆脱了客流量生命周期的影响而得益延长,为我国国际名牌旅游产品从外延性客流量增长走向内涵型旅游收入增长提供了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徐冬  黄震方  黄睿 《地理学报》2019,74(4):814-830
以中国342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借助双变量LISA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1998-2016年雾霾与中国城市旅游流的空间关联特征,分析了雾霾对旅游流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中国雾霾PM2.5与城市旅游流有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在胡焕庸线两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与地形和城市发展等因素的空间耦合性;雾霾与城市旅游流(含国内和入境旅游流)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特征,雾霾污染对旅游流产生明显的影响并形成相应的空间效应;雾霾对旅游流的抑制区域在不断扩大,H-L型城市数量的增加、L-H型集聚区的片状扩张和华北、华中地区的L-H型集聚的“空心化”现象均表明旅游流具有低雾霾指向性;雾霾污染与旅游流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经典的EKC假说对中国城市旅游流同样适用,且雾霾污染的显著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入境旅游方面;雾霾和旅游流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将雾霾治理同经济发展、对外联系、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交通建设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为旅游发展创造美好的环境,实现国际、国内旅游健康、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陆林 《地理科学》2007,27(4):579-586
近年来,海岛旅游蓬勃发展,海岛旅游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重要领域之一。根据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海岛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旅游地演化、规划管理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分析,认为国外海岛旅游研究已经逐渐成熟,形成较完备的体系。国内海岛旅游研究应在理论、方法和内容上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基于性的“浪漫”与“亲密关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业已成为旅游学术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文章围绕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相关话题,从性旅游相关概念、旅游者特征、性旅游中的性工作者、旅游影响及公共管理等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评析。研究表明,国外性旅游研究较为成熟,并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本研究试图唤起中国学术界对性旅游的关注,并借鉴吸取国外经验,以期尽快提升中国性旅游研究水平和旅游公共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文章分析了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考察入境旅游和各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类似地,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增长是其第三产业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和相应区域第三产业的增长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在区域层面上。只有少数区域支持入境旅游是区域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它们是东部地区的北京、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江苏、浙江、海南和广西;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和湖南以及西部地区的云南和陕西。在这些省区市。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入境旅游在我国还没有足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培  何建民  冯学钢 《地理科学》2022,42(4):711-719
后疫情时代,文化冲突可能会是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复苏的突出制约因子。基于2002—2018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关于66个客源地对中国的入境旅游人次数据和面板数据估计策略,探究了文化冲突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① 文化冲突显著负向影响中国入境旅游需求;② 文化冲突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在不同性别、区域、年龄、目的群组中具有异质性;③ 文化认同是文化冲突影响中国入境旅游需求过程中的机制变量。研究结果能推进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理论研究,为实现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复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