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将渤海分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和渤海中部4个不同区域,讨论了在水交换作用下渤海水域污染面积与污水排放量的相关性,建立了渤海海域污染物累积量的计算方法,对渤海承载排污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陆源污染物排放以一定增长率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渤海海域的纳污承载力为230~278亿t左右,其中莱州湾海域的纳污承载力为62~63亿t左右,渤海湾海域为40~41亿t左右,辽东湾海域为44~52亿t左右。文中的分析方法对于判断和预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了莱州湾附近海域的水动力计算模型,在对潍坊海化工业园区拟建排污口海域水动力计算结果验证正确的基础上,将水动力模型耦合物质输运模型,对工业园区拟建排污口排放污染物质的输移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污水排海点拟建位置附近海域的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差,在拟建污水排海点排放污水时,排放污染物的输移扩散造成较大面积的超标水域,影响的二类及三类海水水质功能区的最大面积分别为4.11km~2和2.36km~2,并影响附近3.07km~2水域底播养殖区。  相似文献   

3.
以龙洞咀至养马岛邻近海域二维潮流模型为基础,建立污染物输运模型。预测烟台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对附近水域水质的影响,并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时.污染物的超二类水域全部位于混合区内部,对附近海域环境影响不大,事故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排放会对该海域造成一定的污染,效应对污水处理厂加强管理.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2021年威海西北部污水排海口附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海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2007年调查水质监测结果和2017—2021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水排放前后和近年附近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Mike 3三维潮流和污染物扩散耦合模型,预测了污水排放量增加(提量)、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提标)后排放污水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水质较2007年略有下降,但排水口处及外侧海域大部分站位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威海污水处理厂多年污水离岸深水达标排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污水处理厂提量、提标改造后,特征因子中仅无机氮扩散范围略超原污水排放混合区用海范围,不会对研究区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排污混合区范围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全部实行深海排放,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拟划定排污混合区范围。根据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类型,结合纳污海域现状水质调查,通过建立二维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对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NH_3—N)、总磷(TP)进行影响预测,以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为主要依据,对拟划定的排污混合区范围作了论证,结果显示,拟划定的混合区面积偏大。且相对排污口位置偏北,不能正确反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文中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混合区范围。  相似文献   

6.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全部实行深海排放,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拟划定排污混合区范围。根据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类型,结合纳污海域现状水质调查,通过建立二维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对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NH3-N)、总磷(TP)进行影响预测,以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为主要依据,对拟划定的排污混合区范围作了论证,结果显示,拟划定的混合区面积偏大,且相对排污口位置偏北,不能正确反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文中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混合区范围。  相似文献   

7.
乐清湾水环境特征及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2-2003年乐清湾海域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乐清湾海域水化学要素在不同季节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陆源污水、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清湾水域DIN和DIP浓度全年平均分别为0.630mg/dm^3和0.039mg/dm^3秋、冬季几乎100%测站属劣四类水质,春、夏季近90%超过四类水质标准.水体营养状态指数(E)值各季平均在4~9,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研究指出沿岸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产养殖业的无序、无度发展是造成该水域严重富营养化的三个主要原因.认为目前乐清湾水质已不能满足该海域功能区划提出的要求,必须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8.
香港大埔海海水和几种食用贝类中含大肠菌群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受各种废物投弃的影响,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地面径流造成沿海地带受到粪大肠菌群的污染。如海域受到污水严重污染或人们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都有可能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海水中粪大肠菌群早已作为指示水质污染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出现和高数量则表明水域受到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因此,调查和监测沿海水域及海产品的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变化,具有重要的卫生学和流行病学的意义。日本和欧美许多国家曾对某些港湾、河口以及一些经济性海域的大肠菌群分布作过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海岸带开发对近海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水动力学、水质数学模型,以渤海湾海岸带的几种典型开发活动--围海造地、海水淡化和河口建闸为例,模拟分析海岸带开发活动对渤海湾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沿海围垦造成的潮通量、近岸流场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输移的变化;分析海水淡化工程浓缩海水的排放,高盐度高浓缩污染物对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河口建闸后蓄积的污水排放方式对河口及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大量污水一次性排放会增大河口及近岸海域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0.
北仑港三期工程废水排放对比仑海域水质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炎明  耿兆铨 《海洋通报》1995,14(3):99-105
采用二维非恒定流的显式迎流有限元法模拟北仑海域的潮流,在潮位潮流验证的基础上计算了北仑三期工程与马后北仑港生活污水,船舶含油废水的排放引起该海域水质的变化,预测分析了北仑三期工程废水排放对北仑海域水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GPS-RTK技术进行2016年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测量,绘制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云图,并与2014年和2015年滩涂水下地形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金山三岛连线左右1km之内的地形起伏变化大,小金山岛南北侧各有一条深坑,大小金山岛之间有一条贯穿东西向的深槽,它的形成与涨落潮流不一致以及人为活动有关,大金山岛与浮山岛之间有一类似山脊样的地形,浮山岛南侧也有一深坑存在。近3年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变化不大,局部小范围内有淤积和冲刷。定期对三岛滩涂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可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客观地对海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从阈值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类海水水质污染指标浓度生成样本的方法,生成了适用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样本,并应用基于误差反向传播原理的前向多层神经网络,建立了用于海水水质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渤海湾近岸海域水环境评价,通过模型...  相似文献   

13.
1972—2013年杭州湾北岸金山深槽演变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璐  张伟  王军  何晓峰 《海洋学报》2015,37(9):113-125
运用GIS技术对1972-2013年金山深槽的冲淤特征、演变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期来看,15m深槽区以冲刷为主,冲刷区占总面积的88.05%,冲刷量(120.35×106 m3)远大于淤积量(3.76×106 m3),年均净冲刷速率为7.46cm/a;深槽整体向纵深发展,纵长增加了7.34km,展宽增加近1km,且有明显向南展宽趋势;抗冲刷沉积层使得深槽在强潮冲刷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平均和最大深度波动幅度较小,平均深度维持在21.01~23.59m,最大深度在46.90~51.00m间且分布集中。(2)短期来看,特定地形条件下的冲淤变化明显受人类活动所致水沙变化的影响。2002-2012年,年均净冲刷速率高达22.14cm/a,2012-2013年,冲淤基本平衡。(3)基于15m、20m、25m深槽区中轴线摆动幅度的稳定分析可知,深槽大部分区域处于稳定状态,稳定区范围均占65%以上,但在第6次围堤西侧和城市沙滩前处于不稳定状态,摆动幅度较大,建议加强附近水文监测以及海堤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1年3月东海PN断面“973”调查获得的CTD数据,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PN断面黑潮区域海底起伏对声传播的影响。由深水区向浅水区传播,随着海底的抬升声线的海底反射和海面反射次数增加,声强衰减更快,限制声传播距离。由浅水区向深水区传播,随着海底降低声线上反转点深度增加,传播一定距离后部分声线不能到达上层水体,于是声强衰减也增快。  相似文献   

15.
在对青岛浮山湾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利用二维平流-扩散模型, 选取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作为水质指标因子, 按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前、改造扩建后正常运行及改造扩建后事故运行3 种情况, 对污水排海给帆船基地海域水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由3 种情况预测结果可以看出: 1)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后, 大大改善浮山湾帆船基地周围海域的水质情况; 2)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后, 正常运行情况下入海COD 对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的影响不大, 海水中COD 浓度未出现超一类海域水质要求的情况; 在事故运行情况下入海COD 在排污口附近有超一类海域水质的现象, 面积最大为2 674 m2, 未出现超二类以上海域。  相似文献   

16.
在对青岛浮山湾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二维平流.扩散模型,选取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作为水质指标因子,按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前、改造扩建后正常运行及改造扩建后事故运行3种情况,对污水排海给帆船基地海域水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由3种情况预测结果可...  相似文献   

17.
南通近岸海域水质特征的因子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2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水质环境调查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南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站位聚类分析进行了区域类别划分,并对各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通近岸海域主要存在4种水质影响因素,总体表现为受近岸污染源的控制影响,其中F1(NO-2-N、石油类)高值区位于冷家沙西北侧,是北上长江径流与外海水在冷家沙浅滩处相遇作用的结果;F2(DO、NO-3-N)体现了外海水进入的影响,其值由近岸向离岸逐渐增大;F3(COD、PO3-4-P)显示了河流输入的影响,F4(NH+4-N)体现了人为源的作用,两者高值区均分布于栟茶运河河口和长江口北侧。站位聚类分析显示,南通近岸海域可划分为5个类型区,其中A区(小洋口港近岸区域)受陆源河口排污影响,且所处水道尾部水文动力条件弱,污染严重;B区(烂沙洋海域)受西侧相邻的河口排污区和近岸污染影响,在主要潮汐通道的强动力作用下,污染程度较轻;C区(冷家沙区域)为B、D两区之间的潮滩区,受到B、D两区域污染的综合影响;D区(冷家沙南侧近岸海域)主要受近岸污染影响,为小庙洪和网仓洪的强动力控制区;长江入海携带污染物及水流扰动对E区(东南部离岸海域)有一定干扰。不同空间类型分区体现了区域动力地貌在海洋污染物分布中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地下水水质预测是对未来的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报,可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分别采用聚类权法、加权平均算子和级别特征值法,对传统方法的权重确定、算子选择和结果向量分析等关键环节进行改进;在指数平滑预测中,根据拟合结果确定指数平滑的类型,采用试算法选取权系数,并应用于大沽河地下水源地水质评价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可解决传统方法的不适性问题,可根据级别特征值比较评价等级相等的水质,更具实用性和合理性;预测结果表明,李戈庄采区和仁兆-朴木采区未来十年水质将持续恶化,且通过卡方检验分析2016-2017年预测的误差,验证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东岸娄山河李村河附近海域水质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胶州湾海域潮流场数值模拟正确的基础上,建立了胶州湾东岸娄山河、李村河附近海域水质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海域水质现状监测资料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根据娄山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二期201O年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情况,预测了其附近海域的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情况下,COD大于3.0mg/L的海域面积约为0.26 km~2.无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其附近海域水质状况比现状有较大改善;但是在事故情况下,各河口附近海域水质变差,超四类最大面积分别达到0.84km~2和0.54km~2,比现状增加0.53km~2和0.23km~2。  相似文献   

20.
从沉积环境背景出发,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储层成岩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马王庙地区新下段沉积时期盆地处于干旱蒸发—氧化环境的Ⅰ型沉积环境和半干旱—潮湿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的Ⅱ型沉积环境,相应地发育两种储层,经历了两种成岩类型,受其相应的地层水影响,成岩作用差异较大.Ⅰ型成岩作用以胶结作用更显著,对储层孔隙起破坏作用,其较好储层发育受断裂带控制;Ⅱ型成岩作用以溶解作用为主,对储层具有建设作用,成藏面积广,其储层物性相对较好.该认识为深入研究该区成岩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油区进一步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