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脉状金矿成矿控矿构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脉状金矿床成矿控矿构造的新近研究成果, 认为脉状金矿床的产出大多与遭受挤压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机制有关, 与地壳大规模造山作用过程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造山带及其边缘;金元素沉淀的构造部位主要是韧性剪切带中的强变形部位、叠加的韧-脆性和脆性裂隙, 低角度断层既是成矿地球化学界面也是重要赋矿构造;含金成矿流体虽然有多种来源,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构造动力分异作用是成矿流体的一种重要成因;成矿流体的运移机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高角度逆断层作为阀门引起成矿流体压力的周期性变化, 并导致成矿物质结晶与变形呈同步交替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金成矿与深部构造的关系、低角度断层的成生演化与金成矿物理化学场耦合关系、构造动力变形作用引发含金热液形成的高温高压成矿实验以及韧性剪切带的四维控矿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独立金矿床,特别是脉状金矿的矿石矿物组合及其成矿阶段都是十分相似的.这种相似性与成矿构造脉动性的统一需要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最佳的解释是,成矿流体体系的分异及其分异出来的各个子体系有序的赋存层次决定了成矿阶段的有序性.因此,提出了金的液体矿源是通过运移→分异作用→成矿流体的汇聚过程,并构成了不同性状的含矿流体的子体系分层次赋存的成矿流体库.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脉状金矿床成矿控矿构造的新近研究成果,认为脉状金矿床的产出大多与遭受挤压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机制有关,与地壳大规模造山作用过程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造山带及其边缘;金元素沉淀的构成部位主要是韧性剪切带中的强变形部位、叠加的韧-脆性和脆性裂隙,低角度断层既是成矿地球化介面也是重要赋矿构造;含民矿流体虽然有多种来源,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构造动力分异作断层作为阀门引起矿流本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并导致  相似文献   

4.
王安建  许虹 《矿物岩石》1996,16(3):98-103
以大量国内外脉状金矿成矿流体研究资料为基础,本文介绍并综合评述了成矿流体成分,性质和来源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全球性脉状金矿成矿流体成分惊人的一致性可能会以地脉状金矿成矿流体来源和成在放机制的认识产生深刻的影响,把相同构造背景下一组脉状金矿床作为一个统一的群体去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可能是脉状金矿成因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大量国内外脉状金矿成矿流体研究资料为基础,本文介绍并综合评述了成矿流体成分、性质和来源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全球性脉状金矿成矿流体成分惊人的一致性可能会对脉状金矿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制的认识产生深刻的影响,把相同构造背景下一组脉状金矿床作为一个统一的群体去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可能是脉状金矿成因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6.
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成矿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矿床地质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对铜陵地区包村、朝山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的成矿深度进行了估算。据成矿相关岩体特征、金矿体延深、矿石特征等推断金矿化发生于浅成—中浅成环境。根据不同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估算成矿压力为650×105~850×105Pa,成矿深度介于2.5~3.2km,与矿床地质特征反映的成矿深度基本吻合,也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研究结果相符。综合认为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成矿深度为中浅成,脆性构造裂隙空间的压力骤然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和流体沸腾是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流体包裹体与金矿床的成矿及勘探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封存在这些矿物中的热液样品,它可以提供含金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压力、密度、成分以及热液来源和成矿时代等信息.本文对中深脉状、浅成低温热液型、卡林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金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作了探讨,提出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及气相成分等是金矿床勘探评价直观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万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万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同一石英样品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存在三个明显不同的温度区间,即90.8~169.7,276.8~298.8,335.2~376.4°C,各温度区间对应流体的平均盐度w(NaCl)分别为4.39%,7.13%,12.83%,流体包裹体温度和盐度的特点反映在石英生长过程中捕获了不同来源的流体;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前、后两种流体分别代表了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特点,中间为两者的混合体,说明万庄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水和岩浆水两种流体的参与;利用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成矿压力,由压力值估算成矿深度为2.00~2.42 km,从而确定该矿床属造山型金矿床中的浅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新疆乔尕山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翟伟  杨荣勇 《岩石学报》2000,16(4):531-534
对乔尕山金矿床脆韧性剪切变质成矿作用阶段形成的受不同程度剪切的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分析表明,由糜棱岩化石英脉→初糜棱岩石英脉→石英脉糜棱岩,气相成分总量及主要组分H2O和CO2的含量均呈有规律的降低。两个主要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脉具有相似的H、O同位素组成,δ^18OH2O=5.25‰~9.54‰,δDH2O=-70.9‰,~-42.0‰,受剪切岩石中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代表的流体是韧性剪切金矿  相似文献   

10.
叶荣  涂光炽等 《矿床地质》2002,21(3):278-282,303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的金主要呈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产出状态。文章根据成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论证了金元素在含矿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脆-韧性扩张活动中析出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受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制约,形成矿石中金不同产出状态的规律。指出热认矿中普遍存在的包体金为热液成矿早期阶段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成矿流体沸腾,导致快速反应结晶的产物;而裂隙金和晶隙金为成矿晚期金等矿质在流体中残余富集,同时成矿断裂再次发生脉动破裂,即成矿热力学演化与有利的构造动力学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得出金矿物颗粒的产出状态具有成矿动力学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对开原-崇礼-固阳大型地体拼贴构造带的区域构造与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此带是超大型贵金属矿床预测的理想场所,并以最新的地质资料论证了该断裂带两侧,尤其是北侧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地壳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矿源层和含矿岩系等方面的优势条件,特别是沿该构造带分布着十分发育的韧性剪切构造带,认为这些剪切带、糜棱岩化带是地体拼贴碰撞的结果。它导致深部矿源层和含矿的基性火山岩系发生强烈的构造活动,亦导致热液流体系的活跃并最终使韧性剪切带或以含矿石英脉或以蚀变浸染带形式成为容矿构造。根据近年来才兴起的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理论,分析了该构造成矿带各个有利地段形成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最后指出通过什么途径以及在那些地区寻找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阿尔金北缘地区铜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研究, 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划分了区内矿床的成因类型, 认为主要有3类:似层状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受裂隙控制的脉状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 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与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关系, 认为区域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古生代早中期板块构造海底扩张作用时期, 形成以喀腊大湾为代表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 第二阶段是早古生代晚期板块构造聚合碰撞作用时期, 形成以大平沟和红柳沟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型(动力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床; 第三阶段是早古生代末板块构造碰撞后的岩浆活动和偏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时期, 形成以索尔库里北山和拉配泉为代表的受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从硫同位素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上分析, 该区具有较好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海南戈枕金矿带金矿床剪切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南戈枕金矿带金矿床严格受戈枕韧性剪切带的控制。研究戈枕韧性剪切带特征、金矿带中金矿类型及其特征、金矿床、金矿脉(体)产出与分布规律及剪切带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提出戈枕金矿带金矿床的剪切成矿模式。指出戈枕韧性剪切带发展演化制约着戈枕金矿带中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变形-构造岩-矿石(成矿作用)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4.
杨钻云 《地质与勘探》2013,49(5):846-854
新台子金矿区在成矿区带上属于海西期构造剪切带金成矿带,该带受丹巴弧形构造、大渡河韧性剪切构造及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的共同影响,以分布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特征,是扬子地块西缘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文章综合分析了区内矿床地质、控矿构造、矿石矿物、蚀变组合等成矿地质条件,将区内矿床成因类型确定为浅层低温热液石英脉型和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两种矿床类型均受到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控制,具备形成小-中型规模金矿床的有利条件:①新台子金矿区及其邻区贵金属成矿带的成矿物源主要是前震旦系康定群;②深大断裂是多源成矿物质迁移的主要通道,壳源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活化提供了热源;③泥盆系危关群炭质绢云板岩、千枚岩等黑色岩系作为有机化学障,使自下而上的含矿流体内的金元素沉淀、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成岩成矿深度:主要影响因素与压力估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成岩成矿深度是金属矿床成矿地质体的重要空间参数,受到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步讨论了成矿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岩浆因素和构造因素。内生矿床,特别是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与岩浆作用的深度有关,岩浆侵位深度限定了矿床形成深度的下限,而岩浆上升和侵位过程中分异出的热液的深度直接决定了成矿深度。构造变形直接控制了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渗透率制约了流体的流动,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则直接与成矿深度相关联。还阐述了成岩成矿深度(压力)的估算方法,以流体包裹体温压计为主,结合其它矿物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并综合考虑成矿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等因素,才能获得合理和符合地质实际的成矿深度,为找矿勘查提供经得起检验的深度参数。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主要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主要依据成矿作用方式,基本成矿特点及关键控矿标志等,将新疆北部的主要原生金矿新划分为7个矿床类型,分别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浅成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变质热液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及铜、金伴生型矿床。通过分析比较各矿床类型典型金矿的REE分布型式、其矿石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型式、硫与铅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等资料,探讨了其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流行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是依据地表已遭受一定剥蚀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理论而建立的 ,为了有效地开展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工作 ,必需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 ,弄清哪些特征真正具有可比性。文中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案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金矿的“特殊性” ,提出应简化矿床类型、将成矿区带作为分类的目标 ,将成矿系统作为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金、铜、铅、锌(银)矿是辽宁地区的优势矿种,过去和现在都曾从多个不同角度或多个方面予以研究论述,但从成矿系列理论研究则是作者(1994)在Ⅱ轮区划工作中所做的一种新的尝试。根据程裕淇先生的成矿系列理论,辽宁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铜、铅、锌(银)矿床属变质成矿系列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六个成矿亚系列,九个矿床(种)类型和十二个矿床式。成矿系列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与原岩的含矿性关系非常密切,成矿物质或元素具有随原岩建造时空演化而演化的特点,成矿具有鲜明的专属性和层控性,是典型或比较典型的层控变质矿床。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均与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有关,表明辽宁前寒武纪金矿床的形成不仅与变质作用有关,而且韧性剪切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成矿条件;铜、锌(银)和铅、锌(银)矿床以块状硫化物型为主,其成矿多与火山作用关系十分密切,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重就位或再富集,或热液交代富集成矿。由太古宙至早元古代不同成矿系列或成矿亚系列中的矿床具有自下而上有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