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祝平 《西北地质》2001,34(3):54-61
经昆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环境与成矿标志分析,认识到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化特征是明铁盖地区的首选找矿目标。经野外实际调研,在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找到了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对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化学分析,野外调查等综合分析,形成明铁盖地区Pb-Zn,Cu,Au矿化综合成矿模式。经过野外验证,系统采样测试,和Pb,Zn,Cu,Ag,Au趋势面分析图揭示了矿化强度的空间变化;由元素趋势需图分析和研究区内矿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明铁盖地区的已知矿产成矿模式,该模式对明铁盖地区找矿及区域矿产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西花垣大脑坡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区,矿体受构造和岩相控制,主要呈层状和脉状赋存于清虚洞组下段第三、四亚段的藻灰岩中。随着勘探深度的加大,找矿成功率显著降低,提高找矿成功率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了“花垣式”铅锌矿成矿模式,从勘查方法技术的角度,综合考虑岩石的电阻率、极化率和地表岩石、土壤中Pb、Zn元素含量特征等因素,建立了寻找“藻灰岩+地表Pb、Zn元素异常+中电阻率高极化率/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的铅锌矿勘查技术找矿模式。通过在大脑坡矿区开展的综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试验,验证了找矿模式的合理性,为湘西—鄂西—黔东地区铅锌的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紫金山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金是国家急缺矿种,找铜找金是我国矿产勘查的迫切任务。福建地勘局类比国内外火山岩成矿类型和找矿条件及有关的成矿模式、成矿系列,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找矿工作,经过1985~1995年10年的努力,在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地区发现并探明了一个铜金特大型矿床。同时,建立了中国大陆首例与潜火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地下深部资源勘探与开发是当前国内外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地下深部是否存在优质矿产资源研究是开展深部找矿的前提。理想的成矿模式对指导找矿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合理找矿模式的建立对于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用于地质研究及勘探中,使深入理解成矿作用,建立理想的成矿模式成为可能。目前,一些新技术如矿物原位U-Pb定年、原位成分、原位同位素分析等在成矿模式研究中已发挥重要作用,指导人们重新建立新的成矿模式;同样一些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等也正在找矿模式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部矿的找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因而成矿理论及综合地球物理、综合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及未来深部矿找矿工作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略谈深源铀成矿与深部找矿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黄世杰 《铀矿地质》2006,22(2):70-75
热液型铀矿找矿应着眼于寻找中大型矿床,以幔源叠造、深源成矿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元复合深源成矿模式。文章指出,热液型铀矿床存在热水循环富集型、岩浆期后热液型、地幔流体富集型等3种不同成因类型及其不同的成矿特点,并常在同一矿化集中区形成一成矿系列。大型铀矿田和富、大铀矿床常与幔源成矿有密切关系,其形成有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文中还初步提出了幔源成矿的识别判据,指出今后找矿应自觉地确立适合于各自地区找矿类型的成矿模式,厘定可操作性强的找矿模式,实现以模式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6.
龙门山南段宝兴至荥经地区铅锌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玉元  陆彦 《矿物岩石》1994,14(2):55-66
通过龙门山南段宝兴至荥经地区区域地质、铅锌矿化特征的研究,划分矿化类型,着重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提出“层─盆─破─热”是本区层控型铅锌矿形成的基本因素。总结出铅锌矿在本区形成时间有“三个高峰期”,空间集中于“一带两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分析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综合理想成矿模式,为本区找矿靶区和预测区的确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注。针对制约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的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响应机制、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铅锌锗元素超常富集—巨量聚集成矿机制、矿床类型归属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等重大理论问题,历经20余年,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矿田构造解析、典型矿床精细解剖及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① 提出了富锗铅锌矿形成于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走滑构造系统,解析并厘定了断褶构造组合样式及成矿构造体系,建立了构造分级成矿- 控矿、矿体空间定位模式;② 系统概括了矿化空间组合结构及矿床成矿规律,查明了“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揭示了铅锌共生分异机制及铅锌锗超常富集成矿机制;③ 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会泽型铅锌矿床新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系统及流体“贯入”—交代成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陆内走滑构造系统控矿—流体“贯入”- 交代成矿论(构造控矿—流体“贯入”成矿论)。应用该理论研发出适用于该类矿床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系列,取得了近些年来川滇黔地区一系列找矿突破和新进展。该研究进展不仅为川滇黔成矿区矿床勘查技术研发及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将在扬子陆块西南缘乃至特提斯成矿域的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部署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镇旬盆地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镇旬盆地金鸡岭复式向斜南北两带金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分析复式向斜南北两翼的成矿条件,认为运用北带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可以指导在南带及其他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镇旬盆地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镇旬盆地金鸡岭复式向斜南北两带金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分析复式向斜南北两翼的成矿条件,认为运用北带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可以指导在南带及其他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昭平  吴建章 《福建地质》1996,15(4):177-189
本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充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带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萤石矿是湖南省优势矿种,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开发历史悠久,找矿潜力巨大。为满足国内外对萤石矿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深入研究湖南省萤石矿的控矿因素和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湖南省萤石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资源特征、控矿因素及矿石类型; 结合实际地质资料, 综合分析湖南省萤石矿的成矿分布特征,总结萤石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研究认为,湖南省萤石找矿,需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调查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沙坪沟整装勘查区位于安徽北淮阳成矿带内,是皖西地区最主要的钼铅锌多金属矿化集中区。研究区内已探明十余处铅锌矿,以小型矿为主,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为了厘定区内铅锌矿与成矿地质体的关系以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的类型和属性,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指导找矿预测,本文开展了区内典型矿床"三位一体"成矿特征的总结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区内铅锌矿化类型分为角砾岩型、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热液脉型4种,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成矿构造为NE向和NW向断裂构造交会部位,成矿结构面主要为NE和NW断裂构造面、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以及接触带等。在总结归纳铅锌矿成矿作用特征和找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建立起区内铅锌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并对找矿潜力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笔者系统地收集了区域地质、物化探等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合正在进行的省基金项目发现的新成果,应用成矿系统理论开展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系统演化的研究,厘定了燕山期火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划分了二个成矿亚系统,建立了相关的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模式,对下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基于全国129个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勘查项目实践验证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适合生产找矿第一线使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铁铜矿床。近年来,在拉拉铜矿的深部及外围已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和进展。本文以会理拉拉铜矿为典型实例及深部找矿预测成果示范,阐述该方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如下认识:早期成矿地质体为赋矿火山岩(河口群钠长岩类),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基(中)性火山岩与沉积岩的界面及可能的喷溢口;热液叠加期成矿地质体推测为深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褶皱、断裂和裂隙。在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基础上,建立了拉拉铜矿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与地质和物探方法相结合,圈定红泥坡南部为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厚大矿体,打开了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汞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汞是湖南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在当前国内汞矿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研究省内汞矿找矿方向对推动省内汞矿的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介绍了湖南省汞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对湖南省汞矿的成矿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潜力评价提供的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资料,初步提出了湖南省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湖南省汞矿在时间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最重要的赋矿地层是寒武系和泥盆系; 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湘西汞矿带,其次分布在湘东成汞带,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地球化学异常等共同决定汞矿床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地区的喀喇昆仑成矿带是我国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重要远景区,目前已成为西部铁铅锌矿产勘查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次根据该区域地质建造和成矿特征,借鉴我国地质学家创立的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喀喇昆仑成矿带的成矿系列进行了深化研究.按照成矿作用与地质建造的时间关系,将成矿系列细化为同生、 后生和表生风化等类别.同一套地质建造有关的几个世代的成矿系列自然地构成一个成矿系列家族(简称成矿系列族).在喀喇昆仑成矿带初步总结出9个成矿系列族和12个成矿系列.在此基础上,通过成矿谱系,从构造演化角度探讨了各成矿系列及家族形成的背景,为阐明区域成矿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超大型矿床是某一(或某些)矿种资源的巨大储库。据统计,全球矿产资源70%~85%的勘探储量集中分布于占全球矿床数10%的超大型矿床。由此可见发现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超大型矿床成矿背景是其形成的基础,成矿过程是其成矿的关键,勘查评价是其发现的根本途径。文章试图从成矿背景、成矿过程与勘查评价相互关联的角度探索超大型矿床“三位一体”的找矿理念。对于隐伏的和新类型超大型矿床,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是矿产勘查成功的关键。我们根据地球成矿动力学理论,将地壳结构复杂的地质异常区域(如板块边界)定义为找矿可行地段;在找矿可行地段内,根据成矿系统理论,将成矿关键要素(源、运、储、盖)发育的地段定义为找矿有利地段;在找矿有利地段内,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将可能出现矿床共生组合的地段定义为找矿远景地段。根据自组织成矿系统理论,一个矿集区内,矿床规模-频率幂律分布,奠定了多尺度聚焦找矿的理论基础。地质矿化单一信息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奠定应用综合致矿信息找矿的理论基础。基于成矿系统和综合致矿信息数字找矿模型的矿产勘查是从成矿的因果关系(本质)和矿床与诸控矿因素的相关关系(现象)两个方面确定可能矿化地段的最有效方法。超大型矿床找寻上升至综合地学学科水平,应视为一种科学的探索,这种探索综合来自地学各相关领域致矿信息,然后将从这些信息中获取的关键成矿过程和参数转换为找矿的空间数据信息,根据选靶模型识别并确认这些空间数据信息的存在,最后在全球、成矿省和矿化集中区尺度上圈定能够定量排序的超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区(靶区)。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应为未来的超大型矿床勘查奠定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为应用直接探测技术和方法探测矿床提供合理的工程勘查方案。  相似文献   

18.
崔宁  邢树文  肖克炎  丁建华 《地质学报》2016,90(7):1623-1635
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和班公湖-怒江地区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班公湖-怒江作为我国找矿的重点成矿区带之一,故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将其命名为"班公湖-怒江Cu-Au-Fe-Li多金属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3个Ⅲ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班公湖-怒江Cu-Au-Fe-Li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发育的特点,其中喜山期与燕山期是该矿带的主要成矿期。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变质碎屑岩中脉型岩金矿、矽卡岩型铁矿、现代盐湖型钾盐、硼矿、锂矿等。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Cu、Au、Fe、Li、K、B找矿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3个远景区,其中2个为重点远景区,1个为一般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锡矿床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但是近年来遇到了找矿潜力区不足和找矿方向不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锡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893处锡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锡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44个锡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锡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夕卡岩型、云英型、伟晶岩型、火山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锡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1 179个最小预测区,累计预测资源量1 861.13×104 t。根据锡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05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09个锡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湖南香花岭-千里山和塔山-大义山、云南个旧和薄竹山-都龙、内蒙古黄冈梁等5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锡矿勘查工作。预测结果还表明锡矿在500 m以浅的找矿空间里仍有很大资源潜力,因此,找矿工作应注重深浅结合,在重视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的同时,还应重视覆盖区和非传统锡矿类型等新领域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20.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环境、矿体产出形态、矿石特征、成矿阶段、矿床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矿床形成机理、成矿控制条件、矿床类型、找矿标志的研究 ,对成矿规律和建立综合找矿模型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