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研究,贵州兑窝铝土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可分为堆积型铝土矿和沉积型铝土矿两大类型,矿体多呈似层状、层状分布;矿石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和水云母为主,矿石品级均为Ⅰ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研磨料、高铝水泥、氧化铝等原材料;堆积型铝土矿在第四系中的分布规律受古地理环境影响较为明显,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则受地形控制明显;矿床属于古风化壳再沉积型铝土矿床,其形成过程经历了红土化阶段、迁移就位阶段和表生富集阶段。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铁山庙式铁矿床为沉积变质矿床,总储量达数亿t,矿石类型为磁铁矿、赤铁矿型。为了研究矿床氧化带的分布规律,指导采矿、选矿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二铁”矿床进行了现场踏勘、取样测试,结合有关资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河南省铁山庙式铁矿床氧化带的分布,以及对采选工作的影响,探讨了铁矿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地质时期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氧化矿硬度变低、密度变小、易于开采;氧化带东厚西薄、东深西浅;氧化矿与原生矿呈上下交叉、水平交叉出现;氧化带的分布与现代地形无关,仅与古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3.
铅硐山铅锌矿床氧化带较发育,提出用氧化率来标定矿石的氧化作用特征。从矿区的气候、地形、构造、矿体产状、矿物组成和矿化主岩等对氧化富集作用的影响,总结了铅硐山矿床矿石氧化富集规律。并运用矿石氧化富集规律指导氧化矿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安泰 《山西地质》2011,(3):31-32
阐述了山西汾西县诸神沟铝土矿矿体赋存层位、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同时对矿石类型及分布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矿物成分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得出了该铝土矿矿床成因属于中石炭世华北陆表海古隆起,周缘微异地侵蚀搬运和原地侵蚀搬运,大量富铝、铁物质沉淀在古隆起周缘水体流畅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渭北铝土矿带是陕西省两大铝土矿带之一。矿床产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不整合面上,为岩溶型铝土矿。矿体形态有似层状、透镜状和漏斗状,空间展布严格受基底古岩溶地形的控制。矿石类型属于一水硬铝石型铝矿,主要呈碎屑状、豆鲕状和泥状结构,致密块状和层状构造。矿石主要化学成分有:Al2O3、SiO2、Fe2O3、TiO2,Al2O3平均含量为55.05%~64.97%,SiO2平均含量为12.44%~15.16%,A/S平均为3.63~5.22。矿床受沉积间断、古气候、古纬度和古地形等因素控制。与我国主要铝土矿成矿区——河南、山西相类比,渭北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和古气候条件,找矿前景较好,但以低品位矿石为主。  相似文献   

6.
沉积时期的古地形、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着后期油气圈闭的类型与分布。通过补偿印模法恢复了吴旗油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确定局部构造特征,开展有利储集相带预测。研究区油藏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形态,深切延长组的古河谷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古地形高部位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古河谷附近的砂体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上覆的沼泽相泥岩形成了良好的岩性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7.
豫北粘土矿集中分布于沁阳-焦作一带,在东段因受断层破坏,矿层呈长条状分布;西段受沟谷切割,矿层在山顶成为孤立的残留体。矿体形态、产状主要取决于基底碳酸盐古岩溶地形。根据岩相地理环境的差异和矿床特征,豫北地区由南到北划分为两个矿石-岩石相带,根据岩石组合,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微量元素等特征,将区内中石炭的沉积由北至南依次划分为滨-浅海相、滨海相两个相区,以此探讨该区粘土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古盐度(B)质量分数显示和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北部的道真一带是一个"十字形"的半封闭式的古海湾沉积环境,南部属陆上沉积环境。相带划分表明:以滨海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铝土矿矿石品质较好,以中高铝、中高铝硅比为特征;形成于滨岸湿地相的铝土矿次之,矿石品质以中铝、中铝硅比为特征;形成于坡积相的铝土矿矿石品质欠佳,以低铝、低铝硅比为特征。由坡积相向滨岸湿地相过渡的铝土矿矿石品质逐渐变富;而滨海相中铝土矿在其中心地带品质好,向浅海相过渡其矿石品质逐渐变贫。铝土矿矿石品质的规律变化,反映了研究区铝土矿的赋存富集严格受沉积相的制约而呈环状、条带状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构造古地理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过程和自然地理演化的科学。大数据时代的计算能力和效率的迅速提高及地球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发展,要求古地理研究应建立在全球板块构造背景下,重建“深时”、原位、原型的活动古地理。本文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关于GPlates和CitcomS的地球动力学模拟软件平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古地理重建思路、内容和方法,残余地形(动力地形)的分离技术、动力地形与板块俯冲、深部地幔流动的动力成因关系;介绍了利用地表动力地形等古地理资料进行约束,揭示板块运动过程、地幔动力学过程研究思路、方法;提出了古地理重建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应遵循的“定时、定位、定向和定型”的原则。将全球板块构造古地理模型(GPlates)与基于物理特性的地幔和岩石圈有限元模型(CitcomS)相结合,将动力地形与地幔活动过程研究相结合,对揭示4-D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成藏主控因素,采用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依据富县组+延10地层砂体厚度刻画吴起地区侏罗系古水系分布,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质特征,对吴起地区古地貌特征及侏罗系下部油藏成藏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吴起地区发育下切河谷、斜坡带和河间丘三种古地形。前侏罗纪古地形控制着侏罗纪早期地层的沉积和油藏的分布,富县组地层与延长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剥蚀面和侵蚀河谷厚层高渗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高渗砂体也是侏罗系下部油藏的主要储集体。依据侏罗系下部油藏的空间分布,结合古地貌、沉积环境、微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出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的3种成藏模式:斜坡式、河间丘式和古河式,其中河间丘式油藏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11.
胶东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资源基地之一,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三山岛北部海域发现超大型金矿床。深入研究其成矿规律,对于指导今后的找矿勘探意义重大。笔者应用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理论,选取该矿床的贯通性矿物石英,对其热释光和晶胞参数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石英热释光曲线以中温单峰、肩峰和不对称双峰为特征。主成矿阶段发光曲线出现中温峰和高温峰的双峰,发光强度大;(2)石英热释光峰位温度、发光强度在垂向上的波动变化与矿石金品位套合较好;(3)石英(Δa0/a0)/(Δc0/c0)值的变化范围在1.92~3.30,指示微量元素进入石英的方式以填隙为主;(4)随着成矿阶段由早至晚,石英晶胞参数a0V0逐渐升高,c0/a0逐渐降低,表明石英的晶胞参数可作为识别其结晶阶段的标识之一;(5)钻孔深部石英热释光峰位温度较高,发光强度波动性较大,峰型呈单峰和肩峰,石英晶胞参数a0V0仍较大,指示该矿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彩霞山铅锌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矿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霞山铅锌矿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南缘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对其Ⅱ号矿体36号勘探线剖面的原生晕特征研究表明:1)矿体前缘晕元素为Cd、Hg、Zn、As、Cu,近矿元素为Ag、Pb、Sb,尾晕元素为Sn、Mo、W; 2)根据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其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由矿体头部至尾部)为Zn-Mo-Hg-Cd-Cu-As-Ag-Sb-Sn-W-Pb。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成矿元素与相关金属元素、主量元素之间的亲缘性,并建立了(Cd+Hg)/(W+Mo)、F1因子以及主量元素Fe2O3、Na2O 和Na2O/K2O等评价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分布特征,认为在矿体深部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主要成矿时代磷块岩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其英 《沉积学报》1987,5(3):135-148
本文研究了我国震旦、寒武纪磷块岩的矿石岩石学,主要矿石矿物为碳氟磷灰石,重要伴生矿物为伊利石,白云石和自生石英。磷块岩的化学组成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品位随矿石类型的不同而异;二是随成矿域不同而异;三是随成矿时代不同而异。成矿背景,成矿环境、磷块岩相以及矿石组成等因素的差异是导致上述矿石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前急需分析黔东注溪钒矿形成的环境、成矿的物质来源以及矿化富集规律,指导实际地质勘查工作.系统研究了注溪矿区内中洞、老屋基和坪哨3个典型岩性剖面中黑色岩含矿岩系及矿层的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含矿岩系具有较高的SiO2、MnO、Ce/Ce*和Eu/Eu*值,而矿层则含相对较高的Al2O3、Fe2O3、TiO2、CaO、Na2O、K2O、P2O5、V2O5、REE、As、Cu、Pb、Zn、Mo、Ni、Ti、Cr、Rb、Sr、Th、U和V.含矿岩系与矿层的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注溪钒矿床的成矿物源具有一定程度陆源物质的输入,且在成矿阶段受到了热水作用及生物作用的影响.另外,由南至北各剖面的热水成矿作用逐渐减弱;含矿岩系及矿层沉积环境均属缺氧环境,其中坪哨剖面的矿层沉积环境的缺氧程度要高于其他剖面.因此,注溪钒矿床钒富集成矿主要受古环境的还原条件和热液活动的影响,其中还原环境对钒元素的富集成矿起主要作用.据此推测坪哨剖面矿层形成时的海水深度应最深,北矿段中洞剖面的最浅;喷流热水带来的V等大量多金属元素在喷口及其附近大规模成矿.   相似文献   

15.
对乌努格吐山斑岩型铜钼矿床进行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研究,通过探讨47种元素在矿床中的富集、贫化等分布特征,结合蚀变、矿化分带等因素,筛选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指标。[KK(SiO2)+KK(K2O)]/[KK(Al2O3)+KK(Na2O)+KK(CaO)+KK(Fe2O3)+KK(MgO)]、KK(K2O)/KK(Na2O)、KK(K2O)/KK(Rb)、CaO、MgO、Na2O等指标可以反映矿床的成矿环境,圈定矿床的蚀变范围及蚀变程度等;近矿指标Cu、Mo、Ge、W、Sn、F、Bi、S、Se、Hf等可以反映矿床的矿化程度、矿体产出位置等;远矿指标[KK(Pb).KK(Zn)×1000]/[KK(Cu).KK(Mo)]、[KK(As).KK(Sb).KK(Bi)]/[KK(Cu).KK(Mo)]、[KK(Au).KK(Ag)]/[KK(Cu).KK(Mo)]、As、Au、Ag、Te等可以突出找矿范围和找矿目标。这些指标既为本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拓宽了其他类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同时,应用对数累计频率散点图确定指标的异常上(下)限,为实现指标定量化提供了有效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湘西南南华系大塘坡组照洞锰矿的沉积环境,对照洞锰矿床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认为:照洞锰矿赋存于大塘坡组底部碳酸锰层中,包括条纹状菱锰矿和块状菱锰矿两种矿石类型.湘西南照洞锰矿的常量元素TiO2、SiO2、K2O、Fe2O3、S与Al2O3之间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CaO、MgO、MnO、P2O5和Al2O3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常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与黔东、湘西的典型锰矿之间存在一致性,反映这些锰矿可能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照洞锰矿的Fe/Mn值低,Th/U、Ni/Co、V/Cr、V/(V+Ni)等沉积环境古氧相的指标显示,湘西南照洞锰矿形成时的水体处于常氧-贫氧的条件下.湘西南照洞锰矿稀土元素总量较高,PAAS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重稀土亏损,中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弱的Ce正异常,类似现代海底铁锰结核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   相似文献   

17.
荒沟山金矿床为吉南老岭金-多金属成矿带内较具代表性矿床之一,产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地层之中,受韧性剪切带构造控制.按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将荒沟山金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Ⅰ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和Ⅱ晚期辉锑矿-乳白色石英两个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Ⅰ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三相、碳质及气液两相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不混溶的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CO2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发生过不混溶作用而导致金等有用元素沉淀富集;Ⅱ阶段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均匀的NaCl-H2O体系热液.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Ⅰ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Ⅱ阶段流体除继承早阶段的热液外,还有大气降水的混入;δD和δ13CV-PDB值分析结果证明两个成矿阶段流体均与地层发生过较强的水岩反应.矿床成因属于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Dajing is a large-scale tin–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north China with Sn, Cu, Pb, Zn, Ag, and minor elements such as Co and In.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a passage-host structure system. Two groups of NE direction faults such as F2 and F1 are characterized by sinistral and multiphase activities, and the syn-ore NE faults with their derivative faults nearly in N-S direction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structure system as channelway for ore fluid. Around F2 fault (mineralization center), metallic elements display horizontal zoning outwards from Sn, Cu to Cu, Sn, Pb, Zn, Ag and to Pb, Zn, Ag. Controlled by sinistral pull-apart vein system, the WNW direction host structure yielded the ore vein to "W" shape on horizontal plan while to staircase shape on vertical profile. Multiperiodic activities of the host structures system lead to multistage of ore mineralization. Four mineralization stages are recognized in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i.e. 1) cassiterite–arsenopyrite–quartz stage, 2) cassiterite-sulfide (or Cu–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stage, 3) massive pyrite stage, and 4) galena-sphalerite stage. Besides, fluid activities are identified here at the pre-mineral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quartz veins and sheared deformation, and at the post-mineral stage of quartz–calcite–fluorite deposition.
The earlier tin-rich ore solution raised from NE faults and its nearly N-S derivatives filled the NW-WNW direction fractures, and formed tin ore veins. Subsequent mineralization of Cu-polymetallic stage, pyrite stage and galena-sphalerite stage, overlapping on the same fracture system, sequentially expanded outwards from the fractures, and produced different kinds of ore types and mineralization zoning.  相似文献   

19.
甘肃北山造山带经历漫长而复杂的增生造山作用并于二叠纪发生碰撞造山,引发广泛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及相应的钨成矿作用。前人已对这些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时代等方面仍存在着争议。基于此,本文在前人对甘肃北山钨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研究,对该区钨矿床时空分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成矿动力学模型。甘肃北山钨矿床集中分布于星星峡—明水古微陆块周缘及双鹰山—花牛山岛弧,可以进一步厘定为两期成矿作用,即早期早志留世—中石炭世(439~362 Ma,322~314 Ma)岛弧碰撞拼贴引发古陆壳重熔,形成携带大量钨锡成矿元素的花岗质岩浆流体,最终上升至构造有利位置成矿,是北山钨锡多金属成矿的主成矿期,矿化类型多为石英脉型黑钨矿;晚期为早二叠世—中三叠世(286~226 Ma)后碰撞伸展诱发中酸性岩浆的大规模上侵及相关的钨钼矿化,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白钨矿及斑岩型钼(钨)矿,其中钨作为钼的伴生矿种出现。  相似文献   

20.
江西相山矿田主要铀矿化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相山矿田发现近30个铀矿床,矿化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关系密切,不管是划归火山岩型还是斑岩型矿床类型,均属于热液型矿床。从热液矿床的成矿构造特点分析,相山矿田铀矿化主要有隐爆碎屑岩型和蚀变岩型两大类,后者主要有水云母化蚀变岩型和钠长石化蚀变岩型。通过收集资料,结合笔者完成的有关课题成果数据,对各铀矿化类型进行了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隐爆碎屑岩型矿石品位较高,U含量大多大于1%,SiO2、Na2O含量较低,P2O5含量较高,K2O/Na2O比值平均11.51,主要伴生元素有Hf、Sb、Cu、Pb、Zn、Zr等;水云母化蚀变岩型矿化的K2O/Na2O比值平均4.83,伴生元素有W、Pb、Mo、Th、Sb等;钠长石化蚀变岩型矿化的K2O/Na2O比值平均0.19,U与CaO、P2O5关系密切,伴生元素有Sr、Zr、Hf、Sc、W等。从钠长石化蚀变岩型,到水云母化蚀变岩型,到隐爆碎屑岩型,即随矿化岩石U品位的增高,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出从右倾向左倾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