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博 《中国地名》2014,(6):37-38
档案建设是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网络来构建良好的信息资源整合渠道,成为每一个档案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虽然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通讯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但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却没有呈现很好的局势。在网络环境下,借助文化事业改革的东风,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事业,借助网络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网络传播。一、档案信息资源网络传播的内涵传播是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田力 《中国地名》2010,(2):45-46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现代档案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整合,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3.
刘丹 《中国地名》2011,(6):61-62
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档案资政”就是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就是要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显现。地名档案作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其科学效应,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地名档案资源是档案领域的特殊信息,它不仅具有存史功能,而且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它不同于哪些产业化程度低,市场潜力差,资源整合难的其他档案,而是具有较强使用价值,能够通过创意形成功能价值和实用价值,并能够形成产业链,生发出衍生产品的、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实用信息。本文从产业链的角度,对地名档案信息创意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产业链、创意产业的概念及与地名档案产业化的关系“产业链是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  相似文献   

5.
乔云 《中国地名》2011,(3):56-56
地名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体系,就是以地名数据库为基础,以地名元素为第一搜索引擎,建立房产档案管理体系。其特点是:检索速度快,信息准确,实现了房产基础信息的全面整合。地名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房产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失去了地名,房产档案的权属登记、房产交易、房产纠纷仲裁、物业管理、房屋拆迁、保障房产产权人合法权益等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本之木。要做好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和产权产籍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需以地名管理为先导,依法开展地名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保管好地名档案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地名档案信息资源,编制成各类档案文化产品,从而使档案工作走向市场,为社会服务。在地名编研工作中,如何突破旧有模式,实现地名档案编研工作崭新突破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黄芳 《中国地名》2009,(12):51-51,53
地名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国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实现地名档案数字化与政府信息化的同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地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是地名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及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也给地名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赵祺 《中国地名》2010,(10):63-64
当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信息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国家信息资源的建设推上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使得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成为必然趋势。档案作为电子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尤其是作为第一信息源的地名档案的共享价值不容忽视。档案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融入到信息时代的大潮中,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名档案是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各个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及其相关信息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是地名管理的专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地名管理、推行地名标准化、开展地名研究的基础。随着全国地名事业的蓬勃发展,地名档案也随之建立起来。根据当前工作的实际,本人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地名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服务,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提高地名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服务的全面提升,是新时期地名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国加快地名服务工程建设,实现五年规划的大环境下,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地名档案、保护档案原件,延长档案寿命已成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伟夫 《中国地名》2013,(11):46-48
十八大报告将信息化列为“新四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一,作为优先发展产业。指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既为全国信息化提出了发展方向,也为地名档案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地名档案作为一种实用性和应用功能极强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各种新技术、新观念、新思维已悄悄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就地名档案来说 ,在工作中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 ,片面追求档案的保存价值、忽视档案的利用价值的问题 ;同时档案开发利用的手段滞后 ,地名开发成果层次不高 ,技术含量较低 ,开发利用渠道单一 ,没有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格局。准确把握地名档案工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地名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树立新的思维和观念。一、建立开发地名档案信息资源的新思维在新形势下 ,建立全新的思维方式势在必行。新思维要建立在新的思想意识基础之上 ,使…  相似文献   

13.
档案服务方式多元化,是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赋予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随着信息全球化、网络一体化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迫切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尤其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地名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固有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多元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建立全国地名数字档案馆,实现地名信息的全国共享,是我国几代地名工作者的梦想,是推进全国地名档案信息化,实现中国地名档案电子文件和谐共存的重要举措。它的实现必将为国防、外交、国际交流、交通、邮电、电信、医疗、文教、金融等行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5.
王劲松 《中国地名》2010,(10):60-60
一、建立信息网页,开展网上服务 1.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随着单位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编辑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  相似文献   

16.
汤馥旭 《中国地名》2009,(12):42-43
地名数据库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检索输出的自动化检索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名信息需求迅速增长。地名数据库的建立,使地名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目前,大规模、标准化、开放型的地名数据库较少,滞后于其他数据库的建设,应引起各界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个体地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广大地名工作者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晶,它又是搞好地名工作,进行地名管理、地名咨询、地名科研、地名书刊编纂等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和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个体地名档案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它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就如何建  相似文献   

18.
地名档案是记载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文件材料。我馆除履行原地名档案资料馆业务职能外,还负责保管省民政厅机关的文书档案、财会档案、社团档案、志愿军档案、优抚档案、福彩等档案的日常管理。其中有许多内容是秘密的,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但档案综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咨询和利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才能体现出档案的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提出了开放档案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为民政的中心工作,特别是为全社会服务这一理念,这就必然涉及到档案的保密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档案提供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对档案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就几个问题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孟静 《中国地名》2011,(2):36-37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般是指尽可能地挖掘呈潜在状态的档案信息,以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的过程,即通过对档案所承载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与输出的实践,达到将档案所承载的信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实现满足利用的过程。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开发利用必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想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必须匡正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区划地名档案是历史真实记录,是现在和今后依法管界、依法治界、更名命名、地名规划的重要依据,是服务社会的基础性资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服务于国计民生、见证历史的永久记忆。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地区对区划地名档案的管理却相对薄弱,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区划地名档案的管理,将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公众产品,服务社会,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