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基于GIS技术,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宜建参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以预防地质灾害与保护生态环境为优先原则,构建了一套适合低丘缓坡土地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据此模型得到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宜建等级和适宜面积,为今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元谋县为例,应用元谋县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GIS软件生成海拔、坡度等数据的空间分布,结合2011年完成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出元谋县低丘缓坡区域土地资源总量,并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层次组合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给各个评价因子赋予权重的方法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建性评价体系,对评价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统计出元谋县内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49 133.15 hm2,占总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41.16%。  相似文献   

3.
万单  李婷  刘辉 《江西测绘》2013,(3):35-37
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是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它既是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也是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显示选择[1]。本文以萍乡市为例,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江西省实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全新的土地管理和资源利用工作,低丘缓坡调查目前正在全国积极开展。本文结合辽宁省低丘缓坡调查项目,简要介绍了低丘缓坡调查技术流程,详细阐述了调查方法和手段,为其他各省市的低丘缓坡调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浙江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006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大力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这项工作既是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也是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的重要举措,是事关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新形势下,如何大力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结合余姚市土地管理实际,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市作为研究区,利用2012~2014年度不同数据源、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兰州市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开发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辅以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数据等相关资料,从低丘缓坡开发占用地类、建设施工、与未利用地规划吻合情况3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分析,从而实现了土地利用开发的多尺度、多层次立体监测,为有效实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耕地资源十分稀缺,但低丘缓坡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条件极佳。本文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实施试点方案入手,提出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指出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通过低丘缓坡的综合开发利用,使丽水山市多的“劣势”成为后发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丽水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充分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效益作用最大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国土资源管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当前城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从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开发低丘缓坡地、强化土地利用管控、杜绝土地流失等五个途径提出新常态下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仁怀市喀斯特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合理确定贵州喀斯特地区城镇扩展方向,在GIS的支持下,以贵州省仁怀市为例,文章选取地形地貌、开发利用条件、地质因子3方面6个单因子,构建该研究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仁怀市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建设用地和比较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仁怀在市中部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GIS的低丘缓坡用地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勇 《东北测绘》2014,(1):113-114,117
结合辽宁省开展的低丘缓坡普查工作,通过对调查工序流程的总结,介绍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低丘缓坡用地的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临安市走出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径,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近年来,临安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成了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鉴于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实际现状,全市多措并举,坚持向低丘缓坡要土地、向空间要效益,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大提高,为实现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一边要保护耕地,一边要发展工业,怎么办?福建省龙岩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科学利用低丘缓坡地发展工业,既保障了工业项目用地,又不占或少占耕地,实现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表示,今年将全力做好“两法”修改。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紧紧把握征地制度改革这一重大问题,解决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等紧迫问题,做好重大问题研究、数据测算和实地调研工作,推动尽快修订出台。将进一步梳理研究《矿产资源法》调整范围、矿业权与行政管理权的关系、资源利益调整、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加强开门立法。  相似文献   

14.
(2012年2月27日)今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加大制度供给的新要求,目的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前不久,徐绍史部长到云南省检查指导工作时,听取了云南省关于开展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认为云南省开展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结合辽宁省低丘缓坡调查工程,简单论述了ArcMap软件在构建TIN、合TIN、裁TIN方面的应用和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高安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利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其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国土资源局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创新,亮点频出:走出了一条具有龙岩山区特色的利用低丘缓坡地发展工业的新路,既有效保护了耕地,又拓展了用地空间,引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20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府目标责任制,全市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了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难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委、区政府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好用活用足.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建制度、重规划、快报批、抓项目、深挖潜”等措施,大力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统筹资源保护和保障发展的关系,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与市场配制机制,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科学调控土地资源开发力度,在加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着力开发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资源,推进山地工业、坡地城镇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布局,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合作、多方参与”的方式,因地制宜、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地,探索出一条“大项目向园区集中、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城镇居民向住宅小区集中”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径,拓展了建设用地新空间,开启了耕地保护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13日)这次会议是经部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稳调控、稳增长"的指示精神和部今年重点工作安排,落实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制度供给的要求,就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三项试点工作进行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要想过上富裕的生活 ,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的现代化 ,必须占有更多的资源 ,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和水资源 ;而我国的土地与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东南方水多地少 ,西北方地多水缺。大部分人还要去东南沿海谋求生活 ,使南方土地更加缺少 ,北粮南运或从国外调粮的形势更加严峻。 2 1世纪中叶 ,中国人口将增加到 1 6亿~ 1 7亿 ,解决温饱问题 ,势必要开发大西北 ,利用西北土地资源。而西北缺水干旱 ,开发大西北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是当务之急。 5 0年代国家已经提出南水北调 ,中国科学院西线南水北调组去考察多次 ,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