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胶西北NNE向断裂构造带弧形控矿断裂系统,直接控制了胶东特大型、大型金矿床及大部分中小型金矿床。张家断裂为胶东东北部NNE向弧形控矿断裂的伴生构造,断裂沿走向、倾向具波状变化,发育有倾斜擦痕,并有厚度0.3~0.5m灰色、灰绿色断层泥。已发现中型金矿张家金矿、小型金矿汪家沟金矿即赋存于该断裂之中。研究发现张家断裂弧形构造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的区域为“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有利区域,矿床沿断裂走向大体以2~3km等距分布;在弧形断裂弧顶西侧300~500m为“河西式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金矿”成矿有利区域,与东侧“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对应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阐述了稻草湾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控矿特征及找矿标志.作者通过在本区的实地工作,以及对矿床成因中矿物的来源及矿液运移方向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些认识,认为矿区锑矿具有热液成因、“背斜+断裂”及“含矿硅化灰岩+页岩覆盖”控矿特征,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验证了本区存在北东向控矿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汇部位联合控矿的规律,且工作区内存在类似构造配套较多,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辽南地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构造变动,从老到新可相对划分出鞍山旋回、辽河旋回、印支旋回和燕山旋回四个构造旋回。该区金矿控矿构造主要是中生代前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矿,故其金矿成矿带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的构造控矿格局。叠加构造控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构造控矿型式。该区金矿形成与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基本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类型。矿体或矿化体多赋存在与成矿期构造有关的脆性破裂构造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构造控矿型式主要有脆、韧性剪切带叠加控矿、层间破碎带控矿、构造复合控矿和脆-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四种型式。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南部边缘玛扎塔格山地表构造为一倾向南的新近纪单斜地层,而中深部则为凸向北玛扎塔格背斜弧形构造带。根据该区构造展布特征,依据地震和钻井资料,对玛扎塔格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首先从平面上分析了该构造主挤压应力方向,然后建立起弧形构造不同部位构造接触关系,引进斜向逆冲断层褶皱概念,分析了所解释的地震剖面,并对其进行部分平衡恢复。结果表明:弧形构造主挤压应力方向垂直弧顶(中部),与弧形构造东、西两段斜交;弧形构造中部与东段之间发育撕裂断层——玛4井东走滑断层,弧形构造中部与西段之间的分界构造为玛7井西侧向断坡;无逆冲断层的部分恢复剖面显示弧形构造中部位移较为均衡,古生界地层从上到下缩短量基本一致,说明构造基本上为纯挤压作用形成的滑脱褶皱;弧形构造西段滑脱褶皱北翼的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缩短量大于石炭系—二叠系地层缩短量,说明滑脱褶皱的北翼存在斜向剪切作用,其形成的构造可与混合剪切断层弯曲褶皱类比;而弧形构造东段的部分恢复剖面表明中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缩短量增加很快,而石炭系—二叠系缩短量逐渐减少,说明该构造存在斜向剪切作用,其形成的褶皱类似于简单剪切断层弯曲褶皱;玛扎塔格弧形构造属于旋转弧形构造类型,即早期平直构造被晚期挤压导致逐渐弯曲形成的弧形构造,这与剖面上观察到的生长地层得到变形时间认识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包金山金矿产于白马山—龙山—醴陵东西向构造带与沩山—紫云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交会部位,紫云山复式岩体北端舌状凸出部位的外接触带中,含矿围岩为元古界板溪群深灰色中厚层状含钙质粉砂质条带状板岩等,矿体受一组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一浅部石英脉型为主、深部破碎蚀变带型为主的金矿床。本文从地质概况入手,对蚀变围岩的各种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矿床具有"构控—层控—岩控"多重复合控矿因素的"多因复成"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湘桂粤赣地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台,盆(或沟槽)与隆、拗对应的独特构造古地理面貌,以及这种格局与层控矿床空间分布的关系,初步分析了该期华夏系(NE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对岩相古地理的演化及其对层控矿床成矿作用的影响;总结了构造活动尤其是断裂活动控制岩相古地理的空间位置和延伸方向,促进台、盆分异,以及构造逐级控矿、构造体系复合控矿和断裂对层控矿床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以华夏系构造为主导对层控矿床的控相(沉积相—成矿沉积环境)、控位(矿床或矿体的储存空间)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涟邵煤田北段位于湘中弧形褶断带北段,是一个独立的含煤区,构造分带明显。通过对寒婆坳预测区勘查验证的实例,说明通过区域构造及构造分带的研究,对普查、找煤尤其是构造带下找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涟邵煤田北段位于湘中弧形褶断带北段,是一个独立的含煤区,构造分带明显.通过对寒婆坳预测区勘查验证的实例,说明通过区域构造及构造分带的研究,对普查、找煤尤其是构造带下找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渭河盆地发育着几个活动断裂系统。近东西向弧形断裂系由七条近东西向的弧形断裂组成,它们纵贯全区,控制了渭河盆地的基本轮廓,构成了渭河地堑构造的主体,决定了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导致盆地内6级以上强震沿其分布。东西向和北西西向两断裂带是盆地内的重要成员,前者可能表现为蠕动横移,后者控制渭河水系流向,可能是2次强震的发震构造。北北东向断裂系积极改造水系控制现今中小地震译动;北西向弧形断裂系决定了盆地西端的地震活动。南北向破裂形迹微弱似乎不足以发震。  相似文献   

10.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布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走滑型剪切带是该区变形最明显的一组强剪切应变带,其运动性质以右行平移为主;弧形韧性剪切带由垂直造山带走向的近南北向转为平行造山带走向的近东西向,呈向NW凸出的弧形,自SEE向NWW方向推覆;造山带边缘韧性剪切带具明显的纵向分段性,反映了其在隆升的同时形成了垂直造山带和平行造山带的运动分量。主要的穹隆构造有尚庄穹隆、丝山穹隆、甲子山穹隆和官山穹隆。尚庄穹隆由片麻理围斜外倾、环形韧性剪切带及环状分布的包体群所显示,是岩浆强力定位造成的真正的片麻岩穹隆。弧形构造主要有龙古弧、诗雒弧和临沐弧,它们显示了胶南造山带三维空间上的“立交桥”式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豫西济源—义马盆地早中生代地层谭庄组中上段(T3)和鞍腰组(J1)是典型的湖泊体系沉积。谭庄组沉积期湖泊相对较浅,受气候控制。由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推测晚三叠世晚期的季节性更强。在三叠纪末—早侏罗世,发生了走滑构造作用。鞍腰组沉积期为走滑引张体制下的湖泊,水体较深,反映了构造沉降的开始。在随后的走滑挤压阶段,该湖泊为三角洲和河流相碎屑沉积物充填。  相似文献   

12.
河南板内区盖层变形特征,可用“三向、三线、三区”加以概括。具体是指以三条基底深断裂(北纬35°断裂、襄郏断裂、栾川—固始断裂)为界,河南权内区地壳划分为三个近东西向延长的块体,每个块体上主要构造线方向、变形体制、煤田构造样式及岩浆活动强度都有明显差别,形成了三个构造分区和三种控煤构造样式。盖层变形分异的原因是基底断裂结构不均一、应力在传递过程中衰减、形变介质物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豫西南地区曾经是恐龙生活的“家园”。本文根据区内地层发育和出露特点,结合地壳(构造)活动规律,对豫西南中、新生代自然古地理环境(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古生态)进行初步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对展示中生代恐龙的自然生态、生活环境,揭示恐龙演化规律和灭绝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祁、昆三大造山带结合地区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显示,其间存在不同时期发育起来的陆缘、陆内转换断层,受其制约,造山带内曾发生大规模侧向运动和由此引起的岩心活动及复杂的构造变形。据此,结合演化可分三阶段,并且秦、祁、昆三大造山带间并不存在东西向贯通的单一结合带,而是在转换断层作用下,分阶段逐步完成了转换结合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邓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的北段,含金石英脉受NNE向断裂控制。工业矿体由矿化石英脉的富金段组成。富金矿体在走向上一般分布于NNE向断裂的转折地段,倾向上分布于断裂产状由陡变缓的过渡部位。控矿构造经历了压剪性到张剪性的演化过程,主要成矿作用发生于断裂的张剪性活动阶段。深部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Ⅱ号矿体深部还有隐伏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蓝田红门寺地区丹凤群的变形特征,提出至少经历过三期主要构造变形及混合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南西峡白垩纪蛋化石》一书的核心 ,是弃用按地层规范正式命名又被广泛应用于河南省的高沟组、马家村组及寺沟组地层单位名称 ,恢复使用河南省地质局石油队 1960年创名、后在1961年自己又废弃的走马岗组、赵营组及六爷庙组 ① 。西峡盆地并不是“南北两翼地层对称”的“一个完整的向斜盆地” ,由此 ,导致了该书作者对地层划分及沉积相等分析的“失误”。《河南西峡白垩纪蛋化石》 ,实质上主要讨论了地层 ,又喧宾夺主地用大量文不对题的篇幅描述了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的蛋化石。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是晚太古代的一套孔龙岩系,在其中发育了一条东西向延伸的假玄武玻璃岩带。其产状特征、碎斑的熔蚀结构、基质的长石微晶和球粒结构表明,它是由岩浆结晶而成。这种岩浆形成于古地震带中,与滑动面高速运动摩擦生热有关。岩浆成分是安山质的,熔融是过热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深融温度可达1400℃以上,深度可能不足1km。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50年,河南岩矿测试走过了从艰苦创业到快速发展的历程,目前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前一个50年曾经硕果累累,特色突出。下一个50年也能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平原地区的活动断裂,绝大部分是伏于第四系松散层之下的隐伏断裂。本文就活动断裂的类型、空间展布、活动方式与强度和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规划性工程对策等,予以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