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71-675
页岩气开发中地下水环境保护尤为重要。通过对长宁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调查,识别了区内地下水的含水岩组、地下水类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和敏感目标。通过重点井场周边的地下水监测,表明该地区目前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未发现与页岩气开发相关的地下水污染,该数据可作为页岩气开发区的地下水水质基线数据。结合开发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页岩气开发工程特点,建议应从井场选址、施工工艺控制、地面物料管控、全过程监测等方面着手加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同时面临地上地下“双复杂”的特点,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优选适宜井场的难度不断增大。为探索简单、实用、高效的井场选址技术方法,以提高页岩气勘探开发成功率,且降低安全、环保、工程风险和投资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本文以川东南盆缘复杂山地区南川页岩气工区为例,研究提出了南方复杂山地区页岩气井场选址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核心思想是统筹兼顾地下、地上条件,地下综合评价优选地质和工程“双甜点”,地上立足安全、环保、经济、技术四要素,在安全和环保两个刚性评价参数施行“一票否决”的基础上,优选地形坡度、连片面积、形状因子3项关键参数,建立了定量化页岩气井场选址评价标准,采用信息提取、叠加分析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手段,优选页岩气井场适宜区。研究区实钻井位表明,该方法评价优选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为相似工区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2)
根据秦皇岛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平原区浅层地下孔隙水进行地下水监测网络优化设计,优化前克里金方差介于200~6 500之间,优化后介于0. 1~0. 5之间,满足规范要求,优化后的地下水监测网络有效控制了地下水时空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紧密结合国家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重大战略,聚焦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评价了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区域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质量。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国内外资料,梳理了页岩气勘查开发所引发的6类环境(地质)问题及勘查、钻井、压裂、开采、闭井等5个阶段需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或风险等,其中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主要诱发水土污染、地质灾害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基本识别了2种地下水污染模式、3种污染类型及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途径; 初步确定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污染指示性特征因子,并形成了页岩气勘查开发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指导页岩气勘查开发的环境地质调查。该研究为页岩气国家新型清洁能源的绿色开发和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紧密结合国家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重大战略,聚焦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评价了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区域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质量。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国内外资料,梳理了页岩气勘查开发所引发的6类环境(地质)问题及勘查、钻井、压裂、开采、闭井等5个阶段需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或风险等,其中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主要诱发水土污染、地质灾害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基本识别了2种地下水污染模式、3种污染类型及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途径;初步确定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污染指示性特征因子,并形成了页岩气勘查开发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指导页岩气勘查开发的环境地质调查。该研究为页岩气国家新型清洁能源的绿色开发和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紧密结合国家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重大战略,聚焦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评价了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区域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质量。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国内外资料,梳理了页岩气勘查开发所引发的6类环境(地质)问题及勘查、钻井、压裂、开采、闭井等5个阶段需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或风险等,其中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主要诱发水土污染、地质灾害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基本识别了2种地下水污染模式、3种污染类型及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途径; 初步确定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污染指示性特征因子,并形成了页岩气勘查开发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指导页岩气勘查开发的环境地质调查。该研究为页岩气国家新型清洁能源的绿色开发和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口电站岩溶渗漏区地下水径流特征的连通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川县通口水电站拟建于湔江中游通口河段 ,该地区岩溶发育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用食盐作为连通试剂 ,用电导仪监测接收点水样 ,在通口河支流鱼洞子沟进行连通试验。通过分析 ,把鱼洞子沟桃儿坪至五嘎楼明、伏流段的地下水划分为鱼洞子泉地下水系、赵家田坝地下水系、犀牛洞地下水系和五嘎楼地下水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钻井过程中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尤为重要,文章深入分析了页岩气钻井工程对地下水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和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对集安市潜层地热能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根据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及地下水位动态资料,评价区为不适宜区。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较适宜开发区的地下水换热功率,单位面积地热能容量及地热能储量,为评价区开发利用规划制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水文地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基础和前提.在北山预选区水文地质分析基础上,利用DEM数据生成了研究区地表水系,据此确定了模拟范围;借助GMS软件,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再通过边界条件、流场特征、地下水均衡项和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和描述,建立了北山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分布情况,基于石家庄市的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构建了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和先决条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了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区分布在靠近滹沱河地区,面积约为19.7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5%;较适宜区分布于研究区大部分,面积约为251.22 km2,占全区面积的74.4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及东部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面积约为66.71 km2,占全区面积的19.75%。石家庄市除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区不适宜作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较适合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3)
为了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依据大量的勘探钻孔和抽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区含水层特征。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含水层的结构、埋深以及流量等参数,探讨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为今后该地区地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是一个复杂的大型地下系统,其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可能是一个因素群或因素组。这里通过以利州和中兴~玉堂两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划分的不同水文地质亚区,主要含水层的岩性,对两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比较得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是受区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岩性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从而为地下水系统特征研究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贵州乌蒙山七星关区为例,参考"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形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实际,探索构建岩溶石山区县域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系统评价七星关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认为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但资源、开采强度、劣质水分布不均,降低了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亦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世园会、冬奥会、延庆新城、中关村延庆园等的规划建设[1],延庆平原区的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延庆平原区在第四纪整个演化过程中[2],比北京平原上升快、反复大,地质沉积规律复杂,且研究区内主要河流(古八达岭河和古妫水河)曾发生过流向倒转,造成研究区内地形地貌及地下水条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和临近的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分布规律有所不同,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地区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大。通过查阅调查区相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背景资料,同时结合在延庆平原区的地下水监测信息,对延庆平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该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条件分区,以指导相关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邹城市双村岩溶水系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华 《山东地质》2000,16(1):44-50
以双村岩溶水系统18个代表性水质监测点的最新成果资料为基础,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选取10项评价因子,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采用模糊9数学理论对该系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的局部地段较差;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由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氟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5,(5)
在充分研究邓马营湖开发区已有水文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水文物探、地下水动态观测及抽水试验等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基底形态、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及补径排条件,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计算和允许开采量评价,得出允许开采量为4317.61万m3/a,占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87.05%,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78.07%,不会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将其作为评价区允许开采量是合理可行的。为邓马营湖开发区的农业开发与农田供水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水文地质系统理论,对柴东地区霍布逊坳陷沉积盖层地下水亚系统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控制地下水文地质结构系统,结合同位素成果分析,认为该亚系统具良好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而指出了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