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利用海西.州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调查资料,分析了海西州草原资源现状、草地退化、草地沙漠化等现象的原因和草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海西草原资源,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时相陆地卫星,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吉林省西部不同时期草地信息数据、气象观测资料、野外调查及其它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了近20年来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过程及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年代至90年代吉林省西部草地面积明显减少,退化草地比例增加,草地退化严重,草地仍处于局部治理总体退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青海玛多县草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地处青海省玛多县,在最近十几年,该地区湖泊干涸、草地退化以及河流断流等生态恶化问题十分突出。利用1990年和2000年两期夏季的TM资料,对玛多县草地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该地区的草地退化特征,同时,运用地面草地观测资料以及同一地区降水、气温、干燥度和蒸发度等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分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利用1981-2000年“Pathfinder”遥感序列资料,对青海东南部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青海东南部地区牧草生长状况年际变化较大,但80年代以来牧草生长季有所变长,而草地整体生产力略呈下降趋势;对达日地区草地生产力的分析、研究得出,青海东南部的局部地区牧草生长季及草地生产力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说明青海东南部地区的草场退化现象已日趋普遍,且其退化草场范围和退化程度正日渐扩大和加深。同时发现草地生产力和牧草生长季变化大多呈7-11年不等的周期性波动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250m的EOS/MODIS数据,结合1:250000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借助ENVI软件对巴里坤草地变化进行研究,制作掩膜,剔除巴里坤的非草地NDVI信息,只保留草地的NDVI信息,提取巴里坤县2003--2012年连续10a的草地NDVI信息数据,并以2003年巴里坤草地NDVI为本底数据,计算巴里坤草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巴里坤草地NDVI差值动态变化较大的主要发生在区间[0.001,0.1)与(-0.1,-0.001],两区间面积合计能占到巴里坤草地面积的90%以上;其次位于区间[0.1,O.2)与(-0.2,-0.11,两区间面积合计占比不到巴里坤草地面积的6%。表明其年际间发生的变化是以微幅变动为主,其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覆盖度较低的荒漠化草地和低盖度草地;NDVI差值动态变化发生较大范围变化的面积占比并不大,表明当地的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草地NDVI的差值动态变化更能体现出局部区域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兴海县牧业气象和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兴海县草地生态系统现状,揭示了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成因。除草地生境脆弱外,过度放牧、采挖药材等人为因素和气候暖干化、鼠虫害等自然因素是导致该县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共和盆地共和、贵南2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盆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共和盆地草地退化和沙化,同时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共和盆地草地的退化和沙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多伦县50余a的气候资料,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模型,分析了该地区草地生产潜力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更能反映草地生产潜力随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均对当地草地生产潜力起正作用。其中,相对温度而言,降水对草地生产潜力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另外,利用多伦县1999~2002年的畜牧业统计资料,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有效生产潜力和实际产量作了对比,其中天然草地的草地生产潜力开发度很低,仅为26%,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人工草地的实际产量和草地生产潜力开发度相对更高,显示了它作为提高该地区牧草产量有效途径的可能性。最后通过对比多伦县2000~2002年的理论和实际载畜量,提出该地区草原处于高超载状态,平均超载率高达79.3%。  相似文献   

9.
利用EOS/MODIS、NOAA/AVHRR卫星遥感监测的植被指数(NDVI)、地面定点监测的实际地上牧草产量资料,依据卫星遥感监测原理,在点和面上研究、建立了植被指数与牧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式,给出了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省草地资源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产量最高区处于黄南州南部和果洛州东南部,最低区处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近20a来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规律没有发生变化,但草地生产力在逐步下降,草地资源在逐年减少,仅果洛州全州平均牧草产量比1986年下降了4.04%,牧草总量减少85.10万t,理论载畜量减少了63.11万只绵羊单位;暖干旱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造成青海省天然草地生产力下降,呈现退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地表能量收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试验站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在退化草地下垫面获得的近地层湍流通量及能量的连续观测资料(样本间隔30min),分析了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下垫面近地层能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同时还讨论了干湿季转换期及不同季节近地层能量收支特征,以及天气状况对近地面层能量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对青海省泽库地区3万hm^2“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一整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均地表反照率为0.22,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18,非生长季为0.25。在植物生长初期的5月,地表反照率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5月末至6月初出现全年最低值;植物生长旺季的7~8月,受植被的影响地表反照率相对较稳定,并略高于生长季中其它各月。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呈"U"型,阴天的地表反照率高于晴天。全年地表反照率出现的最大频率集中在0.20附近,非生长季在0.22附近,生长季在0.18附近。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的影响,而非生长季受积雪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廉丽姝  束炯  李朝颐 《气象学报》2009,67(4):580-590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源区的生态环境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应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两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三江源地区的草地退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试验的区域模式水平分辨率为60 km,模拟区域中心位于35°N,105°E,水平格点数为92×82,相当于5520 km×4920 km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RegCM3对中国区域气候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能够用于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草地退化引起的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致的,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草地退化将会引起青藏高原地区的冬季降温和其他季节升温,气温变化最显著的季节是春季(0.46℃),冬季变化最小(0.03℃);三江源地区的草地退化对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气候影响较复杂,主要表现为夏季长江以北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升、降温现象.由于青藏高原夏季热源作用的加强,导致夏季青藏高原低层大气的热低压有所加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东退缩.降水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的普遍减少.草地退化后,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有向暖于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草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碳库,中国为治理草地退化和荒漠化实施了多项草地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为了探讨生态系统管理对碳汇的影响,文中基于中国草地生态管理活动水平,设定4个草地生态管理的未来情景,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方法,估算和模拟了中国2001—2030年草地土壤碳汇。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草地土壤碳汇平均为-0.54亿t CO2 eq/a,2011—2017年显著提升为平均-1.00亿tCO2 eq/a;未来不同草地生态管理情景下中国草地土壤碳汇在-0.42亿t CO2 eq/a~-2.00亿t CO2 eq/a,2018—2030年草地土壤累积碳汇量为-5.46亿~-26.01亿t CO2 eq。本研究为中国未来草地生态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肃西峰气象资料、牧草生长发育资料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综合考虑了草地土壤水分的主要收支项,并对水分平衡中入渗分量的估算作了改进,建立了草地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土壤水分预测,其标准误差仅0.36cm。  相似文献   

16.
天然草地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文章利用天然草地生产力普查资料及气候统计资料,研究了内蒙古天然草地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蒙古草地生产力气候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天然草地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光、热条件之间呈现十分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水分条件之间呈现十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所建草地生产力模式的模拟效果较好,可用于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影响的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白城市草地资源和载畜量的历史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基础上 ,探讨了草地资源退化原因 ,并针对生态效益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政策、措施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海北州生态环境现状和农牧业生产实际,利用层次分析原理探讨并初步建立了草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在合理选取评价因子的基础上,运用评价体系对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得出门源为海北州草地生态环境综合状况最好的地区,祁连西部的托勒地区为最差。  相似文献   

19.
东北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土壤温度的日、季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支持下,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实验站于2002年10月建成并正式开始观测,该站也是国际协同加强观测计划(CEOP)观测网中36个地面站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10月—2005年12月高密度连续观测资料,对退化草地下垫面土壤温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东北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0~10 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明显,20 cm处日变化较弱(冬季无明显日变化),50 cm以下无日变化;土壤温度0~80 cm存在明显的年变化周期,20 cm以下位相滞后明显,土壤垂直温度梯度经历一个负→转换期→正→转换期→负的年循环。土壤冻结期约96天。太阳辐射是影响土壤温度长期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表层温度、湿度的日变化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因降水强度、时间等的不同而不同。太阳辐射是影响土壤温度长期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对降水事件的响应近似一渐变过程,而土壤湿度相对是一快速的跃变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杨志  张栋 《内蒙古气象》2010,(3):53-53,58
1草场退化情况 1.1达茂旗草原退化情况 达茂境内的草场退化是相当严重的,退化草场面积不断扩大。从1975--1999年,退化草场总面积由39.4%增加到45.3%,上升了5.9%。2000—2008年.全市退化草场面积已占到55%~60%。草场退化使草群的种类发生变化,可食性牧草产量下降,特别是优良牧草产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