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譚鍚疇 《地质论评》1936,1(3):331-338
民國十九年秋,隨同吾師丁在君先生赴西南調查地質,經三峽,至奉節,見長江北岸有採鹽坑井,鹽井所在,爲三叠紀棕紫色砂岩層,在輪船上搖望,井似不深;其時在君先生即囑余注意四川自流井鹽礦成因,並指岸上鹽井所在地位,以所取鹽水當出  相似文献   

2.
李悦言  陈秉範 《地质论评》1939,4(5):339-342
(一)緒言四川北部產鹽區域內,地質至其簡單,所見地層概为白堊紀。作者於研究川北鹽田地質時,为便於滷水層位之敍述,乃  相似文献   

3.
川鹽礦床論     
李悦言 《地质论评》1940,5(6):495-506
附圖三版分佈 四川鹽礦之分佈颇磺(圖版一),凡紅色地層露出區域;地下幾皆含鹽質,以産鹽見稱於世者,則有(1)自貢區(自流井及貢井),(2)川北區(閬中、南部、蓬安、三台、綿陽、鹽亭、射洪、蓬溪、樂至、簡陽等縣),(3)犍樂區(犍為、樂  相似文献   

4.
王鈺 《地质论评》1940,5(3):217-226
引言民國二十九年二月,作者奉命調查蓬安縣境內鹽田及自然氣,於十六日自北碚出發,三月三日返所。全程計十七日,惟费於旅途者多,實地工作僅五日耳。調查時利用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出版之十萬分之一地形圖,對地層變化及構造概况略加記載,關於鹽井及自然氣之分佈深度等均特予注意。時間倉卒,結果自難詳盡。  相似文献   

5.
李承三 《地质论评》1940,5(5):439-440
民國二十八年冬,作者同葉連俊君調查雲南地質鑛產,在鹽津北約三十里之臨江溪(村名),勘察羅要溪一带煤田。晚歸時,發見厚層玄武岩(?)堆積於該溪兩侧,長距約三四百公尺  相似文献   

6.
常隆慶  李建青 《地质论评》1938,3(6):579-590
一木里龍達沙金龍達在鹽源之西北約六百里,在木里之西南約三百里,在永甯之西北約一百五十里。由鹽源经左所越野雞山而去,約八日可達;由木里越茶柯山而去,約六日可達。各路所经,皆高山深谷,極为崎岖,交通不便。龍達係一小村,位于龍達谷之右岸,龍達河係由西南向東北流,至克楚桥入于董利河。  相似文献   

7.
自民國十三年孫雲鑄教授發表「中國北部寒武紀動物化石」之後,國人從事於古生物學的逐漸增多,研究結果多在「中國古生物誌」中發表。該叢書已出版的著作已達九十餘巨冊,洋文八千  相似文献   

8.
贝克 《地质论评》1939,4(Z1):241-258
绪论一九三八年二月作者至自流井调查,得遇該地鹽务管理局副局長W.G.Harmon先生,示余曰:「鹽商顔心畬君獲有該地一新鑽井岩層標本,可供參考」。繼該項標本蒙顔君慨然應允供余研究,使余得見該區寶貴之完叠地層,實屬幸事。  相似文献   

9.
四川之滑石     
郁國城 《地质论评》1939,4(1):39-42
四川有所謂「滑石」者,狀如岩石,體質細膩,鬆而易碎。共有二種:一爲潔白之塊,間有黄斑;一爲黑白相間之塊。白者即藥鋪所賣之「滑石」。  相似文献   

10.
馮景蘭 《地质论评》1939,4(Z1):173-184
月前接到中國地質學會食誌第十八卷第三四期,讀了楊锺健、卞美年、李悅言三君的「湖南之紅色岩層」,及陳國達君的「中國東南部紅色岩層之劃分」(259—324頁)二文,想起我民國十六年冬,在粤北丹霞、南雄、民國二十三年冬,在湖南潭市、湘潭、衡陽、宜章,舆民國二十七年春在廣東坪石,雲南祿豐、楚雄,及民國二十八年春在雲南路南旅行時,所得的一點印像和所發生的意見,茲特寫出,以供討論。  相似文献   

11.
彭琪瑞 《地质论评》1940,5(6):507-520
附圖二版四川盆地内,平行褶縐所造成之山脈,悉有侏羅紀煤系出露於背斜層之軸部。煤系除含煤層外,常有菱鉄鑛生於煤層土下,或呈結核狀或略呈層狀。鉄鑛分佈雖頗廣大,惟鑛層延長  相似文献   

12.
林斯澄 《地质论评》1937,2(4):339-344
四川之鹽滷,蘊藏豐富,產銷暢旺,為中國西部一種重要之鑛產。關於川鹽之歷史,行政,稅收以及鑿井机械與方法,均有詳細之記載,而滷鑛之地質及產狀,則向少研究。迨三四年前,  相似文献   

13.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0,5(Z1):21-28
(一)侏羅紀白堊紀地層在四川之分佈及其普通性質在四川赤色盆地以内,白堊紀紅色岩層分佈甚廣,北起廣元、昭化,南至雲、貴邊界,東自奉節、雲陽,西抵大渡河岸。在此東北西南之斜長方形盆地内,除於數背斜層中,有較古  相似文献   

14.
北平西山石炭紀地層之探討,雖為時已久,惜終無確切之說。一八六七年朋派來氏(Raphael Pumpelly)調查,謂無此層。一八六九年至一八七一年間,李希霍芬氏曾一度至西山考察,始確知有石炭紀地層之存在,並命名為「煤嶺層」;又彼所謂「琉璃  相似文献   

15.
周光煦 《地质论评》1940,5(Z1):57-60
石灰岩中含有小顆粒物,狀如魚卵,故名魚卵石Oolite。Gümbel氏以具有層理之薄層,作同心圆狀而包有一核心者,爲外層魚卵石(Extcolithes),内中含許多結晶小粒狀物質者,爲内層魚卵石(Entoolithes)。兩種常產生於一處。其詳細分類另有  相似文献   

16.
緒言在四川北部與貴州南部,所見之石炭泥盆紀地層,至川黔交界區域則未之見,學者莫不疑之!會於此區調查者,頗不乏  相似文献   

17.
張有正 《地质论评》1957,17(3):310-323
一.區域地質簡述水口山所處在的大地構造單位,是位於江南古陸東南及華夏古陸西北側之間,大義山複式背斜鹽湖向斜之北端。約當於志留紀末期,本區地層受到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影響,前泥盆紀地層發生褶曲與斷裂,隨後泥盆紀海開始由西南侵入,遂沉積了泥盆紀  相似文献   

18.
王晓青  靳鳳桐 《地质论评》1939,4(6):435-454
緒言天柱錦屏二縣,舆湘省西陲之會同靖縣交界。其间震旦紀地層颇为发育,構成一大背斜層,軸向約近東北——西南。出露於其兩翼之较新地層,在东者有会同縣城南二十里連山一带  相似文献   

19.
劉基磐 《地质论评》1938,3(2):147-156
(甲)分佈 湖南煤鑛豐富,分佈甚廣,就地質時代而言,約可別為三種:(一)石炭紀。多為無煙煤,產侧水煤系中。岩石以石英砂岩為主,中夾砂質及炭質頁岩,內含煤層凡三。煤層之下,常見菱鐵鑛及黄鐵鑛結核,平铺成層,可資開採,湘中一帶所產之土鐵,均取於此。重要產地為湘鄉實慶新化安化等縣。(二)  相似文献   

20.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40,5(3):243-248
金鑛分山金及沙金兩種,山金多生於石英脈內。此項石英胍剝蝕冲刷,金粒伴砂礫堆溝渠中,是爲沙金;故有山金之地均有沙金。西北山金尚少人注意,含金石英胍夾於志留紀、泥盆紀及二叠紀變質地層内(變質地層内之石英蹶,往往夾有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