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有铁、钼、铜、钨、锡、铌、钽、稀土、铍等.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在岩体含矿性地球化学评价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存在两种观点,即:①认为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高,是岩体含矿的标志;②认为岩体本身成矿元素丰度高,未必有利于成矿.本文试图以成矿地质作用为基础,运用元素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对如何根据岩浆岩中成矿元素丰度,进行岩体含矿性地球化学评价,提出几点看法. 成矿元素丰度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按其与非成矿岩体的区别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2.
乌拉嘎金矿的找矿矿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乌拉嘎金矿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确定了含矿与不含矿石英、黄铁矿、白铁矿及碳酸盐矿物的标型特征,得出判别矿石与围岩的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对石门4处典型不同种类的含砷尾矿进行样品采集,并采用1种氧化菌(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T.f)和2种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简称SR;嗜酸铁还原菌,Acidiphilium cryptum JF-5,简称JF-5)分别对其进行作用,据此研究生物还原和氧化条件下原生和次生含砷矿物的释砷情况,进而确定潜在的释砷风险。ICP-OES定量分析显示,3种细菌作用后,雄黄矿和雌黄矿的砷释出浓度都不断升高。168 h氧化菌T.f作用后的砷释出顺序为雌黄矿>淋滤液次生含砷矿物>雄黄矿>含砷夹矸尾矿。LC-AFS原子荧光分析释出液砷形态结果表明:①T.f作用后,雄黄矿和雌黄矿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1.5 h作用后4种含砷矿物释放As(Ⅴ)的顺序为含砷夹矸尾矿>雄黄矿>淋滤液次生含砷矿物>雌黄矿;②2种还原菌作用后,SR更能促进雌黄矿释放的As(Ⅲ),其释放量是JF-5的2倍;雌黄矿释出As(Ⅲ)在168 h达到20.64 mg/L(SR)和9.54 mg/L(JF-5)。96 h SR作用后4种含砷矿物释放As(Ⅲ)的顺序为雌黄矿>淋滤液次生含砷矿物>含砷夹矸尾矿>雄黄矿。96 h JF-5作用后4种含砷矿物释放As(Ⅲ)的顺序为雄黄矿>雌黄矿>含砷夹矸尾矿>淋滤液次生含砷矿物。  相似文献   

4.
刘格升 《山西地质》2014,(5):118-119
通过对成家山金矿矿体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主要目的是总结找矿标志,指导今后找矿。成家山金矿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金矿床亚类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工业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含矿岩石为碳酸盐化石英脉和构造角砾岩。其找矿标志为构造(次级断裂)标志、岩性(构造角砾岩、碳酸盐化石英脉)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三叠统板纳组第三岩带赋矿,近东西向断层控矿,含金矿化主要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碎屑岩,是识别金矿化主要标志。金元素初始聚积与基性岩浆活动及沉积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湖南活溪金锑钨矿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发生了从近矿围岩向含矿断裂带或成矿热液的迁移;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围岩,且具多源性;矿化程度不同的层脉石英矿石中的稀土总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指出了将热液金矿床中石英脉内稀土总含量作为找矿标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江西金山金矿床两类矿化及其石英热发光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山金矿床为一大型剪切带型独立矿床,主要矿化类型分为含金石英脉及硅化岩型两种,前者分布于金山剪切带上盘粉砂质千枚岩中,受顺层剪切裂隙控制,规模较小;后者主要受金山剪切带内R型剪切裂隙控制,规模大。研究表明,两类矿化是性质相同的含矿变质流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构造位置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石英热发光特征是评价两者含矿性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8.
李存有 《地质与资源》1994,3(4):278-288
研究表明:高龙隆起边缘的环状断裂为高龙金矿的控矿构造;成矿物质源于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砂泥岩;含矿热液为由雨水(含岩溶水)及岩浆水组成的深循环地下水;成矿环境为相对开放;金矿床为深循环地下水渗滤成因。总结归纳了高龙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为便于寻找同类型矿床,提出了宏观和微观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张丕富  吴锡生 《地质论评》1991,37(5):429-436
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系燕山晚期火山热液作用之产物。随燕山期火山作用的演化,蕴藏在岩浆中的金、银等成矿物质逐渐进入岩浆后期热液中形成含矿热液。含矿热液沿火山塌陷断裂向上运移,由于物理化学障的作用,致使含矿热液大量涌人火山塌陷断裂的次一级张扭裂隙中成矿成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美国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分布特点,从赋矿地层及含矿岩性、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合、元素共生组合、金的赋存状态和粒度、金银比值及其他方面详细阐述了甘肃省舟曲—文县一带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标志,通过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的类比指出了该区具有金矿找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牟定铜矿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刘和生 《地质与资源》2002,11(4):216-219
江东湾金锑矿床位于雪峰山弧形成矿带西南缘,赋存在两条NE向区域性断裂挟持的上升复背斜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对其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等方面分析,认为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控矿构造具有多型式.  相似文献   

13.
河南银洞坡金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洞坡金矿矿源层岩石建造为火山 -沉积建造 ,矿源层对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起到双重控制作用 ,金矿床具有层控矿床的特征。成矿热液来源是变质热液 ,矿质来源于矿源层 ,矿源层的成矿元素来源于地幔。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火山 -沉积 -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砖庙硼矿为产在辽吉裂谷带的硼镁石矿床。矿层赋存于早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含硼变粒岩段。共分7个矿段。矿体多分布在大理岩膨大部位,并随其同步膨缩和等间距尖灭再现。根据赋矿层位、容矿岩石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及B2O3品位进行混合筛分成果、数学地质判别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火山活动为硼矿形成提供物质来源,矿床形成经历沉积及变质改造二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万山汞矿区汞质沉积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永丰 《矿床地质》1987,6(3):68-76
万山汞矿是典型的层控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矿质主要来自围岩。从寒武纪初至寒武纪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成矿系列,即形成磷、镍、钒、银、钾、汞、铅、锌、金等的沉积或沉积改造矿床。不仅在沉积岩中,而且在一些典型的沉积矿物、生物化石、生物礁中都有高丰度的汞、铅、锌、砷、锑,在三叶虫化石中含汞最高达100ppm。从矿物的结构构造特征方面也可找到沉积汞的证据,典型的沉积辰砂与热液辰砂大有区别,并发现极少数微粒辰砂赋存在透镜状褐铁矿结核的中心。各方面的资料说明,沉积岩中分散状态的汞质是沉积成因的。  相似文献   

16.
华南成矿省(云南部分)堆积型铝土矿典型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堆积型铝土矿典型矿床称为卖酒坪式,成矿物质来源于吴家坪组或龙潭组原生沉积铝土矿/岩层。矿床分布于与矿源层邻近的下伏中、上泥盆统一下二叠统中发育的溶丘漏斗、溶蚀坡地、石牙坡地和峰丛谷地等4种岩溶地貌类型中。岩溶地貌对堆积体厚度及形态起控制作用,各堆积类型Al2O3、A/S和含矿率均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7.
乌拉山金矿带成矿物质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原岩的含金建造,岩石含金性讨论,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包裹体特征及硫、氢、氧、碳、铅同位素的研究,对乌拉山金矿带成矿物质来源作了探讨。认为上有太古界乌拉山群是金矿形成初始矿源层,铅、硫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及下层富含金的某些强烈活动带,而成矿流体主要为渗流加热大气降水,部分来自变质—岩浆水的混合水。原岩属幔源分熔的基性—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幔源物质经后期大陆增生,沉积壳叠加改造,由幔源变成壳源物质,后期地质事件产生能源,使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凤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本文通过对矿床的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浸染状贫铜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稀土组成和配分曲线基本一致,表明浸染状贫铜矿石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热水沉积事件所形成的含少量硫化物的热水沉积岩初步富集的产物,泥盆纪时期形成了穆家庄铜矿的初始矿源层。嗣岩中的层纹状硅质岩可能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的热水沉积岩性质。块状富矿石的稀土组成代表了广泛的陆陆碰撞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流体热液作用的结果,它既就地改造了初始矿源层,而且从异地可能带来了部分成矿物质,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改造富集成矿。穆家庄铜矿的成因为改造型的。  相似文献   

19.
矿化剂元素硫(S)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化剂元素硫(S)是绝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矿物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其对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作用不言而喻。在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关S的研究多集中在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方面,而关于地质体中S初始富集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活动特性对成矿的控制却少有涉及。本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在40多个矿床上对矿化剂元素S与成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热液成因矿床均产出在富S地质体中,地质体中S的富集与赋矿围岩同期形成,而且伴生有成矿元素的富集,构成初始矿源,奠定成矿物质基础。热液活动期间,初始矿源中矿化剂元素S及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控制成矿的直接因素。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研究结果证实,试验区灰岩中S的富集与灰岩同期形成,同时伴生有Pb、Zn、Ag、Cu等富集,构成矿源层。后期热液作用主导矿源层中S与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成矿的必要条件,矿源层的沉积环境具有其特殊性。此项研究成果对矿床形成机制研究和矿床地球化学勘查均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大地构造环境、构造、矿源层(体)及沉积建造、侵入岩、区域变质作用诸方面,探讨新疆原生金矿的控矿条件,并总结了7种主要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