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雄  曾昭发  孙东明  李静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5):522-526,463,464
航空电磁数据中经常存在条带状误差,为消除这种误差,通常采用窗口滤波。但是,窗口参数及滤波参数要求极为严格,且不能区分调平误差和其类似大小的地质异常,需要操作者多次尝试以寻求合适的处理参数。这里提出了导数突变点统计法,该方法首先在沿伪切割线方向(垂直飞行方向),对网格化的航空电磁数据求取伪切割线的导数,采用高通滤波方法滤掉幅值比较小的导数突变点;然后统计每条航线上的突变点个数,根据预设的阈值,确定出存在条带误差的航线;再针对这条航线上的数据,采用均值滤波得到调平结果。导数突变点统计法能自动找出存在误差的航线,并只针对误差线进行滤波,能有效消除条带状误差,极大地保留真实地质异常。导数突变点统计方法算法简单,输入参数少,数据处理速度快,为航空电磁数据调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消除航空电磁数据中的条带状误差最通用的方法是结合手工调平和以窗口滤波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自动调平技术.为解决窗口参数的选取问题,提出了区域控制法.该方法首先利用2D-DDNL(data dpendent nonlinear)滤波器原理将整个网格化的航电数据矩阵作为一个窗口,得到整个区域的背景值,作为总区域背景场控制点值,用其对这个区域进行小窗口2D-DDNL滤波得到的局部背景值进行调节,即自动改变窗口参数,使局部背景场适应总区域背景场控制点值;这样得到的背景场与原始场相减,便得到一个包含局部地质异常和条带误差的中间量;对这个中间量采用一维改进的中值滤波,分离出条带误差,进而得到最终调平结果.该方法能自动调节窗口参数大小,减少了人为干扰,自动化程度高,较好地保留了有用地质信息,为航电数据调平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相关滤波法提取重磁场中弱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每条测线内自动寻找剩余局部异常最大点处的观测值, 将其作为参考模型, 并沿整条测线进行滑动自相关处理, 对重磁异常处理中的自相关滤波因子进行了改造。理论模型研究表明, 改造后的滤波结果中零等值线能较好的划分异常边界, 对横向叠加异常的分辨能力很强, 能够提取常规方法很难识别的弱异常。对滤波窗口的研究表明, 自相关半径选择3~6个网格节点距为佳。利用改造后的自相关滤波因子进行实际资料处理, 发现了新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采用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和异常下限衬值滤波法对西昆仑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圈定了各元素的衬值异常,并在此基础上将两种方法所获衬值异常的叠合部分作为新的异常边界,重新圈定单元素异常和多元素组合异常。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识别异常,根据异常区元素浓集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区内Au、Ag、Cu、Pb、Zn、Sb、Sn、W具有较明显的成矿潜力与找矿前景,在找矿方面应重点寻找热液型铜多金属矿、热液型铅锌矿、热液型锑矿、花岗岩型钨锡矿、斑岩型铜矿以及岩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航空物探测量中测线间水平往往存在差异,表现为沿测线方向的条带。调平处理旨在减少或消除测线间的水平差,是航空物探资料处理中的关键,对航空物探资料处理和解释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实际的航磁资料处理为例,详细介绍了航空物探资料微调平处理的原理与实现。微调平处理中首先通过方向滤波从原始资料中提取噪声网格,并按飞行测线提取噪声网格中的数据并分离有用的地质信息,最终将分离后的测线水平误差从原始资料中去除得到调平后资料,以此实现航空物探资料的微调平处理。同时,针对资料处理中遇到的诸如滤波器选取、异常分离阈值确定、最终调平效果检验等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这对理解微调平并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在栾川北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地质单元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背景,在分布有多个地质单元的地区开展化探工作时,如果不考虑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背景差异,而在全区采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势必会掩盖低背景区异常或造成全区大面积异常分布.针对这一问题,有多种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栾川北部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处理中,分别采用了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衬度异常法、归一化法,对比认为: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具有较好地削弱不同地质单元背景差异、识别弱小异常的作用,不足之处是计算和成图繁琐;衬度异常法和归一化法的计算模型近于一致,对弱小异常也有一定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FFT分形滤波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采用多重分形方法分析地球化学数据作快速傅里叶变换后的功率谱数据,确定区域背景和局域背景的截止频率,并使用此频率对原始数据分别做低通滤波处理以提取异常信息.传统统计方法确定的异常范围最大,且在测区东部出现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异常区,主要原因是前期对原始数据进行了迭代剔除,异常下限的确定并非由全部数据而是由背景数据确定;区域背景提取由于背景值是动态的,可以还原测区地球化学场的空间结构,提取的异常范围更小,浓集趋势更明显;局域背景提取的异常由于受高背景值控制,出现在测区东部的异常消失,异常范围和强度也均不及区域背景提取的异常大.  相似文献   

8.
<正>昌都地区处于三江流域,是三江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的成矿单元,是板块拼合交界和区域大断裂集中处,地质背景极其复杂,区内海拔高,地形切割严重,传统的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已经不适应这类研究区的化探数据处理的工作,本文采用"子区异常下限衬值滤波法"和"化探弱信息处理技术"经行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航磁实测切割线网自动调平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航磁数据的误差特征着手,研究了航磁实测切割线网的调平方法,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GIS的可视化自动调平软件,为航磁调平提供了一种新的自动化处理手段。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能有效地消除因测线间背景场水平不一致带来的虚假异常,且具有友好的图形操作界面和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对提高航磁数据质量和数据处理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油气微生物探测技术为基础,在郭家河煤矿Ⅰ盘区开展了4条微生物测线试验,完成微生物测点206个。通过对土样进行预处理、微生物培养和计数、数据分析等实验分析,在研究区内划分了超高异常、高异常、中异常、低异常和背景值5类不同微生物异常的类型,直观地反映了各条测线上微生物相对数量(微生物值)的变化情况。依据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识别了煤层分布范围和煤层尖灭边界,经地质钻探及地震勘探验证,微生物探测所获地质成果可靠。证实了研究区内无煤区上部微生物异常明显低于含煤地层上部微生物异常,以丁烷氧化菌值的异常特征为基础,建立了该区煤层尖灭微生物响应地质模型,为煤层尖灭边界勘查引入了一种绿色勘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全站仪垂距测量代替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站仪垂距测量进行高程测量,是基于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原理,在测点中间安置全站仪,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通过观测垂距以进行高差测量.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精度可以达到二等水准,在丘陵低山地区,可以代替二、三、四等级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12.
陈宏  林炳章  张叶晖 《水文》2014,34(3):1-5
可降水量是估算可能最大降水(PMP)的一个重要中间量。为验证不同方法推求可降水量的准确性,利用1998~2010年东南沿海五省(自治区)及香港地区共13个探空站和地面露点资料,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探空法、经验公式法和假绝热法)计算各站的大气可降水量,并对三种估算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验公式法求得可降水量最小,探空法次之,假绝热法求得结果最大,偏差随着纬度变化。纬度越低,假绝热法推求的可降水量相对误差越大,且在有降水日时的偏差更为明显;经验公式法和假绝热法得到的结果均与探空法的可降水量相关性较强;三种求算方法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年内变化基本一致。建议在PMP估算中,利用地面最大12 h持续露点温度通过假绝热法推求可降水量时,应考虑纬度校正。  相似文献   

13.
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所诱发的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文中针对现有水准监测网点位布设存在的不足,分别选取水文地质单元分区、主要开采层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可压缩层总厚度3类影响要素图件,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划分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综合影响因素分区,共划分448个分区。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面沉降水准监测网点位优化设计,新增水准点220个。同时,采用地质统计学中克里金插值误差的方差作为精度评价指标,分别绘制监测网优化前后标准差分布等值线图,发现优化后的标准差明显小于优化之前,证明以地质环境背景为依托,利用地面沉降综合影响因素分区图进行水准监测网点位优化设计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今后地面沉降监测点布设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海面地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求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几何水准法、球函数模型法、海洋水准法,重点介绍了海洋水准法,并指出用水文资料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时,必须考虑气压的均衡效应和气压的非均衡效应。定量分析了水文因素的影响,气压因素的影响,及太平洋北赤道流(黑潮)对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史迪丰  马超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1):58-59,67
几何水准测量是一种精密的测量方法,但利用传统的光学水准仪测量作业则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中各种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电子水准仪的出现,使水准测量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是水准测量仪器发展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作者结合长期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新观点,即电子水准仪水准测量时无需变动仪器高,其结果仍能满足工程施工测量精度的需要,既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施测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 has been derived for computer plotting of four-component chemical systems (tetrahedra), using the program ORTEP (Johnson, 1965). Stereo pairs can be produced and the tetrahedron viewed from any desired position. The only input information needed is phase composition and tie-line arrangement within the tetrahedron.  相似文献   

17.
水准测量是确定公路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测量中精度较高常用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精度由于仪器和人为的影响而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现隐蔽性错误。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基础资料是错误的,水准点高程不正确,直接影响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施工。本文就水准测量的工作原理、误差来源,误差控制等几方面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陆付民  王尚庆 《岩土力学》2008,29(6):1716-1718
以指数趋势模型为基础,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对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的位移量进行预测。首先,把非线性的指数趋势模型经线性化处理后转化成线性模型,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再将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看作带有动态噪声的状态向量,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危岩体的位移量进行预测。实例计算表明,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危岩体的位移量进行预测,其预测误差较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