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些年来似乎地球变小了,人的寿命变长了,90寻常,80刚迈入老年人之列。一些同事和学生为庆祝叶大年院士八十华诞及从事科研六十载在岩石学报出版一期论文专辑,邀请我作序,这才惊奇叶大年院士已近杖朝之年,我和他交往甚密,经常见面就觉不出有什么变化,也就觉不出他的年龄增长。叶大年老师和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称他老师是名正言顺的。最早见到他是在河南许昌地区的野外  相似文献   

2.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07,9(5):I0003-I0004
2007年10月7日,是著名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和地质学家、我国地质学界的老前辈和一代宗师、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古地理学报》编委杨遵仪先生的百岁华诞。《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特组织和编辑本专刊——《杨遵仪  相似文献   

3.
10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地质大学(原北京地质学院)建校元老杨遵仪百岁华诞在这里举行。杨遵仪院士身着崭新的红色唐装,精神矍铄,在夫人的陪同下端坐在主席台正中。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邵鸿,王鸿祯等30余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宋瑞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为祝贺老地质学家崔克信教授百岁华诞而编辑了《崔克信地质文选》一书,由中国大地出版社于2009年12月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汪集旸、钟大赉、叶大年、刘嘉麒、翟明国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任该书编委会顾问。冯增昭、刘秉光、张日东、张维(副主任)、吴浩若、范嘉松、周昆叔、彭玉兰、潘云唐(主任)为组委会成员。  相似文献   

5.
编:田院士:您好!我来之前,将您的三本主要著作又粗看了一遍,其中《文选》的第一篇是1960年写的,一直论述到90年代,我读了以后有一个很特别的感觉,就是四五十年前写的东西,石油地质学基础的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写的,现在看来仍是比较精到的,好多观点、结论到现在还是可圈可  相似文献   

6.
<正>采访时间:2007年8月31日采访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铁冠院士办公室编:王院士,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海相油气地质》期刊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2008,54(6)
第1期“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杨遵仪院士百岁华诞庆贺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亲笔信祝贺………………………………………………………(1)黔东震旦系—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杨兴莲  相似文献   

8.
"大爷,我叫王少杰,在咱县国土资源局工作。您是我的帮扶对象,今后您有啥困难到局里找我,我一定给您帮忙。过节了,我来看看您,给您送些油送些面,还有这300元钱。  相似文献   

9.
我局找矿成果受到两院院士的热情关注。5月24日,参加江西新一轮地质找矿研讨会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涂光炽、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特意安排时间来我局考察。  相似文献   

10.
编:刘院士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杭州开会期间挤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海相油气地质》期刊的采访。自从您在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并任队长以来,就与一个“海”字结了缘,或者说您从那时起就“下海”了。此后您就一直在从事海洋地质勘探和海洋石油勘探的研究和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孙文盛 《地质通报》2007,26(9):1065-1066
各位院士、专家,同志们:今天,我们隆重举行纪念程裕淇院士座谈会暨《程裕淇文选》首发式。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对出席这次会议的各位院士、专家和老领导、朋友们、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先生莅临我所讲学。翟院士一行是在参加“江西新一轮地质找矿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研讨会”后来我所进行讲学的。翟院士在认真听取我所有关同志关于“所情”、“相山矿田特征”及“江西省乐安县山南铀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进展情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成矿系列及流体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相油气地质》2005,10(1):1-4
编:田院士:您好!我来之前,将您的三本主要著作又粗看了一遍,其中《文选》的第一篇是1960年写的,一直论述到90年代,我读了以后有一个很特别的感觉,就是四五十年前写的东西,石油地质学基础的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写的,现在看来仍是比较精到的,好多观点、结论到现在还是可圈可点的,理论进展好像不是特别的显著。这与其他自然科学发展几十年后已经面目全非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很高兴参加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经过王素卿理事长、张锦秋院士的引领,我们已经转入到了文化的课题。清华大学单德启教授提出"要保卫祖国的尊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心里也常常觉得很不平,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么多的项目给国外的学生来做,为什么我们老师自己不做呢?我不排斥外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师进行文化交流,但是,要不要请这么多的外国建筑师来呢?对此,我觉得很不安。  相似文献   

15.
梅燕雄 《矿床地质》2009,28(4):513-514
裴荣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曾任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主席,现为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和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项目首席科学家.在裴荣富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5周年之际,矿产资源研究所组织编撰学术专辑以示祝贺.作为裴荣富院士的学生,笔者代表众弟子撰写此文,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Foreword     
李德生先生是最卓越的地质学家的典型代表。他为中国和国际发现和开发了巨大的石油资源。在他77年石油地质生涯中,他有勇气挑战当时的地质固念,成为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的主要奠基人、陆相砂岩油田开发理论的主要建立者、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的开拓者、含油气盆地多能源勘探和立体勘探的先驱。他创建了中国陆相特大油田的地层对比,创造了大庆油田横切割早期注水的开发,建立了渤海湾盆地复杂断块油田地质研究,开拓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他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一个又一个的石油会战,进行油气资源开发。李德生先生是举世闻名的石油地质学家、奠基中国石油地质学的世纪功臣。李先生的职业生涯将令许多追随他的地质学家敬仰。作为地质人,我们都梦想有一天可能会进行野外探险,我们梦想有一天能找到一个重要的油气田。李先生所拥有的大量野外经验和发现,是少有的地质学家可以做到的。更重要的是,他的职业生涯展现了地质事业的巨大活力。正如他的老师朱森教授所强调的:“一个好的地质学家必须是一个永远的学生。”李教授做到了,并成就了他非凡的人生。 李德生先生1922年10月17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45至1977年,先后在甘肃玉门、台湾、陕西延长、东北大庆、四川、山东胜利、华北大港和任丘等油气田从事石油地质勘探与开发工作;1978年以来,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李德生院士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地质研究工作,是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贡献突出的地球科学工作者之一,曾获得诸多国内外重大荣誉奖项。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他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参加研究的“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和“渤海湾油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理论与实践——以济阳等坳陷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开发为例”两项成果双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年,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授予他石油地质学杰出成就奖章和荣誉会员奖章;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李先生著作等身、嘉惠学界,在国内外地球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7部,英文专著2部,并为国家培养了25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他的代表作有《石油勘探地下地质学》《李德生文集》(上下卷)和《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等。 李德生院士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有长期记笔记的习惯,数百本厚厚的笔记本字迹工整,经数十年岁月积淀,一笔一划凝聚起石油地质学知识的海洋,一点一滴凝结出中国陆相石油地质学与深层海相石油地质学的坚实基础、清晰脉络与实践成果。长期的勘探开发实践积累了丰硕经验,进而凝练为理论再应用于指导油气田的发现,理论与实践如此相互催生,促成了大庆油田、渤海湾油田群的系列重大发现,使中国摘掉了“无油、贫油的帽子”。我们向“躬耕不辍、行路不止”的中国老一辈地质学家致敬! 李德生院士求真务实、荣辱不惊。他的一生几起几落、跌宕起伏,始终淡泊名利,追求自己认准的真理,以“唯奉献祖国,献身石油之崇高境界乃大”为座右铭,一以贯之。我们向这种“爱国奉献、丹心如炽”的科学家精神致敬! 李德生院士笃学致远、见微知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基于对全国含油气盆地的系统编图与长期实践,系统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的创新认识,划分出东部拉张型、西部挤压型与中部过渡型3种类型,以清晰的图表形式体现出中国沉积盆地的叠合属性与多旋回发展历程,强调指出新生代以来沉积盆地具有强烈改造特征。这些认识在40多年来的研究实践中不断被证实,愈发“闪光”,构筑起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的“高楼大厦”。近20年来,他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基于油气勘探开发实际,聚焦能源前沿科学,致力于石油地质学理论创新,呼吁与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目前已经取得成效。我们向这种“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气度、境界与胸怀致敬! 李德生院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李先生不但治学工作态度严谨,而且有很高的绘画艺术造诣。他在抗日战争流亡学习生活和艰苦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之余,用山水素描、木刻版画记录下壮美山河。他的素描画集《从大自然来,到大自然去》收集了他从1941年到1952年间的130多幅素描、版画。在普通人没有照相机的年代,留下了一幅幅山水景观。李先生喜欢随走随摄影,以此记录他的人生足迹。我们向这种“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求真精神致敬! 李德生院士与夫人朱琪昌教授琴瑟相合,携手一路走来,“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茫茫戈壁、浩瀚雪原,川中丘陵、祁连峰峦,国内讲堂、国际峰会,都有他们携手共进、同心协力的浪漫身影。他们养育儿女,培养学生,精心尽力。如今李先生桃李天下,他们延续老师的严谨学风,继往开来,担当起石油报国的重任,他们和他们当中的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皆让李先生感到欣慰,是他们见证了中国石油地质学界日益蓬勃发展。我们向李院士这位学界楷模致敬! 李德生院士严谨治学、以勤奋和天赋绘就了他精彩传奇人生。值此庆贺李德生院士百岁寿辰(2022年10月17日)之际,《地学前缘》感谢贾承造院士、赵文智院士、何登发教授、卢双舫教授及各位作者出版这本《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与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进展——庆祝李德生院士百岁华诞专辑》,以此探讨能源前沿科学新进展,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专辑涵盖我国能源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态势,共收录39篇中文文章及其4篇英文(双语)文章,包括李德生先生的亲笔文章。专辑涉及石油地质学创新与能源多元化发展、盆地构造理论与油气分布规律、前陆盆地构造理论与勘探实践、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理论、原型盆地复原理论与方法、构造控油理论与勘探开发新领域应用、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新技术新方法在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等8个领域,囊括了理论、实践、前沿与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我相信,这些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领域探索,将为中国能源发展的理论创新做出新贡献。 为此,作为《地学前缘》主编,我欣然为之序,以表对李德生院士、对广大能源地质学家的敬意与谢忱!  相似文献   

17.
《地学前缘》2016,(6):9-10
正再过一些时间就是王鸿祯院士的百年诞辰,此时此刻,更令我对他深深怀念。在他离去的这些年当中,每当我看到有关的书籍、文献,就会想到他老人家;他的学术思想、治学态度和奋斗精神,更时时激励我前进。在王鸿祯院士生前,我有时是当面请教得到指导,更多是通过学习他的著述而收益。20世纪50年代初,我有几位同学在新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他们谈起校内教授中的"少壮派"——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年纪30多岁,执掌教研室和系主任岗位,个个风华正茂,其中就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5日,我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包括我会理事长刘丛强院士,副理事长郑永飞院士、刘嘉麒院士、徐义刚研究员、朱立新研究员、邹才能研究员在内的22名常务理事,以及列席会议的部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秘书长40人出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五年四——六月間苏联科学院代表团來我國訪問。作为代表团成員之一的有为我國地質工作者所熟知的別捷赫金院士。我因參加代表团工作,得以經常和院士接觸。他的工作方法和態度,待人接物的作風都給陪伴他的同志們以極深刻的印象。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他的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態度。别捷赫金院士年歲較高,健康情况不好,而且來華訪問期間正逢較熟的季節,为了照顧他  相似文献   

20.
祝贺施雅风院士八十华诞贺词摘登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贺信尊敬的施雅风先生:值此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成立40周年,同时庆贺您即将到来的八十华诞暨从事冰川学研究40周年之际,我们谨代表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并以我们本人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