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系是调节青藏高原东南部物质向东南挤出的大型边界断裂。云南巧家断裂作为小江断裂带北段,其晚第四纪走滑速率是认识川滇地块东部边界应变调节方式的关键。本文利用无人机航摄和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该断裂段穿过金沙江河谷区红路和蒙姑两处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恢复出断层错动T2和T3两期阶地陡坎上缘的左旋位错量分别为120±5~128±1 m和193±1~202±1 m。根据T3中次生碳酸盐的AMS-14C法测年结果,结合已有的类似阶地年龄数据,并经气候曲线校正后认为,区域上T2和T3被废弃应分别发生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末期,时间为8.5~11.2 ka BP和18.6~21.4 ka BP。据此估算,小江断裂带巧家段的晚第四纪平均走滑速率为10~13 mm/a。进一步统计分析小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发现巧家至宜良以北的段落,总体保持着10~15 mm/a的高走滑速率。但从宜良向南,断裂走滑速率出现了分段递减的特征,至建水以南快速减小到中-北段的近十分之一。小江断裂带中-北段的高走滑速率以及向南的分段式递减现象,反映在宜良以北,小江断裂带的走滑剪切...  相似文献   

2.
罗惠麟 《云南地质》1994,13(3):233-239
寒武纪,滇东地区因受小江古断裂控制,致使断裂东西两侧的沉积环境有较大差异,造成早、中寒武世三叶虫动物群分布明显地分为昆明-武定和马龙-宜良两个生物地理区。两区交界的过渡地区出现混生现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浮占村磷矿地质、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宜良—华宁成矿带北段磷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浮占村磷矿位于宜良—华宁成矿带北部,矿化层厚4.5~12.4m,产状较平缓,倾角3°~42°,总体为一层矿,对比区域上磷矿矿床特征,该矿段具有稳定的磷矿矿层,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阿尔金断裂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索尔库里附近,通过阿尔金断裂构造岩的研究,分出四个构造岩组合:(1)塑性变形岩(含混合岩),(2)绿泥片糜岩,(3)炭质千糜岩,(4)碎裂岩及新生界中活断裂。分别代表古生代至今四个阶段Ⅰ、Ⅱ、Ⅲ、Ⅳ的产物。断裂带宽800米,标志着断裂具很大的位移量。西昆仑山和祁连山的下古生界是被阿尔金断裂切割而错开的两部分。柴达木地块往北北东向的位移量,即祁连山横向缩短量,直接反映出阿尔金断裂的错距,亦即柴达木地块相对于塔里木地块的斜向滑移距离.据这三点估算,阿尔金断裂左行错距为1200公里。  相似文献   

5.
可保盆地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嵩明-华宁断裂)东侧,盆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以南北向及北北东向为主。含煤地层为新近系中新统,4个含煤段共含煤30余层,其中可采27层,煤层总厚度110.87m。受西侧盆缘断裂F41及基底控制,厚煤带围绕宋家地背斜倾伏方向呈带状分布,在垂向上煤层明显向东超覆迁移。  相似文献   

6.
王迎法  曲亚明  牟儒  赵鑫  许汉华  吴中海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3-2023040023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质构造背景,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资料,重点研究区域构造环境和断裂特征,通过地质调绘、物理探测、年代学测试,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计算分析了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活动速率,初步判定断裂活动程度;并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地震烈度、岩体特性等因素,对工程场地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东支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6.6 mm/a,判定为强活动断裂,区域工程场地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区;认为强烈活动性断裂两侧各10 km区域内对工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公路工程场地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质构造背景,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资料,重点研究区域构造环境和断裂特征,通过地质调绘、物理探测、年代学测试,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计算分析了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活动速率,初步判定断裂活动程度;并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地震烈度、岩体特性等因素,对工程场地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东支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6.6 mm/a,判定为强活动断裂,区域工程场地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区;认为强烈活动性断裂两侧各10 km区域内对工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公路工程场地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那拉提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其反映的天山内部构造变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山内部大型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变形特征的研究是认知天山现今构造变形特征的重要途径。在大比例尺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利用野外调查测量、探槽开挖及热释光测年的方法,对那拉提断裂进行了研究。那拉提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仍有较强活动的大型逆冲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宽度巨大,由多条倾向不同的次级断裂组成,分布在南北宽数公里的范围内,这些滑动面是逆冲走滑断裂在地表分散形成的"正花状"构造。晚第四纪期间,那拉提断裂曾多次发生过断错地表的强震事件,是天山内部一条重要的地震构造带。断裂断错了那拉提山前晚第四纪以来的各级地貌面,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坎、冲沟水系和地貌面的左旋位移,根据实测陡坎高度和对应地貌面的定年,获得断裂所造成的南北向地壳缩短速率在O.8~1.1mm/a左右,表明天山内部同样存在明显的构造变形。结合目前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资料,对天山山前和天山内部吸收的变形量分配进行了讨论,认为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对变形量的吸收调节作用并不显著高于天山内部。那拉提断裂具有左旋走滑特征的发现,对于理解天山现今变形方式以及应变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1年9—10月,昆明工学院地质系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77级21名学生,在寻甸县境内东至小江断裂、西止可朗村进行1:5万地质测图(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在可朗村北1公里多的白牡丹村附近出露的下奥陶统汤池组上部发现了笔石,因仅一枝,胞管直,据和武定、昆明的巳知资料对比,推测可能是Didymograptus的残枝。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北缘佛洞庙-红崖子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是发育于祁连山北缘中段河西走廊南缘的一条重要的块体边界断裂,总体走向北西西,长约110 km。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左旋走滑断裂,也是1609年红崖堡7 1/4 级地震的发震断裂。断裂活动形成了一系列陡坎、断层崖以及冲沟和阶地左旋等断错地貌。我们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选择典型断错地貌进行大比例尺差分GPS测量,结合所获相应地貌面的年代数据,得到该断裂晚第四纪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1±0.2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27±0.58)mm/a,其结果与相邻断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从郭扎错断裂构造特征探讨阿尔金断裂带西延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金断裂带在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西延过郭扎错后的走势存在争议。郭扎错断裂为北东东向的线性构造带,具多期活动性。笔者从宏观到微观详细论述了该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结合动力变质作用、沉积盆地、岩石地层分布及变形年代学等资料将其划分为韧性左行平移(J3-K1)、韧脆性正-平移(E1-N1)、韧脆性逆-平移(N2)和脆性左行滑落(Q)等4个阶段。综合分析地质调查资料、地球物理场资料及卫片影像特征,认为郭扎错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带是在同一动力学系统中形成的具有相似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相关线性构造,应属同一断裂系统。因此,阿尔金断裂带并非西止于拉竹龙,亦非由郭扎错北侧转向北西,而是经郭扎错继续向南西延伸,过龙木错、羌臣摩河后,由空喀山口进入克什米尔。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于田Ms7.3地震野外调查——特殊的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境内西昆仑山东段地区发生了Ms7.3级强烈地震, 震后快速野外考察表明, 这次地震在海拔4600~5100 m的地区形成了由一系列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以及挤压鼓包和裂陷等斜列状组合而成的地表破裂带, 整体呈NEE—SWW走向, 全长约25 km, 显示出左旋走滑伴随有正滑分量的特征, 最大左旋位移约1 m。地表破裂带分别沿两条平行的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和南硝尔库勒断裂分布, 这是一种特殊的地表破裂带。发震断裂属于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尾端分支断裂, 它与郭扎错断裂和龙木错断裂构成“新阿尔金断裂”。  相似文献   

13.
乌尔禾沥青矿处于断层破裂的初始阶段,露头观测条件好,有三维地震资料覆盖,是研究走滑断裂体系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经典实例。通过露头观测、卫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同位素测年综合分析,乌尔禾沥青矿脉是在单剪作用力下形成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6.5°~SW186.5°,发育P剪切、R剪切和Y剪切作用形成的3组断裂,平面上呈帚状,剖面上呈"负花状构造",为典型张扭断裂体系。南缘天山隆起造成的近NS向的挤压激活了西北缘的达尔布特断裂,使其左旋走滑,形成左旋剪切应力场,乌尔禾鼻隆深层断裂弧形弯曲造成的应力集中是浅层断裂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围绕深层断裂断错、弯转和非连续里德尔破裂处刻画浅层断裂,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寻找浅层断控"小而肥"油气藏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理塘断裂带沙湾段展布于四川西南部的木里河流域,处于理塘断裂带的南东尾端,为左旋走滑运动性质。文章在航空照片判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研究发现,该断裂段的断错地貌现象主要集中分布在绒龙沟-沙湾的木里河东岸坡麓地带,表现为断层陡坎、断塞塘、断错冲沟、河流阶地及洪积扇等。由5个地点的断裂位错值和位错开始的年代学(TL和14 C)测试结果,估计的该断裂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1±0.3mm/a。在该断裂上开挖的3个探槽资料表明,该断裂段存在史前强震的地质记录,最晚一次强震的发生时间介于1310±90~950±30aB.P.之间,强震所导致的垂直位错量约0.5m, 同震水平位错1.30~1.45m左右。根据同震位错量及断裂长度估计的地震震级为7.0级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现今仍在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地震断裂之一,该断裂的未来地震活动及其突发性粘滑错动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基于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通过加入8m的水平左旋位移,模拟了东昆仑断裂未来地震活动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铁路变形效应.结果表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基岩整体移动,而第四纪松散层和道床则发生了变形,靠近断裂带附近的第四系自下而上水平位移明显减小,而铁轨和道床没有明显的断错,表现为长度约为25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在铁路东、西两侧形成NE向的张裂陷和NW向的地震鼓包.在断裂带附近,铁轨发生了严重扭曲,铁轨应力自断裂带向两侧逐渐降低,而且铁轨的最大剪应力平面与铁轨的延伸方向垂直,因而在地震影响下,铁轨最有可能发生的破坏是剪切性的,并提出加宽路基、置换土层等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红河断裂带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的资料,讨论了红河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特征,着重于新生代的活动性。认为红河断裂是一条新生代作右旋水平运动为主的走向滑动断层。其两侧断块在新生代以不同方式和方向经受了强大的剪切应力作用。哀牢山断块向北东方向的逆冲上隆形成狭长状第三纪挤陷盆地。红河断裂的水平右旋运动,形成雁行状排列的新断裂,与红河断裂构成“入”字型构造。红河断裂在新生代最大错距达6公里,由北西向东南错距逐渐减小。本文认为,红河断裂结构单一。第三纪至现今活动中心由南东向北西迁移。现今危险地段是大理、下关一带。弥渡盆地以南,断裂活动以蠕滑形式释放能量。(编者按:该结论与本刊本期所载“中美地震工作者对红河断裂的最新研究”报导的结论不同,供读者鉴别。这类予测,有待受大自然的检验。) 红河断裂带在地质构造上的重要位置,早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重视,但其地质研究程度仍比较低。1981年,笔者对红河断裂带进行了地震地质调查,本文从构造活动和发展的角度,就红河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特征、新生代的活动型式、地震活动的构造条件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涉及范围北起弥渡苴力(E 100°35′,N 25°13′),南至河口新街(E 103°36′,N22°49′)。曾有文献称之为“元江断裂南段”,本文称之为“红河断裂带”。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近EW向延伸2000多公里, 它构成了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重要地质边界。康西瓦断裂位于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呈WNW-ESE向延伸约 700km。文章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印度遥感卫星5.8m分辨率)和数字高程地形模型(DEM)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考察观测,对康西瓦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沿断裂带发育的系统错断水系、错断冲积扇、挤压脊、走滑拉分盆地等典型构造地貌特征表明,该断裂晚第四纪经历了强烈的左旋走滑活动。同时,研究还揭示沿康西瓦断裂发育了一条长约80km的地表地震破裂带,最大同震左旋水平错位为4m,估算产生该地表破裂带的地震是一矩震级为Mw7.3的大地震。 另外,文章根据不同年代地表地貌特征的左旋错位距离,估算出康西瓦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长期走滑速率为8~12mm/a,远低于早期估算的20~30mm/a,但是与阿尔金断裂带中、东段的地质估算结果9±2mm/a及GPS测量结果9±4mm/a接近。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于田Ms73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发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境内西昆仑山东段地区发生了Ms7.3级强烈地震,震后野外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4600~5100m的地区形成了由一系列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以及挤压鼓包和裂陷等雁行状组合而成的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的两条近平行的分支断裂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和南硝尔库勒断裂分布,整体呈NEE走向,全长约28km,其中,沿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10km,主要呈N63°~65°E走向,以左旋走滑伴随伸展性质的破裂为主,最大左旋位移约0.7m,最大垂直位移约0.4m;沿南硝尔库勒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15km,呈N54°~60°E走向,以左旋走滑伴随逆冲性质的破裂为主,最大左旋位移约1m,最大垂直位移约0.75m;上述两破裂带之间沿N15°E方向由零星的张裂隙和右阶雁行状分布的张裂隙或张剪裂隙组成的不连续破裂带长约5km,显示为伸展具有左旋走滑的性质;另外,在南硝尔库勒断裂北侧沿N100°~110°E方向展布一系列具有挤压、右旋走滑性质的地表破裂带长约4km,宽约2km,与NEE走向的左旋走滑破裂带构成同震共轭破裂带。这种特殊的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强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走滑断层型地表破裂。发震断裂属于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尾端分支断裂,它与郭扎错断裂和龙木错断裂构成"阿尔金断裂"向SW方向的延伸部分,它们是青藏高原西部晚新生代强烈活动断裂,其大地震活动是由于印度和欧亚板块间碰撞而产生大陆变形的应变能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9.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储层改造和油气分布,都受到走滑断裂的影响。由于区域内较大规模的走滑断裂均表现为北东向,水平断距较小,使得利用地震资料直接计算断距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实际上,走滑断裂还普遍表现出北西向拉张特征,并沿断裂走向形成了宽度不同的拉分区域。断裂多沿北东向平直延伸,表明这些拉分区域的宽度和高度主要是受局部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这些拉分区域的宽度和高度在三维地震资料中较容易识别。根据断裂的拉分特征,提出通过计算拉分区域的宽度和高度间接识别走滑断裂的断距的方法。断距计算结果符合走滑断裂发育的地质规律,断距较大处是走滑断裂活动性较强的区域,同时也是储层改造作用强烈和油气分布较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李哲 《地质论评》1959,19(4):163-164
本文所介绍的小江深大断裂位于东经102°—103°30′北纬24°—26°的地带。根据我们的研究,所谓“小江断层”(及其南部隐蔽带)是一个深大断裂。它不仅对其附近区域的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起着主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