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新疆库鲁克塔格兴地Ⅱ号存体铜镍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库鲁克塔格兴地Ⅱ号岩体是一个深源岩浆经多次分异,多期侵入形成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体成矿背景条件,岩石化学及岩体矿化特征均显示,该杂岩体内可能赋存有大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章通过对成矿背景条件,岩石特征及矿化特征的分析,对该杂岩体的铜镍含矿性做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静 《云南地质》1995,14(3):231-237
玉河寨基性-超基性环状杂岩体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属同源岩浆演经的产物,岩浆演化为基性→超基性的反序岩浆演化。这种反序岩浆演化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斜长石在高位岩浆房中的分离结晶所致。对流分离作用可能是斜长石晶体从熔融体中分离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该岩体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3.
玉古萨依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山西段玉古萨依地区。岩体侵入于祁漫塔格群变质砂岩中,由北西至南东方向岩性由超基性向基性过渡,可见明显的层状分异现象,普遍蚀变较强,辉石岩为主要的堆晶相。杂岩体岩石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都属于富铁质或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不同岩石类型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体中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06±2.6Ma,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下,表明在该时期区域内已经为碰撞后的伸展阶段。本次研究发现该杂岩体应为祁漫塔格早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非蛇绿岩成因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控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炳滨 《矿产与地质》1994,8(5):330-333
含矿铜镍岩体多产于岛弧和弧后盆地中,属造山带型岩体,严格地受深大断裂及其次一级断裂构造的控制;最有工业意义的岩浆型铜镍矿床均形成于准噶尔型铁镁质地壳内;含铜镍基性-起基性杂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对成矿存在着控制作用,多数含矿岩体属于偏镁系岩石和铁质基性杂岩或铁质基性-超基性杂岩;含矿岩休出露面积小于10km ̄2,分异良好,相带清楚,多为复合岩体;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岩浆型铜镍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海西中期至晚期.  相似文献   

5.
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不同的构造岩块中的玄武岩,洼泥岩有砂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它们分别形式于洋脊,洋岛,岛弧,板内及活动大陆边缘等多种环境,各种环境的块体相线混杂并与蛇绿岩的基性一超基性岩岩块混杂产出,形成蛇绿混杂岩,该蛇绿混杂岩是北祁连中段加里东俯冲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贵州锦屏隆里-黎平平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锦屏隆里-黎平平地一带的辉石重砂异常,异常矿物为辉石、铬铁矿及钛磁铁矿。总面积约200km^2。位置与贵州地矿局101地质队一个寻找金刚石矿床的靶区大略相符。其重要意义是拓展了贵州可能存在基-超基性侵入岩体的分布地区,若经检查验证,可望发现新的基一超基性小岩体,甚至原生金刚石矿床。  相似文献   

7.
敦煌地块钠长碎裂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地块东段前长城系敦煌群是该台块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为一套绿岩建造。金矿床赋存于敦煌群顶部第四岩组火山岩和稍晚的基性斜长角门石岩被强烈钠交代而形成的钠长岩体内,并严格受控于脆-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有关的钠交代原岩有基性侵入岩、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可能有)等,但其最终交代产物均为钠长岩和石英脉组合,为一种特殊的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8.
四川盐边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四川盐边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环状对称分带的特点;根据岩石化学成分及相图分析估算了杂岩体形成时温度、压力、氧逸度、岩浆形成深度及当时地壳厚度;提出了该杂岩体是一个层序不全多次侵入的岛弧蛇绿岩套中一员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鄂北大洪山地区“花山群”的解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岩性-构造填图结果表明,大洪山区的原“花山群”实际上包含3套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物质建造,应予以解体。其中襄广断裂带内分布的以基性火山岩为主的一套岩系是构造侵拉的蛇绿混杂岩,称之为花山蛇绿混杂岩;大洪山以西的耿集-板桥火山-沉积岩系,是南秦岭随县群的构造岩块,剔除这两者之后的碎屑沉积岩系定为真正意义的花山群,沉积时代为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西部早古生代裂陷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西部军营-和盛地区,分布着一套含变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的浅变质岩系。该岩系具有深水复量式沉积特征,时代属晚奥陶世而不是石炭尼,变质火山岩主要为科马提岩系,部分为拉斑玄武岩,因此,该套岩系不能作为海南岛西部海西地槽或海南岛晚古生代大陆裂谷的依据。综观其时代归属、沉积特征和火山岩特征,表明海南岛西部着早古生代裂陷槽。  相似文献   

11.
李生濂 《铀矿地质》1994,10(4):228-232
敦煌地块东段前长城系敦煌群是该台块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为一套绿岩建造。金矿床赋存于敦煌群顶部第四岩组火山岩和稍晚的基性斜长角闪石岩被强烈钠交代而形成的钠长岩体内,并严格受控于脆-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有关的钠交代原岩有基性侵入岩、中酸性火岩、花岗岩(可能有)等,但其最终交代产物均为钠长岩和石英脉组合,为一种特殊的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12.
西藏南部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的识别与讨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北部的早白垩世中晚期恰布林组(K1^2-3)由一套含有大量基性-超基性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砾石的杂色砂砾岩组成,其物源区主要为当时北缘一套现今未知的蛇绿质混杂岩,这套蛇绿岩极可能是晚株罗世至早白垩世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的产物,可称为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可能已剥蚀殆尽或其残余体尚未发现。现今被人们所熟知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则为晚白垩世特提斯洋壳后期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拾金滩基性超基性小岩体,是最近发现的铜镍矿化岩体.该岩体处于火山岩构造混杂岩带内,全岩矿化,超基性岩露头有:蛇纹石化纯橄岩、橄榄二辉岩、二辉橄榄岩,基性岩有辉长岩、辉绿岩脉;矿化岩体中金属矿物以镍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为主;与该地区其它含矿岩体相比,拾金滩岩体具常量元素差别不大、低SiO2、高MgO、低TiO2、低镁铁比特点;铝过饱和度ANK大于1,普遍低于该地区其它岩体;Mg#值介于79.99%~81.19%,普遍高于怪石山和黑山铜镍矿岩体的Mg#值;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的特点.通过构造环境对比、地质特征对比及物化探特征研究,认为拾金滩岩体具形成铜镍矿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天宇矿床(点)位于东天山地区的中天山地块北缘,阿齐库都克一沙泉子断裂带南侧,含矿岩体为一套基性-超基性杂岩,出露面积小于1km~2,具有中国典型的小岩体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祁连东段绿岩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祁连东段绿岩带可区分出绿岩部分和基底部分两套地层,恢复湟源群建群初期的划分观点。化隆超基性“岩带”和零星分布于西安盆地边部产状不明的“岩体”应归属绿岩带下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系中。  相似文献   

16.
垦丁混杂岩出露于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内,长约20 km,宽最大可达1 km,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大致平行于马尼拉海沟北段,其分布特征类似于与俯冲板块边界相关混杂岩的特征,因此垦丁混杂岩成因的确定对于了解台湾造山带结构及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垦丁混杂岩成因,目前主要分为沉积(olistostrome)成因和构造成因两大观点。通过野外观察,垦丁混杂岩的泥质基质普遍发生强烈的剪裂作用,鳞片状结构大量发育,基性或超基性的外来岩块夹杂其中。此外,在垦丁混杂岩内还发现香肠化的砂岩块、由泥质基质充填的脉体及砂岩表面的水压破裂等构造现象。这些现象均反映垦丁混杂岩为构造成因而非沉积成因。垦丁混杂岩体原形成于增生楔底部,并受到一定的高压及应力剪切作用,之后随同卷入的外来岩块及连续沉积地层块体一起沿着马尾逆断层出露于地表浅部,代表南海洋壳向东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的构造混杂堆积岩体。  相似文献   

17.
西天山喀拉达拉基性岩体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孝  李向东  张冀 《新疆地质》2000,18(3):258-263
在中国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一带,发育有一系列橄榄辉长岩、橄长岩、辉长岩、辉绿岩床和岩墙群,同位素年龄为277~297Ma。其中哈拉达拉层状橄榄辉绿长岩-辉绿辉长岩体(又称大桥岩体)规模最大,约25.5km^2。根据近年来的实地研究,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伊犁盆地石炭一二叠纪裂谷带发育的构造背景之下,既有大量碱性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又有一定数量的基性一超基性杂岩和层状辉长侵入体,经历了稳定-亚稳定-稳定的演  相似文献   

18.
二郎坪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玉芳 《河南地质》1998,16(1):37-44
通过对河南西峡二郎坪花岗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作者认为岩体为岩浆成因,且其源涯为宽坪群的变群的变基性火山岩和变泥砂质岩石。用G.Faure(1986)给出的简单二元混合方程,通过对Sm-Nd同位素的计算得出二郎坪岩体由约64%的变基性火山岩和约36%的变泥砂质岩石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9.
超镁铁质岩石在地表分布较少,但在火成岩研究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不管是岩浆成因还是构造成因,这类火成岩基本上都是来自地幔,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最直接的对象.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是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岩浆氧化物矿床的重要载体.在塔里木南缘的且末县和民丰县南部浅山区,有一条近东西向的基性-超基性杂岩带,长约300 km,已知岩体100多个,达拉库岸岩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杂岩体之一.前人多认为该岩带属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现已发现个别岩体中赋存镍铜矿(化)体.可见该岩带中既有镁质超基性岩又有铁质基性-超基性岩.达拉库岸岩体是新发现的赋存镍铜矿(化)体的岩体之一.目前尚未对该岩体进行深入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中部地区侏罗纪出露众多闪长-辉长岩类基性小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为具大陆碱性玄武岩特征的大陆边缘超壳断裂环境中岩浆侵入的产物,属幔源分异型侵入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海南岛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由“挤压-地壳增厚-陆壳重熔”向“岩石圈伸展-减薄-双峰式岩浆作用”机制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