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南海神狐海区含天然气水合物的高孔隙度、以粉砂质黏土为主的未固结的深水沉积地层,采用Lee提出的改进的Biot-Gassmann(BGTL)模型,利用纵波速度数据估算了A井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BGTL模型假设非固结沉积地层的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比与地层骨架的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比与地层孔隙度有关。模型中参数的选择与天然气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赋存方式、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地层压差、孔隙度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参数密切相关。A井中天然气水合物在沉积物中赋存模式接近于颗粒骨架支撑模式。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将A井的矿物骨架简化为黏土矿物、碳酸盐、陆源碎屑3类,根据各矿物组分的理论弹性参数和体积百分比可以计算得到地层骨架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应用BGTL理论估算得到的A井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赋存于海底以下195~220mbsf井段,饱和度多数为20%~40%,最大饱和度为47%左右,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的中部,新生代地层沉积薄,其底部存在高速屏蔽层,加上中—古生代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中—古生界地震有效反射信号弱、成像效果较差,地震处理中采用常规速度谱拾取不能准确获得高速屏蔽层下的地层速度,给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建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近几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南黄海崂山隆起采集了大容量震源长电缆地震数据,获得了来自中—古生界的初至波信息。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来揭示高速屏蔽层下中—古生界速度变化信息,主要通过拾取初至波时间,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经过不断迭代反演得到最终速度模型。结果表明,高速屏蔽层下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存在速度为3 500~4 000m/s的低速层,预测为碎屑岩;速度为5 100~5 500m/s的高速层,预测为碳酸盐岩地层。  相似文献   

3.
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勘探选区和储层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利用地震资料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多停留在定性预测阶段,定量化表征方法尚不成熟。从已钻井的实测含气量出发,利用横波测井资料,分析实测含气量与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数理统计学的思想,优选出密度、纵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λρ4个参数变量,建立了适合焦石坝页岩气田的含气量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叠前同时反演获得的密度、纵波阻抗等相关数据体,实现页岩含气量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的含气量与实钻结果吻合度较高,相对误差小,预测方法可靠;同时指出,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亚段含气量较高,为有利开发层段。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中-古生代地层发育多套海相碳酸盐岩,由于其储层成因的非均质性和复杂性造成地震响应差异较大,因此,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为本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岩石物理分析,物性指示因子对孔隙度比较敏感,能够较好地判断碳酸盐岩物性的优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CRP地震道集进行优化、分角度提取地震子波和建立高精度的低频模型,采用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得到纵波阻抗(ZP)、横波阻抗(ZS)和密度体(ρ),由坐标旋转得到的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能够有效地预测碳酸盐岩有利储层。根据叠前同时反演结果,南黄海中-古生界上震旦统灯影组(Z2d)白云岩、中-上寒武统—奥陶系(C-2-3—O)灰岩和石炭系-下二叠统(C-P1q)碳酸盐岩,物性较好,尤其是位于古高地的局部发育风化壳、淋滤带、白云岩,其孔、洞、缝比较发育,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条件较好,易形成有利的储层。因此,采用叠前同时反演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测了南黄海海相碳酸盐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为下一步的南黄海参数井的钻探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目的层埋藏较深,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厚度较薄,砂泥岩速度接近,造成纵波阻抗叠置,单纯依靠叠后纵波阻抗反演预测很难解决岩性区分和储层描述问题,而通过叠前同步反演得到的纵横波速度比和密度参数,进而转换为对岩性和物性敏感的其他参数,能有效区分砂泥岩,进行复杂岩性的识别和储层描述,提供更加准确的储层预测结果。利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对北黄海盆地中生界储层进行预测,刻画了目的层中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实现了对储层的精细描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番禺某地区使用常规的叠后波阻抗较难识别储层岩性。使用叠前密度反演方法,即利用不同炮检距道集数据以及纵波、横渡、密度等测井资料进行反演,同时反演出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密度等。利用该技术对该地区进行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密度可以有效的区分该区的储层,并能清楚反映出尖灭等地质现象;目的层SB21.0沿层属性展示出有利储层的分布区域,预测区得到了钻井证实,证明该技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海四分量地震资料解释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莺歌海盆地中浅层存在大量的密度型、低速型和钙质型亮点,只有低速型亮点才是气藏亮点,单纯用纵波地震难以准确预测出亮点类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可能还存在中弱振幅型的气层,用纵波地震预测这种形式的气层也是很困难的。四分量地震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浅层气层的纵横波振幅比、速度比、泊松比远远低于水层和泥岩层,中深层气层的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明显低于其它层。用纵横波地震参数比可较好地预测岩性和气藏。应用不同方向的转换横波的走时差异、准各向异性系数的大小及横向(Y)分量的转换横波的反射能量的强弱来预测地层岩石各向异性的强弱。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中国近海四分量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和应用的流程。四分量地震技术在改善莺歌海盆地的构造成像、浅层气层检测及岩石各向异性(裂隙预测)方面的效果是很好的。乐东8-1等构造中深层的储层发育,储盖组合和储层物性均较好,中深层的勘探前景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8.
强振动荷载作用下海底沉积物可能会发生液化。为了解粉土振动液化和再固结过程中波速特性与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采用振动台试验模拟地震作用,针对不同状态的土体开展了波速测量和土体物理性质测试,研究了纵、横波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原始固结状态相比,粉土液化后纵、横波速度降低;液化再固结后土体纵、横波速度明显升高。纵、横波速度与沉积物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与密度、平均粒径呈正相关,而与孔隙度、含水量具负相关性。相对于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对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更敏感,能更好地刻画沉积物物理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为新生代、中生代与古生代叠合盆地,发育了新生代-中生代碎屑岩地层和早中生代-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部分夹碎屑岩地层.在对测井资料和苏北盆地的相关资料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南黄海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特征,标定了地震反射界面和地震反射层序.  相似文献   

10.
岩心实验室测试结果和全波声波测井结果说明,琼东南盆地含气层的岩石体积模量、纵波速度、纵波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Vp/Vs)、泊松比均低于非含气层(包括泥岩层).崖13-1 气田的四分量地震结果说明,气层在纵波地震高保真剖面上表现为亮点,并在纵波剖面上可见到平点.而在转换横波地震高保真剖面上,见不到亮点和平点.由四分量地震数据计算出的气层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的结果表明,崖13-1 气层段的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的异常明显低于其上下地层的速度比和泊松比,也明显低于同层位的含水层段.岩心实验室测试结果、全波声波测井结果和崖13-1 气田实测四分量地震结果均充分说明,四分量地震可以直接预测琼东南盆地的天然气藏,是打开该盆地天然气勘探局面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1.
辽河坳陷清水地区沙一段广泛发育了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与同期沉积的暗色泥岩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沙一段主要储层为含砾砂岩、细砂岩,受含灰质成分影响,含灰泥岩、含灰粉砂岩等非储层与储层的波阻抗相互重叠,利用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无法准确预测优质储层。基于岩石物理分析,指出λρ和μρ为识别优质储层的敏感弹性参数。在叠前道集优化处理和横波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叠前地震反演得到λρ和μρ,对扇三角洲砂砾岩优质储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为清水地区砂砾岩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沙南凹陷中深层优质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难点,其砂泥纵波阻抗叠置严重,常规叠后反演手段无法准确有效预测储层,为此提出叠前弹性反演技术思路:通过岩石物理研究,开展砂泥岩弹性参数分析;采取对叠前CRP道集进行预处理,利用处理后的叠前CRP道集对岩性敏感的弹性参数进行反演试验,从多方面对反演方法和反演结果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最终用沉积相研究成果,进行相控下叠前弹性反演,预测储层空间展布。该技术储层预测结果与已钻井揭示的情况吻合,横向变化及空间展布符合区域地质认识,能够较真实和详细地反映中深层储盖层空间变化特征,为后续钻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油藏在近年取得了勘探新突破,如LF15-1油藏的成功评价,极大地鼓舞了区域碳酸盐岩勘探。由于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分布复杂,受古地形、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叠合影响,储层评价困难。笔者在前人研究的碳酸盐岩地层速度和储层孔隙度呈线性关系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挖潜地震资料计算碳酸盐岩地层速度对研究区储层发育区进行宏观分析,结合叠前叠后联合相控反演进行碳酸盐岩储层精细刻画,在研究区评价出3个有利储层发育区,识别出有利储层Ⅰ区是一个规模超过12km2的岩性圈闭,为区域后续勘探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分析, 结合前人重磁反演等地球物理资料成果, 对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进行探索研究。研究表明: 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发育新生代地层, 厚度在1500~2500m之间, 地层层速度为1500~ 3500m·s-1, 不存在中生界沉积层, 盆地基底为海山或前寒武系基岩及岩浆岩隆起。中沙海槽盆地新生代陆源海相烃源岩丰富, 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大, 盆地凹陷、断裂发育, 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海沉积层地震速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海纵向上发育了新生界、中生界碎屑岩和古生界沉积地层。在分析整理收集到的地层速度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层速度的变化规律:沉积层地震速度随地层的埋深增加而增加,新地层速度低、老地层速度高;欠压实地层的砂岩速度与泥岩速度基本相当或低于泥岩速度,正常地层的砂岩速度大于泥岩速度;砂岩储层的速度随孔隙度的增加而降低,流体成分的变化对速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估算沉积层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必须确定沉积层水合物和游离气的分布模式。基于Biot三相介质波传播理论,研究了水合物和游离气呈不同沉积类型时,沉积层的泊松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反射振幅随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综合分析含水合物和游离气沉积层的泊松比、纵波速度和AVA特征,可以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在沉积地层中的分布模式。与不含水合物沉积层相比,BSR上纵波和横波速度比较高,而泊松比略微偏低且出现PP-波反射系数的AVO负异常表明沉积层含有水合物。BSR下纵波速度和泊松比都比较低表明沉积层游离气呈均匀分布;纵波速度低而泊松比不太低表明沉积层游离气呈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
珊瑚礁灰岩是孔隙结构复杂、密度变化较大的一类岩石, 但过去对珊瑚礁灰岩纵波波速与孔隙结构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不够深入。本文测定和分析了南沙海区某岛礁钻孔中珊瑚礁灰岩的纵波波速、孔隙度以及密度特征, 结果显示礁灰岩的纵波波速变化范围为5104~5958m·s-1, 孔隙度变化范围为1.47%~17.7%, 密度变化范围为2.07~ 2.72g·cm-3。这些特征表明, 埋藏后的压实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对珊瑚礁灰岩的孔隙度和密度产生影响。珊瑚礁灰岩弹性波速主要受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类型的影响, 礁灰岩横、纵波速比值能有效地确定岩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因此礁灰岩的声学特性研究成果可为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稳定性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北油田强反射是否为有效储层的问题,在基于新北油田河流相储层具备开展叠前地震属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叠前道集数据进行了精细的速度分析、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能量更集中,道集资料信噪比更高,远近道时差小且同相性更好.根据不同角度道集所反映的地层结构和流体信息不同的特点,利用远近道集振幅差预测储层的含油气性,在新北油田油...  相似文献   

19.
渤海A油田中深层砂泥纵波阻抗叠置严重,常规叠后反演手段无法有效预测储层,为此提出叠前联合反演技术思路:通过实钻井数据开展储层敏感性分析,采用坐标旋转技术构建储层识别因子并作为目标曲线,以叠前同时反演获得的纵横波阻抗、密度等弹性参数体作为输入,采用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获得全区储层识别因子数据体,从而对砂岩储层厚度及空间展布进行准确预测。该技术获得的目标储层预测结果在纵向与已钻井吻合良好,横向展布符合地质沉积规律认识,为后续钻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湖凹陷中深层普遍存在异常压力的现象,以实测地层压力为约束,结合钻井异常压力预测,在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反演花港组的层速度的基础上,利用Fillippone公式计算地层压力系数,最终实现平湖斜坡带花港组异常压力的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平湖斜坡带花港组地层泥岩段普遍存在异常高压,且异常高压明显呈带状分布,在垂向上可划分为4个异常高压带。随着花港组地层埋深的增加,异常高压带的压力系数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具有逐渐增大的特征,即平湖斜坡带花港组地层异常压力的分布受到泥岩发育和地层埋深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