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鞘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鞘类生物属于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海洋中,种类繁多。海鞘中含有许多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低毒、高效药物的重要来源,引起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作者以化学结构分类的形式对近5年来从海鞘中分离得到的一些新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开发来自于海鞘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半静态的双箱式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在室内研究了柄海鞘对重金属 Pb2+ 的生物富集作用,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相应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柄海鞘对金属 Pb2+ 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对 Pb2+ 的富集吸收速率常数 k1 和富集系数 BCF均随外部水体中 Pb2+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富集平衡时,海鞘体内的铅含? Camax)与外部水体中 Pb2+ 的浓度基本呈正相关.柄海鞘不同器官中的 Pb 浓度不同,依次为:生殖腺>消化腺≈其他部分>外背囊.排出阶段 Pb 在柄海鞘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为 10.05~36.76d.  相似文献   

3.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生物体内1种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机制,在果蝇、线虫、真菌和哺乳动物等很多类生物中存在.RNAi也存在于虾、斑马鱼、海鞘等水生生物中,斑马鱼、海鞘等的研究结果证明:RNAi技术是研究水生生物胚胎发育和基因功能的有效方法.众所周知,海水养殖生物病毒病的防治是世界性难题,利用RNAi技术对病毒的特定基因进行干扰,将是1种新型抗病毒治疗方法.为了积极推动该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文中介绍了RNAi在国际水生生物研究中的状况,分析了应用效果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海洋活性物质是指对生命活动有影响的海洋生物组分或代谢产物,在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是基于离子液体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它具备可设计、可回收、生物相容性高、合成简易及成本低廉等多重优势,在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DES在海洋活性物质(包括海洋多糖、蛋白质、DNA、生物柴油、酚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等)提取中的应用,以期为海洋活性物质的绿色提取和应用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海藻主要药用成分的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海藻主要药用成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海藻内含有大量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药用活性成分 ,其多糖、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牛磺酸、多萜、甾类和酶等成分具有抗凝血、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等独特功能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病 ,改善人体微循环 ,并可用于生产中、老年人抗衰老、抗疲劳及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 ,现已在医药、食品、工业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海藻酸是我国海洋水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被称为海洋和生物世纪,在“蓝色医药产业”正在兴起的今日,将海藻酸系列开发为活性药物和新型药用敷料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归纳了海藻酸胶的生物学活性、作为活性药物的应用和新型药用敷料的开发,并分析了国内海藻酸产品的现状,阐述了海藻酸胶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其生活环境与陆生生物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海洋生物具有不同于陆生生物的化学性质。海洋生物中肽类化合物,特别是环肽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以及酶抑制剂活性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最吸引人、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概况。1来源自1980年,美国学者ChrisIreland等人报道从海鞘Lissoclinumpatella中分离得到第一个具抗肿瘤活性的环肽Ulithiacyclamide以来,环肽化合物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最…  相似文献   

8.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研究了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以及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性腺发育成熟的关系.结果显示,DA和5-HT免疫活性定位在脑神经节中大小2种类型的神经细胞,DA免疫活性还定位在不同发育时期神经腺上皮细胞.5-HT受体免疫活性存在于脑神经节小型神经细胞和大生长期神经腺上皮细胞.在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性腺中均检测到DA、5-HT及其受体,提示DA和5-HT可能参与调节皱瘤海鞘的性腺发育.皱瘤海鞘为雌雄同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证实,海鞘性腺能够合成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大生长期性腺中雄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含量分别为25.8±0.0、38.9±0.2和14.3±0.6pg/mg,提示性腺既是生殖组织也是内分泌组织.上述发现为证明尾索类海鞘可能像头索类文昌鱼一样,具有原始的生殖内分泌调控轴(脑神经节-神经腺-性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丹参-石菖蒲-丁公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筛选出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找出疾病靶点,并在UniProt数据库中将靶点基因名称标准化。通过韦恩图的绘制寻找出药物-疾病的潜在靶点基因,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选出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与Pymol将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70种有效活性成分,1071个潜在靶点。共得到GO功能富集条目376个,其中生物过程234个、细胞组分68个、分子功能7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通路93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疾病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多种有效成分通过不同的通路发挥其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脊椎动物的起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祖先。头索动物文昌鱼和尾索动物海鞘是现存的无脊椎动物中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是研究胚胎发育机制和脊索动物统进化的典型材料。长期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姊妹类群,比尾索动物海鞘更接近于脊椎动物。但最近的研究却有了相反的观点,这导致了脊索动物进化历程之争,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本文介绍这两类原索动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它们的进化地位以及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红树林药物的研究现状、民间利用及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药源宝库。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各类活性成分、海生毒素、生物功能材料等,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是海洋药物研究的主导方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海洋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已分离获得新型化合物1万多种,其中1/2以上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凝血等药理活性;这些新型化合物为药物设计提供了可贵的分子模型,为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先导化合物库。  相似文献   

12.
皱瘤海鞘胃肠道中3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5-羟色胺、神经肽Y和胃泌素3种抗血清对皱瘤海 鞘(Styela plicata)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皱瘤海鞘的胃、前 肠、中肠和后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5-羟色胺、神经肽Y和胃泌素3种免疫活性内分 泌细胞,且细胞在胃部的分布密度最高,后沿肠道逐渐递减,至后肠密度最低.胃肠道 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可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类型.开放型细胞多为长柱形或圆 锥形,具有长短不一的胞质突起;封闭型细胞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本文结合内分泌 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特点对其在皱瘤海鞘胃肠道中的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水生动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 ,EC1.15.1.1)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 ,在许多生物学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神经存活[1]和信号传递[2],作为氧的清除剂参与清除体内自由基 ,在防御机体衰老及生物分子损伤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最近发现 ,SOD的活性与水生生物的免疫水平密切相关 ,对于增强吞噬细胞防御能力和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3]。由于SOD具有消除自由基的功能 ,因此健康的生物体内环境中自由基的产生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但是当SOD活性降低时 ,生物体内自由基量会过多 ,势必扰乱破坏体内重要的生化过程 ,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效、毒副作用小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成分,本研究以真海鞘(Halocynthia roretzi)根索及被囊为原材料,通过乙醇提取方法筛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真海鞘根索被囊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后得到具有癌细胞毒性的有效组分ST-Ⅱ。随后采用制备级硅胶层析板继续分离得到9个组分,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其中的ST-Ⅱ-Ⅱ组分能高效抑制多种人源癌细胞的增殖,而对正常细胞(L929)无明显细胞毒性。采用制备液相分离ST-Ⅱ-Ⅱ得到9个组分,其中ST-Ⅱ-Ⅱ-Ⅸ组分具有显著癌细胞毒性。1H NMR谱,1H-1H COSY谱初步推测ST-Ⅱ-Ⅱ-Ⅸ为结构新颖的酯类化合物。为了阐释真海鞘根索被囊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中发现ST-Ⅱ-Ⅱ处理后的HepG2细胞的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其活性氧水平显著提高,而线粒体膜电位则显著降低,促细胞凋亡蛋白Bax和抑癌蛋白p5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抑制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明ST-Ⅱ-Ⅱ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抑制HepG2细胞增殖。本研究结果表明真海鞘根索和被...  相似文献   

15.
miRNA(micro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长度约为18~25nt(nucleotides)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它在转录后水平通过降解靶基因的mRNA或者抑制靶基因mRNA的翻译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虾miRNA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6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对虾miRNA的发现与鉴定、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对虾miRNA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微藻是指1群真核、单细胞、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微藻种类多,分布广泛,有关键生态学功能,也有水产、生物能源应用价值。与模式生物和经济动植物一样,新基因克隆是微藻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因组注释、转录组分析和基因分离等依据序列和结构同源性,是从已知到已知的过程;而新基因克隆需锁定序列和验证功能,其中,功能验证是基因克隆的最重要内容。已有的基因功能验证方法有基因敲除、基因沉默、插入突变、基因组编辑等。多种微藻已有遗传转化技术,有望直接采用模式生物和经济动植物的基因功能验证技术克隆新基因。本文归纳了已有新基因功能验证技术,并分析了它们在微藻新基因克隆中的适用性,以促进微藻新基因克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洋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认识的提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反相HPLC、2DNMR、FABMS、手性色谱(包括GC、HPLC)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洋活性肽的研究易于进行。近10多年来,海洋活性肽类,特别是海洋环肽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从海鞘(T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中药金银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的潜在关键靶点和通路,为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UniPort数据库检索并规范金银花的药物成分和药物靶点,GeneCards、pharmGKB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通过Venn图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主要活性成分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和新型冠状病毒3C样蛋白水解酶(SARS-CoV-2 3C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金银花作用于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的7种活性成分和50个作用靶点,涉及509个生物学进程和148条通路。其活性成分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通过调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胱天蛋白酶3(CASP3)、趋化因子配体2(CC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关键靶点治疗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主要涉及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趋化因子活性等生物过程和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主要活性成分与SARS-CoV-2 3CL和ACE2结合度较好。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金银花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靶点和多条通路发挥防治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鞘中的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海鞘中发现的数十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包括其活性、来源等,对其中重要者,如Ecteinascidians 743和Psedodistomins D-F等活性物质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概述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讨补肾骨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补肾骨蚀方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KOA相关基因数据。使用R软件获取补肾骨蚀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运行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关键蛋白进行对接。结果:补肾骨蚀方有效成分84种,相关靶点240个,KOA相关靶点2270个,交集靶点124个。GO富集显示包括生物过程相关条目2334条,细胞成分相关条目70条,分子功能相关条目169条。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前列腺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13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初步验证了补肾骨蚀方主要活性成分能与关键靶点发生相互作用。结论:补肾骨蚀方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调节骨代谢及抗氧化治疗KOA,这对后续方药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