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基于大量岩心物性、粒度、薄片、压汞等资料,对N气田目的层储层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精细评价。结果表明:N气田花港组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构成稳定,以石英为主,黏土含量低,岩性较纯;随着埋藏变深,孔隙变差,粒间孔减少,溶蚀孔增加,孔喉半径减小,连通性变差;局部发育砂砾岩,且渗透率大于细砂岩一个数量级以上,可作为甜点储层开发。基于实验和试油资料统计结果,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花港组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标准,包含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地质特征4类储层重要参数,分类结果特征鲜明,分类依据科学可靠,为该区域低孔、低渗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低渗储层微观孔隙内流体运移与聚集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储层的优劣。以w11-7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为例,应用压汞资料定性与定量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分为三类,总体上具有“喉道细、分选差、连通性差”的特点,这种较差的孔隙结构发育特征是造成储层呈低渗一特低渗的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判别方法优选出排驱压力、中值压力、最大孔喉半径、孔喉半径均值、分选系数五类孔隙结构分类评价参数,并结合常规物性将储层分为三类,其中Ⅱ、Ⅲ类是广为发育的储层。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KX构造始新统平湖组是重要产气层系.利用大量薄片、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平湖组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主,填隙物丰富、分选中等—好、成分成熟度低、磨圆程度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曲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类型为中孔小喉、小孔小喉组合;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平湖组储层主要受潮汐改造的分流河道微相控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储层是油气赋存的载体,其孔渗性能决定着后期油气开采难度以及可采数量。在众多影响储层孔渗性能的因素当中,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上古生界储层岩性以及孔渗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盒子组孔喉连通性及渗流性能最好,其次是山西组,太原组最差;依据压汞资料和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孔隙结构类型可以划分为4类;通过孔渗资料统计分析,上古生界砂岩划分4类,并以Ⅱ类和Ⅲ类储层为主;砂体主要为冲积扇辫状水道砂体,曲流河、辫状河河道砂坝砂体以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研究结果可以为伊盟隆起区上古生界的油气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储层是油气赋存的载体,其孔渗性能决定着后期油气开采难度以及可采数量。在众多影响储层孔渗性能的因素当中,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上古生界储层岩性以及孔渗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盒子组孔喉连通性及渗流性能最好,其次是山西组,太原组最差;依据压汞资料和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孔隙结构类型可以划分为4类;通过孔渗资料统计分析,上古生界砂岩划分4类,并以Ⅱ类和Ⅲ类储层为主;砂体主要为冲积扇辫状水道砂体,曲流河、辫状河河道砂坝砂体以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研究结果可以为伊盟隆起区上古生界的油气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恒速压汞、流体包裹体和X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结构和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演化。结果表明:平湖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以细-中粒结构为主,分选性中到好;孔隙类型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半径主要集中于130~190μm,喉道半径主要集中于0.2~10μm;埋藏压实是导致平湖组储层低渗-特低渗的主因,埋深、粒度及泥质决定了压实作用的强弱,而后期次生溶蚀及胶结作用的差异加剧了储层的非均值性。中成岩A期平湖组储层次生溶蚀规模受限于流体环境,细粒沉积不利于后期溶蚀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因;进入中成岩B期,成岩环境呈碱性且逐渐封闭,大量含铁碳酸盐、呈丝状或弯曲片状伊利石等富集堵塞喉道,致使储层大规模致密。  相似文献   

7.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东营组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反映了近物源和多物源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的分析,认为深县凹陷东营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其中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研究区岩性孔渗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储层的物性较好,基本为中高孔中渗型储层,根据深县凹陷储层评价标准,可以将深县凹陷储层分为4类,东营组储层主要是Ⅰ类和Ⅱ类储层。深县凹陷东营组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其沉积作用直接决定着储集砂体的类型、展布范围以及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而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原始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控制储层孔隙演化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卫城油田卫22块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孔隙度渗透率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储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做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砂岩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孔喉结构为中孔细喉;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层内渗透率大部分为反韵律序列,各小层内部渗透率的差异性很大,表现为严重非均质型;纵向上各小层砂岩密度相差很大,但各井垂向上渗透率差异不大,以非均质型居多;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平面分布的影响,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沉积非均质性较弱,前缘沙席表现为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中南部Y井井壁取心分析、岩屑样品的薄片鉴定结果及地球物理测井综合评价表明,其钻遇的不同层位层段的储层类型主要以含泥质较高的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少量砾岩,多属于近—中物源快速沉积充填、储集物性偏差的储集层类型,且成岩程度偏低(处在早成岩A或B期或中成岩A期),总体上属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偏高、孔渗参数偏低的中孔中渗和低孔低渗及低孔特低渗型砂岩储层类型。其中,钻遇的渐新统涠洲组砂岩储层总体上偏细且泥质含量较高,砂岩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偏低,属于储集物性较差储层;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砂岩属于差—较好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还发育有少量或微量长石溶孔和粒内溶孔,具有一定的孔渗性;古新统长流组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长石溶孔及粒内溶孔,储层致密储集物性偏差。总之,本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碎屑物物源供给远近与沉积相及成岩作用,但总体上储层成岩程度较低,加之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普遍,故严重影响了储层储集物性。  相似文献   

10.
Shwebo盆地勘探多年来,储层是影响勘探成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Shwebo盆地白垩系—古近系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及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原生孔隙和微裂隙溶蚀孔隙。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以及低孔、低渗是储层的主要特征。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影响盆地西部岛弧带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火山活动及成岩作用;影响Shwebo盆地内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并指出了盆地有利储层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以大量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室内电镜扫描和物性特征分析,对西部斜坡带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中渗一低孔低渗型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该区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以及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交代作用对储层起破坏作用,溶解作用对储层改善起建设性作用。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和晚成岩A1期、A2期及B期,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A2期,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次生孔隙发育,并在2900~3200m和3600。4000m处形成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1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黄流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伟  左倩媚  张道军  朱继田  姚哲 《海洋学报》2016,38(11):117-124
在利用钻井和岩心资料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黄流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央峡谷黄流组砂岩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粒级较细且分选好,成熟度较高。原生粒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普遍为中孔细喉型。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中孔-特高孔、中渗-特高渗的特征。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影响黄流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深水浊流沉积的水道砂岩是发育优质储层的前提,同时中央峡谷特殊的水深和温压条件是影响储层成岩作用的重要因素。海水深度大,而实际地层埋深浅,储层总体处于低温常压环境中,以致成岩作用程度普遍不强,但中央峡谷黄流组储层物性的内在差异仍主要受控于压实作用,中央峡谷自西向东,水深增加,实际地层埋深变浅,压实作用减弱,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好,总体上峡谷东部气层含气饱和度也较西部高。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盆地与下扬子陆域具有较为一致的沉积构造演化史,全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资源潜力大,特别是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有可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以南黄海盆地为主体的下扬子地区海相储层类型包括砂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泥页岩储层三大类。基于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物性条件等分析,认为砂岩储层有利的储集体主要为裂缝—次生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未被胶结物充填或者部分充填的孔、缝、洞可作为有利储集体,泥页岩储层中的有利储集空间为高有机质丰度层段中的无机孔隙、有机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带。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延长组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和物性特征,并讨论了致密砂岩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长8段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包括残余粒间孔与粒间溶孔)、溶孔(长石溶孔与岩屑溶孔),储层孔隙度平均为9.6%;渗透率平均为0.67×10~(-3)μm~2。为典型的低孔——超低孔、超低渗的致密储层。储层物性受控于多种因素,其中沉积条件是不同砂岩物性差异的基础,沉积后持续快速的埋藏和较多的塑形颗粒共同导致强烈的压实和孔隙的大量损失,硅质和钙质胶结则充填压实剩余孔隙,加之伊利石对孔吼的堵塞,最终形成致密砂岩。  相似文献   

15.
东海西湖凹陷南端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区始新统—中新统地层内大套砂质岩储层发育,砂层厚度为2—30m。分析结果表明:具有一定储集和渗透能力的砂层主要分布在井深1900—3200m(C—1井、CH—1井深度可达3600m),即花港组和龙井组,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还有少量中砂岩。其中的细砂岩、粉砂岩具有粒度分选好,胶结物含量低(<10%)、孔隙、渗透条件好(φ为10—28%、k为<1—1800×10 ̄(-3)um ̄2);以次生粒间扩大孔、粒内孔、铸模孔和粘土矿物中的微孔及少量原生孔为其储集空间。胶结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和氧化硅胶结物。本区砂岩体储层物性除受原始地质条件、储集岩的成份、结构、埋藏深度等控制外,同时受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其物性降低,而骨架颗粒(长石为主)和胶结物的溶蚀改善了其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成岩演化序列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岩阶段划分与孔隙演化研究,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位于成岩阶段的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B期。不同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强度不同,因此,不同成岩阶段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7.
阜新盆地的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阜新盆地现已发现四种储层类型,其中以砂质碎屑岩储层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组分溶孔和晶间孔三类,具有中低孔、低渗、细喉至微细喉的特征。该盆地在区域上有二套储盖组合,其中第二套储盖组合埋藏较浅、成岩作用较弱,储层物性较好,应是该盆地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包括清河门、东梁西和艾友东等构造。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研究区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后物性定量变化规律,以辽东湾坳陷Z油田东二下段三角洲前缘储层密闭取心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矿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扫描伽马、常规物性、测井水淹解释等资料,从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入手,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因类型、不同渗透率储层水驱前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量化了不同水淹程度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幅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黏土矿物和孔喉结构,二者与储层原始物性的大小息息相关,且在注水开发后两因素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导致渗透率的改变;黏土矿物含量与储层原始渗透率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黏土矿物含量越大,储层原始渗透率越低;孔喉大小与储层原始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孔喉半径平均值、孔喉半径中值越大,储层原始渗透率越高;随着注水冲刷程度的加强,黏土矿物含量逐渐降低,而孔喉半径分布趋向于均匀化,且有增大趋势。黏土矿物和孔喉结构两者的变化导致储层渗透率随着水淹程度的加强整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渗透率分布主值区向右移动,高值渗透率比例增加,低值渗透率比例减小。此外,笔者归纳总结了砂体成因类型相同、岩心扫描伽马值相近、渗透率级别相同的储层岩样在低、中、强水淹程度相对于未水淹岩心的渗透率变化量,详细分析了渗透率不同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该研究为油田中后期剩余油精细描述提供了新思路,对油田高含水期深入挖潜、高效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乌石A油田为近年来在南海西部盆地新发现的油田之一,主要发育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评价井产能测试和测压取资料表现出研究区储层渗流特征复杂,产能与测井解释储层物性相关性差,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表征储层渗流特征。针对海上油田资料较匮乏的特点,应用流动单元研究思路,以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类为基础划分流动单元,总结归纳各类流动单元的微观与宏观特点,提出以分选性、电性、孔隙度3参数在全区范围内划分流动单元以及评价其产能,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目前来看此方法能准确评价此类复杂储层,有效指导该油田后期开发部署。  相似文献   

20.
页岩孔隙是页岩气储集的主要空间,孔隙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页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因此,页岩气开采首先需要对其孔隙有充分的认识。基于阈值分割法获取页岩孔隙结构参数是目前页岩微观结构表征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受扫描电镜图像灰度分布差异的影响,该方法需要逐一修改图像的最佳分割阈值以达到最好的孔隙分割效果,且阈值分割方法无法直接划分孔隙类别,这给后续的页岩微观结构定量表征带来了麻烦。为了实现页岩孔隙的智能识别和分类,笔者设计基于像素级语义分割的深度全卷积神经网络FLU-net,对页岩孔隙识别并分类为有机孔、无机孔(粒内孔、粒间孔)及裂缝,并结合孔隙尺度分类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孔隙发育数量、孔径大小、孔隙度等参数,实现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自动化定量表征。以重庆渝西区块足201井区和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4井区的页岩扫描电镜图像为研究对象,在对1 600幅页岩扫描电镜图像原始数据进行人工标注并划分数据集后,使用FLU-net进行孔隙识别,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自动化程度和泛化能力均高于传统预测方法。因此,扫描电镜与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模型结合是定量研究页岩微观结构表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