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问题,国外争论时间较长,分歧焦点是英国特马豆克(Tremadoc)期地层的时代隶属问题,即奥陶系的底界放在特马豆克期地层之顶、之底,或在其中间,认识尚未统一。英国特马豆克期大致与我国新厂期相当,我国新厂期的笔石与宁国期笔石关系密切,而与晚寒武世凤山期笔石差别较大。因此,即令国外将相当新厂期的特马豆克期地层划归寒武系,我国仍主张将新厂组归入奥陶系,“新一”的底界作为奥陶系的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华北地台区较完整的晚寒武世及早奥陶世三叶虫组合带序列,并记述了一些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附近的有关三叶虫。据本区笔石与三叶虫动物群层位关系的研究,表明特马豆克阶的底界应在笔石 Dictyonema flabelliforme sociale-Staurograptus 带之下的三叶虫 Richardsonella (Richardsonel fa)-Troedssonia组合带的底部。鉴于本区这一实证,国际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似也应划在 Mictosaukia 组合带与 Richardsonella (Richardsonella)-Troedssonia 组合带之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特马豆克阶是奥陶系第一个顶底界均已确立全球界线层型的年代地层单元,由于这两个GSSP都不在我国,因此如何在我国各个地区准确识别这两条界线,了解阶内的笔石和牙形刺序列,对我国奥陶纪地层和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特马豆克阶和奥陶系底界全球层型的纽芬兰GreenPoint剖面及特马豆克阶顶界全球层型的瑞典Diabasbrottet剖面,对界线附近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GSSP的确立过程作了简要回顾。在以往大量成果积累及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特马豆克阶的笔石序列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对吉林大阳岔等剖面的最新研究,华北板块的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从下至上可以识别出4个笔石带——Rhabdinoporaflabelliformisparabola带、Anisograptusmatanensis带、Psigraptusjacksoni带和Aorograptusvictoriae带,弃用以往长期使用的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同时提出华南的特马豆克阶从下到上可以识别出7个笔石带——Rhabdinopora?taojiangensis带,R.flabelliformisparabola带,Anisograptusmatanensis带,R.flabelliformisanglica带,Aorograptusvictoriae带,Acanthograptussinensis带,Hunnegraptuscopiosus带。对采自四川古蔺纳羊箐桐梓组顶部笔石标本的研究表明,该层位相当于特马豆克期末的Hunnegraptuscopiosus带。此外还将我国的特马豆克阶笔石序列与国外若干主要地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在西非,相当于苏联地质学者所称里菲系的上前寒武系和相当于文德系或称始寒武系的终前寒武系或前寒武系顶部,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因为,在托德尼(Toaudeni)盆地和沃尔特(Volta)盆地中可以见到,以冰碛层开始的绿色泥质岩建造为代表的前寒武系顶部地层不整合于沃尔特盆地中的以夹有灰岩和白云岩的碎屑岩建造为代表的上前寒武系地层之上。西非和中非的显生宇下界不详。令人满意的地层化石通常产于寒武—奥陶系界限或甚至在志留系中。显生宇和隐生宇的界线亦不详,通常其间产有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层。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中段,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层次清晰,交通方便(图1),因此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不少地质学家涉足此地(李四光、赵亚曾,1924)。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尤其在古生物地层学研究方面成果甚丰,其中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科联确定为该界线层型的主要参考点;寒武系和奥陶系亦被确定为我国南方寒武系、奥陶系的主要标准剖面;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正在争取成为国际层型剖面。寒武系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6.
会议消息     
<正> 中国早古生代各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在许多地方各系之间的界线穿过连续的富含化石的层系。过去三十年来,中国早古生代各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总结近年来在寒武—奥陶系和奥陶—志留系界线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界线问题,并选择作为国际层型的中国候选界  相似文献   

7.
在对安徽省内寒武系典型或标准地层剖面测量和总结的基础上,据"中国地层表(2014)"的四分方案,对区内寒武系划分进行了修订。安徽省寒武系顶底及各统界线也做了相应修订,底界年龄为541 Ma,纽芬兰统与第二统界线的年龄为521 Ma,第二统与第三统界线的年龄为509 Ma,第三统与芙蓉统界线的年龄为497Ma,顶界的年龄为485.4 Ma。  相似文献   

8.
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研究,是国际上开展的全球各系界线层型研究的重大课题,一旦被正式确定为国际界线层型剖面,可作为全世界对比的标准,这是国家的荣誉,也是今后世界各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都要参观研究的胜地。  相似文献   

9.
在对安徽省内寒武纪典型或标准地层剖面测量和总结的基础上,据中国地层表的四分方案,对区内寒武系进行了修订。安徽省寒武系顶底及各统界线也做了相应修定,其底界年龄为541Ma,第一与第二统界线年龄为521Ma,第二与三统界线年龄为507 Ma,第三四统界线年龄为497Ma,顶界年龄为485.4 Ma。  相似文献   

10.
吉林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再描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吉林大阳岔剖面是目前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工作组(ICOBWG)所确认的全球唯一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运用坐标系统对大阳岔界线剖面进行重新测量、详细描述Cambrooistodus 带至 Cordylodus lindstromi 带45.9m 厚的地层序列,将不同学者在大阳岔剖面所采用的样品采集系统相应地标在新的坐标剖面上,以统一它们在新坐标剖面上的坐标位,置点。新的坐标剖面将为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工作组在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时提供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近几年来,加拿大纽芬兰西部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经过不少人的调查研究,可能作为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的呼声很高。目前看来,只有中国吉林浑江大阳岔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可以与之抗衡。 1986年7月下旬在吉林省浑江市召开了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国际会议,各国代表对浑江大阳岔的小阳桥等几个寒武系-奥陶系剖面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讨论。几个剖面中以小阳桥剖面最为杰出,不仅地层出露良好,而且化石多,保存佳,尤其是笔石丰富多彩。深为国际同行所称道。冶里组底部一层新笔石的发现,更引入注目。林尧坤  相似文献   

12.
华南寒武系年代地层系统的修订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早先提出的华南寒武系4统9阶的年代地层系统,修订成4统10阶,除王村阶的底界略高于全球鼓山阶(Drumian Stage)的底界外,其余界线都与目前的全球4统10阶的年代地层界线一致。新系统采纳了在我国华南建立的全球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在原桃源阶的上部另建"牛车河阶"。原王村阶和桃源阶的时限因这一修订有所缩减。全球鼓山阶的底界与台江阶上部的Ptychagnostus atavus带底界可以精确对比。滇东统包含晋宁阶和梅树村阶(狭义)两个年代地层单位,晋宁阶的底界采用全球寒武系的底界,梅树村阶的底界采用罗惠麟等1994年正式修订后的定义,即位于梅树村剖面的"B"点。梅树村阶的原始定义仅指梅树村剖面的磷块岩层(即现今的中谊村段),它的底界高于现在的以Tricophycus pedum首现定义的全球寒武系底界。  相似文献   

13.
万天丰  翟淑芬 《地学前缘》2002,9(2):336-336
寒武系底界 ,即古生代与元古代的分界 ,发生在距今5 43Ma左右 ,即两个银河年以前 ,是一条特别令人关注的界线。自寒武纪开始 ,生物化石大量涌现 ,形成了被不少学者称之为生命大爆发的重要现象。笔者最近在湘西、贵州和云南的 6条寒武系底界 (本文所指的寒武系底界均为国际上所建议的B点 )剖面上进行工作。通过精细的采样 ,在贵州台江县以东 4km左右方隆村西的采石场上 ,采集到了黄绿色的、厚度不及 1cm的界线粘土。用此样品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认真观察 ,发现了 5颗微玻璃球体。寒武系以下的震旦系为灯影组白云质灰岩 ,在电镜下可观…  相似文献   

14.
山东九龙群炒米店组概念新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界线以往是以三叶虫和角石生物带为依据来确定,由于在界线上下几十米难以获得这类可供鉴定的大化石,这一重要年代地层界线实际上就划在三山子组b段之底。在长清区崮山镇范庄剖面上该界线确定在炒米店组之顶界,因而山东炒米店组被定义为"上寒武统最上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近年来,在长清张夏—崮山地区、青州尧王山地区和莱芜黄羊山地区,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准确确定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均位于炒米店组内部,分别距炒米店组顶9.05m、58.10m和4.00m。根据上述成果和岩石地层单位命名原则,炒米店组应定义为跨寒武纪与奥陶纪的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5.
一、地层岩石与矿床关系本矿区的区域地层很简单,除第四纪冲积层外,仅有下部古生代岩层,下寒武系与中、上寒武系局部为假整合接触,寒武系与奥陶系为整合接触,下奥陶系与中奥陶系为假整合接触,奥陶系与志留系为整合接触。大区内无火成岩分布。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南部寒武、奥陶系属华北型。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浑江和三统河流域。追溯研究历史,早在一九三六年日人矢部茂将鸭绿江流域的寒武——奥陶系称之为“乐浪系”(古期古生代层)。一九四六年斋藤林次进一步将浑江流域的寒武——奥陶系分为三层,最上部为寒武系上统——奥陶系石灰岩、镁质石灰岩层,并错误地将元古界浑江群中的八道江组叠层石灰岩亦划入奥陶系中。因而无从谈起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华北和辽宁等地五十年代及以往寒武、奥陶系界线划分的各种方案(表1)在区内亦有人做过研讨与对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测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地层剖面,利用牙形石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了莱芜地区上寒武统与华南以及国外上寒武统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金少荣 《贵州地质》1996,13(3):213-219
根据所获的丰富的牙形资料,较系统地将黔北地区上寒武统顶部及下奥陶统底部建立了四个可进行区域性对比的牙形石带,把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控制在M.S带与C.P带之间18.29m的范围之内,这是我省目前已知的寒武,奥陶系界线控制的最短距离资料,为准确划定黔北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贵州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寒武系第5阶底界潜在的全球层型剖面及点位上下的动物群(三叶虫和无铰纲腕足类)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的剖面厚约4.5m,穿过首现点位Oryctocephalus indicus。经逐层化石的采集和深入的研究,证实在寒武系第4阶或寒武系第2统顶部Ovatoryctocara granulata-Bathynotus holopygus带与寒武系第5阶或寒武系第3统底部Oryctocephalus indicus带之间大约有20cm的贫化石间隔区。这一动物群的突变是在均一的岩相中发生的,表明该剖面是建立寒武系第5阶(或第3统)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20.
河北卢龙武山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暴露良好、沉积连续、具有典型海相沉积特征以及丰富的古生物标准化石(如三叶虫和牙形刺等),因此该处受到许多地质研究人员的重视并被选为华北型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地点。本文配合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研究,对界线附近地层的粘土矿物进行了鉴定并探讨了古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