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书介绍     
《杂交水稻与气象》 由江苏省杂交稻气象问题研究协作组陶炳炎、汤志成等同志撰写。内容包括:气象条件与杂交水稻生产;杂交水稻栽培、制种与气象条件;杂交水稻农田小气候特征;江苏杂交水稻气候资源的分析和利用;杂交水稻气象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西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利用广西 80多站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 ,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是水稻的一个新品种,产量高,质量好。但杂交水稻对气象条件要求得高,因此发展杂交水稻,气象服务是很重要的。一、摸索父母本开花相遇最适宜的气象条件。推广杂交水稻,制种是关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做了大量试验,取得了成功。这个地区开始制种时,由于经验不足,花期相遇难以掌握,产量很低。甚至造成制种失败,颗粒无收,影响了杂交水稻的迅速推广。为了解决制种花期不遇问题,他们对三系制种父母本开花习性进行观测。一九七五、七六年,他们已进行了一些观测,一九七七年杂交水稻开花期间,他们每天都有三个同志到田间,从早到晚十几个钟头,全神贯注地观察记录杂交水稻群体开花动态,一朵开花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稻产区的广大气象台站和农业气象工作者,积极开展杂交水稻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和服务工作,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出杂交水稻生长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把指标鉴定、资源分析、服务方法及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近年来,从气象条件上研究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和制种中亲本花时相遇问题取得一定的进展,促进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杂交水稻具有特殊的丰产性能,但杂种优势的发挥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由于亲本气候生态遗传影响,一些组合要求较严格的生态环境条件,生育期中的高温强光是发挥杂  相似文献   

5.
涂方旭  李雄 《广西气象》2001,22(4):40-43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广西80多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统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8,(2):23-23
发展杂交水稻是提高我区水稻生产水平的一项新途径。为了大力发展杂交水稻,首先必须搞好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而在杂交制种工作中,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工作的主攻方向。1976年全区各点制种经验证明,凡能花期相遇的,都是成功的,制种田亩产达90多斤;花期严重不遇者,亩产仅有几斤,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杂交水稻分期播种试验资料,讨论了杂交水稻于物质增重符合Logistic曲线规律,论证了b值代表全生育期的长短。引入生长速率GS和相对生长速率RGS,证明当t=-a/b时,GS出现极大值,RGS曲线出现拐点,说明孕穗期前后生长出现转折性变化。此外还讨论了杂交水稻生长最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光温条件对RGS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表达式。最后建立了杂交水稻生长的光温模式,经过实际资料验证,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杂交水稻分期播种试验资料,讨论了杂交水稻于物质增重符合Logistic曲线规律,论证了b值代表全生育期的长短。引入生长速率GS和相对生长速率RGS,证明当t=-a/b时,GS出现极大值,RGS曲线出现拐点,说明孕穗期前后生长出现转折性变化。此外还讨论了杂交水稻生长最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光温条件对RGS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表达式。最后建立了杂交水稻生长的光温模式,经过实际资料验证,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是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亲切关怀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我县经过几年来试种,也表现了穗大粒多、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的丰产性能。我站通过对杂交水稻各生育期对温度要求的观测,并根据山区气候特点,分析了我县不同海拨高度杂交水稻的布局。一、杂交水稻种植的气象条件农作物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水份、光照和温度的要求。我县东临沿海,境内森林密布,年雨量大,水稻所需水份一般都能充分满足。而光照和温度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其中,低温冷害是对我县粮食生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这里主要分析杂交水稻各生育阶段对气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是利用杂交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新途径,它具有省秧苗、省种子、省人工、省成本、产量高的优点。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正在迅速推广,应用于生产,将成为南方稻区农业生产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杭州地区1975年开始在市农科所试种,1976年在  相似文献   

11.
《气象》1977,3(2):4-6
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县积极开展大面积试种杂交水稻。1976年种杂交水稻8万多亩。其中有7万多亩分布在海拔290—1500米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一个海拔高低相差1200米的栽培网。去年收割结果,杂交中稻普遍获得较大幅度增  相似文献   

12.
沈国权  龙国炳 《气象》1978,4(1):22-23
杂交水稻对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常规品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高温强光是发挥杂交优势的重要条件,但抽穗前后它既怕低温又怕高温,如果温度条件不良,则会增加空壳,降低结实率。造成空壳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恢复系的恢复力还不够强。因此,研究杂交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适宜播插期的农业气候条件,以及开展相应的情报、预报服务工作,是杂交水稻栽培中的重要课题。 一、生育期与光、温特性 在南方稻区,为了夺取双季丰收,水稻品种的熟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3号、6号是我省目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组合,可以作中稻,也可以作晚稻,其熟期主要是受亲本热期和杂交种光温特性的影响,生育期较长。中稻  相似文献   

13.
籼型杂交水稻气候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条件是影响杂交水稻产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全国联合试验,研究了籼型杂交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地区差异,计算了各地区的产量结构气候指数,为杂交稻的布局提供了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专家系统技术,用C和PROLOG等多种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建立了粳型杂交水稻大田生产决策系统。该系统可对粳型杂交水稻大田生产提供多种决策信息。如果对该系统的知识库进行更新,可将其移植到常规稻和其它作物。  相似文献   

15.
毕伯钧 《气象》1980,6(4):34-34
我们于1977年组织了本溪市部分气象站、哨对杂交水稻的亲本开花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观察。 其父本为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C55、母本为不育系黎明A,采用定花、定穗观察其开花习性。同时进行平行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16.
龙美群 《贵州气象》2002,26(5):26-28
在对清镇市站街镇2001年K优5号和K优047杂交水稻绝收进行大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水稻的生育特性,对比分析清镇市历年与2001年气候特点,找出了2001年K优5号和K优047杂交水稻绝收原因,为了合理利用光,热,水等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归纳出清镇水稻生育期气候特点,提出了在引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义明  张翊 《气象》1997,23(11):52-54
针对杂交水稻制种对晴,雨天气敏感反应,根据建阳市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分布规律,采用历年6-9月逐日,各候连阴雨天气概率分布规律了连续10天内遇阴雨天概率分布谷期,确定闽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的最佳期。  相似文献   

18.
周义明  张翊 《气象》1997,23(11):52-54
针对杂交水稻制种对晴、雨天气敏感反应,根据建阳市(1961-1996年)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分布规律,采用历年6-9月逐日、各候连阴雨天气概率分布规律和连续10天内遇阴雨天概率分布谷期,确定闽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的最佳期。  相似文献   

19.
水稻生产是利用其分蘖的生物学特性,使用少量的种籽,来获得较高的产量,尤其是杂交水稻更是如此。由于不同时期的分蘖穗所处的生境不同,其经济性状差异甚大。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如何根据水稻这些生物学特性来提高其产量,是水稻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温黄平原杂交晚稻汕优6号千斤模式栽培所形成的经济性状资料(1973—1987年)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得影响杂交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台州地区晚稻产量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