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寒 《海洋世界》2016,(4):14-17
正100多年前,一艘德国科考船从4000米的水下打捞上一种奇异生物,长相类似乌贼,它的表皮是黑色的,而眼睛却是红色的。它的外形与传说中的吸血鬼的形象相似,由此得名吸血鬼乌贼。吸血鬼乌贼中文名是幽灵蛸,属于头足纲、幽灵蛸目。顾名思义它们生活在深海,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们适宜生活的地方,而在4000米左右的深海还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欢休 《海洋世界》2013,(4):32-33
乌贼本名乌鲗,俗称乌贼,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其实乌贼并不是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乌贼是我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它不仅能像鱼一样在海中快速游泳,还有一套施放"烟幕"的绝技。乌贼体内有一个墨囊,囊内储藏着能分泌天然墨汁的墨腺,在遇敌害或危急时,墨囊收缩,射出墨汁,自己便  相似文献   

3.
渤海3种头足类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枪乌贼L加壮mbeka)1曼氏无针乌贼s如山hmailunT)17i和双像耳乌贼(&加o山b。Shata)属头足纲,都是我国的经济软体动物'。它们在渤海食物链中分别占有一定的位置。关于它们的食性,尚未见有专题报道。本文根据多年收集的样品,对它的食性作一初步分析。1材料和方法通过胃内食物分析方法,来揭示三种头足类的食性特征。所用的910个头足类标本,计有火枪乌贼(眼长30一96一)653个(空胃649%)、曼氏无针乌贼(34一95一)49个(37%)和双呼耳乌贼门~18一)208个(837%),系1983一1996年间通过渤海拖网调查和沿岸取样获得的。这些…  相似文献   

4.
欢休 《海洋世界》2013,(3):40-43
〉〉你能分清章鱼、鱿鱼和乌贼的不同之处吗?章鱼、鱿鱼和乌贼同属头足类肉食性海洋生物。几乎所有的头足类都是灵活的游泳者,壳基本退化或者消失。它们能从墨囊里喷射墨汁一样的液体来迷惑潜在的捕食者。它们的足退化成腕和触须,通常还配有吸盘用来捕获猎物。大大的眼睛一般在头的旁边,  相似文献   

5.
甲醛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和幼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甲醛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甲醛对虎斑乌贼胚胎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48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2.38、10.28和2.127mg/L;甲醛对虎斑乌贼幼体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48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074、0.796和0.035mg/L.虎斑乌贼幼体期较胚胎期对甲醛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2,(5):F0002-F0002
荧光乌贼 荧光乌贼通常只有7厘米长,发光团位于触手末端。其最神奇的用途,是利用生物光进行伪装,使自己和周围幽蓝的海水融为一体,在猎物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一击致命。  相似文献   

7.
东海区经济乌贼类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海区2000年和2001年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乌贼渔获物组成、各种类出现频率、分布站点和质量资料,分析了东海区经济乌贼类资源结构和优势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东海区经济乌贼类优势种较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神户乌贼(Sepia kobiensis)已替代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成为资源最丰富的种类,为东海区重要的捕捞对象,目前乌贼渔获组成结构相对稳定;经济乌贼类集群已由春季变为秋冬季,密集分布区由近海浅水区变为外海深水区,但金乌贼和神户乌贼的地理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动态·信息     
育儿研究者第一次观察到乌贼“孵卵”长期以来,马贼被人们视为不称职的父母,它们在海底产卵,却把卵丢弃在出生地任由其自生自灭。但是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的蒙特利海峡通过遥控的水下机器人发现, 在深深的海下,有5只乌贼在它们长长的腕上都“怀抱”着数千只卵。这一发现之所以让人兴奋,是因为它与以前人们对所有  相似文献   

9.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在黄渤海的结群生殖和洄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金乌贼是一种严格的洄游性动物。其洄游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适合于生殖和卵子发育的场所。据此,金乌贼的洄游乃是生殖洄游。 二、由于受着洄游方式的规定,金乌贼全年内的生活共分为四个时期,即:成体由越冬场向产卵场的洄游期,成体在黄渤海沿岸的结群期,新一代幼体自产卵场向越冬场的洄游期和幼体在越冬场内的生长发育期。 三、金乌贼在我国黄渤海沿岸结群的地区很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山东岚山头。其结群开始时间在不同地区容有差别,但就—地来说,却相当恒定。 四、通过标志放流和野外观察证实了:金乌贼在结群期不但有留恋产卵场而不离岸的情况,同时还有喜欢入笼产卵的习性。 五、就初步分析,沿岸风向、盐度和水温等自然条件的变化,都对金乌贼的结群起有一定影响。沿岸地貌条件特别对结群历时有显著的影响。 六、从结群开始到结束,金乌贼的平均体重、体长和体围有逐渐减小的现象。以胶州湾为例,结群结束时期的平均体重尚不及其开始时期平均体重的一半。 七、在历年结群时期,金乌贼雌雄比例并不是恒定的,有时两者非常接近,有时雄多雌少。雌体过多于雄体的现象,在胶州湾内尚未发现。 八、金乌贼雌雄个体的交配,不但持续于整个结群期,并且在一日内也是很频繁的。在几个个体同在一起的情形下,它们,特别是雄  相似文献   

10.
正巨型乌贼,又称大王乌贼、首席乌贼、霸王乌贼,为世界上存活的最大的无脊椎动物,是软体动物头足类乌贼目中最大的一类。最初,科学界并不太清楚巨型乌贼是否属于软体动物门。如果是这样,那么鼻涕虫、蜗牛、贝壳就要算作是巨型乌贼的近亲了。只是与这3门亲戚不同的是,乌贼是海洋生物,有一个由3颗心脏组成的循环系统和一个进化得很好的大脑,所以它被归入软体动物门下的头足纲,在这一纲里还有墨鱼、章鱼、鹦鹉海螺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研究了养殖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的变化规律和个体生殖力与其主要形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春苗100日龄时GS/达到最高(12.2%±3.25%),秋苗140日龄时GSI达到最高(13.7%±3.69%).曼氏无针乌贼秋苗的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极...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南沙群岛海区(3°—8°N,112°—115°E)水深50—111m处发现头足类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南沙乌贼Sepia nanshiensis sp.nov。正模标本♀SCSIOAS-M20和副模标本♂SCSIOAS-M141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头足类增养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足类(Cephalopods)是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开展头足类增养殖,对于保护中国种质资源、提高头足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中国主要的经济头足类,包括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拟目乌贼(S.lycidas)、虎斑乌贼(S.pharaonis)、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长蛸(Octopus minor)、真蛸(O.vulgaris)以及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的繁殖习性、幼体培育、成体养成等各阶段生活史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国头足类养殖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海螵蛸抗菌活性,本文通过比较海螵蛸的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3种海螵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等8种人体及海水常见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海螵蛸粉末用80%酒精、按照固液比1∶4,80 W超声波3次,60℃,每次20 min震荡6 h混合后抗菌活性最好。3种海螵蛸均对哈氏弧菌(V.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抑制效果较好,其中,对哈氏弧菌(V.harveyi)抑制效果最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居于第三。3种海螵蛸中,金乌贼(S.esculenta)和曼氏无针乌贼(S.maindroni)海螵蛸抑制效果相似且强于虎斑乌贼(S.pharaonis)。在8种菌中,对抑制效果最明显的哈氏弧菌(V.harveyi),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3.9 mg/mL,其次是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MIC为15.6 mg/mL。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海螵蛸均具有抗菌活性,这为海螵鞘应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范围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本文根据2013-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鸢乌贼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对鸢乌贼渔场范围的时空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高度(SSH)和海表面叶绿素a(Chl a)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20°N,108°~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螵蛸与其近似基原品种的鉴别特征。方法:参考已有生药鉴别,以及乌贼科权威分类学文献,在对来源准确实物标本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结合体式显微及成像技术,对海螵蛸药典品——金乌贼和无针乌贼,与近似基原品种——白斑乌贼和目乌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形态鉴别研究,归纳总结了适用于药材和饮片的鉴别特征,并制定了检索表。结果:海螵蛸《药典》品与其近似基原品种在背面的纵肋、腹面的纵槽、横层纹的峰形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补充完善了海螵蛸与其近似基原品种的重要鉴别特征,为海螵蛸的监督检验和标准制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80年南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在南海200—5,000米深海区拖网试捕中采获一些少见的头足类。经鉴定,共发现5科6属6种。在中国海首次记录的有:帆乌贼科的相模帆乌贼Histioteuthis dofleini(Pfeffer),蛸乌贼科的阔鳍乌贼Taningia danae Joubin,爪乌贼科的爪乌贼Onychoteuthis banksii(Lea-ch),十字蛸科的烟灰蛸Grimpoteuthis um-bellata(Fischer)。柔鱼科的枪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 (Lesueur)和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Lesson)首次在我国深海区采获。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生物学体型及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关系。结果表明,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GSI在4月份达到最高(9.51%±7.23%),相比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初,自然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性腺发育提前,且生殖期延长。20世纪80年代初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体型、怀卵量及个体生殖力均大于60年代初和自然海域曼氏无针乌贼,同时曼氏无针乌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物学体型、怀卵量及个体生殖力增大。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个体生殖力均随着胴长(ML)、体质量(W)、卵巢质量(WO)、GSI这些指标的增大而增大,除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与ML为密切正相关外,个体生殖力与这些指标的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O是影响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个体生殖力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乌贼是重要海洋水产资源之一,开展视觉生理研究是光诱乌贼渔业提出的迫切课题。又因头足类眼在构造上处于脊椎动物眼的过渡阶段,所以这种研究在理论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六十年代初对乌贼适应性问题开始研究。和(1962)以乌贼为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报告了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的调查结果。所用材料为1980年8月-1981年7月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曼氏无针乌贼是5月上旬进入胶州湾生殖洄游,乌贼在胶州湾生长很快,8,9月间日增长量可达1.13mm。整个胶州湾均为曼氏无针乌贼的产物卵场。11月曼氏无针乌贼离开胶州湾,开始越冬洄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