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河油田以开采上第三系地下水为主,已出现降落漏斗、水质恶化及咸水入侵等问题。文章应用Visual MODFLOW模型,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对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确定了最佳开采量和最优开采布局。建议调减开采量和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以实现辽河油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赵中省  李友龙 《地下水》2011,33(3):32-34
以江苏省淮阴县城市规划区可持续地下水开采方案设计为例,探讨了干扰井群法在中小城市地下水开采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在开采方案设计时,以2015年城市需水量为目标函数,拟定了3个开采方案,推荐方案Ⅲ为该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此方案解决了地下水不均匀开采的问题,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可使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得到可持续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3.
偃师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市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一,水资源量偏少。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程度高,地表水资源开采利用程度低。本文对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依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型城市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介绍了矿产资源开采诱发的工程灾害与环境损伤的内容和特点 ,并指出矿产资源开采诱发的工程灾害与环境损伤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和所应当采用的分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2)
清河门区坐落于辽宁省阜新市西南部,近年来由于区域水资源过度开采、水体遭受不同程度污染、区域内的河流出现枯竭、断流现象,地下水位下降等现象,针对清河门区当前水资源开采利用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清河门区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开采利用,提出清河门区水资源可持续开采利用策略:对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应采取针对性的管控和保护措施,从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流域供水能力、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污染管控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对区域水资源的全面管控,从而保证清河门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和利用,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威海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本文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根据开采潜力指数将其分为可增强开采区,控制开采区和调减开采区,并就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北京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以达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应当成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北京市中长期供水规划、水资源特点和地下水开采现状设计了4种地下水开发利用开采方案:即维持现状开采、增加补给量、减少开采量以及联合方案。运用已建北京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对4个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下水系统水均衡量变化,地下水流场变化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以此确定可能的可持续开发方案。结果表明,维持现状开采必将使含水层地下水疏干;增补和减开单独实施虽能改善现状,但难以实现。只有应用增补和减开的联合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其为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供需矛盾、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效应、地下水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开采历史、水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等5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针对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存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节约用水、地下水理论研究等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区域宏观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夏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新龙  韩淑云 《地下水》2003,25(3):176-177
本文在叙述了夏县水资源分布状况、水资源可开采量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现状,工业、农业的用水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针对实际情况,从水资源统一管理、节约用水、污水利用和法制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演变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客观评价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海河流域地下水系统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和响应的规律,并立足维持现状开采和补给条件下警告性预测了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阈值及其恢复时限性。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智利Santiago地区的地下水使用量在显著地增长,因此需要准确评价Santiago谷地上部含水层的地下水供水能力。为了确定水的可持续开采量,进行了该含水层特性的研究。利用最近48年不同开采方案下的补给资料,应用数值模型模拟了水位埋深。利用这些地下水水位数据,通过拟合时间系列模型和交叉理论确定了地下水水位概率分布函数,并评价了开采量。应用这些信息,能够评估可持续开采量不能满足地下水供水要求的风险,90%保证率下的可持续开采量仅占要求水量的67%,并且,所得到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确定地下水的保证率。  相似文献   

12.
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至2005年底,已有地热井269眼,年开采量2564万m^3。但地热资源利用率最高为62.4%,地热尾水回灌率不到8%,是一种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笔者从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出发,针对天津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特征,在阐述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缺乏统一规划、地热利用率低和回灌量少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开采类型区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及保护目标,提出了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强度控制、利用方式控制和优化配置的保护原则,为有限、宝贵的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证;并提出地热资源必须走回灌开发道路,增加回灌井,提高回灌率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海河流域平源浅层地下水消耗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费宇红  张光辉等 《水文》2001,21(6):11-13,10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储量消耗过程、空间分布及机理研究,揭示了区内地下水系统与相邻层圈之间之分通量因人为活动影响而发生剧变的规律,并在现状开采与补给条件下警告性预测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马龙 《城市地质》2013,(3):26-29,21
对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采用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法分析开采程度的强弱,判定其开采潜力。全区浅层地下水尚处于正均衡状态,属有开采潜力区。但区内浅层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采强度不均,开采布局不合理。为保持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全区按照科学合理的采。补,控,改等原则分为增源区、增采区、节水区和咸水改造利用区。  相似文献   

15.
白乐宁  韩建秀 《地下水》2008,30(5):41-44
研究了南阳市城市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了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存在的问题,划定了地下水开发和保护分区,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干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展现了维持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野外实地调查、室内水质化验分析、图件制作和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按现状开采规模开采卤水,将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并使卤水浓度、溴和氯化钠平均含量逐年降低,以及卤水资源面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卤水开采规模过大。因此,大幅度压减卤水开采规模,是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并保护好地质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刘淼  李瑞 《地下水》2010,32(3):44-47
在查明淮河流域地下水各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总量、开采现状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该区未来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野外实地调查、室内水质化验分析、图件制作和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按现状开采规模开采卤水,将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并使卤水浓度、溴和氯化钠平均含量逐年降低,以及卤水资源面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卤水开采规模过大.因此,大幅度压减卤水开采规模,是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并保护好地质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淮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宏海 《地下水》2002,24(3):154-155
淮北市是以地下岩溶裂隙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在多年强开采条件下,已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已成为束缚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淮北市自然地理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环境以及地下水开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人工回灌补源,工业改进工艺节约用水和依法治水是实现淮北市水资源开发和保持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对淮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