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一届国际地质学会议计划于1989年7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组委会主席为Charles Drake。国际地质学会议简称IGC,第一届于1878年在巴黎召开。上届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9届则计划于1992年在日本召开。 在美国举办国际地质学会议是第三次了,第一次在1891年,第二次在1933年。 组委会考虑地质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强烈的相互渗透性,因此在专题讨论会的内容安排上题材将会是很广泛的。  相似文献   

2.
吴淦田  张达等 《地质论评》2001,47(4):446-447432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与以往国际地质大会一样,构造地质学的研讨是大会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在一般学科讨论中以构造地质学为专题进行了4个方面的讨论。它们是岩石变形机制、大陆地区的伸展构造、岩石圈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3.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了由60名地学工作者组成的,以程裕祺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的内容包括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工作会议、地质旅行、短训研讨等.学术报告会分14个学科专题192个分组进行.论文总数超过3500篇.初步分析其特点是:1.国际合作性课题增多:2.全球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3.开展“热门”课题研究;4.宇宙地质学在发展;5.地质学取得一系列新进展.29届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30届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4.
2004年8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看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11个跨学科性前沿热点问题专门讲座会,36个口头发言和展示讨论的专题讨论会,24个专业学科的综合讨论会,引起了赴会的世界各国6000多位地质学家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5.
1.钙质沉积物国际大会,澳大利亚珀斯,3月。 2.第三届亚洲矿业国际大会和展览会,马来西亚吉隆坡,3月8—11日。 3.沉积盖层中碱金属的迁移与富集国际学术讨论会,法国巴黎—奥尔良,3月28—30日。 4.第二届国际实验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专题讨论会,西德波鸿,4月7—9日。 5.石墨地质学、采矿、选矿和销售国际专题讨论会,斯里兰卡科伦坡,4月。  相似文献   

6.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部分学术计划1996年8月4日—14日将在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大会主题学术报告将着重于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全球地质环境的变化与保护,21世纪能源和矿产资源似及地质科学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大会专题讨论会中与地层...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8.
第29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理事会于1992年8月24日在日本京都作出决议,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大陆地质学”,主要内容包括:与大陆有关的构造地质、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以及它们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大陆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场所;大陆地质是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是解决全球地质问题的关键。因此,关于大陆地质的探讨与交流,对地球料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学术交流的初步设想是:交流内容按学科编排;主要考虑传统学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召开学术讨论会为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明年在北京召开及筹备参加省地质学会的四川地质工作“八五”科技成果交流会,构造地质专委会于4月7日至8日在成都理工学院召开了1995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及青年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0.
1.国际山地工程地质环境专题讨论会,5月3—7日,中国北京; 2.国际海岸低地的地质学和地质技术专题讨论会,5月25—27日,荷兰海牙; 3.第十三届世界矿业大会,5月31日—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 4.国际元古代地球化学专题讨论会,6月3—6日,瑞典隆德; 5.国际扇状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专题讨论会,6月11—12日,挪威卑尔根; 6.第一届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大会,6月30日—7月6日,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11.
△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 大会将得到美国地质局、科学院以及近40个著名学(协)会和基金会的赞助和合作。大会期间举行14个地质现象的专题讨论会,其重点是地壳现象,深部地质动力学,矿产资源与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省地质学会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科协“五大”及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1996年10月29日至31日,四11;省地质学会在水电成勘院召开了第14次学会工作研讨会。学会各专委会、地(市)州学会和基层学会代表6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  相似文献   

13.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4,21(4):F003-F003
2004年8月20日~28日,第三十二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城佛罗伦萨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看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28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本届大会很有特色,其主题非常新颖——“从地中海地区走向全球的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来自全球近1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地质学者相聚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起源地,就地质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全球环境变化、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类型和成矿作用"国际讨论会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6月17日至19日日本资源地质学会在东京召开第48届年会。借此机会日本资源地质学会和日本经济地质学会于1998年6月17日联合召开了“花岗岩类型和成矿作用”专题国际讨论会。除近百名日本学者之外,英、澳、中、罗、韩、蒙等国的10名学者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17.
第28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已於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华盛顿D.C召开。大会期间,共举行了十四个方面的科学讨论会,即:时空中的沉积壳、油、汽、煤与矿床资源,地表与近地表作用,应用地质科学,时空中的结晶壳,构造作用,时空中的地幔与(地)核,矿物学,地质学与社会问题,地质学史,古生物学,数学地质,比较古生物学,一般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今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一次有112个国家,5574名学者、专家参加对盛会.会议期间进行了两次大会学术交流,并在八月六日至十三日按学科及科学分枝划分22个分组,进行论文宣读与讨论.同时还穿插组织了按“国际岩石圈”计划安排的专门讨论会及其他科学专题的座谈会.在各类会上宣读的论文共3551篇.在会前、会间和会后还组织了80多条地质路线旅游.会议期间安排了苏联某些研究所和高等学校的参观以及文化参观,同时还举办了有许多国家参加的地质展览馆.八月五日大会以“地质学的最近成就”为题进行了大会论义宣读.内容包括1.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地质学(Kozlovsky,E.A.);2.科学海洋钻探的过去和未来(Hay,W);  相似文献   

19.
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共设有323个学科专题组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城市地质作为一个重要专题列入了讨论议程,该专题讨论会的学术编号和题目是“B-4,城市地质”,“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与灾害”,其特点是:1)参加人员广,提交论文多。参加本项专题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孟加拉、希腊、荷兰、南非、土耳其、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有34篇学术论文作了宣讲或展讲交流,笔者提交的“成都市花水湾地下热水资源特征及其发现意义”一文分…  相似文献   

20.
1 概述 2008年8月6~14日在挪威奥斯陆召开的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比较行星学与撞击构造是相比过去国际地质大会发展较为迅猛的领域,受到了更多国家的关注,研讨的深度和广度也有非常大的变化.笔者未参加200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所以无从比较其具体变化,仅从会议报告内容而言,均是近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认知.比较行星学与撞击构造领域共分五个专题讨论会,分别是:比较行星学进展、火星和金星的地质学、从气体和尘埃到星球、月球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撞击构造等.大会共有论文63篇,宣讲了38篇,展讲了25篇,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关注,是大会最为鲜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