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了解与矿化作用相伴的围岩蚀变特征和模式,可以有效地指导寻找多种金属矿床的矿体。用围岩蚀变指导找矿,对于卡林型或沉积容矿型金矿床特别有效。因为不能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矿体的填图。自从1962年发现卡林矿床以来,又发现了许多其它的沉积容矿浸染型金矿床,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对附近粉砂质灰岩中的似碧玉岩体做试金分析而找到的。除了似碧玉岩发育以外,其它围岩蚀变特征也证明对成功的寻找金矿床,特别  相似文献   

2.
甘肃厂坝铅锌矿床喷气沉积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厂坝铅锌矿床矿体为层状,具有韵律性沉积层序,矿体内发育喷气沉积岩,并且在矿体下盘发育特征的网脉状矿化蚀变带,在矿体外围有富阳起石蚀变岩。这些地质特征充分说明矿床由喷气沉积作用形成。矿床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硫,碳-氧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的硫和碳来源于古海水,成矿金属来源于矿体下伏地层柱。  相似文献   

3.
赵青友  陆益成 《江苏地质》2013,37(2):327-332
通过对江苏宜兴黄龙山陶土矿外围普查工作,分析了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黄龙山矿区外围甲泥(陶土矿)、紫砂泥矿矿床系三角洲-滨海相沉积型黏土矿床,属地层、构造及蚀变优化复合控矿,总结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系统(SEDEX)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最新的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发育有完整的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本文的成矿流体初步研究表明,代表喷流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的温度、盐度范围非常宽,多期次的流体活动强烈,具有喷流系统管道相的明显特征。代表近喷口相的产于厚层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旁侧的碳酸盐中包裹体个体大,温度高,亦有明显的形成于未喷出海底的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碳酸盐(大理岩)与网脉状蚀变岩有相同的H2O-NaCl-CO2流体类型,温度稍低,流体从管道相流向非层状矿体,具有继承性。层状矿体流体的均一温度及冷冻温度范围与非层状矿体基本相同,但缺少大气液比包裹体,缺少含子矿物包裹体及流体中的CO2组分,均一温度略有降低。分析认为层状矿体的流体与非层状矿体有一定的继承性,可能来自喷流沉积系统的喷出海底的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喷流管道。  相似文献   

5.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造矿铬尖晶石蚀变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萨尔托海矿区25矿群矿体边部、接近围岩造矿铬尖晶石的镜下观察发现: 造矿铬尖晶石由三部分组成, 自核部至边部依次是未蚀变的核部(灰色)、早期蚀变的中间带(灰白色)和晚期蚀变的边部(浅灰色)。探针分析上述三部分的成分, 得出早期蚀变中Al大量流失, 而Fe发生富集, 晚期蚀变Al、Cr、Mg相对于早期蚀变发生富集, 而Fe大量流失。通过研究区造矿铬尖晶石与国外变质超基性岩副矿物铬尖晶石对比, 认为早期蚀变对应的低角闪岩相变质, 温度为550℃~600℃, 晚期蚀变对应的是绿片岩相变质, 温度为350℃~500℃, 核部对应蚀变环境介于低角闪岩相和高角闪岩相之间, 稳定温度高于600℃, 故未发生蚀变。通过分析区域变质特征并结合造矿铬尖晶石所处的空间部位, 认为晚期蚀变是达拉布特蛇绿岩定位后期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 推测早期蚀变可能与蛇绿岩构造侵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勒马戈山铅锌矿是受NW向破碎蚀变带控制、与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铅锌矿床.铅锌矿化产于破碎蚀变带中,矿体形态简单,其成矿作用大致经历了火山沉积成岩→区域浅变质作用→构造(断裂、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改造等3个阶段.文章对矿体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探讨了矿床成因,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秋树林钼矿是阜平地区新发现典型的斑岩型钼矿,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破碎带内,受隐伏岩体和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等,具典型斑岩型钼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其中硅化和钾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蚀变作用的强弱与钼矿体的品位高低相对应,硅化与钾化为该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小栗子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迪  方军  王兴昌 《吉林地质》2012,31(1):63-67
小栗子铁矿是矿体赋存一定层位;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围岩蚀变微弱或无蚀变;组成矿石矿物的成分简单;铁矿石是在胶体溶液中化学沉积形成;铁矿石是由菱铁矿、赤铁矿受后期变质、迭加改造作用的中元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变质矿床,即"大栗子式铁矿"。  相似文献   

9.
莲东铁矿是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母岩为太古界老变质岩,区域变质作用为成矿提供动力。通过对磁法异常分析和验证,发现两条有一定规模的矿体。矿体似层状,矿石类型以磁铁矿为主,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根据矿体特征和成矿规律分析,认为在太古界老变质岩中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锡铁山铅锌矿床网脉状蚀变管道相的识别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属喷流沉积型,赋存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裂陷形成的滩涧山群火山-沉积岩中.矿床中产有非层状和层状两类矿体,其中非层状铅锌矿体呈不规则状产于大理岩中,是锡铁山矿床的主要矿体类型,层状铅锌矿体产于大理岩边部,规模较小.在矿床深部大理岩层上盘滩涧山群b岩组的绿泥石英片岩中,深部整合发育有强烈的钠长石化与硅化,主要呈角砾状和网脉状结构,构成网脉状蚀变带,主要成分包括石英钠长岩、蚀变的绿泥石英片岩以及硅化石英岩等,其连续长大于2 km,宽大于200 m,呈不规则岩筒状.石英钠长岩交代结构普遍,与绿泥石英片岩呈渐变接触关系,广泛发育热水爆破角砾.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网脉状蚀变岩并非侵入岩或火山岩,而是形成于热水交代作用,代表了喷流沉积系统的管道相,相当于矿体下部供给带.结合容矿大理岩及矿体研究发现,锡铁山矿床发育规模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长>2 km的管道相、大规模的喷流沉积岩-大理岩,以及近喷口相未喷出海底地表的非层状矿体.现已发现的层状矿体与非层状矿体比例的倒置显示出锡铁山矿床仍然存在巨大的铅锌矿找矿潜力.网脉状蚀变带分布于矿体及大理岩的上盘,也表明锡铁山矿区容矿的滩涧山群a和b岩组产状整体发生了倒转,网脉状蚀变岩最初分布于铅锌矿体及大理岩之下.由于网脉状蚀变岩(石英钠长岩)与成矿系统的密切关系,它可作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滩涧山群中寻找铅锌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苏成鹏  刘建中 《江苏地质》2018,42(3):422-426
以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Ia2矿体为研究对象,整合二维地质资料,利用Surpac软件建立矿体三维地质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直观地反映矿体的几何特征,有效把握矿体空间特征,通过与构造蚀变体(SBT)形态相比较,可以看出矿体产出受SBT控制。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品位进行估值,建立块体模型,用不同颜色直观展现矿体品位的分布情况。对Au品位的分形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多分数维反映了多次矿化时间的叠加,分数维个数与主要矿石类型相对应。研究成果利于更好地利用地质矿产资料和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尔泰萨吾斯铅锌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萨吾斯铅锌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阿尔泰晚古生代活动陆缘的泥盆纪—石炭纪弧后盆地中。矿床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夹陆源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是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矿区位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Pb-Ag-As-Zn-Bi-Cu-Mo-Au-Sb-Co-Ni综合异常内,其中Ag、As、Pb、Zn异常套合较好,与矿体基本对应,特别是Zn异常中心与矿体位置完全对应。矿区激电异常具有低阻、高幅频率、多峰值的特征,与地表矿化蚀变带对应。磁异常与激电异常相对应,异常宽度小于激电异常。TEM测深工作在矿区圈定了3个TEM低阻异常,均处于Ⅱ号矿化蚀变带内。在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对类似矿床的发现和评价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红石矿床地质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矿床成因、成矿时代、成矿岩系及其变化特点、矿体及矿石特征等因素,将中国已知金红石矿床分为区域变质型(包括元古宙及古生代)、榴辉岩型、热液蚀变型、变质蚀变型及风化-沉积型5类。除形成于第四纪的风化-沉积型矿床之外,含矿层位多在泥盆系--新太古界之间,与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矿床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胶东栖霞香夼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东栖霞香夼铅锌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山东省内发现的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背景、矿体和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床成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的火山活动存在着中性-中酸性-酸性的演化规律,其成矿系统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浅部为铅锌矿体,中部为铜硫矿体,深部为铜钼矿化,不同类型矿体是在不同阶段形成的,与不同类型岩浆作用有关.蚀变作用及蚀变岩发育广泛,既具有"面型"蚀变特征,又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矿区热液作用的阶段性非常明显,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值是很高,成因为斑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厂坝——油漏洞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反映出矿床具有同生沉积成矿,矿体呈多层迭合式排列、硫化物侧向分带和一定强度围岩蚀变,表明成矿作用周期性变化和成矿热液注入洼地内沉积形成。在综合矿床成矿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厂坝型铅锌矿床为海底喷出沉积成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禄林 《地质与勘探》2014,50(4):689-699
泥堡金矿区Ⅲ号金矿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受断裂控制的大型隐伏矿体,是泥堡金矿区找矿勘探工作的重大突破。该矿体受F1断层控制,其容矿岩石为蚀变沉凝灰岩。蚀变沉凝灰岩普遍发育粘土化、碳酸盐化,而与金矿化密切关联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次为毒砂化。对泥堡金矿床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Ⅲ号矿体明显受构造(F1断层)、地层(P3l2)和岩性(蚀变沉凝灰岩)控制。结合矿床赋矿岩石、矿物组合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泥堡金矿的形成与晚二叠世沉积火山凝灰质密切相关,F1断层活动及燕山期热水(液)作用是Ⅲ号金矿体成矿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区域上车榔—泥堡—三道沟—潘家庄一线是寻找类似金矿体(断控型)的重要区域,龙潭组二段及蚀变沉凝灰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处于新疆东昆仑西段,位于阿尔金陆缘地块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祁漫塔格群浅变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比较明显,矿体塑性变形较强;矿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和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品位较低(TFe=20%~40%);围岩蚀变特征明显.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出发,重点从矿床规模、矿体产状、赋矿层位、围岩性质、矿石特征等方面探讨了迪木那里克铁矿床的成因,并提出在该区寻找同类矿床的标志.该铁矿床属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可利用矿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航磁异常等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东段坑得弄舍多金属矿床Pb-Zn与Au-Ag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坑得弄舍为近年在东昆仑成矿带内发现的大型Au-Ag-Pb-Zn多金属矿床,但该矿床富Pb-Zn与富Au矿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备受争议。鉴于此,本文以这两类矿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矿化、蚀变、流体包裹体等特征开展对比研究,并对Au、Ag、Pb、Zn等成矿元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矿区矿体从北到南具有富Pb-Zn→富Au的变化趋势,两者之间为逐渐过渡关系,对应的围岩蚀变组合从硅化-绿帘石化向重晶石化-大理岩化-硅化转变。另外,矿区内富Pb-Zn矿石的结构构造指示其为热水沉积成因并叠加后期改造,而富Au矿石的结构构造则指示其为热液成因。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区内富Pb-Zn矿石对应的成矿流体具有低温(集中于150~170°C)、中低盐度(1.74%~10.11%NaCl_(eqv))的特征,富Au矿石对应的成矿流体显示中低温(集中于130~250°C)、中低盐度(0.35%~10.24%NaCl_(eqv))的特征。矿区内成矿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Pb与Zn、Au与Ag元素含量之间均具有较好相关性(相关系数r0.25),Au与Pb、Zn元素含量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0.15),但当Au品位较高时,Au与Pb元素之间相关性相对增强,这可能与后期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有关。综上,坑得弄舍多金属矿床应存在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Pb-Zn成矿期,主要形成Pb-Zn矿体,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海水的混合,具有热水沉积成因特征;晚期为Au-Ag成矿期,主要形成Au-Ag矿体,同时对早期Pb-Zn矿体有一定的叠加改造作用,并产生Pb、Zn的再富集,具有热液成因特征,晚期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源于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  相似文献   

19.
高永伟 《甘肃地质》2013,22(4):58-62
甘肃岷县耳阳沟铅锌矿处于西成矿田西延地段,茶埠一沟脑里帚状构造撒开部位,铅锌矿体主要分布在耳阳沟背斜北东翼的中泥盆统榆树坪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硅化灰岩、板岩、钙质粉砂岩,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均为泥灰岩.矿体与围岩界限比较明显。矿床平均品位Pb+Zn为5.13%;伴生组分Ag、Cd等。文章通过探讨该矿床地质特征,从地质、化探等方面分析成矿条件,认为泥盆系是本区的矿源层;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蚀变带中,断裂为导矿、容矿构造,区内化探异常均与已知矿体相对应,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标志。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西藏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是目前西藏地区最大的层状沉积型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从含矿建造、断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分析入手,分析研究了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及围岩蚀变,揭示了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和喜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两期成矿作用,是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