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喉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喉癌的应用价值及与CT检查的初步对比。方法是经颈部直接扫查10例喉癌癌肿,观察高频声像图中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应用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彩色血流并根据其丰富程度采用半定量法分级。结果:得到10例喉癌中高频超声检出9例,肿块显示率90%(9/10),绝大多数肿块为不均质低回声(8/9,占895),肿块血流信号显示率100%(9/9),血流丰富程度以Ⅱ级和Ⅲ级为主,结论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喉部正常组织结构,肿块检出率较高,结合使用CDFI观察肿块的血流信号,对喉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雷达高度计是测量海洋动力参数的重要传感器,为解决雷达高度计在近海测量数据不可用的问题,基于大量波形的分析及已有波形重构算法的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分类和子波形提取的近海波形重构算法(OceanCS).采用了验潮站的实测水位以及浮标的实测有效波高数据对算法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近海的回波波形处理方面要优于其他五种算法(海洋算法、OCOG算法、Ice-2算法、Beta5算法和阈值算法),并且不仅可反演海面高度、还可反演有效波高.通过对高度计的近海回波波形进行重构处理,可以提高近海测高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深层油气资源量巨大,是全球油气开发的重要方向.随着钻井朝着深层(>4500 m)和超深层(>6000 m)发展,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深层钻井泥浆信号传输速率受限,井下随钻测井等数据传输延迟,增加了钻井事故的频率及钻出储层的风险.当前井场智能决策钻井的方法不适用,井下自主智能钻进是未来深层超深层高效钻进的发展方向.本文借鉴无人驾驶汽车的理论技术架构,提出了一种大闭环伺服控制随钻智能导向钻井方法,集旋转导向、地质导向、随钻地震、电磁前探、随钻测量、信号传输、自动钻机等技术于一体,利用"边钻边学"的人工智能评价与决策方法,智能识别钻头前方油气藏甜点,智能决策钻进方向和钻速,并利用大闭环伺服控制实现井下钻头的自主智能导向和钻进.大闭环伺服控制随钻智能导向钻井架构包括钻进感知、智能决策与大闭环控制3个部分.钻进感知部分通过随钻测井数据获取钻头定位信息、井周地层及钻头前方特性参数,智能决策部分依据钻进感知部分获取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决策模型修正轨道和优化钻进策略,大闭环控制部分根据智能决策指令调整钻进方向和速度.本文在钻进感知部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利用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岩性智能识别,优选随机森林算法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对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泥质含量进行评价.在智能决策部分优选随机森林算法对机械钻速进行预测与优化,均获得了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对在体胸部各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测量人体胸部的气管、血管、肺、椎体与肌肉的CT值。分别设定6组不同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S1层厚5 mm、50%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V)、低剂量;S2层厚5 mm、滤波反投影(FBP)、常规剂量;S3层厚1.25 mm、50%ASIR-V、低剂量;S4层厚1.25 mm、50%ASIR-V、常规剂量;S5层厚1.25 mm、FBP、低剂量;S6层厚1.25 mm、FBP、常规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两种噪声指数(NI)来进行控制,包括低剂量(NI=40)和常规剂量(NI=10)。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的两个组之间CT值的差异。结果:扫描剂量仅对气管CT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他组织CT值无影响;扫描层厚与重建算法对胸部各个组织CT值的影响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人体胸部组织CT值受CT层厚、重建算法和CT剂量的影响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地球深部结构探测是地球物理学的核心领域,而地震体波可以深入地球内部且分辨率较高,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基于背景噪声提取高信噪比体波信号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震学的发展和应用范围,使其在地球深部结构成像、城市浅层空间探测等领域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详细综述了如何利用地震干涉法及台阵处理技术提取出用于研究不同探测尺度(局部、区域、全球)的各类体波信号。其中,地震干涉法通过对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波形信号进行互相关,抵消掉重合的射线路径,最后得到台站对之间的地震记录;而台阵处理方法是基于接收器台阵发展起来的数据处理手段,该技术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信噪比(SNR),而且能够获得方位信息。一般来讲,背景噪声中包含的体波信号能量远低于面波信号能量,提取难度大。本文着重介绍了Bin-叠加法、双波束方法(DBF)以及相位加权叠加法(PWS),并对3种方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地磁参量实时测量野值的在线辨识与改正是影响地磁导航算法定位概率和精度的重要因素.地磁导航定位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匹配定位算法,地磁参量实时测量数据处理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多层递阶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引入海洋地磁参量实时测量野值在线辨识与改正,利用多层递阶模型对实时测量值进行一步预测,根据迪克松准则进行野值辨识,利用中值滤波和一步预测值对野值进行改正.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实验室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野值在线辨识与改正算法不仅可以检测全部孤立型野值而且对多数斑点型野值也有较好的辨识效果,对产生野值处信号的复原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号指纹的地磁异常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信号指纹技术,通过研究短时(<10 min)地磁异常数据识别算法,完成了对地磁干扰信号类型的识别。本文所用信号指纹技术结合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信号二值化、文本相似性哈希等多种数据和文本处理方法,将一定时间内的波形数据转换为一个32位的整型数字,极大地压缩了信号的特征信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后续查找与分类过程中所需处理的数据。利用该算法对河北红山地磁台2016年5月1—3日两套GM4磁通门磁力仪的原始秒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干扰信号类型,为实现地磁相对观测数据中异常信号的自动提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ee损伤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9例软组织Morel—Lavallee损伤的0.35TMRI资料。结果:29例35个病变,主要累及部位(例数):膝关节周围(n=12),盆部及大腿上段(n=i0),小腿(n=4),上臂(n=2)及前臂(n=1)。位于皮下深层脂肪与深筋膜之间。病灶(个数,n=35)可呈椭圆形(n=5)、梭形(n=11)或新月形(n=19),可无包膜(n=21)、有部分包膜(n=i0)或完整包膜(n=4),部分可见分隔(n=9)。由于病灶内部纤维组织和(或)血液等成分及含量的不同,病灶表现为多种信号特征: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n=3)多以血性成分为主(MRI呈T1WI及T2WI高信号为主),慢性期(n=26)以液性信号为主(MRI呈T1W1低及T2WI高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内部可见条状、小结节状、条片状脂肪信号影(n=23),部分可见液液平及脂液平(n=10)。结论:MRI是评价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6e损伤重要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一种构建宽频带高分辨率超导重力仪(SG)的方法.与已商业化的GWR超导重力仪类似,新型超导重力仪同样使用磁悬浮超导检验质量来构建弹簧振子结构,不同的是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更高,可以有效覆盖地脉动频带.同时,利用基于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的位移传感技术,大幅提高了位移传感灵敏度,以保证仪器在测量带宽扩展之后仍具有与GWR仪器相当的测量分辨率,从而实现对时变重力信号与地球背景噪声信号的同时高分辨观测.宽频带超导重力仪核心部件垂向超导加速度计(VSA)的设计、组装和初步测试已经完成.结果表明,加速度计的噪声本底为8 μGal/Hz1/2@0.1 Hz,实现了对地脉动信号的高分辨率测量.而为了将仪器噪声本底降低到GWR仪器水平,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需要进一步减小,该部分参数优化工作正在进行.本文将对垂向超导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测试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在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及电子顺磁共振成像(EPRI)中,反投影滤波(BPF)算法是一种重要的解析式重建算法。BPF算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有限希尔伯特变换。该变换可以从一个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有限支撑上的反希尔伯特变换恢复该信号。两种简单而实用的实现方法被提出,以分别服务CT和MRI或EPRI,用三种典型的信号验证这两种实现方法。一个抛物线函数被用在数值实验中验证边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用比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支撑间隔稍大的合适的间隔,可以得到足够精确的结果;不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不稳定,即对间隔的选取敏感,而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是稳定的,且只要求间隔稍稍大于待求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支撑间隔,即可实现精确变换。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适合于CT重建;不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适合于MRI和EPRI.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以Lorenz混沌方程产生的非线性时间序列为例,讨论了在不同时间序列长度下各种延迟时间算法对噪声的适用性.研究发现,采用C_C算法计算延迟时间的鲁棒性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垂直上升管中气水两相流电导波动信号混沌表征结果,发现在较低水相表观速度时,随着气相表观速度增加,泡状流及混状流动力学特性变得愈加复杂,而段塞流动力学特性受液相表观速度影响较大;在较高水相表观速度时,随着气相表观速度增加,当流型从泡状流向段塞流转变时,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变得相对简单.但是,由于受液相湍流作用影响,段塞流的动力学特性表现出了涨落现象,呈现不稳定性,当流型从段塞流向混状流转变时,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则变得愈加复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导波动信号的混沌分析可以较好地表征气液两相流流型变化,是理解流型转变机理及其动力学演变特性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用户峰度准则的海洋强噪声衰减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地震勘探过程中,由于采集设备的老化或电源的不稳定而造成的漏电,在地震记录表现为强噪音干扰,利用常规噪音衰减方法处理此类强噪音效果并不理想。鉴于强噪音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同的特性,本文在基于峰度的盲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算法研究基础上,推导出一种基于多用户峰度(multiuser kurtosis,MUK)准则的噪音衰减算法来估计地震记录中具有相同统计特性的强噪音,并将其从地震记录中分离,从而达到衰减强噪音的目的。模型试验与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好的衰减海洋地震勘探记录中的强噪音,保留了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海洋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具有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时变重力场是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物性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面流动重力测量获得的时变重力信号的场源反演方法,该方法采用球坐标系下的六面体单元来模拟场源介质,适合大尺度地震流动重力测量数据的等效源模型构建.通过引入重力时变信号的一阶光滑先验条件,压制了时变重力信号中的短周期高频分量,可用于提取与地震孕育相关的长...  相似文献   

14.
谷伟  董婧蒙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4):1086-1091
震后危险建筑倾斜度的移动测量过程较为复杂,常规测量方法会存在对称偏差。为了提高震后危险建筑倾斜度测量的准确性,设计三维测量光流恢复算法结合BIM的震后建筑倾斜度测量方法。采用BIM技术采集并整合全部建筑倾斜度信息,构建危险建筑信息模型;采用三维测量光流恢复算法获取所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内多个目标特征点,设计震后危险建筑倾斜度的三维测量模型。仿真实验说明,所提方法测量震后危险建筑三维坐标值误差率均小于0.4%,平均评估时间仅为2.5 s,说明该方法可提高建筑倾斜度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垂直上升管中油气水三相流流动特性,本文利用纵向多极阵列电导式传感器(VMEA)和阵列电导探针组合测量方法在内径为125 mm多相流流动环中采集了油气水三相流电导波动信号,在定义6种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基础上,绘制了4种油水混合液量下油气水三相流流型转换图,分析了含油率对流型转化及气相流速对油水相态逆转的影响.对水为连续相的5种流型VMEA传感器波动信号进行了多尺度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油率增加可使水包油段塞流在较低气相表观速度下产生;较低流速下的油水相态逆转可发生在油液比为0.9左右,气相流速增加使得逆转点向含油率低的方向偏移;多尺度熵细节可以刻画油气水三相流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而低尺度的多尺度熵变化率敏感地反映流型转变,是划分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的有效准则.多尺度熵有助于理解油气水三相流流型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全球定位系统多径干涉遥感技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Interference Reflection,GPS-IR)是一种基于卫星反射信号的新遥感技术,可实现土壤湿度、雪深、海平面等方面的监测.针对卫星反射信号分离问题,本文利用小波分析对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中的卫星反射信号进行分离.小波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卫星反射信号分离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比低阶多项式、sym10、bior6.8、dmey和coif5这5种方法的实际消趋和反演效果来优选.经实验表明:利用coif5小波基分解6层能够有效提高卫星反射信号的分离精度和信号的分辨率,获取的相对延迟相位与土壤湿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时间短、剂量低等独特优势,是目前X射线骨密度测定技术的“金标准”。本文采用半导体CdZnTe探测器模块搭建半导体光子计数骨密度能谱测量平台,针对CdZnTe半导体探测器信号特点,使用移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不同材料高低能拟合校正。移动最小二乘算法通过权函数改变目标数据点周围节点对其影响程度,可以让数据点的拟合方向更具灵活性。研究分析移动最小二乘算法对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数值的数据处理流程,完成基于移动最小二乘高低能拟合校正算法的骨密度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实现的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算法的骨密度双能拟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达到较好的拟合误差精度,其中探测器像素单元在高能条件下拟合平均误差为0.032%,低能条件下拟合平均误差为0.036%。进一步数据分析表明,边缘像素单元与中心像素单元在高低能条件下的拟合误差差异仅为0.012%和0.011%。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半导体光子计数探测器的骨密度测量精度,降低探测器边缘像素单元信号不均匀性差异带来的误差影响,对目前线阵或面阵光子计数半导体探测器像素差异对骨密度诊断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震信号分数阶Gabor变换谱分解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分数阶Gabor变换(FrGT)引入到地震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中,即利用新近兴起的分数域时频分析技术及其良好的局部时频能量聚集特性,进行地震信号的分数域谱分解及特征分析.论文在基本Gobor变换原理基础上推导了FrGT的公式及紧支撑时频带宽积下的最优阶次确定方法,建立了FrGT的一般流程,并进行了信号的数值仿真和性能...  相似文献   

19.
Marine hydrate reservoi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cused high-flux and distributed low-flux gas hydrate systems according to free gas migration control mechanisms. In focused high-flux hydrate reservoirs, fluids easily break through the pressure of overlying sediments and reach the shallows, creating a series of geomorphological-geological-geophysical anomalies at and near the seafloor. Based on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pre-drilling data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many anomalies related to the high-flux fluid flow are found, including seafloor mounds with intrusive characteristics, bright spot reflections above the bottom-stimulating reflector (BSR), phase reversals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 and an efficient flui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fractures and uplifts. The second hydrate drilling expedi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astern PRMB in 2013 to study these anomalies. The acquired data show that high-flux fluid flow occurred in these sites. Gas hydrate pingoes, bright spot reflection above the BSR, and an efficient flui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ystem can be used as identification signatures for high-flux fluid migration. The modes of high flux fluid flow are different in deep and shallow sediments during upward migration of fluid. Gas dissolved within migrating water dominates deep fluid migration and upward migration of a separate gas phase dominates the shallow process. This difference in migration models leads to formation of upper and lower concentrated hydrate reservoirs in the drilling area. The discovery of signatures of high-flux fluid flow and their migration modes will help with site selection and reduce risk in gas hydrate dri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