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月树  马杰 《陕西地质》2000,18(2):77-89
秦巴山区是我国人文、地理、气候等南北衔接过渡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环境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是长江防护林体系重点整治区,本文采用遥感影像解释和野外调查的方法,以生态景观单元为评价客体,以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多维评价信息空间,通过综合评价地质-生态环境自然状态,对本区地质-生态环境资源现代和危及生态环境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划分为探讨,提高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鉴SDS(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评价区气候条件、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植被条件、人类活动强度等控制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的基本指标,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海南省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质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要根治黄河 ,黄河中游至关重要。本文系统论述了本区地貌、气候、国土资源、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区域地质 -生态环境问题和黄土高原隆升机制 ,提出了在本区开展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润秋  向喜琼 《地质通报》2002,21(2):98-101
针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应用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流程,提出了相关图形-属性数据库建立的要点,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有关指标体系的选取、分析评价模型等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区公路沿线复杂地质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等问题, 以都江堰 - 汶川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一种基于承载力综合质量和空间聚类关系对区域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 实现了对具有地质灾害易发特点的山区公路沿线区域承载力状况的科学评价。通过自然 - 环境 - 人文模型构建区域承载力状况评估指标体系, 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采用TOPSIS算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进行计算并加权叠加得到承载力综合质量状况, 结合热点分析的结果对研究区的承载力状况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承载力质量空间分布皆呈现出高度聚集性, 划入适宜建设区的面积占比31.12%, 后备调控区的面积占比31.98%, 不宜建设区面积占比36.79%, 研究区内的映秀镇、 漩口镇和都江堰所组成的三角区呈现大面积的高值聚集区, 承载力综合质量好, 空间聚集度高, 利于规划建设。评价结果为区域承载力准确评价和空间利用格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也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地质"的概念是近年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向引起"地质状态变迁"的"生态环境"要素研究领域拓宽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生态环境与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果,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却非常困难,重点讨论了生态、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尝试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选择了评价因子与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评价,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地质”的概念是近年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向引起“地质状态变迁”的“生态环境”要素研究领域拓宽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生态环境与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果,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却非常困难,重点讨论了生态、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尝试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选择了评价因子与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评价,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及发展演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之一是现代地质作用增强.形成了以荒漠化为主的草地资源退化与下垫面改变.地区水一气一热平衡破坏;二是因冻土退化、萎缩.引起水环境变异.导致多层面与综合成因的生态环境恶化;三是人为及鼠类活动对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GIS在地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地质生态环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综述了GIS在地质生态环境数据采集与动态监测、地质生态环境数据管理、地质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和地质生态环境制图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GIS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持灾害多发性强,危害严重,治黄重点在中游,中游关键在地质生态环境的改善。笔者较系统论述了本区自然地理、国土资源、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黄土高原隆升机制和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基岩及第四纪地质、矿产和景观旅游资源、生态地质等地质生态综合调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三峡水库区奉节县城迁建新址为例,将地质灾害作为一个敏感性因素,纳入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中,提出地质灾害贡献度的概念,并将系统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引入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领域,采用系统“串—并联”相结合综合指标评判法,对该县新址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定量化综合评价与分区。评价结果经抽样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探讨油气储层地质信息的特点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mation System)进行储层评价的优越性,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数据库的建立,以GIS的空间数据分析为手段,利用GIS的特征提取与特征合并功能,提取隐含在地质、地球物理及测试等数据中的判别有利储层的特征信息。通过G1S的拓扑叠加功能分析各储层综合评价因素的相关性,对研究区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页岩资源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但是,其作为单独的一种产品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综合利用的途径.这就要求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经济评价应当采用产业经济模式评价,而不能采用行业经济模式评价.通过调研分析,建立产业经济模式评价模型,按产能比模拟年产5x10<'4>t页岩油的"油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农用地整理的时序,为规范土地整治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运用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法,选取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耕地利用现状和农用地整理3个因素、6个评价因子,构建农用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确定49个乡镇农用地整理时序。得出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农用地整理时序,能够使农用地整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资源评价的成功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兰  孙文鹏 《铀矿地质》1994,10(5):266-274
成功树法是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可靠性理论,将专家对成矿规律的认识系统工程化,改编为成功树的形式,通过计算成功树顶事件的成矿概率或成矿有利度,达到资源评价目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成功树法的来源、原理、3种计算方法,具体说明了怎样建立综合铀矿成矿成功树,以及用它进行资源评价的步骤。由于本方法不受已知矿床数量、预测区面积大小的限制,适用于不同矿种、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的资源评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内蒙古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包1块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以地震技术成果为核心,结合应用多学科研究成果,完成以石油地质储量计算为主要目的的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研究任务,也就是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及评价,这对于加快油田勘探过程,提高油藏开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研究了湖南省地质遗迹评价原则、方法、过程和结果.湖南省地质遗迹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和专家审定4个环节.其中,定性评价采用专家鉴评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类给出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模型计算综合评分;综合评价则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整个评价过程离不开专家的充分参与以及调查组与专家组的紧密配合.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其中世界级10处,国家级169处,省级339处.利用地质遗迹评价成果,湖南省取得了显著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甘肃省东乡县"3·2"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条件、形成机制及灾害的发展趋势分析,并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勘测结果,计算得出了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灾害的防治思路、防治对策以及主要的防治工程措施,为预防和防治类似滑坡灾害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田冲  张戈  赵世涌 《地下水》2013,(6):20-22
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盘锦市曙光地区2011年的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包括总硬度,总矿化度,铁离子,锰离子等多个污染因子的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等模糊集合。结果表明,曙光地区地下水污染在近几年表现出一定程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来源于石油污染、海水入侵和农业灌溉,所得结果基本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说明了模糊综合评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于曙光地区地下水环境综合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筛查天然放射性测井资料获取地层连续的放射性数据,以异常层与煤层的位置关系确定煤层型、煤间型、煤上型、煤下型4种异常类型,建立了一套应用于煤田原生地质环境放射性综合评价方法.经过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巴彦山煤田、呼和诺尔煤田、阜新煤田、平庄煤田等地质环境放射性明显,在开发中应注意放射性核素迁移造成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