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该地区位于堪培拉西北50公里,堪培拉—马隆隆起的东侧。堪培拉—马隆隆起从维克托利亚州东部向北延伸直达新南威尔士州的威灵顿北部。在那芝格拉背斜的两侧形成一槽式构造。研究区正处于背斜的东侧,过去曾被称为泰玛士复向斜。这是一个长25公里宽8公里的向斜构造(图1、)。该区的褶皱和断裂呈北北西向,倾角一般为50°—60°。这一地区没有  相似文献   

2.
一、绪论本文所指的江西西部,其地理范围是从东到西包括丰城、上高、高安、新喻、宜春到萍乡的地区。其地理方位约居东经113°40′—115°50′,北纬27°30′—28°20′(图1)。在这一带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分布较广,煤田较多。因此先后到此作地质调查的人为数颇多,较  相似文献   

3.
一、开平煤田水文地质概况开平煤田位于燕山沉降带中段之南缘,为一北东向的北翼陡南翼缓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向斜盆地北依低山,南卧平原,绝大部分隐伏于第四系冲积层之下。向斜北部基岩裸露地区,地面标高40~60米,南部为20米左右。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分布于煤田东部的沙河及自西部进入煤田的陡河,均系季节性河流,平时主要起着排泄矿井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海木里煤田构造分带性特点及赋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煤田构造及构造控煤分析方法,在系统分析木里煤田构造格局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煤田构造具有分带分段的特征,自南向北划分为南、中、北三个构造带,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三个段,并分别讨论了它们的煤系赋存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木里煤田为一对冲型盆地,在大通山和托莱山的山前地带,逆冲断裂发育强烈,煤层被抬升,埋藏变浅,利于开采,但破坏较为严重;在中部地带,由于受地应力影响较小,含煤向斜保存较为完整,但煤层埋藏较深。  相似文献   

5.
一、煤田地质概况本煤田位于完达山古陆西缘,属晚侏罗世内陆山间盆地型煤田。煤田呈倾伏向斜构造,褶皱轴向北北东。含煤地层厚800~1200米。基底为前古生界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基底与含煤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本区含煤地层按岩性,岩相、旋回及含煤性等标志,可划分为两个含煤组:下部北大岭含煤组;上部石头河含煤组。含煤地层上部为南岗砾岩,与含煤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图1)。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不稳定,岩相变化复杂,煤层原生变薄,分叉、尖灭及增厚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本区位于巢湖煤田东北端,长40km,宽8km,面积约320km2,区内含煤地层为晚二叠世龙潭组,含煤1~3层,仅顶部一层局部可采,煤厚0~2.5m。地层是NE一NNE一SSW--SWS形展布,为一复杂的复式向斜构造。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本文所討論的范围,約东經102°以东,省界以西,当德箕厂(普渡河口)与富源連綫之南,龙武—南盘江以北地区,属华南地台、下揚子准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台凹部分。前輩地貭工作者对这个地区石炭、二迭系间之含煤地层的时代有三种不同的意見:  相似文献   

8.
一、矿区地質概況 本矿区位于胶辽地盾复县复向斜北翼(半稳定地块北翼),附近地层为大石桥統白云質石灰岩及盖平統片岩类;震旦紀石英岩成斜交不整合被伏其上;中生代斑状花岗岩成楕圓形穿过上述不同时代之地层,前震旦紀地层在矿区北部靠近花崗岩区成半穹窿构造,岩层傾斜20—40°,片岩区为向斜构造,南部为反转背斜(图1)。  相似文献   

9.
义马早侏罗世煤田位于豫西渑池县境内,义马大向斜的北翼。含煤建造为内陆湖盆型沉积,岩性岩相、煤层层数及其间距均变化极大,且有分叉、尖灭或合并现象,故区内的煤岩层对比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0.
萌城矿区位于宁东煤田的最南端,区内由一系列走向NNW或近SN向的褶皱群及与之相伴的断层组成。通过分析各个勘查区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区构造特征和含煤地层赋存规律:成煤后期的构造控制了本区含煤地层的赋存;延安组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存向斜及背斜与断层之间相对凹陷的区域内;含煤地层自北而南不仅赋存面积变小,而且含煤性变筹。位于矿区中部的叶庄子小-沙湾子向斜是萌城矿区含煤面积最大的赋煤构造,含煤面积约56km^2。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发源地(以下简称“江源”)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位于东经90°30′~95°20′、北纬32°30′~35°40′。北为昆仑山脉,南为唐古拉山脉,西为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东为巴颜喀拉山,为一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的广阔高原。  相似文献   

12.
北石城新华夏系断裂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述断裂带南从北白岩村附近起,北经梨树沟、北石城、年鱼沟、上峪等地,于牛郎峪附近消失,长约22公里。呈北东15°—25°方向展布;上峪以北变为北东30°—40°左右。断层倾向南东,倾角40°—60°,局部地段小手30°。断层中间被伴生的北西、北东向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凹陷盆地南缘,煤田中东部地区北东-东西向褶皱发育,西部地区北西向断裂发育。受三叠系古地形影响,富县组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煤田内发育的褶皱不同程度控制了成煤期延安组的沉积和赋存状况,背斜古隆起处延安组沉积薄,含煤性差,向斜古洼地处延安组沉积厚,含煤性好;成煤后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盆地一度抬升,煤田东、南部含煤地层遭受剥蚀,西部发育的后期断裂构造破坏了煤层连续性。综合分析认为,煤田主要受成煤期同沉积构造控制,依据煤层赋存规律与控煤构造的关系,预测在永陇矿区陇县东部-千阳北部、陇县南-千阳一带为找煤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本煤田属早第三纪全隐蔽式煤田,为一北东东走向的南陡北缓的宽缓含煤盆地。煤田内及外围出露的地层有新生界、元古界及太古界。   相似文献   

15.
淮南煤田的构造厘定及动力学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淮南煤田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 主要构造格架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冲式断-褶构造带”。该带可分为 3个次级构造带: 南部“八公山-舜耕山构造带”, 为一由南向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北部“明龙山-上窑构造带”, 是位于淮南煤田北缘由北向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中间为“淮南扇形复向斜带”, 构成淮南煤田的主体。淮南对冲式断-褶构造带是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 是大别山北侧薄皮推覆构造前锋带和外缘带的主体, 主要沿结晶基底与盖层的接触界面滑动。淮南煤田发育在“淮南扇形复向斜带”中, 南北向的强烈挤压、对冲使得位于其中的含煤地层遭受错断、牵引而弯曲, 直至倒转, 严格控制着淮南煤田的构造格架和几何学形态。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从西至东分布有格斯煤田、塞什腾煤田、鱼卡煤田、全吉煤田、德令哈煤田以及乌兰煤田,延展长度约800km。各含煤盆地的分布、地层、岩性、含煤性、岩相古地理特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分析后可将柴北缘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中、东段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三个条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小煤沟组、中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东段和西段下侏罗统发育,在中段则局部发育,中、东段的北、南两个条带下侏罗统发育不全,中条带下侏罗统发育较全;中侏罗统全区普遍发育;含煤性总体表现为西段较差,中段较好,南、北条带较差,中条带较好。探讨煤系赋存规律,为寻找隐覆的含煤区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指导柴北缘地区的预测找煤和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地质》2001,15(1)
阿索构造混杂岩,位于东径85°30′~86°30′,北纬31°40′~31°50′,分布于尼玛县敌卡觉、亚勒那才杰勒、土古-带,面积约300km2。其产出于班戈-八宿地层分区,相当于班戈-倾多拉退化弧中。除其北西侧被少量第四纪堆积所覆盖外,与周边白垩纪多尼组、郎山组均呈断层接触(被白垩纪地层掩盖?)。构造混杂岩总体呈NWW-SEE向延展,北西侧可与改则蛇绿混杂岩相邻,南东可与果忙错蛇绿混杂岩同属一构造带层位。 阿索构造混杂岩,为复理石和类复理石沉积的砂、板岩为基质的泥砂质混杂岩。基质为早白垩世砂岩、粉砂质泥板岩、硅质岩、灰岩…  相似文献   

18.
梅田矿区是湘南—粤北[属郴(州)—耒(阳)煤田]的一个重要煤矿区。南北长约28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面积约500公里2,略呈一复杂化了的近南北向的复式向斜构造(图1)。矿区内晚古生代沉积、尤其是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建造发育较全,明显地具有厚度不大,沉积物的成分比较简单,颗粒较细,分选较好,岩性、岩相和厚度均较稳定,分布普遍,含煤层数不多,但层位稳定等沉积特征;同时,煤系的韵律结构,变质现象不明显,属于地台型的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19.
宁夏韦州煤田煤变质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州煤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同心县境内。为一石炭二叠纪含煤向斜,轴向近南北,向北倾伏,两翼倾角20—30°,西翼稍陡,南端翘起。向斜中部煤层埋藏过深,现阶段勘探局限于垂深不超过1000米的两翼及南端。经普查,发现本煤田的煤种自东翼北端的气煤至西翼的无烟煤呈有规律地分布。在这样一个不算大的含煤向斜内同时赋存六种牌号的煤,这在国内较少见,探讨其煤变质作用,对进一步查明本区煤质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抚顺煤田位于抚顺—密山断裂带的西南,为一近东西向不对称向斜盆地。向斜西端封闭,两翼向东展开。绝大多数煤层出露在煤田西部南翼,且具露天开采的条件。抚顺煤田赋存有巨厚的煤层。抚顺群结构简单,岩性岩相稳定,旋回结构清晰,标志明显,易于识别;有别于古、中生代含煤地层。本文拟通过抚顺群一些特征的认识,着重对含煤地层抚顺群的沉积相与旋回结构进行探讨,进而对其沉积环境进行讨论。本文是在参考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观察,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缺点和错误,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