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河南山组是指分布于党河南山和疏勒南山等地、位于阿木尼克组之上的地层体。下部为兰灰色、白色石膏层,杂色泥岩及粉砂岩;上部为灰—深灰色泥灰岩、白云岩及灰岩,含腕足、珊瑚等化石。其界线层型下部以石膏层的始现与下伏阿木尼克组碎屑岩整合分界;上部以本组碳酸盐岩的消失与上覆羊虎沟组、巴音河群或下环仓组分别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作为分界。格曲组是指分布于东昆仑山—阿尼玛卿山的一套碎屑岩及灰岩沉积的地层体。下部为碎屑岩段,主要由灰—灰绿色砾岩、岩屑砂岩、变砂岩、火山岩及板岩等组成,含腕足、双壳、菊石及植物化石;上部为灰岩段,主要由浅灰—灰黑色不纯灰岩、生物灰岩、砾状灰岩组成,偶见碎屑岩及火山岩夹层,丰含蜓、腕足及珊瑚等化石。大都未见底,有时与老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未见顶,有时被新地层所不整合。  相似文献   

2.
一、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东南地洼区干桂地洼系中段的东南侧,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及震旦系浅变质岩系,由砂岩、砂质千枚岩、绢云母片岩夹钙质层及细碧石英角斑岩,火山喷发岩组成。寒武系为砂岩、长石砂岩、千枚岩及绢云母页岩夹少量灰岩,属地槽型沉积,广泛出露于北部及南部。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寒武系之上。下泥盆统莲花山组至中泥盆统应堂组为砾岩、石英砂岩、页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属滨海——浅海相沉积。中泥盆统东岗岭组至石炭系,为灰岩、白云岩夹硅质岩。二迭系为砂页岩。二迭纪至三迭纪期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 1∶5万和 1∶2 0万区域地质调查所获丰富资料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按国际地层委员会 1997年提出的奥陶系划分方案 ,对桂林奥陶系作了重新划分 ,上奥陶统之底界与传统的“中奥陶统”底界相当 ;中奥陶统底界从传统的“下奥陶统”内通过 ;下奥陶统底界从白洞组之底上提至“黄隘组”内火山碎屑岩之底  相似文献   

4.
1 富钾岩石产出层位我国华北地区富钾层位主要产于长城系上部大红峪组 ,其次是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 )及熊耳群 (河南 )等。富钾岩石均为一套火山—火山碎屑岩 ,这些层位的火山活动大致均属于中元古代长城纪大红峪期 (16 0 0~150 0Ma) ,鉴于目前对其中某些富钾层位有不同看法 ,部分人认为应属长城系下部常州沟组或串岭沟组 (180 0~ 170 0Ma) ,但富钾岩石作为整个长城系的一套特殊成分的火山活动产物 ,是无任何问题的。长城系富钾火山岩 (K2 O一般大于 10 % )主要分布于北京平谷及河北省蓟县、遵化、滦县等地 ;张家口一带有两个富钾层…  相似文献   

5.
以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T13、T15和T17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薄片鉴定及铸体薄片分析,分析岩石学特征、岩石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 表明:下白垩统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5个亚类,其中沉积火山碎屑岩体积分数最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其中溶蚀孔发育最多.研究区储层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熔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5种,其中溶蚀作用对储层起改善作用,其他成岩作用降低储层渗透性能,使储层更致密.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起决定性作用.该结果为通化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珍珠岩为火山喷发熔浆型;沸石和膨润土为火山熔岩—再造型或正常火山碎屑岩—再造型和沉积火山碎屑岩—再造型,这些矿产均与侏罗、白垩纪的酸性火山玻璃质岩石有关。珍珠岩、沸石、膨润土与火山活动阶段分异程度密切相关。早白垩世义县旋回岩浆分异最好,故绝大部分珍珠岩、沸石、膨润土矿赋存在此旋回。火山机体构造直接控制珍珠岩、沸石、膨润土矿产,而不同的火山岩相控制着不同种类、不同成因类型的珍珠岩、沸石、膨润土矿产。珍珠岩是酸性岩浆骤冷并在水的参与下形成的。沸石、膨润土成矿是在偏碱性水介质中进行的,重碳酸钠型水的条件有利于它们获得和保存所必须的元素。内陆滞流或半滞流湖盆是沸石、膨润土成矿最有利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西昆仑库孜一带长城纪赛图拉岩群为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火山岩主体为中酸性岩。通过对该地区长城纪火山岩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划分了2个火山喷发旋回。2个喷发旋回岩性无明显区别,均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建造。第一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7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1.70%,喷溢指数24.51%,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喷溢—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第二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4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6.67%,喷溢指数为18.15%,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揭示了西昆仑库孜一带古塔里木陆块裂解古洋盆的演化特征,对研究该地区古陆块裂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库孜一带长城纪赛图拉岩群为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火山岩主体为中酸性岩。通过对该地区长城纪火山岩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划分了2个火山喷发旋回。2个喷发旋回岩性无明显区别,均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建造。第一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7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1.70%,喷溢指数24.51%,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喷溢—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第二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4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6.67%,喷溢指数为18.15%,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揭示了西昆仑库孜一带古塔里木陆块裂解古洋盆的演化特征,对研究该地区古陆块裂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东地区白垩纪早期火山沉积作用形成了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和膨润土、沸石岩、珍珠岩、明矾石、黄铁矿、玄武岩等非金属矿含矿火山-沉积建造。主要有含膨润土、佛石岩、珍珠岩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含明矾石中酸性凝灰岩建造,含黄铁矿中性火山碎屑岩建造等。鲁东地区白垩纪早期这些非金属矿的形成,明显受控于大地构造背景、火山活动旋回及岩石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条件及水介质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亚洲东北部、蒙古共和国以及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广泛发育着一套侏罗纪—白垩纪的火山—沉积地层,尤以我国的冀北—辽西地区研究程度最高,该区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区域对比的标尺。内蒙古扎兰屯市浩绕山地区发育的白音高老组为一套火山岩—沉积序列,但其地层时代归属一直存在着争议,有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种观点,给区域地层对比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在该组火山碎屑岩中分别获得了(139.84±0.78)Ma,(134.84±0.78)Ma两个年龄,将其地层时代限定为早白垩世,在区域上可以与冀北地区的张家口组进行对比,进一步完善了冀北—辽西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格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特征,需对火山岩的旋回和期次进行划分。通过薄片鉴
定、单井喷发韵律识别、电性特征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旋回和期次进行了厘定,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
主要为熔岩类和火山碎屑岩类,发育溢流相、由爆发相过渡为溢流相、爆发相、熔岩与火山碎屑岩或沉火山碎屑岩互层4种韵律类
型,其中溢流相为主要韵律类型。对不同韵律进行组合,可将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划分为4个喷发期次,4个喷发期次又可以组合为
2个喷发亚旋回,该时期火山喷发主要呈现出喷发-宁静-喷发-宁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火成岩岩性、岩相类型复杂且变化快,研究程度低。利用宏微观岩矿分析化验技术,结合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及全碱—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分析等方法,开展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学及时空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发育侵入岩、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六大类火成岩,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识别爆发相、喷溢相、次火山岩相、侵出相和火山沉积相5种岩相,建立符合岩性岩相识别图版。应用地球物理方法验证火成岩岩性鉴定结果并推广至未取心井,符合率达86.7%。平面上,研究区东部主要发育喷溢相火山熔岩,中西部主要发育爆发相凝灰岩。该结果为红山嘴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调查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类型,并通过统计50余口探井的碳酸盐含量及储层物性数据,探讨其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次为菱铁矿、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纵向上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出现两个碳酸盐含量高值带,分别出现在1 500~1 900m和2 200~2 700m深度,前者主要为以胶结作用为主的连生方解石和显晶方解石及菱铁矿,后者主要为以交代作用为主的晚期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和片钠铝石;湖底扇等分选较差的沉积相为碳酸盐矿物发育的有利相带,扇-辫状河三角洲相为次有利相带;靠近德尔布干深大断裂的井碳酸盐含量要高于远离该断裂的井,且在该断裂附近的德2、德6和德8等井中见片钠铝石自生矿物,这主要因为断层是CO2逸散的通道,断层处的富CO2流体能够与围岩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含量要高于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普通砂岩,这主要因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物质中金属离子含量高,易于释放,从而结合CO23-形成碳酸盐矿物;贝尔凹陷内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与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碳酸盐含量对储层物性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中生代玻璃质火山岩类有玻璃熔岩(珍珠岩、松脂岩)和玻璃质火山碎屑岩(熔结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和晶屑凝灰岩等)两大类。玻璃熔岩和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熔岩角砾岩属钙碱性岩系列,K_2O/Na_2O<1,Na_2O>K_2O,δ<3.3,DI为72.79—90.86。石英碱性(长石)粗面质、石英粗面质、石英安粗质、安粗质的玻璃质火山碎屑岩屑碱性岩系列,K_2O/Na_2O>1,Na_2O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平邑盆地柏林剖面古近系卞桥组一段19件湖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岩性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邑盆地古近系卞桥组一段的岩性从地层底部到顶部整体变化依次为粗碎屑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颗粒灰岩、泥晶灰岩/泥灰岩。碳酸盐岩δ~(13)C值主要为-3.5‰~-2.5‰,平均值为-2.9‰;δ~(18)O值主要为-8.5‰~-6.5‰,平均值为-7.6‰;碳氧同位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平邑盆地在古近系沉积时期是水体停留时间较长的封闭性湖泊系统。碳酸盐岩Sr/Ba值主要为0.25~31.55,可以认为平邑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水介质主要为咸水环境;Mg/Ca值主要为0.004 2~0.011 9,结合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平邑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变化经历了潮湿环境→半干热环境→干热环境3个阶段。根据岩性序列垂向演化及薄片特征,可以推断出平邑盆地在古近系卞桥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水动力随着地层变新而减弱,湖盆水体逐渐由高能转入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羌塘盆地剖面地质调查基础上,综合区域最新的油气调查及地质进展,采用LA-ICP-MS测试方法,提供锆石U-Pb测年,分析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岩性组合、分布特征、喷发—沉积时限、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及裂陷机制。结果表明:那底岗日组分为两个岩相组合类型,一类是陆上喷发系列,以基性熔岩—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另一类是水下沉积系列,为沉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与其中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的、与裂陷相关的构造背景一致。那底岗日组的分布受上三叠统顶部的裂陷基底控制,与之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样品年龄分别为(210.5±2.1)Ma和(214.9±1.8)Ma,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那底岗日组沉积超覆于下伏地层之上。羌塘盆地在晚三叠世之前完成南北羌塘、羌塘与北部大陆的拼合,在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结束前陆盆地沉积,伴随南部班公湖—怒江洋再一次打开,开启新一轮裂谷盆地演化,形成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7.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豫陕两省交界地带,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余条,探明金矿储量巨大。为我国重要脉金产地之一,具有一定的成矿远景。一、矿田地质概况区内广泛出露的太古界太华群地层,自下而上分为:蒲峪组、焕池峪组、闾家峪组、观音堂组和抢马峪组等五组。它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各类混合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变质相以角闪岩相为主,局部具麻粒岩相。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喷发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田构造受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所制约,又受太行山新华夏系和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  相似文献   

18.
蒙阴盆地是在库拉板块向亚洲大陆下俯冲,中国东部隆升伸展板块裂解阶段发育起来的。在中生代,盆地的成生演化经历了侏罗纪拗陷盆地发育阶段和早白垩世拗陷—裂陷阶段。在相应沉积演化过程中,形成侏罗纪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早白垩世早期滨浅湖—半深湖相灰绿色细粒陆屑岩沉积,早白垩世中期河湖相凝灰质复陆屑岩类夹火山碎屑岩类沉积,早白垩世晚期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组合。沉积中心在侏罗纪和早白墨世早期皆偏于西北部,此后,向东南部迁移。晚白垩世,盆地处于风化剥蚀阶段。古近纪,受新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下俯冲影响,盆地又处于拗陷—裂陷阶段,相应形成山间河湖相—山麓堆积相类磨拉石建造。古近纪末期,该盆地整体隆起处于长期风化剥蚀状态。  相似文献   

19.
南堡凹陷5号构造带火山岩广泛发育,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利用地震识别、测井分析、岩心观察等技术,以及薄片分析、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南堡5号构造带沙河街组火山岩的岩性、物性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火山岩发育受东、西两个火山构造控制,发育面积较大,西部火山构造以"丘状"酸性火山岩为主,东部火山构造以"层状"基性火山岩为主;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的熔岩气孔、火山碎屑岩的粒间孔、次生的斑晶溶蚀孔、基质溶蚀孔、构造裂缝及晶间微裂缝等6种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物性主要表现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南堡5号构造带火山岩单体叠合面积大,与沙河街组三段、一段优质烃源岩直接接触,成藏条件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0.
广西融水地区上泥盆统融县组,在广西特别是在北部地区广泛发育,其层型剖面由于年代远久部分层段未能保存下来,长期以来,对该套地层的岩性特征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对两条剖面岩性组合特征的详细研究,认为广西上泥盆统融县组岩性特征总体由下往上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白云质含鲕粒灰岩—鲕粒灰岩—鸟眼灰岩及生物屑灰岩,颜色由浅变深,表明其属于晚泥盆世开阔台地相沉积为主,部分为滩后半局限、局限台地环境下的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