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深海大洋、探测深海环境和获取深海能源对未来国家能源战略开发至关重要。文章借助相关历史数据,回顾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深海能源的开发历史;阐述在技术、投资和全球经济环境驱动下的深海能源开发现状,即技术和产业不断发展、合作和投资亮点频出以及开发重点随全球经济变化而调整;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主要深海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即石油开发步伐放缓、天然气迎来发展高峰、天然气水合物规模化商业开采有待观察以及可再生能源获得更多关注和投资。  相似文献   

2.
进入27世纪,人类在海洋领域面临双重重大变革,一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加速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及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球海洋治理。海洋能源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连结全球能源转型与海洋治理的重要纽带。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能源资源,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以海洋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正朝着大规模和商业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2009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能源领域共吸引投资2500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领域吸引投资140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6%,而传统化石燃料领域的投资为1100亿美元,仅占44%。这是历史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首次超过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4.
莫杰 《海洋信息》1997,(9):24-25
在当今世界能源消耗结构中,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仍然占绝对的优势。从全球范围看,煤炭仍是第一能源,其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约半数;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然而,海洋能源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其次是海底煤炭和可再生能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与盐差能、海岛的风能与太阳能等。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是产于大陆坡海底和永久冻土带的一种新型能源资源,是在高压低温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超分子笼状固态物,每立方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标准状态下可释放160~180立方米天然气。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藏的天然气总量相当于全球  相似文献   

6.
海洋能源获取、传输与管理是实现海洋透明化的关键技术。以能源获取的方式进行分类调研,分析探讨国内外海洋能源的获取、传输与能源管理方法,以及各个方式的优缺点,并对能源获取、传输与管理进行核心技术分解,对比我国研究现状得出各个技术与国外现有差距,预测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质译丛》2013,(4):34-34
10月16日,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在韩国大邱召开了第22届全球能源资源大会。世界能源理事会在此次会议上提交的年度报告称,“地球的战略资源已接近终结”。该报告认为,世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还将够用56年、天然气55年、煤炭100年多一点。  相似文献   

8.
《海洋地质译丛》2010,(1):62-62
IEA在最新公布的{2009世界能源展望》中表示,2009年相对于2008年,全球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额锐减900多亿美元,下降19%,将影响20个大型油气项目,减少日产能200万桶。PFC能源咨询公司也估计,2009年全球油气上游勘探和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70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使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在此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发展趋势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国际知名的能源研究机构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高级主任肖恩·盖勒哈日前表示,未来国际能源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储量勘探结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北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北极航道逐渐开通的大背景下,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的可能性加大,届时将深刻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系统分析北极地区油气分布、开发现状和前景以及对世界能源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北极油气做铺垫,也为我国制定北极能源开发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对北极能源的开发愈发重视。美国北极地区的能源储量巨大,但鉴于美国的北极战略核心是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其能源开发相对滞后。2013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开始对北极能源开发予以特别关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加强了对北极近海油气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2021年拜登总统上任后,美国的北极能源政策以气候变化为核心,意在推动北极地区的绿色发展。美国的北极能源开发始终面临着法律、资金、技术、环保等各种问题的制约,这也决定了美国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宜通过制定北极能源合作开发战略,重视北极等极寒地区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推动与美国在北极地区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合作,深化国际协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北极治理等举措,促进我国对北极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由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储量有限,导致能源危机逐渐映现,因此,开发可再生的洁净新能源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H2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燃烧后只生成水,不造成任何污染,成为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各种制氢方法中,绿藻制氢以太阳能为能源,以水为原料,通过光解水制取H2,是目前生物制氢技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早已不言而喻,如何有效控制气候变化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目前,多数专家认可的有效途径莫过于从“末端”增加碳吸收以及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两种。减少碳排放,主要从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方面入手。至于增加碳吸收,则更多要借助自然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有利于缓解能源问题、调整能源结构的新兴能源,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文章总结了我国海洋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海洋能政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洋能发展特点总结制定海洋能政策的基本原则,提出基于种子期、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海洋能政策制定和发展路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正逐渐取代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海洋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在广泛整理、分析世界不同种类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际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议:明确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状况,科学制定开发利用规划;考虑潜在环境问题,慎重推进海洋能发电站的巨型化;加强技术研发,促进海洋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国际合作,加速我国海洋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加快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文章从深海海洋能开发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出发,综述深海温差能开发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而提出深海温差能的全球开发构想和开发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深海海洋能开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捍卫国家能源安全、加快进入氢能源时代、支撑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方面均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据欧洲第二大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年度报告说,由于俄罗斯、挪威和中国的石油储量的下降,去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出现了199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与2007年经过修改的1.261万亿桶的探明石油储量相比,全球2008年探明石油储量下降到了1.258万亿桶。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全球拥有的石油储量可开采42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自2010年国家设立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以来,一大批的示范工程、研究与试验项目得到大力的支持与推广,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但是作为一个全新的能源领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文章对2010—2011年立项的海洋能专项项目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对研究与试验项目和示范工程进行分类总结与概括,阐述当前海洋能专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将来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项目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福建省不仅面临着传统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还亟须改变当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相比于匮乏的化石燃料,福建省海洋能源储量丰富,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主要海上能源蕴藏量均居全国前列。积极地发展低碳无碳的海洋能源产业,不仅可以增加能源供给,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还能够优化福建能源资源结构。文章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对福建省海洋能源资源储量、海洋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认为发展海洋能源产业是解决福建当前能源资源问题的必要手段,并从发展思路、海洋调查与评价、法制体系和政策规划构建、注重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4个方面为福建省海洋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目前消耗的能源全部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上海。由于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带来两大问题:化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有害有毒物质,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地球上这些资源的储存量是有限的,专家们指出,如继续大量使用石油,按现有储量,则五六十年后石油资源将枯竭,已探明可开采的天然气约可维持六七十年,储量丰富的煤,预计也只有三百年左右的开采寿命。1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挑战,研究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已在世界发达国家兴起。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