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压气沉箱工法的几种现代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日本的压气沉箱技术已经实现了在施工方面的机械化、无人化、自动化、大深度化。现代压气沉箱技术巳非常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基础、隧道基坑、地下工程等建设施工领域。本文简要地介绍该工法在日本的一些现代技术及其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压气沉箱工法在日本非常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基础建设的施工中。本文以日本东京临海副都心彩虹大桥(Rainbow Bridge)为例,简要地介绍了超大型吊桥锚固压气沉箱基础的建设概况以及施工管理上的特点,供有关设计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施工方法——压气沉箱工法在日本各种隧道基坑中的应用以及设计与施工上的特点,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具体的施工方法。近年来在日本利用压气沉箱工法建设各种隧道基坑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但在我国尚未有实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施工方法——压气沉箱工法在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上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它的主要的特点。压气沉箱工法在日本广泛应用于跨河跨海桥梁建设上,但在我国尚无实例。  相似文献   

5.
压气沉箱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气沉箱工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基础施工方法,在日本应用广泛,但至今为止这种工法的利用在中国未见公开的报道。本文简要介绍了压气沉箱工法的基本原理、设计施工以及主要特点,希望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本压气沉箱工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许多先进的技术最初发端于欧美,但其现代应用水平却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压气沉箱工法在日本的发展历史及其开发应用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压气沉箱技术引入日本的背景及其发展状况,回顾了这种施工工法从人力作业到无人化、自动化的进化过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尚未引进该工法之前,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背景性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日本广泛应用于相邻近接施工中一种特殊的施工方法——压气沉箱工法。该工法具有施工用地面积小,能很好地控制地下水.对周围地基以及附近建筑物影响小等特点。在许多情况下采用该工法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压气沉箱工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在桥梁基础以及各种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压气工法本身所具有的缺点,即施工中由于高气压作业环境而引起的减压病的发病机理、减压病的发病率与施工技术水平的关系以及有关预防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陆选之 《探矿工程》1990,(3):35-35,27
混凝土沉箱井的施工技术是我队应用吊框插板支护法难以解决检查井支护、排水、取样的情况下设计施工的。开始用本支架施工到流砂层,因顶板缩径改用沉箱支护通过流砂层,能实现施工目的。但是准备两套支护材料太复杂,于是采用全巷沉箱支护法施工,也能达到地质目的。沉箱井容积大,只要排干井水,可以下井人工清洗,不受施工条件限制,不受出现断水的影响,这是沉箱井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在浅水中施工不做围堰,而采用沉箱作为桩机的运输和定位设备的施工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其原理、制作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喜才  李海波 《探矿工程》2011,38(12):61-64
在长春拖拉机厂重型冲床基础沉箱防护工程中,由于在沉箱过程中采用的地下降水措施不当,出现厂房墙体开裂、倒塌、墙体损害程度严重等问题。通过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处理方案,采用降水、注水、托换和变形观测等综合手段,有效地控制了不均匀沉降,沉箱顺利完成。经过观测和综合评价,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介绍了该沉箱防护工程中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施工是岩土工程发展的方向,发展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技术可以更好地为设计和施工服务。介绍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中运用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列出了监测项目和方法,并结合某大型建筑的基坑工程实例简述信息化施工在深基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阐述监测工作在信息化施工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现行的监测技术。信息化施工中监测技术与施工质量和安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振动锤沉拔钢护筒与旋挖钻机钻进工艺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振动锤适用于软土地区各种施工环境和各类桩型,包括陆地、水上、水下的打桩、拔桩、沉箱作业,地下防渗墙、土壤压实优越性,也发挥了旋挖钻机施工速度快的优越性,同时也拓宽了旋挖钻机对软土地区施工的领域,提高了旋挖钻机施工软土地区桩基的效率和质量,为旋挖钻机施工类似地层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某高速公路二号桥墩施工过程中,因工程急需在水下沉箱内进行基础爆破孔的施工,受省公路局第二工程队的委托,由原武汉地质学院探工系承担,经过半个月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任务,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施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姚凤绵 《探矿工程》1992,(5):43-44,46
在凤台县化肥厂扩建4万t尿素工程CO_2压缩车间,循环水、栈桥包装楼基础,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施工区地下隐伏物很多,炉灰渣较厚,基岩较硬,施工技术难度大。我们采用了潜孔锤,拼装球齿牙轮钻头钻进;泵吸反循环清渣;泥浆及浅井掘进沉箱法护壁等综合施工技术。共施工68根嵌岩桩,φ1m的48根,φ0.8m的12根,φ0.6m的8根,共进尺534.04m,砼灌注415.9m~3。工程完全满足要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吸力式沉箱基础可以作为张力腿平台(TLP)的锚固基础,主要受上拔荷载作用,其抗拔破坏模式是分析吸力式沉箱基础抗拔承载力关键,目前对吸力式沉箱基础竖向抗拔承载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软黏土中吸力式沉箱基础抗拔承载特性,给出吸力式沉箱基础两种破坏模式,即顶部张力破坏模式和底部张力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顶部张力破坏模式时沉箱顶部负压与底部负压接近相等,承载力随沉箱顶部负压增大而增大,沉箱抗拔承载力由沉箱自重、内外摩擦力与沉箱顶部反力组成;当形成底部张力破坏模式时沉箱承载力随沉箱底部负压增大而增大,沉箱抗拔承载力由沉箱和土塞自重、外摩擦力以及底部反力组成;当达到极限荷载时沉箱顶部及底部负压均小于不排水剪切强度Su,沉箱顶部与底部反向承载力系数均小于1.0。最后提出考虑沉箱内顶部负压作用下吸力式沉箱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揭示了软黏土中吸力式沉箱基础抗拔承载机制,为吸力式沉箱基础抗拔承载力分析以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地质钻探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在分析地质钻探信息流和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钻探施工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主要由钻探技术信息交互平台、钻探施工设计系统和钻探施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包括合同管理、设计管理、钻孔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统计报表、领导关注、档案管理8大功能模块。该系统实施后可显著提高地质钻探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信息化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将监测数据结合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反馈设计和分析,对后续施工具有实践与理论意义。介绍了某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说明了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通过对信息化施工过程中数据的分析、信息归纳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博文  金大龙  李兴高  袁大军  陈健  杨公标 《岩土力学》2023,(5):1395-1404+1415
近年来,泥水盾构工法在越江跨海隧道中被广泛应用,在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带压开舱始终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技术环节。盾构带压开舱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泥膜的闭气性能。然而,一直以来泥膜闭气破坏机制、闭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较少探讨。对此,首先考虑了气体对泥膜中孔隙水的驱替作用,建立了泥膜压气从渗流启动-击穿渗透带的多相流模型,提出了泥膜压气渗水量和闭气时间评估方法;然后开展了室内渗透柱泥膜压气破坏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理论方法的适用性;最后探讨了气压、地层参数、泥膜厚度、泥浆剪切强度等参数对闭气时间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盾构带压开舱以“泥皮为主、渗透带为辅”的闭气作用。研究成果对泥水盾构带压开舱的安全保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志云  王忠涛  栾茂田  王栋 《岩土力学》2008,29(6):1545-1550
作为新型的深水海洋基础型式,吸力式沉箱基础被广泛地用于系泊深水海洋设施中,从而承受巨大的倾斜上拔荷载。在上拔荷载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的共同作用下,吸力式沉箱的承载特性及其工作性能评价是海洋工程设计与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现有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并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因此,对吸力式沉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建立了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当沉箱基础在快速拔出过程中,正常固结黏土处于完全不排水状态,沉箱基础发生整体破坏时表现出反向地基承载力失稳模式,此时沉箱基础所发挥的极限承载能力往往最大。为此,在数值计算中直接假定沉箱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处于完全不排水状态,针对不同的沉箱长径比,分别确定了在竖向上拔荷载和水平拉拔的单独作用下沉箱基础极限承载力。对比发现:竖向上拔极限承载力有限元解能够较好地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而水平极限承载力解与理论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