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72年我们开始探讨华南两种类型花岗岩以来,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大量研究表明: 1.华南花岗岩分为两个系列,相应的成矿也有两个系列. 2.每个成矿系列和成岩系列,均具有继承发展的演化关系,因而有别于一般花岗岩成因类型或花岗岩石组合的划分. 3.两个成岩成矿系列的形成,在不同程度上,均与地幔物质的参与有关. 以地壳重熔为主的花岗岩成岩成矿系列,主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徐克勤教授等对华南两个成因系列花岗岩类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的实际资料,比较了丽水-上虞断裂带西侧陆壳改造型和东侧地壳同熔型两种成因系列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体地质等的特征及其成矿规律;论证了丽水-上虞断裂带两侧两类成因系列花岗岩类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3.
华南热液矿床形成的时代爆发性、空间分带性及其成矿元素对前寒武纪基底的继承性表明,构成华南基底和含矿建造的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是华南陆内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燕山期花岗岩类是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能量来源;华南热液成矿的区域分布趋势、矿床形成过程和成矿岩体演化等,均表现出与构造热隆起动态有关的成矿特征。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迅速块断隆升造成地温梯度增高,基底含矿建造提供成矿物质,以及有利的热液通道和扩容空间是造成构造隆起带或盆地“凹中隆”成矿的重要条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与大陆地壳的多旋回熔融或再循环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地震层析图像资料显示,华南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是造成华南陆壳热隆起的动力学因素。但其成因不同于地幔柱机制,具有被动上涌特征,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大型冷幔柱下沉和地幔过渡带崩溃有关。  相似文献   

4.
花山花岗岩及姑婆山花岗岩是桂东北地区典型的岩基。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烃类组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姑婆山花岗岩SiO_2含量高于花山花岗岩,而MgO含量则要低的多,都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的特征;W、Sn、Pb、Bi均在两个花岗岩体中高度富集,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姑婆山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比花山花岗岩低,且Eu的负异常要更加明显;两大岩体的烃类组分曲线结构具有相似性,但姑婆山花岗岩总烃含量较高;两岩体均为S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姑婆山花岗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相对较浅的地壳上部,岩体分异性好,与钨锡矿的形成密切,且可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而花山花岗岩体成岩物质来源相对较深,为上地壳与中地壳混合的产物,其周围地区除了可以形成钨锡矿,还可形成铌钽、铀矿等,但岩体分异性较差,由其引起的矿化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5.
内蒙东七一山碱长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地质学报》2009,83(10):1505-1514
碱长花岗岩在国内外普遍以含多金属元素、特别是稀有金属矿化为特征,该类矿化岩体在我国多分部在华南褶皱系,而产出在内蒙西部的东七一山碱长花岗岩是我国北方地区少见的一个大型稀有金属矿化体,由于前人工作不多,对其认识较浅。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其岩石学、成矿学及成岩、成矿机制等方面做了较多细致、深入的工作,表明该岩体是一个壳源岩浆直接分异演化而成的碱长花岗岩体,岩体除铷含量较高外,其中的铌-钽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碱长花岗岩还是钨、锡、铍资源的源泉,同时派生出的大型萤石矿和文石-方解石矿产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了对东七一山碱长花岗岩成岩、成矿实践和理论认识,这对在区域上扩大与这类岩体有关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层岩石中元素丰度及其演化资料说明,早古生代末期的火山作用与放牛沟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并无明显的直接联系。从时空关系、物质组分以及矿化和元素在多种介质中的分带规律都表明矿床、原生晕和华力西早期后庙岭花岗岩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矿床同位素研究结果,成矿成晕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但有部分来自上地壳。后庙岭花岗岩以Ⅰ型为主,并兼有S型特征。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同熔岩浆,但也有部分火山-沉积岩系同化重熔物质加入。根据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5成岩物质也应以深源为主。后庙岭花岗岩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放牛沟多金属矿床成矿成晕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以下地壳为主并兼有上地壳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龙首山中段广泛出露加里东期花岗质岩体,是龙首山花岗质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里东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铀成矿(尤其是碱交代型铀矿化)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项目组认识,系统总结了龙首山地区铀成矿带内加里东期花岗岩浆作用特征和铀成矿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加里东期岩浆作用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认为该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浆作用与铀成矿(尤其是碱交代型铀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既为铀成矿提供主要铀源,也为铀成矿提供热源。同时认为该区在岩浆岩成岩成矿时代、成岩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研究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南岭成矿带中段湘南地区广泛出露中酸性岩浆岩,具有面积广、规模大、成矿独特等特征。岩体周缘多分布世界级的超大型-大型钨锡铅锌矿床等,因其特有的成矿作用使之成为国内外研究华南陆内成矿作用的典范。在大量收集该区成矿花岗岩岩石学数据、成岩-成矿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数据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湘南多金属矿集区多矿床成矿岩体主量、微量、稀土元素、Sr-Nd-Hf同位素、成岩成矿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成岩成矿作用、成矿专属性、成矿物源和动力学背景等。结果表明: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湘南花岗岩类型复杂且均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多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成岩时代的峰值介于240~230 Ma(印支期)和160~150 Ma(燕山期)两个区间,多金属成矿高峰期为燕山早中期;稳定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受地层和大气降水的混染作用明显。Sr-Nd-Hf同位素显示该区花岗岩的源区以壳源为主,兼有少量幔源混合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今后需进一步深化多金属复合成矿机理、岩浆演化、构造系统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联合控矿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成岩成矿构造的深延格局,...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中南段燕山期两类不同成矿花岗岩类岩体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质角闪石。角闪石的主化学成分表明本区燕山早期早阶段与铜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主要为壳幔型花岗岩:而与Sn多金属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可能为壳源成因。燕山期两个不同期次不同成矿系列的花岗岩中角闪石的化学成分明显不同,燕山早期早阶段与铜成矿有关的斜长花岗斑岩其角闪石相对以富镁、硅贫铁为特征,M变化于0.24-0.54之间,平均值为0.37;燕山晚期早阶段与锡、铅、锌多金属矿化有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角闪石以富铁贫硅、镁为特征。角闪石的M为0.10-0.27,平均值为0.19。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及不同成矿岩体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是区分区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有效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0.
赣南盘古山钨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盘古山钨矿是一个历史悠久、闻名国内外的大型矿床,为了厘定其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时代,进而认识成岩与成矿关系、岩体内带与外带矿化关系及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本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和ICP-MS辉钼矿Re-Os分析法分别对南岭2000 m科学钻探(SP-NLSD-2)所揭露的隐伏花岗岩体及其内带矿化石英脉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隐伏花岗岩体形成于(161.7±1.6)Ma,内带矿化石英脉年龄为(155.3±2.8)Ma,均形成于中—晚侏罗世。盘古山钨矿床花岗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矿化发育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并表现出花岗岩体→长石石英脉→石英脉的渐变演化关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矿化石英脉是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晚期的产物。岩体内带石英脉与外带石英脉的形成年龄吻合较好,形成于同一成矿作用。盘古山钨矿床及其隐伏花岗岩体均形成于165~150 Ma华南岩石圈伸展-岩体侵位-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1.
藏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成岩机制复杂.对花岗岩研究表明,区内大型岩基由成岩环境、成岩机制不同的岩石单元组成,不同岩石单元与金矿关系不同.金矿空间分布特征与岩体的空间展布密切相关.花岗岩主量元素及Sr、O同位素研究发现,随成岩时代变化,岩体成岩构造环境、物质来源、金矿化强度呈周期性(脉动性)变化规律.火山岩形成时地壳厚度变化与金成矿呈规律性变化.本区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表现出统一性和周期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桂北摩天岭岩体是雪峰期花岗岩,属于华南含铀花岗岩成矿省。摩天岭岩体分布有众多的铀矿床和矿点、矿化点,是我国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是华南地区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体。在摩天岭岩体中产有两个中型铀矿床,分别是新村铀矿床和达亮铀矿床。这两个铀矿床尽管都产在摩天岭岩体中,但矿床特征有很大的不同。笔  相似文献   

13.
华南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与铀成矿热液的初步对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戚华文  胡瑞忠 《矿物学报》2000,20(4):401-405
以华南两个复式岩体中的中生代(主要是燕山期)花岗岩为例,通过对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分布特征、均一温度、盐度、压力、形成深度的确定,结构包裹体成分分析,并与华南部分铀矿床成矿流体进行对比,认为高温高压、低CO2和HCO3^-,低fo2,是制约华南含铀花岗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不能活化自身携带的铀,而形成与花岗岩侵入同期铀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华南花岗岩成因演化的云母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两个系列花岗岩中黑云母的REE含量不同,南岭系列大于长江系列,但南岭系列白云母的REE含量最低。云母的REE标准化配分模式与全岩的相似,长江系列为Eu无明显异常的右倾斜形态,南岭系列为Eu明显负异常的V形态。随成岩演化,云母中REE与母岩REE同步演变,云母的REE特征可以作为花岗岩成因和REE自身成矿演化以及成矿专属性的示踪剂。长江系列主要在演化晚期阶段富集成矿,南岭系列主要在早期富集成矿。云母的REE特征主要受花岗岩物源化学背景的制约,同时也受岩浆分异演化程度和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带的西南端,赋矿岩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腾冲花岗岩带古永复式岩体小龙河序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8.6±1.2 Ma,属于燕山晚期,相当于晚白垩世;矿体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78.5±3.7 Ma,略晚于成岩时间,为本区首次获得的精确成矿年龄.其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成矿年龄、成矿岩体年龄接近,约为78 Ma,与小龙河岩体年龄(79~6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床的热液演化活动时间较短,矿化和成岩均发生在岩浆活动的早期阶段.它们同为燕山晚期,是在新特提斯洋渐次东向俯冲过程中地壳加厚重熔引发的岩浆活动与热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粤北诸广和贵东是华南最重要的两个花岗型铀矿密集区,青嶂山(龙源坝)岩体位于两者之间,是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研究薄弱地区。江头铀矿区地处青嶂山岩体北部与南雄断陷盆地的结合部位,该矿区的铀成矿年代学研究几为空白。本文通过电子探针方法研究了青嶂山岩体、及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江头矿区中的铀矿物微区矿物学特征,获得岩浆成因的晶质铀矿与热液成因的沥青铀矿的U-Th-Pb化学年龄,探讨了华南铀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及成矿地质体。研究表明:青嶂山岩体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铀矿物主要有晶质铀矿、铀石,部分晶质铀矿存在明显铀释放的特征,其晶质铀矿化学年龄分别为246.8±8.8Ma、161.5±8.0Ma,与前人获得的锆石U-Pb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分别代表了区内印支期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表明在南雄断陷盆地形成之前,青嶂山岩体与诸广岩体可能为一有机整体,有着相同的成岩、成矿环境。江头矿区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伴有少量钛铀矿、铀石等,沥青铀矿化学年龄分别为121.3±9.8Ma、98.8±8.0Ma、73.2±8.8Ma,分别代表区内3期铀成矿作用的时代,结合华南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特征,认为区内铀成矿作用是受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深大断陷活动、产铀花岗岩体分布的双要素成矿动力学背景制约,青嶂山岩体应与诸广、贵东岩体具有相似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伍皓  夏彧  周恳恳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20,36(2):589-600
锆石的U-Pb测年、Hf和O同位素及稀土、微量元素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诸多进展,但锆石中铀含量所蕴藏的地质意义却较少被关注。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一直存在争议,不同观点认为其分别来自早期已固结地质体、分异岩浆、地幔柱或热点以及U、Th、K富集圈。为尝试利用锆石中的铀含量来追索铀源,本文通过搜集诸广山南体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该花岗岩中14个岩体、37件样品、3种岩性,共467个锆石定年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印支期(253Ma、244Ma)和燕山期(139Ma、124Ma)具高分异特征的4件酸性岩脉(小岩体)样品中锆石的铀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岩体。依据铀矿床中高分异酸性岩脉(小岩体)侵位期、基性岩脉侵位期、铀成矿早期(140~90Ma)三者的良好对应关系,结合这一锆石铀含量指示,初步认为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中铀可能主要来自高分异花岗岩浆;推测花岗岩型铀成矿可能属壳幔混合作用结果,即铀源来自地壳分异岩浆,成矿流体和矿化剂主要来自地幔,而成矿空间受断裂系统控制。岩体锆石铀含量或可在铀源丰度、矿床品位判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302铀矿床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02铀矿床规模大,垂幅深(达1000多米),是我国华南主要产铀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方解石是经大气降水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后的流体去气沉淀的;矿化剂∑CO2主要源自受控于岩石圈伸展导致的地幔去气,对铀成矿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加入到贫矿化剂的地下水中以便铀元素迁移,另一方面表现在从成矿流体中逸出,改变热液络离子组成,导致铀沉淀成矿;印支碰撞运动使华南地壳叠加增厚,部分熔融含铀结晶基底,为产铀岩体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白垩纪-古近纪地壳拉张、岩石圈伸展所形成的深大断裂等不仅是矿化剂∑CO2主要通道,而且还是控制铀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南岭地区40个不同矿化类型的花岗岩体成矿金属元素的丰度、挥发组分的含量、岩体规模、侵位深度等的不同,将成矿花岗岩主要分为两类:铌钽(钨锡)成矿花岗岩和锡成矿花岗岩。并认为前者主要为射气分异作用成矿,后者为岩浆期后热液萃取富集成矿。两类成矿花岗岩具有不同的迁移、富集机制和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成矿系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章通过对前人资料收集、整理,结合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总结了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大瑶山隆起区与其周边的花岗岩在岩体大小、形态、岩石组合、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及矿化种类具有较大的差异,呈现隆起区内部以金铜矿化为主、周边为钨锡铅锌矿化的空间分布现象,并初步划分成两个成矿系列,即与加里东期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Au、Cu多金属成矿系列和与燕山期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W、Sn、Pb、Zn、稀土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