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u2 、Pb2 、Hg2 、Cd2 )对日本鳃丝和肝胰脏显微结构(15d)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在2 mg/L Cu2 处理组,日本鳃叶不规则增厚,鳃腔相对扩大,其中血细胞明显增多;上皮层出现破坏:角质膜(CU)呈波状拱起,部分上皮细胞脱离角质膜形成大的空泡(VA);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并与数目众多的血细胞充挤于血腔;肝胰脏中构成肝管的细胞发生严重崩解,只残留包被在外周的一层结缔组织的被膜。10mg/L Pb2 处理组鳃丝角质膜明显呈波状突起;肝管结构紊乱,开始出现大量空泡(VA)。0.1 mg/L Hg2 暴露下,鳃丝上皮层偶有溶解现象;肝胰脏肝细胞空泡化(VA)现象更为严重,细胞间界限不明显,肝细胞溶解,有些细胞核固缩;被膜中的结缔组织充血,出现血细胞浸润现象。1 mg/L Cd2 暴露下,鳃丝上皮层严重解体,只剩一层角质层,鳃腔相对扩大,部分区域有充血现象;肝胰脏出现细胞质溶解,细胞间界限不明显,血细胞浸润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9μg/L暴毒浓度的镉(Cd2+)、铅(Pb2+)和1.08μg/L暴毒浓度的汞(Hg2+)对泥蚶鳃和消化腺组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处理时间为28d。3种重金属胁迫下鳃组织显微结构观察显示鳃丝排列混乱,血细胞堆积现象严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Cd2+和Hg2+胁迫下鳃细胞发生细胞核皱缩,有大量的线粒体和溶酶体。Pb2+攻毒组的鳃细胞中聚集大量的嗜锇性物质。3种重金属胁迫下消化腺组织显微结构显示消化腺细胞破碎,完整度变差;从超微结构来看,在Cd2+和Pb2+的胁迫下,消化腺细胞中出现嗜锇性物质;另外在Pb2+胁迫下,消化腺细胞中有溶酶体;然而在Hg2+胁迫下,泥蚶消化腺细胞受到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推测在重金属胁迫下,泥蚶可能会通过溶酶体和重金属形成不溶性颗粒,从而将重金属隔离进行解毒作用;大量产生的线粒体可能对重金属引起的氧化胁迫进行呼吸补偿反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镜对波纹龙虾(Panulirushomarus)呼吸器官——鳃的横切面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鳃的外层由两层角质膜和一层立方上皮构成;鳃的背方上下排列的2个管腔分别为出鳃血管和入鳃血管,腹方为结缔组织膜形成的鳃轴;鳃丝内有流入沟、流出沟和由结缔组织形成的纵走隔膜。采用Feulgen法等6种方法,对角质膜、鳃上皮、鳃丝、鳃轴、出鳃血管和入鳃血管等结构分别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离子对凡纳滨对虾组织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对虾养殖环境毒理学的研究 ,探讨 3种重金属离子 (Cu2 + ,Zn2 + ,Cd2 + )在 96h内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 3种组织 (肝胰脏、鳃丝、血液 )谷丙转氨酶 (GPT)、谷草转氨酶 (GO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重金属离子各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组织 2种转氨酶活力随取样时间变化显著 (P <0 .0 5 ) ,其中肝胰脏、鳃丝的GPT ,GOT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 ,血液的GPT ,GOT活力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对照组在实验时间内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3种重金属离子对凡纳滨对虾组织 2种转氨酶活力的影响程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其中Cu2 + 对肝胰脏、鳃丝 2种转氨酶活力的抑制率为GPT >GOT ;Zn2 + 对肝胰脏的抑制率为GPT GOT ,高浓度 (5~ 10mg/L)为GPT GOT ;而 3种重金属离子对血液中 2种转氨酶活力的激活率均为GPT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唇瓣和口唇内的一氧化氮合酶(EC EC1.14.13.39;NOS)进行了研究。组织化学显示,鳃轴结缔组织内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呈NOS阳性;鳃丝的部分上皮细胞及血细胞呈NOS强阳性;唇瓣内部分上皮细胞、血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均呈NOS阳性;口唇有大量的神经纤维呈极强的NOS阳性。免疫组化显示,鳃和唇瓣血细胞、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部分上皮细胞呈iNOS阳性。口唇内血细胞、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部分上皮细胞呈nNOS和eNOS阳性,而呈iNOS强阳性。生化测定表明,tNOS活力和NO含量均为鳃轴中最高,鳃丝中次之,唇瓣中较低,口唇中最低,鳃丝内的NOS以cNOS为主;鳃轴和口唇内的cNOS活力和iNOS活力相近;唇瓣内的NOS则以iNOS为主。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鳃丝SOD,CAT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研究了 3种重金属离子 (Cu2 ,Zn2 ,Cd2 )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鳃丝 SOD,CAT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肝胰脏和鳃丝 SOD,CAT活力在 3种重金属离子作用下分别随取样时间变化显著 (P<0 .0 5 ) ,对 2种抗氧化酶活力的抑制均为肝胰脏 <鳃丝。 3种重金属离子在实验时间内对肝胰脏 2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呈峰值变化 ,低浓度组表现为促进作用 ,高浓度组在 96 h时为抑制作用 ;低浓度组在 72 h内能提高鳃丝 2种抗氧化酶活力 ,随后下降 ,至 96 h时表现为抑制作用 ,而高浓度组一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2种抗氧化酶活力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因此 ,肝胰脏和鳃丝SOD,CAT2种抗氧化酶可作为中华绒螯蟹毒理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甲壳动物的鳃中富集了大量血细胞,在循环血细胞稳态调节和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获得区分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研究鳃血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SDS-PAGE电泳法比较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鳃细胞和血细胞的蛋白表达谱,获得3条组织特异性蛋白条带,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了8个候选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空泡型-H+-ATP合酶C亚基(vacuolar-H+-ATPase subunit C, V-H+-ATPase)在鳃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是在血细胞中的53.3倍;而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 α2M)和卵黄膜外层蛋白(vitelline membrane outer layer protein I-like protein, VMO-Ia)在血细胞中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在鳃细胞中的10.3倍和10.9倍。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表明,V-H+-ATPase和VMO-Ia蛋白分别在鳃细胞和血...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外套膜和鳃组织中的分布及定位,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外套膜和鳃组织中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进行鉴定,并对其分子量进行测定。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阳性结果显示为棕褐色,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在外套膜组织边缘膜和边缘膜突起的上皮细胞、疏松结缔组织黏液细胞和血细胞有阳性反应;在鳃组织的鳃丝黏液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中有阳性反应。蛋白免疫印迹研究结果表明,外套膜和鳃组织的SDS-PAGE电泳图谱中有两条阳性反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20kD和80kD。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一氧化氮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毛蚶外套膜和鳃组织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组织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实验室前期研制的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蓝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特性分析,并以该单抗为第一抗体,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血蓝蛋白在中国明对虾鳃、心、胃、中肠、淋巴器官、卵巢和肝胰脏等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血蓝蛋白在鳃丝小叶边缘的微血腔、心肌束间隙、淋巴器官的淋巴腔中以及肝小管中阳性信号较强;在卵巢卵母细胞之间的血窦、胃内壁环肌层结缔组织的血窦和中肠结缔组织血窦中有阳性信号.结论认为,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阳性信号大多来自血淋巴而非实质组织,且在血淋巴含量多、血流量大的部位含量丰富,在某些血淋巴无法到达的部位(肝小管内壁)也有血蓝蛋白分布,血蓝蛋白含量的这种组织特异性与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的致毒机理,实验研究了4种重金属离子(Cu2+,Pb2+,Hg2+,Cd2+)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CAT,GPx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GPx活力影响显著(P<0.05),并在实验时间内均呈现峰值变化,而空白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在低浓度重金属离子(Cu2+≤0.1mg·L-1,Pb2+≤0.5mg·L-1,Hg2+≤0.005mg·L-1,Cd2+≤0.05mg·L-1)作用下,各处理组SOD活力在实验时间内均呈激活状态,而高浓度处理组(Cu2+≥1mg·L-1,Pb2+≥5mg·L-1,Hg2+≥0.05mg·L-1,Cd2+≥0.5mg·L-1)SOD活力在暂时升高后逐渐下降,均在第9天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GPx活力在短时间被暂时激活后逐渐下降,除低浓度Cu2+(0.05,0.1mg·L-1),Pb2+(0.25,0.5mg·L-1)处理组外,各处理组酶活力在21d均下降到对照水平(P>0.05)或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CAT活力未检出.4种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GPx活力的毒性大小为:Hg2+>Cd2+>Cu2+>Pb2+.血淋巴SOD活力变化可以作为日本(虫寻)毒理学的评价指标和重金属污染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虾成熟卵子的激活都是由海水引起的,海水的刺激引起成熟的卵母细胞发生皮层反应,完成减数分裂,这一过程同有无精子的作用无关(Clark et al.,1977,1980; Lynn et al.,1991; Pillai et al.,1987)。在对锐脊单肢虾(Sicyonia ingentis)的卵子激活研究中发现,其成熟卵子无论受精与否在接触海水以后均具有相同的激活过程,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减数分裂的恢复没有区别,而海水中刺激卵子发生皮层反应直接因子是Mg2+而不是Ca2+。在无Mg2+人工海水中,锐脊单肢虾的卵子不能激活;而在无Ca2+人工海水中,卵子则可正常激活(Pillai et al.,1987; Lindsay et al.,1992a)。Mg2+对锯额长臂虾(Palaemon serratus)卵子减数分裂的形响的研究表明,锯额长臂虾卵子减数分裂的恢复必须有Mg2+参与,而Ca2+则是非必须的;胞外Mg2+可以诱导卵子的皮层反应,并使卵膜外的微绒毛消失;胞外Mg2+的增加可使卵子内部游离Ca2+浓度发生变化,从而诱导卵子的激活(Goudeau et al.,1986,1991,1996)。 根据前人的报道,胰蛋白酶和胰蛋白抑制剂对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卵子的激活都具有明显的影响(Lynn et al.,1987; Griffin et al.,1990; Lindsay et al.,1992b; Chen et al.,1994)。Lynn等(1987)报道褐对虾(Penaeus aztecus)的卵胶前体(jelly procusor)含有约70%-75%的蛋白质及25%-30%的多糖,胰蛋白酶对于人工分离的卵胶前体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卵子在海水中的激活,Griffin等(1990)的研究发现,锐脊单肢虾的卵子内含有类胰蛋白酶的物质,解剖性成熟雌虾获得的卵子置入海水摇匀,上清液-卵水(egg water)可以诱导取自雌虾纳精囊内的精子发生顶体反应,胰蛋白酶也可以诱导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而胰蛋白酶抑制剂则完全可以抑制对虾精子在人工海水中发生顶体反应时顶体丝的形成。Lindsay等(1992b)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并对卵水和胰蛋白酶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对虾精子顶体反应的诱导作用进行比较研究。Chen等(1994)对锐脊单肢虾精子的提取物进行生化分析发现,精子内部也有类胰蛋白酶的物质,并通过免疫电镜技术将其进行定位,精子的提取物可以降解分离的卵黄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在海洋动物的受精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中已有一些报道(Sardet et al.,1992; Stricker et al.,1992; Shen et al.,1993; Jaffe, et al.,1994; Malinda, et al.,1994)。而在对虾的受精及发育生物学方面应用还比较少,只有锐脊单肢虾的卵子激活及早期发育的研究上有一些报道(Hertzler et al., 1992, 1994: Lindsay et al.,1992a)。 海水中的离子成分是影响卵子激活的关键因子,而胰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对虾受精也有着很大影响,这两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外中国对虾的受精生物学研究中均未见报道。 作者对上述两类理化因子对中国对虾卵子激活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中国对虾卵子受胰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而发生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造成异常卵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Cu,Zn和Cd对5种单细胞藻的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Cu2 +、Cd2 +和Zn2 +的毒害作用下 ,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tricornutumBohlin) ,湛江叉鞭藻 (IsochrysiszhanjiangensisHu &Lui) ,绿色巴夫藻 (PaviovaviridisTsengChenetZhang) ,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helgolandicavar.TsingtaoensisTsengetT.J.Chang) ,小球藻(Chlorellasp.)等单细胞藻的苹果酸脱氢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 ,不同种类重金属离子对该酶的基因表达作用不同 ,即使是同种离子但浓度不同 ,这种作用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高离子浓度抑制了酶基因的表达。低离子浓度促进了表达。但也有例外 ,如Cd2 +(24.53μg/ml)、Zn2 +(24.31,16.21μg/ml)促进三角褐指藻MDH 1座位等位基因的表达量 ;Cd2 +(24.53,12.26μg/ml)促进小球藻MDH 1座位等位基因的表达量。由此可推出 ,重金属离子可以干扰等位基因的表达 ,并在等位酶的活性上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为降海洄游产卵鱼类 ,它生于江河等淡水水域,性成熟后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幼体在海洋中发育变态成柳叶鳗随海水漂游到河口近岸,并逐渐变态为白鳗苗进入江河生长[3]。虽然王义强等1980年就对鳗鲡的人工繁殖有过报道 ,但到目前,日本鳗鲡人工繁殖尚未成功[1 ,5]在日本鳗鲡人工繁殖过程中 ,常用近海区的海水作为实验用水。谢刚等1995年对日本鳗鲡幼体发育所需海水的温度、盐度作了报道。但近海区由于受河流淡水的影响,不仅盐度会有变化 ,而且海水中一些主要离子含量也很不恒定,从而…  相似文献   

14.
Cu2+、Zn2+、SDS、DBS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铜、锌2种常见重金属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仔虾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Zn2 、SDS、DBS对脊尾白虾仔虾的96h LC50分别为0.34、0.82、14.3和14.4 mg.L-1。将脊尾白虾仔虾对这4种毒物的敏感性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可以将其作为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弱-中能量泥底辟)、"浅埋型"(高幅度中-强能量泥底辟)及"喷口型"(高幅度特强能量泥底辟)三大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晚期泥底辟及热流体活动不仅为浅层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提供了纵向的高速运移通道和运聚动力条件,促使深部天然气及CO2向浅层大量运移聚集,而且导致盆地具有烃源岩早熟、天然气运聚供大于散的晚期动平衡成藏,以及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规律之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氙灯为光源,通过平衡渗析法研究了美国萨旺尼河DOM在光解过程中,DOM与重金属离子(Cu2+、Pb2+)结合系数的变化.研究表明,DOM光照过程中,氧气对DOM起到促进作用.氧气充足条件下,将使DOM更大程度上发生光解.经过72小时照射,空气饱和和空气平衡状态下,DOM与Cu2+结合系数分别由1.33下降到0.70和0.62,DOM与pb2+结合系数分别由0.14下降到0.09和0.05.光降解使更多的金属离子由与DOM的结合态转变为自由态.  相似文献   

17.
二十碳五烯酸(EPA)是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酸,具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刘玉军,1987;Clemons, et al.,1985)。人和动物体几乎不能合成EPA,只能从食物中获取,而海藻是不饱和脂防酸的(原始)初级生产者。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EPA含量较高,且易于养殖的小球藻 Chlorella sp-2 (李荷芳等,1999)为原料,用不同的营养液对其进行培养,分析藻体中的脂肪和EPA的含量变化,以便选择能使小球藻生长好、脂肪含量及EPA含量均高的营养条件,为开辟EPA的新来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Association constants of orthophosphate ion with Na+, Ca2+, and Mg2+ were measured at μ = 0.68 and 20°C.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phosphate speciation in seawater. Free HPO42? ion and MgHPO4o are found to be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及下游免疫分子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机体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及RACE法获得瓦氏黄颡鱼TLR2全长c DNA(2611bp),编码789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0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LRR)和Toll/IL-1R(Toll/IL-1 Receptor Domain,TIR)同源区结构域,属I型跨膜受体。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瓦氏黄颡鱼TLR2 c DNA与斑点叉尾、鲤及虹鳟的同源性分别为78%、62%及4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TLR2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q RT-PCR分析表明,TLR2 m RNA在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头肾和脾脏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显著上调瓦氏黄颡鱼肝脏、头肾及脾脏中TLR2 m RNA表达(P0.05),分别在24h、48h及12h达到最大值。头肾中的TLR 2信号通路下游的髓样分化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8、核转录因子kappa 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 RNA均显著上升(P0.05),分别在24h、12h、48h,48h和48h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激活了TLR2信号通路,通过上调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本研究表明,TLR2在瓦氏黄颡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多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CO2减排压力大.CCS是继续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近零排放的惟一有效技术,CO2地质封存是其关键环节.我国南方近海发育一些大型盆地,沉积地层厚度大,储盖层组合好,圈闭非常发育,具有CO2封存的有利地质条件.海域封存具有不需征地、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大多南方沿海省份陆上缺乏大型沉积盆地,在近海封存是惟一的选择.因此,应该在我国南方近海建设CO2封存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