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域确权登记是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内容.由于资源属性的差异,海域确权登记在登记单元划分和地籍调查技术环节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关键要点与制约因素.为保证海域空间的生态完整性,海域登记单元应优先于自然保护地等其他自然资源划定,但需扣除其中的海岛,并在登记簿中记载其他资源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GIS平台分析了山东省渤海海域使用现状;基于AHP和德尔菲法构建了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从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县级行政区管理海域为基本单元,评价了山东省渤海海域15个县级行政区管理海域的承载能力水平;运用空间分析模块,给出了反映15个评价单元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山东省渤海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单元主要分布在长岛县、蓬莱市和龙口市等海域;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单元主要分布在无棣县、昌邑市和潍坊市寒亭区等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的特点。未来,应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探求增强沿海地区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面评价海域集约利用水平是科学配置海域资源的重要依据。文章从界定海域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构建包括海域开发程度、布局结构、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等4个维度在内的海域集约利用测度指标体系,应用CRITIC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SPA方法定量评价2006—2012年我国海域集约利用动态水平,并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和ArcGIS进行空间差异分析,测算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域集约利用空间分异趋势。结果表明:时间上,我国海域集约利用水平呈逐年提升态势;空间上,天津、浙江、广西、河北的海域集约利用水平最高,辽宁、江苏、广东、山东、海南次之,上海和福建最低。  相似文献   

4.
随着陆地发展空间开发日益饱和及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对海域海岸带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可持续开发利用海域海岸带空间资源已经成为多数沿海城市区域面临的重大问题。空间管制是近年来规划界关注的热点理论,是一种调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基于三亚市海域海岸带空间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阶段特点,采用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构建包括地形地貌、城镇与交通、自然生态、海域海岸带开发利用、未明确用途海域海岸带等5大类因素,23个具体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计算海域海岸带保护与利用适宜性的综合得分;然后结合Arcgis软件,采用空间分析模块对三亚市海域海岸带进行空间管制分区,分析结果划分为4类区域,即严格管控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最后根据分区结果提出三亚市海域海岸带不同空间管制区域的管控要求与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常导致临海经济布局不合理、海域使用效益地区差异明显、海洋生态系统遭受巨大破坏等问题,因此探讨如何实现海域利用结构合理化、提高单位海域面积经济效益、实现海域面积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海域集约利用的概念,并对海域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探讨;总结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方法模型,包括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等;构建海域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为优化海域空间利用结构、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海域资源现状调查,摸清海域资源禀赋基本情况,进行海域资源资产核算,建立实物账户和价值账户,是海域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的基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保障海域使用金应收尽收、实现海域国有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履行国家海域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必要条件。文章针对我国现有海域资源调查核算不能满足海域有偿使用管理需要的具体问题,提出3点建议,包括:开展海域空间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实物账户;开展资源价值评估,建立海域资源价值账户;构建海域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7.
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海域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以及海域承载力评估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海洋资源供给、海洋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环境和环境治理4个准则层的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赋值和海域承载力量化的多种方法以及步骤进行了论述,为海域承载力科学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于海洋自然资源具有公共性,开发主体在利用它时,往往会产生负的外部性。所以,对海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进行评价时,应加强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以促进海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探讨了海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必要性、费用效益的识别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海域物权视角探讨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中,因对海域使用权与采矿权权利边界认识模糊,不同评估人员对采矿权价款采取不同的计算处理,导致评估结果相差甚大。文章从海域物权的视角分析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的法律属性,研究两者权利标的物的不同法律性质,从而明确海域使用权的海域是由三维空间(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地貌、水深地形、地质条件、潮流、波浪、生态环境、景观等不可分割的固有自然条件要素组成的立体空间,本质上为海域空间资源,是海砂等其他海洋自然资源的载体;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决定了海域使用权价格与采矿权价款间的非包含关系;因此,采用收益法评估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时,采矿权价款宜以成本列入计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海洋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海域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从单一立体开发利用逐渐向多层立体开发形式转变,对我国海域立体权属范围界定及海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域空间资源的自然分层立体特性;然后分析了我国海域空间资源开发从较为单一的立体阶段到多层次立体开发的过程;最后对我国海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权限界定问题和海籍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海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