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o1Ⅱ)中的 W_1W_2与 WW 配合编报的规定是较难理解的项目,开始学习时比较费劲,容易混淆。但是,经过反复学习、分析发现,不仅配合规定较为全面合理;选码方法也有一定规律。在反复学习领会之后,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掌握这一规定:一、树立一个主导思想:因为过去天气有 W_1和 W_2两个码,因此要从比较全面,完整地反映 WW 和过去天气时段内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报 W_1W_2。二、记住三条原则:1、首先确定好 WW(现在天气)。  相似文献   

2.
游焕 《气象》1990,16(5):54-54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照业务上级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但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了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笔者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使与所编报的云码配合,亦便于下一班测报员校对。  相似文献   

3.
天气报观测时15分钟内、航空报观测时10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是“观测时的现象”.当观测时先后或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天气现象时,应合并选码. 雨或毛毛雨并有雨淞生成和雾并有雾淞生成时,现在天气电码的选择,可以说是合并选码,也可以说是按大码编报原则.因为雨、毛毛雨、雾都有单独编报的电码,而雨淞、雾淞却没有相应的电码,但编报电码中有雨或毛毛雨并有雨淞结成和雾并有雾淞生成的电码,且电码较雨或毛毛雨、雾单独  相似文献   

4.
明年一月一日将执行新的地面天气电码(GD—01Ⅱ),为配合当前的学习,特介绍温州台郁洪江同志,鄞县站韩阳同志编写的几种简表。我们认为,它简化了“新电码”的有关规定,便于记忆和查找,有利于执行“新电码”。几种简表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一律以“新电码”的有关规定为准。(气象处)  相似文献   

5.
新电码有关云码编报的修改部分,较之原GD—01的有关规定要切合实际些,这对提高云码编报的精确度有好处。 一、增加了“如果确实观测到普通层积云与淡积云同高存在时……”。实际工作中,布满全天的普通层积云下有淡积云比较容易识别。但当普通层积云只占据部分天空,而另一部分天空为淡积云所遮掩时,如观测员确实看到两者在同一高度上,就可根据二者云量多少或按其发展趋势编报C_L=1或C_L=5。这条说明,可使人避免一遇到普通层积云和淡积云同时存在,不仔细观测其高度如何就编报C_L=8的“公式化”倾向。新电码规定,普通层积云与浓积云同高,应编报C_L=2;普通层积云下的部分积云已发展成积雨云,虽其量较少,也应编报C_L=3或C_L=9。这比原GD—01对积雨云有云量达2成的要求,更能确切反映本站的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2月 1 8~ 1 9日 ,本地区出现雨夹冰粒现象 ,相邻台站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的编报“68” ,有的编报“79”。笔者对电话询问的台站观测员的答复 :应选电码“79”。现在天气编码表中 ,电码“68”是指小的雨夹雪 ,电码“79”是指冰粒。电码表中没有雨夹冰粒的特定电码。于是 ,有的观测员认为 ,雨夹冰粒是液态和固态同时下降的稳定性降水现象 ,符合雨夹雪的电码意义 ;也有的认为 ,所谓雨夹冰粒是雨和冰粒并存的现象 ,应为电码“60”和“79”并存 ,按照选码原则 ,理应选数值大的电码编报。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因为在气象学中雨夹雪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杨远驰 《气象》1981,7(9):26-26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在全球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中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统一要求,我国已相应制定了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从1982年1月1日起,与国际新地面天气电码(FM12—Ⅶ、FM13—Ⅶ)同时开始使用。 骆继宾同志在《关于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改革》一文中,说明了国际上要求改用新电码的由来,并着重介绍了新电码的几个主要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在大空有雾或其它视程障碍现象时8N~hC组的编报问题上,虽然(GD—01Ⅱ)电码上有规定,过去一些同志也谈过该方面的体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不好处理,因我站位于海拔千米有余的山上,常由于 Fs 云的抬升和 Fh 云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云是大气运动的产物,每一个云码代表着各不相同的天气形势和大气稳定度。因此,一个云码选择正确与否,无疑将影响到天气予报分析质量。有些站或个人,C_(M_3)编报特别多,C_(M_4)或其它A_C电码极少编报;另一些站除报C_(M_4)外,别的中云电码又极其少见。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选报C_(M_3)和C_(M_4)这两个电码问题。以下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0.
游焕 《气象》1989,15(9):65-65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在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我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以便下一班测报员校对。如:  相似文献   

11.
电码错浅析     
我国从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起启用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我区同时启用与全国规定趋于一致的广西气象台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X—01。在执行中,  相似文献   

12.
杨远驰 《气象》1981,7(5):26-27
《气象》自去年第8期开展了关于天气电码编报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仅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了争论,而且还针对现行电码规定存在的缺陷和如何正确理解、执行编报规定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本文将根据个人对GD—01的理解,对这次讨论中提出的某些技术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与各级气象业务管理部门和各级台站的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地面天气电码中,与旧电码比变动较大的是7wwW_1W_2组,它不但增加了一个W,而且提出了几个新的概念,初略地看,似乎难以掌握,但通过反复学习,只要领会好雷暴期间和雷暴停止后的降水等新的概念,按照天气现象出现及持续时间的编报规定,就可以用四句话,十二个字来归纳7wwW_1W_2的编报程序,既快、又准,四句话是:“选现在,列种类,去对应,定1、2”共十二个字。 “选现在”选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列种类”列出整个过去天气时段所出现的天气现象种类。 “去对应”去掉现在天气电码所对应的过去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地面天气报告电码》中3.13.3(1)条规定:如果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时,一般应选择其中最大的一个码编报。但是17、18、19应比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对电码28应比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81,7(1):30-30
《气象》去年第9期章淇同志文中认为对于电码规定要“坚决执行”,“不宜灵活运用”,否则“编报结果就会失去比较性”,“错情也无法评定”,“弊病就会更大”;这个意见,我们不能赞同。章淇同志是就疑难问题来谈的;所谓疑难问题,即出现了按电码规定无法反映实际天气演变的情况。这时是从实际出发,灵活编码;抑或囿于电码规定,生搬硬套?这是不能不讨论清楚的问题。 “GD—01编报补充说明”的前言中明确指出:“观测员在编报时应掌握本说明的精神,而不应依赖规定或硬套规定。我们认为编报工作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能表达实际情况的电码编报”。然而,时至今日它并没有被人们充  相似文献   

16.
郁洪江  陈水 《气象》1982,8(2):30-31
新地面天气电码中过去天气和现在天气配合的规定,条款较多,不易记忆。我们把它归纳成几个表,这样头绪清楚,易于查对。现在介绍如下。 一、不对应码W和对应码W] W:是指与ww码不对应的过去天气现象,要优先选报。 W]:是指与ww相对应的过去天气现象,且该类现象开始出现于过去一小时以前。若该类现象只出现在过去一小时以内,就不再重复编报它,此时作为没有W]码看待。 在每次编报中,W或W]码可以有好几个,也可以没有。W_1W_2电码就从它们中间挑选。表1中列出对应电码,那么对应电码以外的码就是不对应的电  相似文献   

17.
观测工作中,大多数的云天可以根据GD—01Ⅱ电码规定毫不费力地进行有关电码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复杂的云天,电码规定中没有十分明确,这就需要观测员根据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云、天演变趋势和实践经验作出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重要天气电码(GD—11Ⅱ)从1991年11月1日开始正式使用迄今已有三年左右的时间,但因日常业务工作中使用的次数较少,部分测报人员(尤其是三次站)对其中的一些编报规定较生疏,常出现编报错,给用报单位提供了虚假信息资料,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现将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深毅  赵翠兰 《气象》1980,6(9):20-20
读了上期蔡恒荣同志的文章,深感在现行的GD—01电码中,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现就蔡文所提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 在例1中,14时的ww编报70,W报6而不报7,我们是同意的。除蔡文所述理由外,我们还认为过去天气现象表、中把雨夹雪归为电码7而不归为电码6是不妥当的;这是和现在天气电码表把雨夹雪归为60  相似文献   

20.
1 对编发加密报的技术规定应明确认识1 .1 中国气象局 1 999年下发的《地面气象电码手册》已有修改 ,例如原 ( GD- 0 5 )电码 2 .6条天气加密报分为必发组和选发组的规定就已取消。实际工作中应该以陕气业发 ( 2 0 0 1 ) 1 7号文附件2加密报电码 ( GD- 0 5 )修订稿和省局有关补充规定为准 ,否则就会发生系统性执行错误。1 .2 加密报电码 ( GD- 0 5 )“编报规定”中明确规定 ,除考虑到因一般站夜间不守班而作的补充规定外 ,加密报的主体部分均按天气报 ( GD- 0 1 )中有关规定执行。据此理解 ,加密报电码 ( GD-0 5 )中要求编报 ,但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