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本文全面系统回顾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模型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中国人独立进行的地磁测量;评述了1932年山东半岛地磁图,1915.0和1936.0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图;1945.0年东亚地磁图;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图以及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并根据1936年地磁数据计算研究了1936.0年中国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以及1900.0-1940.0年5个年代的中国地磁数据集、地磁模型和地磁图.对今后我国地磁测量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的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振昌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Z1):189-196
系统回顾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的发展过程.我国每10a(1950-2000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三分量地磁测量(磁偏角、磁倾角、水平强度或总强度),并出版相应年代的中国地磁图.还出版了1965.0年青藏高原地磁图、1980.0年青海省地磁图以及1990.0年中国海域地磁偏角图.地磁场模型包括多项式模型、矩谐模型、冠谐模型和曲面样条函数模型.根据相同的地磁资料,分别计算1950-2000年中国地磁场的多项式模型和冠谐模型.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地磁台担负着监视全国地磁场变化,为地磁学、震磁关系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地磁数据,为区域磁测提供通化数据,部分台站参加国际资料交换等任务。我国地磁台的地磁观测系统由绝对观测和相对记录仪器所组成,这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状况。地磁台提供长期、连续、可靠的观测数据,主要体现在:①产出连续可靠的地磁信息磁照图。②精确测定地磁场绝对值。③编制地磁观测报告、磁暴报告等供资料交换使用。近年来,由于地震监测、地磁学科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地磁观测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南京,新沂地震台地电地磁同场观测对地磁干扰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地震台一系列地电地磁同场观测时对地磁干扰的研究试验结果,南京地震台在新地电场地建设和新沂地震台在地电外线路的改造中,都注意使供电线路的“单线段”远离地磁观测室,使地电对地磁的干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地磁异常与地震相关性研究是一个较为活跃的领域.马边台地磁Z分量表现出较明显的映震现象.其表现为:(1)“低点位移”在时间领域分布异常;(2)瞬时差幅度异常;(3)日变形态畸变.本文以马边台23年的地磁资料,以成都地磁台为参照,从以上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到单台地磁预测地震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1992年度全国地磁基本台网资料质量述评参加1992年度全国地磁基本台网资料质量评定的除各基本台外,崇明台等区域台也参加了全部或部分项目的质量评定。评定工作是严格按照“评比计分标准”的规定进行的。对资料质量进行了全面和认真的检验。具体的检验方法同去年...  相似文献   

7.
惯性导航系统可实现自主导航,但存在定位误差随时间增大的缺点.本文采用地磁信息辅助惯性导航,修正其积累误差.文中分析了基于地磁熵的地磁匹配算法以及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地磁匹配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即二者相结合分别用于地磁匹配的粗匹配和精匹配过程,将所得匹配结果用于修正惯导系统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可克服基于地磁熵的地磁匹配算法易于发散的缺点,提高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8.
DCTZ地磁台站数据处理系统是由陕西省地震局乾陵地震台和全国地磁基本台网技术管理组合作研制的、适用于地磁台站日常工作的处理软件。是在原来地磁数据库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完成的。DCTZ系统根据地磁台站的日常工作情况,针对原数据库系统用dBASEⅢ语言编写,...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磁观测资料在灾害预防、通讯、环保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所以 ,世界各国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地磁观测台站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地磁场变化的观测更是形成了完善的台站观测网。但由于地磁场变化的全球性 ,地磁场变化的观测不可能由某一个国家单独完成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由一些发达国家倡议 ,形成了一个旨在推动全球地磁观测进步的组织 ,指导实施全球的地磁观测任务 ,这就是 Intermagnet。Intermagnet在全球拥有 70个台站 ,在英国 ,法国 ,美国 ,加拿大 ,日本有 5个数据站点 ( GIN)。每个国家地磁台站所担负的任务不同 ,…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地磁台站分布、地磁信息节点分布、地磁观测技术指标、数据产品及服务应用等5个方面介绍了国际地磁台网的发展现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地磁场和空间环境的全球性精细化监测及预报已经成为地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预测了国际地磁台网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磁转换函数与汶川大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磁场转换函数在强震前会发生变化,这已被广泛公认。利用汶川周围9个“十五”建设的地磁台站分钟值数字记录数据,分析和研究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磁转换函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与周边台站地磁转换函数异常的关系是明显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方法是一种物理意义明确、并有一定预报效能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亚)地磁台链建设及其观测与国际地磁卫星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东亚)地磁台链的漠河,北京十三陵,三亚和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地磁台的建设及其观测研究做了较系统的总结,北京地磁中心,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地磁台是中国首批实现了数字化的地磁台,为中国地磁台链参加了国际地磁卫星(INTERMAGNET)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文对国际地磁卫星台网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了1960~2006年期间的太阳黑子数和地磁指数Kp资料,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研究它们与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62个地震震例中,发生地震震级的大小与全年的地磁活动水平呈反相关趋势,且Ms7以上大震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下降时段;而低点位移异常的出现与太阳黑子数和地磁指数Kp之间未发现明确的相关关系。因此,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的根本来源,也许是地下地震的孕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磁台上的地磁光源灯检测报警装置和备用灯自动启动电路,适合地磁台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河南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的特征,1996年10月至11月在该地区布设了近似南北向的两条临时测线,东测线由河南信阳至汤阴,西测线由河南西峡至山西曲沃,在测线上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的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及水平转换函数,通过地磁转换函数的分析,给出了该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空间,周期分布概况。西峡至曲沃测线,除曲沃外垂直分量没有出现反向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地磁资料能反映从空间到地球深部的介质变化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物理和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研究 ,从而进行空间探索和地震等灾害预报。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地磁资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应用质量明显提高 ,地磁资料已被用于军事 ,航天航海 ,精确探矿 ,环境保护 ,生物研究 ,大型输电设施保护等。地磁资料获取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长期定点观测的地磁台站。发达国家已在自己国内建立了完整的地磁观测网。由于地磁场变化的全球性 ,他们已开始建设覆盖全球的地磁观测台网 ,特别是在占地球表面 70 %的海域。所有台站装备了高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深地实验室具有电磁干扰小的“超净”地磁观测优势,已成为地磁观测的新平台和研究热点.为了评估淮南深地实验室地磁环境、认识地磁总场时变特征及地下与地面耦合性,我们于2022年在地下巷道(-848 m)和地表(+22 m)同步实施了地磁总场长期连续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小波谱、地磁总场变化特征的分析及与附近的蒙城地磁台比对.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无(或弱)磁干扰点位的地磁环境较优越,与蒙城地磁台相媲美,适用于地磁场变化的高精度、长期连续观测;(2)地下地磁观测可有效过滤地表上由工业与人类活动等的电磁干扰,其记录的地磁总场变化与蒙城地磁台具有较好的耦合性;(3)地下磁测可清晰记录地磁总场的平静变化、不同周期磁暴、地磁脉冲等丰富的时变信息,可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地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如何应用微机对地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是运用现代方法处理地磁资料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了出一种新的数据处理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计算。该软件应用BASIC语言编写,其主要功能包括;地磁总磁场强度和垂直磁场强度资料质量检验,计算F值,相关系数R值,剩余方差S值。  相似文献   

19.
地磁台站和地磁台网的现代化技术专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观测资料在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料质量对研究工作有重要影响,台网资料对研究工作有特殊意义,根据作者近年来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结果,本文第一部分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就地磁台站现代化中的系统组成,功能,仪器和主要技术指标,台网建设,资料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世界地磁台网,包括INTERMAGNET的目标,历史,现状,原则,  相似文献   

20.
就流动地磁观测如何应用 PC—1500计算机代替手工记簿-实现记录方式的“变革”,提出一种新的记录软件。该软件的全部源程序均采用 BASIC 语言编写,其主要功能包括:①记录野外地磁观测数据,计算各种均值、桩位差、仪器差,并判断是否符合地磁规范要求。②数据的打印与存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