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联邦制框架下,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体制从区域自治到区域协商,再到国家统管,不断改革,以应对演变的流域环境和凸显的流域问题,顺应流域综合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考虑到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流域立法和流域管理权力分配方式的不同,特别是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水污染防治二元立法模式,以及多部门涉水管理,可借鉴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经验,重点完善流域多级协调机制,将流域区域协商与国家统筹管理相结合,为下一步流域管理新体制的产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大同盆地古冰楔(砂楔)和晚更新世自然环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前言山西省大同盆地是一个断陷山间盆地,盆地底部拔海约1000米,盆地南部山地最高峰拔海2600米左右。盆地底部出露大片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的灰绿色和灰黄色湖相粘土以及晚更新世的黄土和砂。另外,盆地平原上还有20多座火山锥和微微起伏的玄武岩垄岗。盆地东部大同县许堡的东边,有一条小河从北往南流向西水地然后汇入桑干河。从许堡沿小河往南行约1公里,靠河流左岸的灰绿色湖相粘土层中,发育30多个古冰楔(砂楔)(图1,图版Ⅰ照片1)。  相似文献   

3.
黔中乌当盆地阶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玺  陈文奇  宁凡  郑军  罗维均  周涌 《地理研究》2020,39(6):1242-1254
黔中乌当盆地是贵州省山间盆地的典型代表,四级河流阶地清晰地记录了新构造运动中区域地壳抬升和盆地演化。通过阶地沉积物砾组统计、粒度分析、光释光(OSL)测年,探讨盆地的发育和演化。结果显示,阶地砾石排列指示盆地水系古流向与现代河流基本一致,砾石磨圆度变化大,分选较差,岩性继承了区域地层。砾石组合特征反映了构造抬升期盆地内强烈的冲刷剥蚀。漫滩沉积物粒度表明盆地在稳定阶段河流水动力整体呈增大趋势。T4和T3发育阶段区域以冲刷剥蚀为主并塑造了盆地雏形。T2阶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177.4 ka~87.6 ka)表明中更新世末期持续数万年的沉积夷平作用使盆地基本成型。T1阶地形成时代约25ka,指示了黔中地区最近一次构造抬升和盆地的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4.
作物生产潜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亟需针对不同地理单元实施有效应对措施和调控策略。选择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生态区模型(GAEZ)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地理单元作物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区域差异,辨识出影响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 1980—2015年间,陕西省玉米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了150.55×104 t,小麦生产潜力总量则下降了402.69×104 t。(2) 关中盆地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大,陕北高原次之,秦巴山区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小;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的玉米生产潜力皆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关中盆地的玉米生产潜力则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的小麦生产潜力都呈下降趋势,陕北高原的小麦生产潜力则有所提高。(3) 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减产效应,这一效应在关中盆地尤为显著,其次为陕北高原;气候变化导致玉米生产潜力增加,使小麦生产潜力下降;气候变化对不同地理单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陕北高原表现为增产效应,在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则为减产效应。(4) 在陕北高原,气候变化的增产效应是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耕地向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降低作物生产潜力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在关中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玉米为大,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在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是玉米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小麦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时监测作物熟制信息对于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主产区吉泰盆地为例,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与GIS技术并结合农业气象数据,建立吉泰盆地水稻物候历,综合运用特征时间窗口与地表水分指数和植被指数等方法,定量提取了2010年吉泰盆地水稻熟制信息,揭示了吉泰盆地单季稻和双季稻分布的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1)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是吉泰盆地单季稻和双季稻提取的较好时段,其中,9月下旬为最佳时段;2)2010年吉泰盆地水田和旱地的比例基本相当,耕地主要分布于赣江两侧河谷地带,水田主要位于盆地腹地;3)2010年吉泰盆地水稻种植面积为2 059km2,单季稻和双季稻的比例为1∶12,双季稻分布广泛,单季稻分布较为零散,在盆地周边区县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晋中五大盆地的热量、水量实测数据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了不同耕作制度下主要作物农田热量盈亏量和无灌溉条件下的水量盈亏量。为充分合理利用水热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整体流域开发和管理模式——以墨累-达令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相当代一段时期,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管理(TVA),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模式,而在全世界广泛推广应用,但由于其通过大坝控制河流的方法所带来的一些对河流生态的负面影响,而受到怀疑。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整体流域管理,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趋势下流域整体综合开发和协调管理的成功模式而备受推崇,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体流域管理项目。通过对该流域基本情况,管理特征,机构发展以及成就等多方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地区受监测资料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区域尺度的水资源消耗效用评价。使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混合双源梯形蒸散发模型(HTEM),对焉耆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并对灌区耗水量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0年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为624.4 mm,其中作物生育期4—10月蒸散发占全年的89.6%。(2)焉耆盆地灌区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多年平均分别为508.9 mm和115.5 mm,各占总蒸散发的81.5%和18.5%。(3)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耗水量13.82×108m3,其中高效、中效和低效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81.5%、5.6%和12.9%,且耗水有效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在区域尺度以时空连续的方式揭示了焉耆盆地灌区蒸散发水分消耗的有效性,可为干旱区水资源管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s)进行河网提取是数字地形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水文分析的关键步骤,而流向算法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传统的流向算法在平坦地形区域容易形成平行河网。为解决平行河网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Priority-Flood算法漫水思想和改进D8算法的流向算法。借助Priority-Flood算法的漫水思想,可以保证流向符合宏观地形特征;同时将地形划分为上坡、平地和下坡3种类型,辅以PriorityFlood算法可以实现在不填洼的基础上计算流向,而且针对不同地形,采用相应的改进D8流向算法,从而保证流向符合微观地形特征。通过这两种算法的结合,可以直接使用原始DEM提取河网,消除了填洼过程,提高了流向计算效率,同时消除了填洼造成的大量平地,有效地解决了平地区域平行河网问题。最后,选取全球不同区域SRTM数据对JD算法与新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平行河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溶解性总固体(TDS)和氧同位素(18O)作为示踪剂,基于对新疆昭苏—特克斯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的分析,旨在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别以HCO3·SO4-Ca·(Mg)、HCO3-Ca·(Mg)型为主,地下水中TDS大于地表水,两者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过了溶滤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均位于全国降水线附近,地表水同位素组成较地下水富集。沿特克斯河流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为:上游地段以地下水和右岸支流补给特克斯河干流、支流补给沿岸地下水为主;中游地段以地下水补给特克斯河为主;下游地段特克斯河接受阔克苏支流和沿岸地下水补给。研究成果可深化对昭苏—特克斯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对其他"叶脉状"地表水系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盆地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核工业二O八大队在近十多年来,通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发现了一批超大型、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等砂岩铀矿床,取得了我国铀矿找矿和科研史上的重大突破。勘查实践证明,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铀成矿区带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王龙 《地理教学》2011,(4):25-27
河流与我们密切相关,高考中试题的设计往往会以某流域为载体,来考查相关的自然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其中涉及到河流流向的判读的试题就很多。那么在试题中如何判断河流流向呢?下面笔者就平时教学中积累的几点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地文学上所谓盆地,有两种义意:一种是构造盆地,就是说盆地的发生,和地质构造有关系,这种构造,或者是向斜层,或者是地堑,都没有一定。我国北方的许多煤田,如开平大同井陉等地,俱是向斜层造成的盆地;山西的太原盆地,平阳盆地,还有陕西的渭河盆地,那都是因地堑陷落而造成的。第二种是剥蚀盆地,那是完全为剥蚀作用切割而成,舆地下石层的构造,没有丝毫关系。我国山西的北部,就有许多例子。  相似文献   

14.
地文学上所谓盆地,有两种义意:一种是构造盆地,就是说盆地的发生,和地质构造有关系,这种构造,或者是向斜层,或者是地堑,都没有一定。我国北方的许多煤田,如开平大同井陉等地,俱是向斜层造成的盆地;山西的太原盆地,平阳盆地,还有陕西的渭河盆地,那都是因地堑陷落而造成的。第二种是剥蚀盆地,那是完全为剥蚀作用切割而成,舆地下石层的构造,没有丝毫关系。我国山西的北部,就有许多例子。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为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其功殊不可没。古人对它的重视,井不亚于纸、笔、砚。 古时并没有墨,陶宗仪在其所著的《辍耕录》卷二十九记载:“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  相似文献   

16.
原始盆地的恢复在油气勘探和盆地动态演化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中,由于研究重点不同、所得资料的限制,往往是针对原始盆地某一内容进行恢复。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原始盆地研究相关文献,总结出了原始盆地恢复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将资料、内容、方法三者结合起来,阐明其关系。以期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更容易的判断所得资料可恢复沉积盆地何种特征,并且确定其所能用到的方法;或是在明确某一研究内容的情况下,更容易地寻找所需资料并且确定适当的方法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地区土壤中热量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热量交换是指土壤表层与土壤深层间热量传递而言的。当表层与深层的温差越大时,则流入土壤深层,或相反,从土壤深层流出来的热量就越多。在一年中,当暖季地表温度高时,热量从地表流向土壤深层;冷季则相反,热量从深层流向地表。一天中同样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热量交换是指土壤表层与土壤深层间热量传递而言的。当表层与深层的温差越大时,则流入土壤深层,或相反,从土壤深层流出来的热量就越多。在一年中,当暖季地表温度高时,热量从地表流向土壤深层;冷季则相反,热量从深层流向地表。一天中同样  相似文献   

19.
哈密——一个典型的地下水补给型荒漠绿洲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构建的哈密盆地地域系统,是我国干旱区典型的以地下水资源为主,而发育和不断扩大的荒漠绿洲区。盆地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表现出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不产生径流,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水流就成为难一的水源。在哈密盆地河水出口后,即进入透水性强,粗粒松散的冲洪积扇,成为盆地平原地下水的形成区。潜水在冲—洪积扇缘溢出地面形成泉水,进而构成泉水河。冲—洪积扇积缘地带、地表平缓,土层深厚,发育成绿洲。盆地绿洲资源沿冲—洪积扇绿呈一字线,分80多个小的个体,散布于盆地的中央,将盆地黑戈壁与灰荒漠分为两半。  相似文献   

20.
古钾盐成矿条件和塔里木盆地找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发现的钾盐矿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找新的大型钾盐矿床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塔里木盆地西部,在地史时期接受多次海侵,且盆地内广泛出露岩盐矿,是一有利的成矿区。古盐湖演化的最后阶段,浓度程度高的卤水汇聚到盆地的次级拗陷中,最后形成钾盐矿床,所以确定盐湖演化阶段盆地的次级拗陷位置对寻找钾盐矿至关重要。在详细查阅和消化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近的野外考察认识和室内样品分析的数据,确立库车盆地的拜城—轮台地区和莎车盆地的喀什—和田、乌恰—阿克陶地区为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